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_T 935-2022建筑幕墙防雷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67506689
资源大小:248.7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41_T 935-2022建筑幕墙防雷技术规范.docx
41ICS07.060CCSA 47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 9352022代替 DB41/T 9352014建筑幕墙防雷技术规范2022 - 04 - 07 发布2022 - 07 - 05 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1/T 9352022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一般规定25 防护措施26 施工与检测37 维护5附录 A(资料性)建筑幕墙防雷装置示意图6参考文献8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替代DB41/T 9352014建筑幕墙防雷技术规范,与DB41/T 935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本文件可参照执行的范围(见第 1 章,2014 年版的第 1 章);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21431 和JGJ/T 139,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JGJ/T 365,删除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14 年版的第 2 章);更改了“建筑幕墙”和“构件式建筑幕墙”的来源,增加了均压环、构件、连接件和预埋件等术语,删除了部分术语(见第 3 章,2014 年版的第 3 章);删除了“防雷分类”一章(见 2014 年版的第 4 章);将“基本要求”更改为“一般规定”,并将 2014 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第 4 章,2014年版的 5.1.1、5.1.2、5.1.3、5.1.4、表 1、表 2);增加了主体建筑的防雷技术要求(见 4.1,2014 年版的 5.1.1);增加了建筑幕墙防雷措施的内容(见 4.2);增加建筑幕墙结构框架与主体建筑外部防雷装置连接的要求(见 4.3、表 1,2014 年版的 5.1.3、 5.1.4、5.2.1、表 1、表 2);将“防雷装置设计”更改为“防护措施”,并将 2014 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第 5 章,2014 年版的 5.2.1、5.2.3、5.3.1、5.3.2、5.3.3、6.1.1、6.1.2、6.1.3、6.1.4、6.1.5、6.2.1、6.2.2、6.2.3、6.3.1、6.3.2、7.1.2、表 5);更改了幕墙立柱均压措施的要求(见 5.2.3,2014 年版的 5.2.1、7.1.2);更改了“光伏幕墙”的防雷和接地要求(见 5.3.3,2014 年版的 5.3.3);将“施工检测与检验”更改为“施工与检测”,并将 2014 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第6 章,2014 年版的 5.2.2、5.2.4、5.2.5、7.1.1、7.1.2、7.1.3、7.2.2、7.2.3、7.2.4、7.3、表 3);增加了检测程序的规定(见 6.2.1);增加了暂缓检测的要求(见 6.2.4);将“管理与维护”更改为“维护”,并将 2014 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第 7 章,2014 年版的 8.1、8.2);更改了日常维护事项(见 7.4,2014 年版的 8.1.4、8.1.5);更改了图 A.1;删除了图 A.3(见图 A.1,2014 年版的图 A.1、图 A.3);删除了附录“幕墙防雷装置质量性能检测报告书”(见 2014 年版的第 7 章和附录 B)。本文件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现代防雷有限公司、驻马店市气象局、漯河市气象局、河南益之润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鹏、李亚军、李森、张玉桦、程丽丹、贺小平、傅国庆、何巍、王文博、孙欣、王芦、郭贺奇、李延涛、潘圣、张明明。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41/T 9352014。建筑幕墙防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幕墙防雷的基本要求、防护措施、施工与检测、维护与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构件式幕墙,单元式幕墙、点支承幕墙或采用金属支承结构的建筑幕墙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5134820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JGJ/T 1392020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 3652015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3.1建筑幕墙由面板与支承结构体系组成,具有规定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适应主体结构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墙体结构或装饰性结构。