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DL∕T 5839-2021 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电力].pdf

    • 资源ID:67530632       资源大小:3.17M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L∕T 5839-2021 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电力].pdf

    ICS 27.140CCS P 59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8392021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br earth-rockfill dam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construction2021-12-22 发布2022-03-22 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arth-rockfill dam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constructionDL/T 58392021主编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22年3月22日中国电力出版社2022 北京DL/T 58392021国家能源局公 告2021年第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批准煤矿井下强制增渗工程设计规范等356项能 源行业标准(附件 1 1Technical Code for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Combustion System of Fossil-fired Power Plant等 25 项能源行业 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附件:L行业标准目录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略)国家能源局2021年12月22日DL/T 58392021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344DL/T 58392021土石坝安全 监测系统施工 技术规范中国电力 出版社2021-12-222022-03-22-IIDL/T 58392021前 s本规范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9年能源领域行 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 科技(2019)58号)要求制定。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经过了广泛调查研究,总结了 近年来土石坝安全监测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与经验,考虑了与现 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协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 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施工准备、监 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观测与资料整编分析等要求。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并负责日常管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 32)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起草单位: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谭恺炎赵花城胡迪忠王玉洁 季啊彭巨为江世勇帅永建 李磊陈容张鹏崔岗IIIDL/T 58392021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陈楷张坤谢长江田元勋邢昊刘军蒋金磊胡波黄小红李战备程刚为胡升伟韩荣荣李君军王锋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汪毅张秀明刘观标卢正超霍家平耿贵彪郑晓红高焕焕文富勇陈绪高李运良蒋剑张礼兵王跃胡晓云王进攻沈定斌桑兴旭於三大李啸啸鲁结根高振东徐国龙郭晨沈省三张士平赵鑫IVDL/T 58392021目 次1 总则.12 术语.23基本规定.34施工准备.45安装埋设.65.1 一般规定.65.2 环境量监测设施.75.3 变形监测设施.105.4 渗流监测设施.245.5 压力(应力)及温度监测设施.295.6 监测自动化系统.305.7 监测线缆.336观测与资料整编分析.38本规范用词说明.41弓I用标准名录.42条文说明.43VDL/T 58392021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 