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DB37∕T 1428—2021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 资源ID:67531736       资源大小:443.8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T 1428—2021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ICS 67.060 CCS B 22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4282021 代替 DB37/T 14282009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cal return of corn straws and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wheat 2021-12-29 发布 2022-01-2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1428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7/T 14282009 黄淮平原区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与配套技术规程,与DB37/T 1428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文件的标题;b)增加了基本要求(见 4);c)更改了玉米收获与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模式、作业要求及作业质量(见 5.1,5.2,5.3,5.4),删除了玉米收获与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机组人员配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见 2009 版4.3、4.5、4.6);d)更改了小麦机械化栽培耕整地作业模式、作业要求及作业质量(见 6.1),删除了田间作业质量检查(见 2009 版 5.1.7、5.2.7、5.3.7);e)更改了小麦适宜播期、播种量及播种方式(见 6.2.2.1,6.2.2.2,6.2.2.3),删除了操作方法、田作业质量检查(见 2009 版 6.1.6、6.1.7、6.2.7);f)更改了小麦生长过程中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见 6.3,6.4,6.5);g)增加了追肥时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求(见 6.3.4,6.4.4);h)增加了小麦生育后期“一喷三防”的防控措施及要求(见 6.5.5)。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9 年首次发布为 DB37/T 14282009;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7/T 14282021 1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的模式、条件要求、作业质量和安全要求,小麦机械化生产中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秸秆处理、贮藏等主要作业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淮海灌区小麦玉米接茬轮作起畦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52622008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B 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 142902008 圆草捆打捆机 GB/T 156712009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 10395.12009 农林机械 安全 第1部分:总则 GB 16151.122008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12部分:谷物联合收割机 GB/T 24675.22009 保护性耕作机械 深松机 GB/T 254232010 方草捆打捆机 GB/T 29402.12012 谷物和豆类储存 第1部分:谷物储存的一般建议(GB/T 29402.12012,ISO 63221:1996,IDT)JB/T 6274.12013 谷物播种机 第1部分:技术条件 JB/T 8401.22017 旋耕联合作业机械 旋耕深松灭茬起垄机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02015 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 NY/T 7392003 谷物播种机械作业质量 NY/T 7422003 铧式犁作业质量 NY/T 9952006 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2742012 缓释肥料 效果试验和评价要求 NY/T 26242014 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总则 NY/T 29142016 黄淮冬麦区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玉米联合收获 corn combined harvest DB37/T 14282021 2 一次完成摘穗(或摘穗、剥皮、脱粒)收集、秸秆粉碎还田或切段收集等项作业。