中医养生保健行动规划(2021—2031年).docx
-
资源ID:67377756
资源大小:17.3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医养生保健行动规划(2021—2031年).docx
中医养生保健行动规划(20212031年)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开展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我县目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备,“治未病”健康服务尚未完全融入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养生保健市场管理不规范,专业人才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为认真贯彻落实*,特制定中医养生保健行动实施方案(2021-2031年)。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针对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和一些突出问题,实施中医保健养生行动,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二、行动策略坚持健康教育先行。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坚持人人参与行动。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中医养生保健生活方式,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坚持全社会协同推进。强化跨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家庭、居民个人行动起来,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三、行动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立社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得到全面落实,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服务方式规范,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知识全面普及,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到2030年,建立完善的社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县人民医院 、中医医院分别建设中医“治未病”中心。 个人和家庭 居民和家庭了解和掌握时令、情志、运动、经穴养生等中医保健知识和方法:了解和掌握食药同源的中药品种,食疗药烹任等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了解熟悉慢性病、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常识;了解和掌握老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中医保健调理技术。 社会: 1、强化各医疗单位“治未病”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指导作用,开展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各医疗单位,围绕中医“治未病”服务需求,建设中医健康体检区、健康咨询指导区、健康干预调养区、健康宣教区等。为群众提供特色突出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服务。对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体质偏颇人群等开展中医健康管理全程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水平、个性化、快捷方便的健康状态辨识服务,制订健康调养方案,提供针灸、推拿、膏方、拔罐、穴位敷贴、药浴、膏药等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开展效果追踪服务。 2、完善规范各医疗卫生单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各医疗卫生单位可以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干预、健康管理等服务,对服务人群进行健康干预时可以使用按摩、刮莎、拔罐、艾灸、熏洗等中医技术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其他养生保健方法及产品等。 3、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内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每年应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医体质辩识的基础上对不同体质老年人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对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龄儿童,应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并在儿童6月龄、12月龄时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月龄、24月龄时传授按揉迎香大、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月龄、36月龄时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4、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在县电视台“健康*”栏目举办“中医养生大讲堂”电视专栏,邀请中医名家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慢性病、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常识等。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微信公众平台新媒体等形式,构建中医药文化宣传,养生保健知识传播平台,弘扬中医文化、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做好健康*县中医院官方微信平台,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和热点政策、活动的宣传。 5、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了解和掌握全县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分析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影响,评价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促进工作效果,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促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制定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6、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活动。结合自治区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 北京中医药专家宁夏行”活动,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组织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深入基层社区、机关单位,讲授中医药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 7、开展校园内中医药文化活动,面向青少年建设中医药文化角。联合教育、科协等单位,以“普及中医中药知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以中医讲堂、参观考察、实践体验等形式开展校园内中医药文化活动。以中医药文化长廊、药材种植角、视听阅览区等立体方式,在中小学、科技馆等地建设中医药文化角。 政府 1、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纳入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县域经济、健康水平以及社会保障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区域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服务体系中的贡献度。实施“治未病”中心建设,加强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中医“治未病”中心的整体服务水平,构建县域中医“治未病”中心服务体系。(县卫健局牵头,发改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内容,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基本养生保健服务。(县卫健局负责) 3、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在投融资引导用地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促进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县卫健局牵头,市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中医药养生保健队伍建设,由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带教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保健人才服务能力。(县卫健局负责) 5、鼓励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与现代高新技术产品相结合,促进中医养生保健与互联网、养老、旅游、体育等其他产业融合并协同发展。推进中医养生保健体验式服务融入特色商业街、文化圈等主题项目建设,不断拓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领域,丰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形式。(县卫健局牵头,科技局、科协、文广局、工信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动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形成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模式。医疗卫生单位应积极探索融医疗、养生、保健、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发展模式。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行动,发掘中医药原创优势,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向产业化方向转型升级,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可持续发展,推动健康*建设。(县卫健局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健康*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中医养生保健行动的组织实施,统筹政府、社会、个人参与中医养生保健行动,指导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研究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进一步完善健康*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行动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提出行动调整建议,并完善相关指南和技术规范。各单位要将落实本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二)强化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各负其责,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行动实效。 (三)开展监测评估。行动监测评估工作由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牵头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形成行动实施进展专题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完善考核评价。将中医养生保健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健康*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各有关部门的落实责任,每年开展一次专项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予以奖励。对进度滞后、工作不力单位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各相关责任部门每年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五)加强宣传引导。要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医养生保健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推动个人践行中医养生保健。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