requirement.34 Preparation.45 Installation and embedment.65.1 General requirements.65.2 Environment monitoring facilities.75.3 Deformation monitoring facilities-.105.4 Seepage monitoring facilities.245.5 Pressure(stress)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facilities.295.6 Automation system for dam safety monitoring.305.7 Cable for dam safety monitoring.336 Observations and data compilation analysis.38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41List of normative standards.42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43VIDL/T 583920211总 贝IJ1.0.1为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保障施工质量,及时获 取准确完整的监测数据,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1.0.3 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统筹规划,及时安装埋设、观测与资料整编分析。1.0.4 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DL/T 583920212术 语2.0.1 监测仪器设备 monitori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基于各种原理的传感器、监测装置及其相应的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供电设备的总称。2.0.2 监测设施 monitoring facilities各类监测仪器设备及其保护装置、观测房、观测便道等辅助 设施的统称。2.0.3 监测系统 monitoring system由各类监测设施和监测信息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2.0.4 初始值 initial value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正常工作后的首次测值。2.0.5 基准值 base line value作为各阶段计算起点的测值。可根据各阶段计算分析需要选 取计算基准值。DL/T 583920213基本规定3.0.1监测系统施工应与工程施工进度相协调。3.0.2监测系统施工人员应熟悉工程设计文件,理解监测目的与 设计意图,了解与监测相关的工程信息与建筑物施工规划。3.0.3监测仪器设备使用前应通过检验或校准,证明其性能满足 相应技术要求。3.0.4监测系统施工所用材料应满足监测技术要求和所在部位工 程建筑物结构要求。3.0.5监测系统施工不得影响建筑物结构与防渗安全。3.0.6监测系统施工应采取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健康与文明施工措施,必要时制定专项措施。3.0.7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后,应及时进行观测与资料整编 分析。3.0.8监测设施完好率应满足下列要求:可更换和修复的监测仪 器设备和表面监测设施完好率100%;埋入式不可更换监测仪器 设备完好率80%以上,其中重要监测项目监测仪器设备单项完好 率不应低于85%。3DL/T 583920214施工准备4.0.1监测系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条件和进度安排编 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机构、工作场所布置及主要施工设备配置。2监测仪器设备的选型及采购、运输计划。3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方案、计划及保管方案。4监测系统施工程序与进度计划。5监测设施安装埋设方法及保护措施。6监测线缆牵引线路规划。7观测方法、频次和监测信息采集设备使用、维护方法及 要求。8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方案与反馈。9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健康与文明施工 措施。4.0.2监测仪器设备采购应满足施工进度与设计要求。4.0.3监测仪器设备到货后应进行开箱验收并保存验收记录与资 料。验收应满足以下要求:1仪器设备的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与供货合同(计划)一致,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技术说明书及配件齐全。2外观检查满足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的规定。3仪器设备测读正常。