3.2 深耕 deep ploughing 通过铧式犁机组对土壤进行深层翻耕的机械化作业。3.3 深松 deep scarification 用深松犁或凿形铲等农具疏松土壤而不翻乱土层的耕作方法,是打破犁底层、增厚耕作层、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的土壤耕作方式。3.4 旋耕 rotary tillage 使用各种旋耕机对耕层土壤进行的松碎作业。3.5 播种期 sowing date 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3.6 基本苗 basic seedling 小麦出苗后3叶期时单位面积内的小麦植株数。4 基本要求 4.1 生产环节 玉米秸秆还田接茬小麦播种作业流程:玉米收获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土壤机械耕作(或免耕)小麦播种田间管理适期收获。4.2 种植规格 小麦玉米接茬轮作种植的畦宽、行距及其相对位置,以及田间管理机械行走道的规划,应适合机械化作业,同时满足农艺要求。5 玉米收获与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5.1 作业要求与作业质量 作业模式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秸秆翻埋还田模式:秸秆直接进行粉碎,利用犁进行深翻扣埋秸秆作业,可通过旋耕碎土、耙地、起垄后进行播种作业。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后,粉碎长度应小于 10 cm,且粉碎长度合格率、抛洒不均匀率应符合 NY/T 5002015 的要求。秸秆碎混还田模式:捡拾部分秸秆出地,直接进行旋耕粉碎灭茬还田作业,可起垄后进行播种作业。利用秸秆捡拾机械捡拾部分秸秆出地后,作业地留茬高度应小于 11 cm。秸秆覆盖还田模式:将粉碎秸秆直接均匀抛撒在地表,可进行深松和免耕播种作业。5.2 作业 5.2.1 机械装备选择 DB37/T 14282021 3 确定好合适的作业模式后,根据玉米种植规格、具备的动力机械、收获要求等条件,选择悬挂式、自走式等适宜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为提高秸秆粉碎质量,秸秆还田机可选择“L”型弯刀或“I”型直刀式。对于进行犁耕作业的地块,可选择还田灭茬机,对玉米根茬进行破碎。5.2.2 作业条件 5.2.2.1 秸秆翻埋还田作业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果穗后,及时秸秆粉碎,利用铧式犁进行深翻覆盖作业。5.2.2.2 秸秆碎混还田作业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果穗后,秸秆捡拾打捆机捡拾部分长秸秆出地,利用联合整地机进行旋耕灭茬粉碎起垄作业。5.2.2.3 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作业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果穗后,及时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利用深松机进行深松作业。5.3 作业质量 5.3.1 秸秆翻埋还田模式 翻深不小于25 cm;植被覆盖率、碎土率、立垡率,回垡率应符合NY/T 7422003中表1的要求。检测按NY/T 7422003中第4章的规定进行。5.3.2 秸秆碎混还田模式 玉米秸秆捡拾打捆作业质量应符合GB/T 142902008和GB/T 254232010的要求。秸秆、根茬混拌均匀,旋耕深度、旋耕深度稳定性、根茬粉碎率符合JB/T 8401.22017中表1的要求。检测按JB/T 8401.22017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5.3.3 秸秆覆盖还田模式 粉碎长度合格率、抛洒不均匀率、漏切率应符合NY/T 5002015中表1的要求。检测按NY/T 5002015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5.4 安全要求 5.4.1 机械安全要求 动力机械和机具安全应符合GB 10395.12009的要求。选择的配套动力机械应满足作业机具动力要求。5.4.2 操作安全要求 作业人员应接受过机具操作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能够熟练操作使用作业机具,熟悉安全注意事项,农机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机具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6 小麦机械化栽培 6.1 耕整地 DB37/T 14282021 4 6.1.1 作业模式 秸秆粉碎均匀覆盖地表后,可采用耕后播种和免耕播种。耕作方式有深耕、旋耕和深松。深耕每三年进行一次,其他年份可釆用旋耕,对连续三年以上免耕播种的地块进行深松,须深耕或深松30 cm,破除犁底层,耙耢整平,使得耕层土壤上松下实;最近3年内深耕或深松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耕深15 cm。6.1.2 准备 根据5.2.2部分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及当地的种植模式、农艺要求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机械耕整地作业方式与作业时间。土壤墒情应符合NY/T 29142016中5.2.2的规定。