来源:GB/T 343272017,2.13.2 3.2构件式幕墙在现场依次安装立柱、横梁和面板的框支承建筑幕墙。来源:GB/T 343272017,3.3.1.13.3 3.3防雷装置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来源:GB 500572010,2.0.53.4 3.4均压环围绕建筑物形成一个回路的导体,它与建筑物雷电引下导体间互相连接并且使雷电流在各引下导体间分布比较均匀。来源:GB/T 196632005,3.1893.5 3.5接闪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来源:GB 500572010,2.0.83.6 3.6防雷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来源:GB 500572010,2.0.193.7 3.7构件构成建筑幕墙结构体系的基本单元,包括面板、支承装置和支承构件等,可以是单件或组合件。来源:GB/T 343272017,2.163.8 3.8连接件用于建筑幕墙构件之间的组装连接、构件与建筑主体结构安装连接的零件或组合件。来源:GB/T 343272017,2.17.23.9 3.9预埋件混凝土结构浇注时预先埋设的金属组合构件,包括锚板和锚筋。来源:GB/T 343272017,5.2.4.14 一般规定4.1 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应符合主体建筑的防雷要求。主体建筑的防雷类别应按照 GB 513482019中 11.2 的规定确定。4.2 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应包括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和相关设备的防护。4.3 建筑幕墙的金属框架应采取电气贯通连接,形成能够传导雷电流的防雷网格,并与主体建筑的外部防雷装置可靠连接。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技术要求见表 1。表1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技术要求防雷类别滚球半径接闪网网格尺寸引下线间距均压环间距冲击接地电阻滚球半径以上滚球半径以下第一类30 m5 m×5 m或6 m×4 m12 m每层每2层或6 m10 第二类45 m10 m×10 m或12 m×8 m18 m2层每3层或9 m10 第三类60 m20 m×20 m或24 m×16 m25 m2层每3层或9 m30 5 防护措施5.1 防直击措施5.1.1 建筑幕墙的压顶板、金属屋檐、金属采光顶和金属屋面,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a) 金属板之间具有持久的电气贯通连接,可采用卷边压接、缝接、熔焊、螺钉或螺栓连接;b) 当金属板需要防雷击击穿时,不锈钢、热浸镀锌钢和钛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4 mm,铜板厚度不应小于 5 mm,铝板厚度不应小于 7 mm;c) 当金属板不需要防雷击击穿和金属板背面无易燃物品时,铅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2 mm,不锈钢、热浸镀锌钢、钛和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0.5 mm,铝板厚度不应小于 0.65 mm,锌板厚度不应小于 0.7 mm;d) 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层。注:薄的油漆保护层、1 mm厚沥青层或0.5 mm厚聚氯乙烯层或类似保护层均不应属于绝缘被覆层。5.1.2 建筑幕墙顶部的金属构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主体建筑的防雷装置可靠连接。符合 GB 513482019 中 11.10.3 规定的幕墙金属构件可作为接闪器使用。5.1.3 建筑幕墙顶部及其附属设施位于主体建筑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外,或不满足 5.1.1、5.1.2 的要求时,应按照 GB 513482019 中 11.6 的规定增设接闪器。5.2 防侧击措施5.2.1 建筑幕墙的立柱和主体建筑的均压环宜电气贯通形成防侧击的防雷网格,防雷网格尺寸应符合表 1 的规定。防雷网格示意图见附录 A 的图 A.1。5.2.2 建筑外廓各阳角上的幕墙立柱应作为引下线使用,在其断开处采取防雷等电位连接。作为引下线使用的立柱间距应符合表 1 的规定。5.2.3 幕墙立柱应至少采取下列一种均压措施,均压环间距应符合表 1 的规定:a) 利用主体建筑的均压环,将立柱、预埋件与均压环之间采取防雷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示意图见附录 A 的图 A.2;b) 利用幕墙的横梁,将各立柱与横梁之间进行防雷等电位连接;c) 安装幕墙专设均压环,与各立柱和主体建筑的防雷装置进行防雷等电位连接。5.3 其他防护措施5.3.1 建筑幕墙防雷装置与主体建筑宜采用共用接地,主体建筑接地装置应符合 GB 513482019 中11.8 的规定。5.3.2 固定在建筑幕墙上的景观照明、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他用电设备和线路应根据主体建筑防雷类别采取相应的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 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b) 从配电箱引出的配电线路应穿钢管。钢管的两端分别与配电箱 PE 线相连和用电设备外壳、保护罩相连,并就近与屋顶防雷装置相连。