4.0.4监测仪器设备现场运输应采取防颠震措施,运输与储藏环 境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4.0.5监测仪器与监测线缆安装埋设前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 用,检验宜在工地进行。检验方法与技术要求按照现行行业标准 4DL/T 5839202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259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 统施工技术规范DL/T 57842019中附录A执行。4.0.6监测系统安装前应核查监测仪器设备及安装附件的种类和 数量,检查安装条件,准备所需的相关资料、施工机械、工器具 和材料,组装的仪器设备宜先进行预装。DL/T 583920215安装埋设5.1 一般规定5.1.1 监测系统应根据现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进度与施工环境变 化及时施工、及时观测,尽早取得初始值。5.1.2 监测设施的安装埋设位置应进行测量放样,埋设后应复核 安装埋设位置,埋设位置与方向应满足设计要求。5.1.3 大坝填筑体内监测设施的安装埋设部位应剔除粗颗粒料,逐层人工回填夯(捶)实,填筑厚度超过监测设施顶面120 cm 150 cm方可进行正常填筑施工。5.1.4 现场安装前,应测读监测仪器自由状态数据并记录;安装 过程中,应检查监测仪器状态、位置及方向,发现问题应及时处 理;安装埋设后,应测读相关数据并记录。重要的和隐蔽的工程 宜保留安装埋设时的影像资料。5.1.5 监测设施安装埋设过程中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并派人观 察交叉作业情况和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患。埋设后应设立监测仪器 标识,必要时采取措施保护监测设施。5.1.6 观测便道、安全防护设施、监测系统防雷及其他保护设施 等应与监测仪器设备同步施工。5.1.7 监测设施中的各类混凝土墩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应与被测对象结合牢固。5.1.8 监测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取芯或做孔内摄像时,应做岩芯描 述。灌浆回填时的灌浆压力应根据工程建筑物结构与监测设施承 受能力确定。5.1.9 灌浆影响区域内的渗透水压力监测设施宜在灌浆后安装埋 6DL/T 58392021设,确需在灌浆前安装的,应在灌浆施工时对渗透水压力监测设 施采取平压保护措施。5.1.10 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区域内的钻孔、灌浆、混凝土浇筑、土 石方回填等施工作业前,应经监理单位、监测系统施工单位复核 与会签。钻孔位置应与监测仪器和监测线缆保持安全距离,一般 不宜小于100 ClDa5.1.11 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后应及时绘制安装埋设图和监测线缆 走线图,并按现行行业标准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 5256相关要求填写基本资料表。5.1.12 水力学监测、强震动监测等监测设施的安装埋设按照混 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DL/T 57842019相关要求 执行。5.2环境 量监测设施5.2.1 直立式水尺、压力传感器类水位计、浮子式水位计、超声 波水位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其他水位监测设施安装埋设 按现行国家标准水位观测标准GB/T 50138执行。1直立式水尺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水尺安装前应对安装基面进行整平,使基面与水平面 垂直。2)水尺安装高程应通过测量放样确定,其允许偏差为 土 10mm。3)预制装配式水尺安装基面应打磨平整,宜采用不锈钢 螺栓和环氧树脂黏接的联合固定方式S4)绘制式水尺的基面应打磨、清扫干净,宜使用抗氧化 油漆和环氧基液采用标准模板涂刷或喷涂。数字应清 楚且大小适宜,数字的下边缘应靠近相应的刻度处;刻度、数字与基面的色彩对比应鲜明。2压力传感器类水位计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7DL/T 583920211)安装前,宜将传感器端部透水石取出放入清水中浸 泡,使其达到饱和状态。安装时,将传感器端部空腔 内注满清水并在清水中拧上透水石。2)传感器安装时,应采用不锈钢丝绳吊装并安装稳固。3)安装深度小于等于70 m时,其安装高程的允许偏差 为5 mm;安装深度大于70 m时,其安装高程的允 许偏差为10 mm。3浮子式水位计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测井(管)应竖直安装牢固,浮子、平衡锤与井(管)壁的距离不小于75 mm,其底部进水口应低于设计最 低水位。2)将浮子、钢丝绳、平衡锤、传感器或码盘以及水位计 安装平台组装牢靠,使浮子和平衡锤的中心位于测井(管)孔中心并固定,水位计安装平台水平度允许偏 差为0.5。,高程允许偏差为10 mm。3)水位计信号传输线缆宜采用热镀锌钢管保护,或采用 塑料管保护并埋入地下。