耕整地前应施基肥,基肥施用量应符合NY/T 29142016中5.1.3的规定,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深耕,免耕年可在播种时种肥同施。6.1.3 作业 6.1.3.1 深耕作业 深耕翻压,耙平踏实。根据土壤适耕性,确定耕作时间,适宜作业的土壤相对含水率15%22%,土壤绝对含水率按GB/T 52622008测定。耕层浅的土地,要逐年加深耕层,切勿将大量生土翻入耕层;深耕时施用基肥;翻耕后秸秆覆盖要严密;耕后用旋耕机进行整平并进行压实作业。6.1.3.2 旋耕作业 旋耕两遍,镇压踏实。旋耕机作业地表要基本平整,旋耕前施基肥。旋耕深度要根据土壤墒情及当地农艺要求确定,旋耕后要进行镇压。6.1.3.3 深松作业 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面深松,深松铲间隔距离应根据当地种植作物的行距确定,一般在55 cm60 cm,按照GB/T 24675.22009规定执行。深松时,要求土壤相对含水率在15%22%范围内。土层厚度20 cm以下为沙土、砾石、建筑垃圾等土壤结构的以及坡度较大的地块,不宜进行深松作业。注:全面深松指利用全方位深松机在工作幅宽内对耕层进行松土且不翻土的作业。局部深松指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利用深松机杆齿、凿形铲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6.1.4 作业质量 6.1.4.1 深耕作业 耕深25 cm;开垄宽度35 cm,闭垄高度1/3耕深;耕幅1.05理论幅宽;碎土率65%,立垡、回垡率3%。6.1.4.2 旋耕作业 耕深合格率85%。耕后秸秆掩埋率70%,耕后地表平整度5.0 cm,碎土(最长边小于4 cm土块)率;在适耕条件下,壤土碎土率60%,黏土碎土率50%,砂土碎土率80%。6.1.4.3 深松作业 深松作业深度大于犁底层,要求35 cm40 cm;深松作业宽度4/5深松深度。6.1.5 安全要求 DB37/T 14282021 5 机械安全要求同5.4.1。操作安全要求同5.4.2。6.2 播种 6.2.1 播前准备 6.2.1.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稳产、抗逆小麦品种。6.2.1.2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2008的规定。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高效低毒的种衣剂、拌种剂,用包衣机、拌种机进行种子机械包衣或拌种。种衣剂和拌种剂的使用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种子包衣应符合GB/T 156712009的规定。6.2.2 播种 6.2.2.1 适期播种 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7,或根据历年小麦播种至越冬前0 以上积温达到(60050)为适宜播期。6.2.2.2 播种量 精量播种,在适宜播种期内,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基本苗225万/hm2270万/hm2;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180万/hm2240万/hm2。适宜播种期后,每推迟1天播种,增加基本苗7.5万/hm215万/hm2。播种量应符合NY/T 29142016中5.2.3的规定。6.2.2.3 播种方式 土壤深耕或旋耕后选用小麦宽幅精播机播种,所选播种机具应符合GB 16151.122008的规定。行距为20 cm25 cm,播种深度为3 cm5 cm,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没有浇水造墒的秸秆还田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12遍。小麦免耕播种机选用苗带旋耕播种机,灌区增配筑垄装置。产品质量必须为经过省级以上推广鉴定合格产品。小麦播种行(幅)中心线距10 cm40 cm,采用宽幅播种,苗幅宽在10 cm12 cm之间,播深2 cm4 cm,播后压实;种肥同施时种肥间隔大于3 cm。播种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7392003中3.2的规定。6.3 施肥 6.3.1 施肥原则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氮、磷、钾肥配合,基追结合,氮肥后移;根据土壤硼、锌、锰等含量针对性地使用微量元素。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2010的规定。可以选择小麦专用型缓释肥,一次性基肥施入,缓释肥使用应符合NY/T 22742012的规定。施肥作业质量应符合JB/T 6274.12013中3.2.4的规定。6.3.2 施肥总量 有机肥30 000 kg/hm2、纯氮180 kg/hm2240 kg/hm2、五氧化二磷75 kg/hm290 kg/hm2、氧化钾90 kg/hm2120 kg/hm2、硫酸锌15 kg/hm2。6.3.3 施肥时期 DB37/T 14282021 6 有机肥、磷、钾化肥及锌肥一次性全部用作基肥。氮肥的50%60%做基肥,40%50%拔节期追施。6.3.4 施肥方法 基肥可采用旋耕深施或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施用;追肥宜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水肥一体化技术符合NY/T 26242014的规定;生育后期可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叶面追肥。