当钢管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时设跨接线;c) 在配电箱内的电源开关侧装设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水平不大于 2.5 kV,标称放电电流值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5.3.3 光伏幕墙的防雷与接地措施应符合 JGJ/T 3652015 中 7.6 的规定。6 施工与检测6.1 施工6.1.1 建筑幕墙防雷等电位连接的要求见表 2,A 类构件之间、A 类与 B 类之间宜采用焊接,构件不能焊接时可采用机械连接,示意图见附录 A 的图 A.2。表2幕墙防雷等电位连接的要求类别位置构件、连接件连接方式A建筑主体结构结构主筋、引下线、均压环、圈梁、楼板钢筋、接闪器、接地体焊接、机械连接B幕墙与主体建筑之间预埋件、角码、爪件、钢桁架、拉索杆、过渡钢桁架焊接、机械连接C幕墙构件之间立柱、竖向主龙骨、横梁、内部插件机械连接、软连接注1:机械连接指螺栓、螺帽等可掌控力矩方法,而螺丝、铆钉属压接方式;注2:软连接指跨接的金属导体采用编织带或“”形状等具有即时伸缩的连接方式。6.1.2 应根据主体建筑施工进度,安装幕墙预埋件。预埋件与主体建筑的均压环可靠连接。6.1.3 幕墙横梁应通过角码、螺钉或螺栓与立柱连接,角码应能承受横梁的剪力,螺钉直径不应小于4 mm,每处连接螺钉数量不应少于 3 个,螺栓不应少于 2 个。6.1.4 建筑幕墙防雷网格应在下列部位采用柔性导体进行防雷等电位连接:a) 幕墙不同金属材料接触设置绝缘垫片或采取防腐措施处;b) 幕墙的立柱与横梁之间、单元式幕墙各单元之间、采用挂钩式的隐框幕墙,需要设置柔性垫片的接触处;c) 幕墙顶端周边封口、伸缩缝处;d) 幕墙隔热材料内外两侧的金属构件;e) 幕墙点支撑结构和点支式索桁架体系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符合要求处。6.1.5 幕墙构件间进行防雷等电位连接时,连接部位应清除非导电保护层。6.1.6 幕墙不同部位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的导体规格见表 3。表3幕墙构件防雷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单位为平方毫米材料立柱之间横梁之间四边封口、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处点支式索桁架隔热材料内外侧铜2516162510铝3025253016铁5030206.2 检测6.2.1 建筑幕墙的防雷检测程序和结果判定应符合 GB/T 214312015 和 JGJ/T 1392020 的规定。6.2.2 检测仪器、量具应处于计量检定或校准合格有效期内,检测仪器、量具的主要性能和指标参数见 GB 214312015 的附录 H。6.2.3 建筑幕墙等电位连接检测的部位主要包括:a) 主体结构或等电位均压环与预埋件的节点处;b) 预埋件与角码、后置螺栓连接件;c) 作为防雷网格的幕墙横梁与竖梁间的连接;d) 幕墙顶部与主体建筑接闪器的连接;e) 幕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建筑物四角及突出部位;f) 其他幕墙防雷装置连接节点。6.2.4 幕墙表面潮湿或有其他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情况时,宜暂缓检测。7 维护7.1 幕墙的设计图纸、施工隐蔽工程记录、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等资料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7.2 幕墙防雷检测应与主体建筑检测同时开展,检测宜在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7.3 当遇到雷击、大风、地震、火灾、爆炸及其他可能影响幕墙防雷安全性能的灾害时,应及时进行检查、测量和维修加固。7.4 幕墙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a) 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或遇到 7.3 的情况时,及时进行日常维护;b) 检查幕墙接闪器的腐蚀及损伤情况;c) 检测防雷装置和幕墙金属构件及节点处的连接性能;d) 检查幕墙附属用电设备受护状况;e) 测量幕墙的接地电阻;f) 检查电涌保护器有无失效、接触不良、漏电流过大、积尘、发热等现象;g) 维护中发现的故障应及时排除。均压环的垂直间距AA附 录 A(资料性)建筑幕墙防雷装置示意图A.1 图 A.1 给出了建筑幕墙立面防雷网格的连接示意。接引环下与线连均压梁横立柱柱下线的立用作引压环均压环均体建主筑的幕墙或专设引下线的水平间距图A.1 建筑幕墙立面防雷网格示意图A.2 图 A.2 给出了建筑幕墙立柱与建筑主体预埋件之间防雷连接的示意。图A.2 建筑幕墙立柱与建筑主体预埋件之间的防雷连接参考文献1 GB/T 196632005 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术语2 GB/T 343272017 建筑幕墙术语3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4 GB 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5 JGJ 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6 JGJ 1332001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7 T/ASC 60012021 高层建筑物玻璃幕墙模拟雷击试验方法8 15D503 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