4)水位计安装后应人工测试其读数准确性,人工拉动钢 丝绳以20 cm/min40 cm/min的速率带动传感器工 作,在水位预计最大变幅范围内,钢丝绳人工拉动长 度与水位计实测读数的允许偏差为20 mm。4超声波水位计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固定超声波传感器的悬杆应水平,悬杆的长度应满足 超声波传感器的开角的要求。悬杆高度应满足传感器 安装技术要求,传感器探头与水面间距应在有效测量 范围。2)将超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相关附件组装固定牢 靠,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悬杆的最前端,并应处于 水平状态,其下方开角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距超 8DL/T 58392021声波传感器后30 cm-40 cm处的温度传感器宜水平 安装。3)超声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缆宜采用 钢管保护。现场及室内应按要求安装信号避雷器。4)现场安装后测定超声波水位计的初始值,与水尺读数 或其他水位监测数据比较,其允许偏差为30 mm。5.2.2 库水温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埋设在混凝土中的库水温度计应使温度计水平且轴线平 行于混凝土迎水面,可采用夹具安装固定在模板上,温度计线缆 牵引线路应做止水处理。2直接安装在水中的温度计可采用不锈钢钢缆吊装,也可固 定在建筑物表面。吊装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钢缆上,钢缆下端配 以足够重的沉重块并坐落于河床上,钢缆上端固定并收紧,沉重 块及钢缆悬挂端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固定在建筑物表面时应采用 钢管保护。3温度计安装的空间位置允许偏差为土50 mm。4温度计及其线缆的防水密封性能应满足耐水压要求,必要 时应对温度计及其线缆进行防护。5.2.3 气温与气压监测设施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温度计、气压计应悬置安装在专用的百叶箱内,距离地面 150cm左右,百叶箱安装在四周开阔、距地面高度为125cm的 支架上,箱门朝正北。百叶箱及其支架应安装牢固,应采取防腐 措施。2温度计与气压计应避开热源安装,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和风的直接吹拂。5.2.4 降水量监测设施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雨(雪)量计安装基座应平整、稳固,雨(雪)量计与基 座之间应采用不锈钢地脚螺栓牢固连接,能保证仪器在暴风雨中 不发生抖动或倾斜。9DL/T 583920212雨(雪)量计四周及上部不应有障碍物,承水口至地面高 度宜为70 cm。3安装基面和雨(雪)量计的承水口应水平,水平度的允许 偏差为土 1.0。4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调试试验,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工作 状态。5.2.5冰压力及冰温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压力传感器受压面应平行于坝轴线且垂直于冰面。2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同高程且平行于冰面安装,压力 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均应固定牢靠,监测线缆宜采用热镀锌钢管 保护或预埋在结构内。53变形监测设施5.3.1变形监测控制网与表面变形测点观测墩(标)结构应符合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259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其施 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变形监测控制网观测墩(标)应按设计坐标放样,网点基 础应稳定、可靠,宜埋设在坚硬、完整的岩石上。当不满足时,可根据现场地形、地质等条件进行调整,精度和可靠性应满足规 范和设计要求。2表面变形测点观测墩(标)应按设计坐标放样,并与被测 对象牢固结合。3 土基上观测墩(标)的基座埋入密实土层的深度不小于 50 cm,且大于冻土厚度。4观测墩(标)制作完成后应复测确定各测点的实际安装坐 标,墩体上应标注永久点号及防护警示标识,并应采取防水流冲 刷、土石挤压、人畜碰撞的防护措施。5水平位移观测墩墩身高度宜为120 cm,墩顶强制对中底 盘安装倾斜度不应大于甲,并应设保护装置。10DL/T 583920216水准标芯应安放平正、镶接牢固,并应设保护装置,低于 地面的水准标芯四周应设置排水设施。5.3.2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的结构与组件应符合引张线式水平 位移计DL/T1046的规定,其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宜与同断面同高程布设的水管式沉 降仪同槽埋设,宜采用挖沟槽法埋设,也可采用预留沟槽或半沟 半填的方法埋设,应清除危石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2仪器安装前应进行测量放样确定仪器安装条带,整理出 安装基床。