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308-2021 黄秋葵露地生产技术规程(吉林省).pdf
-
资源ID:67531061
资源大小:338.3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22∕T 3308-2021 黄秋葵露地生产技术规程(吉林省).pdf
ICS 65.020 CCS B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308 2021 黄秋葵露地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duction of okra in the open field 2021-11-26 发布 2021-12-15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308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雪、朱国民、徐海钰、李玉环、兰西、李艳军、张宇航。DB22/T 33082021 1 黄秋葵露地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确立了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Moench)的生产技术的程序,规定了产地环境和地块选择、农业投入品、栽培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存、运输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记录与档案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黄秋葵露地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黄秋葵 okra 亦称咖啡黄葵、羊角豆、补肾菜。属双子叶被子植物,锦葵目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4 黄秋葵安全生产程序的构成 黄秋葵露地生产程序包括 7 个阶段,程序流程图如图 1 所示。DB22/T 33082021 2 图1 黄秋葵露地生产流程图 5 产地环境和地块选择 5.1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5.2 地块选择 5.2.1 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通风良好,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土壤,以壤土或粘壤土为宜。5.2.2 前茬以根菜类、叶菜类蔬菜或者大田作物为宜,忌连作,不宜接果菜类蔬菜的茬口,前茬未使用大田除草剂。6 农业投入品 1 产地环境和地块选择(见 5)3 栽培方式(见 7)育苗栽培(见 7.1)4 田间管理(见 8)直播栽培(见 7.2)5 病虫害防治(见 9)6 采收(见 10)2 农业投入品(见 6)7 贮存、运输(见 11)DB22/T 33082021 3 6.1 种子 6.1.1 品种选择 已通过品种登记(备案)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丰产、抗病品种。6.1.2 种子质量 纯度 95%,净度 98%,发芽率 95%,水分 8%,千粒重 55 g。6.2 肥料 6.2.1 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索取发票。应采购符合下列要求的肥料:a)有肥料经营执照经营单位经营的;b)有肥料登记证的;c)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d)标签内容完整的;e)保质期内的。6.2.2 贮藏 贮存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与农产品等混放。6.2.3 包装物处理 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它用,妥善处理、安全存放。7 栽培方式 7.1 育苗栽培 7.1.1 基质 7.1.1.1 营养钵育苗的基质可采用草炭、腐熟农家肥、非果菜园土按 1:1:3 比例混合配制。7.1.1.2 穴盘育苗的基质可采用草炭、珍珠岩、蛭石按 3:1:1 比例混合配制。7.1.1.3 质量应符合 NY/T 2118 的规定。7.1.2 播种 7.1.2.1 催芽 播种前将种子浸于 50 55 温汤浸种并不断搅拌,保持 15 min。自然降至室温达到 20 25 ,浸种 12 h,漂洗干净后沥干水份放入 25 30 恒温箱中催芽 24 h,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7.1.2.2 播期和播量 4月中下旬播种,种子用量为 200 g/667 m2250 g/667 m2。7.1.2.3 方法 DB22/T 33082021 4 将基质装入 32 孔穴盘或直径 6.5 cm8 cm、高 6.5 cm8 cm 的营养钵中压实并浇透水。育苗盘或营养钵口预留 2 cm3 cm 高空间,每穴播种 1 粒,覆土 1 cm1.5 cm,覆膜保温保湿。7.1.3 苗期管理 7.1.3.1 温度应遵循三高三低原则,具体温度控制详见附录 A。7.1.3.2 水分应见干见湿。7.1.4 壮苗标准 苗龄 30 d35 d,3 片4 片真叶,苗高 10 cm15 cm,茎粗 0.5 cm0.8cm,叶片较大而肥厚,基部无气生根,无病虫。7.1.5 整地与施肥 7.1.5.1 深翻起垄,耕深 25 cm30 cm,垄宽 60 cm65 cm,垄高 15 cm20 cm,以秋翻为宜。7.1.5.2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每 667 m2施用有机肥 3000 kg、磷酸二铵 15 kg20 kg、硫酸钾 15 kg。7.1.6 定植 5 月中下旬定植。株行 40 cm(每隔 5 垄留 1 垄)。浇足定植水,2 d3 d 浇缓苗水,定植前 1 周进行炼苗。7.2 直播栽培 7.2.1 播种 7.2.1.1 当室外气温稳定在 18 以上,10 cm 土层地温稳定在 10 以上时坐水播种,以 5 月中下旬播种为宜。7.2.1.2 株行距为 40 cm 60 cm65 cm(每隔 5 垄留 1 垄)。7.2.1.3 每穴播 2 粒3 粒,覆土 2 cm3 cm,用种量 500 g/667 m2600 g/667 m2。播后以地膜覆盖为宜。7.2.2 间苗 直播苗出土后,当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当 2 片3 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 1 株。定苗后及时浇透水。8 田间管理 8.1 中耕培土 定植、定苗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采取三铲三趟。8.2 整枝 单干整枝,及时去掉老叶、病叶、残叶。8.3 水肥管理 DB22/T 33082021 5 8.3.1 开花坐果期视土壤墒情进行浇水,7 月8 月间盛果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不积水。灌溉水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8.3.2 结合浇水在初果期、盛果期、结果后期分 3 次追施尿素,每次分别为 7 kg/667 m2、12 kg/667 m2、7 kg/667 m2,每半个月叶面喷施 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 1 次。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坚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运用多种病虫害防控措施,采用预防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不使用化学农药,减轻各类病虫害、防止环境和产品污染,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9.2 防治方法 9.2.1 预防 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和消毒,集中处理作物残渣及杂草,施用腐熟有机肥以及深耕晒垡,减少病虫草害传播媒介和载体。9.2.2 农业防治 实行 5 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虫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去除病叶、病株,减少病虫害的传播。9.2.3 物理防治 9.2.3.1 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用蓝板诱杀蓟马等害虫,每 667 m2 均匀放置 25 块30 块为宜。9.2.3.2 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等夜蛾,在田间每 667 m21000 m2 放置太阳能灭虫灯 1 台。9.2.4 生物防治 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抗生素类杀虫菌剂等防治害虫。10 采收 10.1 采收标准及方法 10.1.1 花谢后 3 d5 d 采收嫩果,果荚长度为 8 cm12 cm,单果重 12 g16 g 为宜。10.1.2 收获前期以 2 d3 d 采收 1 次,收获盛期每天采收 1 次,收获后期以 3 d4 d 采收 1 次。10.1.3 采收时宜用剪刀,佩戴手套,并保留 1 cm 的果柄。10.1.4 采后应及时降温预冷。11 贮存、运输 11.1 贮存温度保持 7 10 ,相对湿度 85%90%为宜。11.2 装运时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保证运输工具卫生、无污染;公路短期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铁路或水路短途运输时注意防冻和通风散热,以冷链运输为宜。DB22/T 33082021 6 12 生产记录与档案 生产全过程应及时、详尽的记录,并应按期归档。记录档案保存 2 年以上,做到可追溯。附录A(资料性附录)适宜温度控制方法 表A.1 育苗期适宜温度控制方法 DB22/T 33082021 7 _ 温度要求 时期 白天 夜间 播种至出苗 30 35 20 22 出苗至定植前 1 周 25 30 13 以上 定植前 1 周至定植 20 25 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