6.4 灌溉 6.4.1 越冬水 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浇越冬水,日平均气温降至3 5 时开始灌溉,灌水量600 m3/hm2,冬灌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6.4.2 返青水 浇返青拔节水时间要根据品种、墒情和苗情确定。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起身期前(二棱期)或起身后期(小穗原基分化期)浇水。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地力水平较高时,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初期或中期(药隔期)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后期(旗叶露尖)浇水。灌水量600 m3/hm2750 m3/hm2。6.4.3 后期水分管理 小麦挑旗期墒情较差时,应及时浇水,墒情较好时,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以后不再浇水;如小麦挑旗期和开花期墒情较好,可推迟至灌浆初期浇水。灌水量450 m3/hm2600 m3/hm2。为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和后期倒伏,禁止浇麦黄水。6.4.4 水肥一体化作业 灌溉可进行水肥一体化作业,作业前后应用清水清洁设备管道。6.5 田间管理 6.5.1 冻害防治 冬季发生冻害,应及时镇压,小麦返青初期灌溉,灌溉量300 m3/hm2450 m3/hm2;小麦拔节期发生倒春寒或孕穗期发生低温冷害,应在降温之前灌水防治,灌溉量300 m3/hm2450 m3/hm2;促进植株发育,减轻灾害损失。6.5.2 化控防倒 在苗期至拔节初期,茎蘖数超过1 200万/hm2的麦田及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喷施矮壮素,防止倒伏。在拔节初期用0.15%0.3%矮壮素溶液750 kg/hm21 125 kg/hm2,叶面均匀喷施。起身期用20.8%烯效甲哌鎓450 mL/hm2600 mL/hm2兑水525 L600 L,叶面均匀喷施。6.5.3 化学除草 小麦3叶期或返青后依据麦田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草剂均匀喷洒进行防控。阔叶杂草可用40%唑酮草酯干悬浮剂60 g/hm275 g/hm2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 mL/hm2900 mL/hm2防治;禾本科杂草可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375 mL/hm2450 mL/hm2或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375 g/hm2450 g/hm2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6.5.4 病虫害防治 DB37/T 14282021 7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 8321.12000与NY/T 12762007的要求。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用药,严格按农药登记作物和登记用量使用,优先选择生物农药和优质低毒低残留药剂。施药前应关注天气变化。施药时适宜气温为15 30,避开高温,晴天选上午9:00前或下午16:00后施药,气温高于35 时应停止施药。小麦苗期:地下害虫可用40%的辛硫磷乳油或20%的毒死蜱喷雾或灌根防治;结合使用吡虫啉和红白螨死防治红蜘蛛和蚜虫;返青至拔节期: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水剂4.5 L6 L,兑水15 L,喷雾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6.5.5 后期“一喷三防”小麦进入灌浆期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很可能发生条锈病、蚜虫等多病虫混合危害,可在4月中下旬的适当时候进行“一喷三防”,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目的。每公顷用1 500 g磷酸二氢钾、10%吡虫啉300 g和15%三唑酮1 050 g兑水450 kg混合喷雾。喷药后5 d7 d,查看药效;对蚜虫发生较重田块,可单独再防一次,每公顷用10%吡虫啉300 g450 g,或溴氰菊酯乳油225 mL300 mL兑水450 kg喷雾。6.6 收获 6.6.1 收获时期 蜡熟末期或完熟期收获。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形状、颜色都与原品种的特征相同。籽粒的含水量20%左右。注:完熟期,小麦籽粒变硬,含水率下降到20%以下。6.6.2 麦茬处理 用联合收获机收割,秸秆粉碎还田。留茬高度15 cm,秸秆粉碎长度10 cm,秸秆切碎合格率90%,并均匀抛撒。具体作业质量符合NY/T 9952006的要求。6.6.3 贮藏 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降水处理,含水量低于13%时进仓贮藏。小麦入库安全仓储应符合GB/T 29402.12012的规定。

    注意事项

    本文(DB37∕T 1428—2021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省).pdf)为本站会员(曲****)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