基床宽度宜为100 cm400 cm,由40 cm厚的过渡料 并上覆20 cm厚的垫层料组成,用小型振动平碾碾压平整,穿过 坝体反滤料区域时应采用反滤料填筑。基床坡度宜为水平,与水 管式沉降仪同槽埋设时基床坡度可与水管式沉降仪安装基床坡度 相同。基床压实整平后复核各测点的桩号、高程以及测线的坡度,测点埋设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为200 mm。3仪器安装前,按照测点间的距离配置保护管、伸缩接头、钿钢丝,锢钢丝下料时应预留足够长度,并将每个测点的锢钢丝 分开盘绕捆扎好并标记测点编号。4安装时先将保护钢管、伸缩接头沿仪器埋设轴线依次摆 好,宜从观测房一端的保护管开始装配锢钢丝,依次通过孔口装 置、保护管、伸缩接头、架线板轴承,用专用接头固定在锚固 板上,保持锢钢丝整体平顺无扭力,锚固板宜浇筑在混凝土保护 墩内。5锚固板保护墩兼作水管式沉降仪测头基座时,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应低于C20,各基座顶部应按设计要求,保持同一高程,其顶面不平整度应小于2 mm。在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安装锚固板 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心墙因仪器系统影响产生剪切变形。6锢钢丝装配施工时应涂上防锈油脂,并不得弯折、损伤、交叉,锚固板、伸缩接头、保护管之间连接应密封、牢靠,整条 测线应在一条直线上。11DL/T 583920217各部件组装完成并检查无误后,回填垫层料并逐层人工夯(捶)实,每层厚20 cm30 cm,填至高出仪器20 cm,然后回填 40 cm厚的过渡料并人工夯(捶)实,然后可回填一个填筑层厚 度的坝料,用施工机械静碾,之后方可正常施工,回填与夯(捶)实时应避免管线移位,回填时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回填压实密度 与周围坝体相同,穿过反滤料区域时应采用反滤料回填。8观测房应尽早修建并进行测量装置的安装,按要求的频次 测量观测房自身和测点的位移。当管线遇到大坝填筑临时,断面 时宜设临时观测站。9测量装置的安装应牢固可靠。各测点测线对号接入测量装 置后悬挂祛码进行张紧预拉,预拉荷载为正常测量荷载的1.2倍,预拉悬挂时间为lh,卸荷后重复进行加荷预拉,共进行3次。10安装调试完毕后应进行测量重复性误差检验,采用正常 测量荷载加荷后稳定30 min进行读数,重复进行3次,最大互差 不应大于2 mm。采用自动测量的传感器安装后应与人工测尺读 数进行比测。5.3.3水管式沉降仪结构与组件应符合水管式沉降仪DL/T 1047的规定,其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水管式沉降仪宜与同断面同高程布设的引张线式水平位 移计同槽埋设,宜采用挖沟槽法埋设,也可采用预留沟槽或半沟 半填的方法埋设。仪器安装基床应朝观测站方向放坡,坡度宜为 0.5%2%。沟槽、基床施工以及回填施工要求与引张线式水平位 移计埋设要求相同。2仪器安装前,打开测头测量进水管、排水管、通气管的管 口高度并记录,读数精确至1 mm。按照测点位置配置进水管、通 气管、排水管、保护管、保护管的接头和岔管,水管和通气管下 料时应预留足够长度,进水管、通气管、排水管宜采用三种不同 直径,应将每个测点的进水管、通气管、排水管分开盘绕捆扎、标记,并防止水体及杂物进入管内。12DL/T 583920213在各沉降测头处按设计高程砌筑浆砌块石墩或浇筑混凝 土墩,保护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墩顶浇筑10cm 20 cm厚混凝土作为测头安装基座,基座尺寸宜为50 cmx50 cm(长x宽),各基座顶面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顶面不平整度不应大 于2 mm、倾斜度不应超过0.5。墩和基座中应预留管路通道,上端开口于基座顶面,下端开口处接岔管,应使管路平顺接入保 护管,转弯处宜大于120%4安装时先将保护管、保护管接头、岔管沿仪器埋设轴线 依次摆好,宜从观测房一端开始安装,将进水管、通气管、排水 管分段绑扎后穿入保护管,保护管接头、岔管转弯处以及进、出 口部位采用无纺土工布绑扎,绑扎后的管路应能在保护管内伸缩 自如,多测点管线采用同一根保护管时,各测点的管线应单独绑 扎,不得捆扎在一起。5保护管与保护管接头的接口处应采用无纺土工布密封包 裹,整个管路应保持平直、松弛,并预留伸缩段。进水管宜采用 整管铺设,管路铺设完毕应逐管通入压力为0.2 MPa空气进行气 密性检查,确认不漏气后方可与测头连接。6沉降测头应安放牢固、水平,其允许偏差为0.5。测头 安装后应测量复核各测点的坐标、高程以及测线的坡度,然后在 测头周围立模浇筑厚度不小于10 cm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墩,保护 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o沉降测头的高程测量宜满足三等 水准测量要求,其埋设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为200 mm。7沉降仪管路引至观测房后,应按测点顺序排列测量管路,然后将自各测点引出的进水管与测量系统上的测量管连接。沉降 仪的通气管应固定在高于观测房地面50 cm以上的位置且管口向 下。沉降仪的排水管出口应固定在观测房的地面排水孔(沟)处,排水应通畅及时。保护管与水管、通气管之间的间隙宜采用无纺 土工布填充,水管、通气管应预留一定伸缩余量。8量测系统应安装牢固,量测管与测尺应竖直且相互平行,13DL/T 58392021其安装高程应根据沉降测头实际高程调整,以确保有足够的量程。9储液箱安装时其底部高程应高于沉降测头埋设高程 100 cm以上,向测头内注液时应仔细排除进水管及量测系统内的 气泡。测量液体宜采用蒸储水,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测量液 体应采用特制的防冻液。10安装调试完毕后,向测头注入测量液体直到完全充满管 路,待管路水位稳定10 min后,测读水位,重复测读3次,最大 互差不大于2 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仪的起始值。采用自 动测量的传感器安装后应与人工读数进行比测宜按三等水准测 量观测房高程,作为观测房高程的起始值。5.3.4 水平杆式位移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水平杆式位移计宜采用挖沟槽法埋设,也可采用预留沟槽 或半沟半填的方法埋设,仪器安装基床施工与回填要求同引张线 式水平位移计,心墙内埋设时应采用原坝料填筑和回填。2固定端锚固板宜采用较接方式与传感器连接,锚固板朝向 岸坡-侧应加长锚杆深入基岩或混凝土内的深度,深入基岩中宜 为50cm100cm,混凝土中宜为10cm20 cm;土体中的锚固 点宜在锚固板周围立模浇筑混凝土保护墩,保护墩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低于C20,保护墩尺寸宜为60 cmx60 cm*50 cm(长x宽x 高),锚固板埋设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为200mm03传感器与连接杆应外套保护管,保护管之间设伸缩接头,其连接部位宜用无纺土工布包裹,防止坝料进入。4传感器应根据预估位移或设计要求进行预拉。5.3.5 沉降测斜管宜采用非坑式方法或坑式方法随坝体填筑埋 设,已填筑部位和坝基可采用钻孔法埋设。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 要求:1沉降测斜管管底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通用要求:1)沉降测斜管宜以管底作为基准点。当基础为混凝土 时,管底宜埋入混凝土中50 cm100 cm;当坝基有 14DL/T 58392021覆盖层时,管底宣钻孔埋入相对稳定的岩(土)体内,安装前应将钻孔清理干净。2)管底应做密封防水处理,孔深超过5 m时应采用安全 绳索套住管底缓慢下放,孔内有水或灌浆浆液浮力较 大时,可向测斜管内充以适量的清水抵消浮力,沉放 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导槽对准设计观测方向。3)底部第一个沉降环应安装在距管底0.5 m1.0 m处,且与管身固定在一起。在覆盖层内埋设时,应在建基 面处安装一个沉降环;覆盖层较深时,宜在覆盖层内 埋设相应沉降环。沉降测斜管与孔壁间隙应回填密 实,岩基内宜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灌注密实,覆 盖层内宜采用直径5 mm以下的膨润土球充填密实。4)管底安装埋设后应进行沉降观测,同时测量管口高 程,并计算出管底安装高程。5)管接头应采用伸缩接头,其伸缩量应按预估沉降量设 置,连接应稳固并确保导槽对正,连接螺钉不应穿透 管壁,接头应采用无纺土工布包扎进行密封处理,宜 在接头处外套一截约50 cm长保护管,保护管的直径 应与包扎后的接头尺寸匹配。6)沉降测斜管宜按预装确定的工艺、顺序进行连接,接 长上升过程应保持沉降测斜管铅直,并严格控制测斜 管导槽方位与设计观测方向一致,至设计高程累计允 许偏差为土 5。7)金属沉降环应密封防锈,宜安装在测斜管接头之间偏 中上部。沉降环的埋设时间以沉降环处填筑料碾压密 实为准,埋设后应进行沉降观测。8)每次加长测斜管后,宜采用测斜仪模拟探头沿每对导 槽试放1次,确认在管内上下滑动自如。9)每加长50 m以及整管安装完毕后,宜进行一次测扭。15DL/T 583920212沉降测斜管采用非坑式安装埋设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在沉降测斜管外部宜套上钢质保护管,保护管长度宜 为200 cm左右,管径宜大于沉降测斜管安装时最大 外径50 mm。保护管顶端外侧对称焊接一对把手。2)保护管与沉降测斜管之间的间隙宜回填细砂,保护管 周围宜回填粒径不大于80 mm的级配粒料。保护管 应随填筑升高而同步提升,拔管时应注意不能损坏沉 降测斜管接头和沉降环。3)保护管周边宜采用小型碾静碾压实或人工夯(捶)实。4)沉降测斜管的顶部管口应加盖保护,并采取措施防止 杂物掉入管内。5)沉降测斜管位置应设立醒目标识,防止施工机械碰撞 和人为损坏。3沉降测斜管采用坑式安装埋设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采用均质土或细颗粒料筑坝时,可采用坑式方法安装 埋设沉降测斜管。2)以管子接长后回填至开挖面时的管口埋深不小于 50 cm,计算确定挖坑时机。3)挖坑时应小心慢挖,不得损伤沉降测斜管和沉降环,坑的大小宜便于施工和仪器安装。4)接长沉降测斜管并安装沉降环,剔除粒径大于50 mm 的粗颗粒后回填并分层人工夯(捶)实,管口应加保 护盖并覆盖保护板,保护板与管口之间应保持15 cm 以上空隙。5)回填至与填筑面齐平时,在其上方堆填一个填筑层厚 的料堆,并在埋设位置做好标识。4沉降测斜管采用钻孔安装埋设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钻孔宜采用干钻法或跟管钻进,钻孔倾斜度允许偏 差土1。16DL/T 583920212)安装时应采用安全绳索套住管底,逐节安装、缓慢下 放,孔内有水导致测斜管不便沉放时,可向测斜管内 充以适量的清水,沉放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导槽对准设 计观测方向。3)管底部分灌注或回填密实后,用中细砂回填上部间 隙,回填过程可冲水辅助密实。4)跟管钻进时,回填高度应始终在护管以下,边回填边 拔护管。5)多脚支撑腿式沉降环安装时,应确认安装位置符合设 计要求后再释放弹簧支腿,再按要求进行回填。5.3.6 沥青混凝土心墙压缩应变位移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 要求:1沥青混凝土压缩应变位移计宜竖向安装埋设在心墙侧的 过渡料中。在沥青混凝土铺筑时预埋上下锚板,锚板应洁净、干 燥,埋入部分不宜超过心墙厚度的1/3,待填筑高程超过仪器上锚 板30 cm时挖开过渡料进行安装埋设。2仪器安装应保持竖直,按设计要求或预估变形量预拉后 固定,并用钢尺测量仪器上下锚固板的标距,读数精确至1mm。3仪器与过渡料之间应采用保护罩隔开,保护罩与仪器组件 应有一定空隙,其上部空隙宜大于10 cm。4仪器埋设坑应人工分层回填夯(捶)实,线缆应套护管后 引到远离心墙的过渡料中集中牵引。5.3.7 三向测缝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通用要求如下:1)三向测缝计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安装型式和仪 器规格型号准备安装基面、仪器固定支架和保护罩。仪器固定支架和保护罩宜采用不锈钢材质,支架材料 厚度不宜低于5 nlm,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2)安装基面与被测缝两侧结构应结合紧密、牢固,仪器 17DL/T 58392021固定支架与安装基面、传感器与仪器固定支架的连接 应牢固。3)传感器安装轴线与接缝止水结构的间距应大于10 emo 4)安装后按设计要求或预估变形量进行预拉。5)安装后的仪器宜采用足够强度的保护罩保护。当仪器 位于铺盖以下时,还应向保护罩内灌满粉煤灰或粉细 砂,在保护罩外浇筑混凝土保护墩保护,保护墩沿接 缝方向应设置结构缝。6)仪器安装埋设空间位置的允许偏差为200 mm。2周边缝三向旋转电位器式测缝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 要求:1)仪器固定支架中坐标板与标点(钢丝汇聚点)板应安 装在被测缝的两侧,坐标板上三个传感器孔应在一个 平面上且呈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边垂直于面板,另 一条边平行于被测缝。2)不锈钢丝安装前后不应有损伤,安装调试完毕后应用 游标卡尺准确测量三根钢丝的初始长度和三个传感 器之间的距离并记录,读数精确至0.05 mm。3)坐标板平面与趾(面)板平面不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士1。3周边缝三向杆式测缝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周边缝三向杆式测缝计连接杆两端均应设万向节并 涂抹黄油。2)仪器固定支架中,坐标板与标点(三个杆式传感器汇 聚点)支架应安装在被测缝的两侧,坐标板上三个仪 器固定点应在一个平面上,且宜呈等腰三角形,其底 边平行于被测缝,三角形平面垂直于面板。3)安装时应根据坐标板和标点支架的尺寸、相对空间关 系和传感器尺寸来调整标点支架和角度块的位置与 18DL/T 58392021方位,应使安装后的三个传感器轴线汇聚到一点。4)标点支架上的角度块与坐标板下部两个传感器固定 点组成的三角形宜为等腰三角形且与面板平行。5)安装调试完毕后应用钢尺准确测量坐标板上三个传 感器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和这三个固定点到汇聚点的 距离并记录,读数精确至1 mm。6)坐标板平面与面板平面不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4不同空间结构的三向测缝计应根据空间几何原理和埋设 位置分别计算位移量,并符合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259中关于位移监测量正负号的规定。5.3.8界面位移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通用要求如下:1)基岩、混凝土中的锚固端宜钻孔埋设锚杆,深入基岩 中宜为50 cm100 cm,混凝土中宜为10 cm20 cm;土体中宜采用钢锚固板传递位移,锚固板应进行防锈 处理,厚度不宜小于5 mm,面积不小于400 cm之;埋 设在沥青混凝土中的锚固板应洁净、干燥,埋入深 度不宜超过心墙厚度的1/3,竖向埋设时高度不宜大 于 15 cm*2)当仪器埋设在土体中可能受剪时,仪器与固定端锚 固板应采用较接,并涂抹黄油,回填料和仪器保护措 施不应制约仪器自由伸缩和钱接头自由转动。3)仪器安装后,按设计要求或预估变形量进行预拉,宜 人工回填并夯(捶)实。4)界面位移计空间位置允许偏差为200 mm,传感器 安装角度允许偏差为土1。2基岩与坝体界面剪切位移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基岩与坝体界面剪切位移计的两端均应设万向节(较)并涂抹黄油。19DL/T 583920212)仪器轴线宜平行于界面和剪切位移监测方向,上锚杆 应垂直于界面埋入基岩中,下部传递位移的锚固板宜 垂直于仪器轴线。3)仪器宜刻槽安装在基岩内,安装基面宜用水泥砂浆找 平,传感器宜采用钢管保护或浇筑混凝土保护,仪器 安装槽应预留下锚板的位移空间。3心墙与过渡料剪切界面位移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心墙与过渡料剪切界面位移计的两端均应设万向节(较)并涂抹黄油。2)仪器宜在坝体填筑至超出仪器顶面一个填筑层厚度 时,在过渡料中挖坑埋设。3)仪器轴线应平行于界面和剪切位移监测方向,锚固板 宜垂直于仪器轴线。上锚固点应锚固在心墙中,埋入 深度不宜超过心墙厚度的1/3;下锚固点应锚固在过 渡料中。4)仪器与过渡料之间应采用保护罩隔开,保护罩与仪器 组件之间应有一定空隙,其上部空隙宜大于10 cm。4心墙与过渡料开合度界面位移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 要求;1)心墙与过渡料开合度界面位移计的两端均应设万向 节(钱)并涂抹黄油。2)心墙与过渡料开合度界面位移计宜在坝体填筑至 超出仪器顶面一个填筑层厚度时,在过渡料中挖坑 埋设。3)仪器轴线应水平且垂直于坝轴线,仪器锚固板端位于 过渡料中,另一端锚固在心墙内。4)传感器应采用保护管保护。5心墙与混凝土基座位错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心墙与混凝土基座位错计的两端均应设万向节(钱)20DL/T 58392021并涂抹黄油。2)心墙与混凝土基座位错计宜在混凝土基座上刻槽安 装,仪器轴线平行于界面和剪切位移监测方向,仪器 一端锚固在沥青混凝土中,另一端锚固在混凝土基 座中3)仪器安装基面宜用水泥砂浆找平,传感器应采用钢 管保护或浇筑混凝土保护,仪器安装槽应预留锚板 的位移空间。5.3.9 面板脱空双向杆式测缝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位移计的两端均应设万向节(较)并涂抹黄油。2以两支位移计为腰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顶点(汇聚点)基座及下方的锚筋锚固于垫层料中,两支位移计的另一端固定在 面板上,由两支位移计组成的三角形平面顺坡向垂直于面板。3汇聚点基座宜浇筑混凝土墩固定,混凝土墩尺寸不宜小于 30 cmx30 cm*30 cm,底部可用锚筋与垫层料连接。4仪器安装后,按设计要求或预估变形量进行预拉,并用钢 尺准确测量仪器三角形的边长并记录,读数精确至1 mm05传感器和连接杆表面宜涂抹黄油后套入压缩后的PVC波 纹管保护,宜人工回填并分层夯(捶)实。6仪器安装埋设的空间位置允许偏差为200 mm。5.3.10 面板挠度监测倾角仪(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面板挠度监测倾角仪(计)宜安装埋设在面板表面。在面 板上浇筑混凝土基座,基座应与面板混凝土结合牢固。2在混凝土基座上安装倾角仪(计)基准板,基准板应与混 凝土基座固定牢固。3倾角仪(计)安装在基准板上,然后安装仪器保护罩。4电缆宜在面板混凝土中预埋。5在面板表面敷设电缆时,应采取专门防护与固定措施。6仪器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200 mm,角度允许偏差为21DL/T 583920211%53.11面板挠度监测固定式测斜仪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测斜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测斜管底部应深入趾板或基岩内,连接时应确保导槽 对正,管底和连接处均应进行密封防水处理。2)施工过程应对管口进行保护,防止杂物入内,混凝土 施工时应避免震动棒直接碰触测斜管。3)测斜管整管安装后应采用模拟探头试放一次,确认在 管内上下滑动自如后再安装测斜仪。4)测斜管应安装在面板混凝土内,宜绑扎在底层钢筋网 上,绑扎间隔宜为100 cm150 cm。5)测斜管安装轴线允许偏差为200 mm,导槽与设计 观测方向的允许偏差为1。2固定式测斜仪安装前应按设计间隔配置相应长度的支撑 管(杆),并进行预装和编号。3测斜仪和支撑管(杆)应连接牢靠,安装时应保证测斜仪 的主观测方向与设计观测方向一致,采用吊装绳索逐节安装,测 斜仪线缆和吊装绳索应平直绑扎在支撑管(杆)上,整管安装完 毕应采用吊装绳索拉住最上面的测斜仪,使测斜仪串悬挂在测斜 管内。4当无更换测斜仪需求时,可将测斜仪按设计高程直接安 装埋设在面板混凝土内,应保证测斜仪的主观测方向与设计观测 方向一致,允许偏差为1。,并准确测量记录测斜仪埋设高程。5.3.12柔性测斜仪(阵列式位移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监测坝体沉降变形时宜水平安装埋设,并满足以下要求:1)柔性测斜仪(阵列式位移计)宜采用挖沟槽法埋设,也可采用预留沟槽或半沟半填的方法埋设。2)柔性测斜仪(阵列式位移

    注意事项

    本文(DL∕T 5839-2021 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电力].pdf)为本站会员(曲****)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