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292-2021 青少年视功能检查服务规范(吉林省).pdf
-
资源ID:67531797
资源大小:242.5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22∕T 3292-2021 青少年视功能检查服务规范(吉林省).pdf
ICS 11.040.70 CCS Y 89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2922021 青少年视功能检查服务规范 Service standard of visual function examination for teenagers 2021-11-26 发布 2021-12-15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292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光明工程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吉林省商务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光明工程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长春爱尔眼科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洁、金小法、王瑞卿、刘美凤、袁毅、王贺阳、林子丹、盛丽娟、刘建鹏。DB22/T 32922021 1 青少年视功能检查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青少年视功能检查的环境要求、设备要求、人员要求、检查流程、检测报告和记录。本文件适用于青少年视功能检查服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22/T 1580-2018 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调节 accommodation 看近目标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前极突度增加,屈光力增强,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使注视眼看清近目标。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3.2 集合 convergence 双眼同时向内协同运动。3.3 融合 fusion 两眼同时看到的物象在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物象称为融合。3.4 隐斜视 phoria 能够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的潜在眼位偏斜。3.5 显斜 tropia 不能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的眼位偏斜。3.6 棱镜度 prism diopter 光线通过三棱镜在1 m处向基底偏移1 cm为1PD。3.7 模糊点 blurry point 双眼聚散过程中发生同步眼调节,直至视标清晰度下降,称为模糊点。3.8 DB22/T 32922021 2 破裂点 break point 在模糊点出现以后,继续在双眼前放置棱镜直至出现不能克服的双眼复视,称为破裂点。3.9 恢复点 recovery point 在双眼复视的情况下,减少双眼前的棱镜直至恢复双眼融像,称为恢复点。4 环境要求 4.1 场所 长度至少达到3 m。4.2 照明 4.2.1 测试远用处方时,应使用弥散光源,照度应达到 300 lx。4.2.2 测试近用处方时,照度应达到照度为 500 lx。5 设备要求 应配备焦度计、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点状或带状光源)、组合验光台、验光镜片箱、规格52 mm72 mm全套试镜架、瞳距仪或瞳距尺、远用视力表、近用视力表及阅读灯和小手电筒。6 人员要求 应符合DB22/T 1580-2018规定。7 检查流程 7.1 基础检查 7.1.1 询问基本信息、病史采集(戴镜史、眼病既往史、屈光手术史、家族史)。7.1.2 裸眼远、近视力以及旧镜的远、近的戴镜视力。7.1.3 原戴眼镜的屈光度数、光心距和瞳高。7.1.4 测定远用双眼瞳距、单侧瞳距。7.1.5 优势眼判定。7.2 客观验光 验光仪或检影镜的验光操作。7.3 主观验光流程 7.3.1 将远用瞳距、球镜、驻镜和轴位各参数依次置于综合验光仪试镜架进行验证。7.3.2 双眼进行雾视法处理,单眼雾视时间要满足 5 min10 min,雾视至 0.2 视标为起始点。注:右眼首次去雾视至0.5视标0.6视标,用散光盘进行初步调整,继续去雾视至最佳矫正视力。7.3.3 右眼首次红绿视标检测。7.3.4 右眼交叉柱镜精调散光的轴位与焦度。DB22/T 32922021 3 7.3.5 右眼再次雾视、去雾视及红绿视标检测。7.3.6 左眼重复右眼检查见 7.3.37.3.5。7.3.7 双眼选择最佳矫正视力上 1 行或 2 行视标,进行双眼视力平衡检测。7.3.8 双眼雾视、去雾视至最佳矫正视力并进行红绿视标检测,初步确定屈光处方。7.4 判断远视储备值 见附录A。7.5 测量调节幅度 7.5.1 推进法 7.5.1.1 被检者远距全矫,在 40 cm 处使用近点卡,合适照明,近用瞳距。7.5.1.2 遮盖非测试眼,让被检者注视比他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行视标并保持视标清晰。7.5.1.3 将视标慢慢移近,速度为 2 cm/s,直至被检者直至视标变模糊。注:衡量从被检者镜片平面到视标的距离再折算成屈光度即调节幅度,并正确记录。7.5.1.4 遮盖侧眼,使用同样方法测量另一只眼。7.5.1.5 记录双眼数值。7.5.2 负镜片法 7.5.2.1 视标固定于 40 cm 处,眼前放置负镜片,逐渐增加负镜片度数直至被检者不能看清视标。7.5.2.2 遮盖侧眼,使用同样方法测量另一只眼。7.5.2.3 记录双眼数值。7.6 测量调节反应 7.6.1 被检者远距全矫,在 40 cm 处使用近点卡 FCC 视标,近用瞳距,双眼打开。7.6.2 加 0.50 D 的交叉柱镜,在昏暗的照明下让被检者注视十字线。7.6.3 让被检者报告哪一组线比较清晰,如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比较清晰,减低照明度。7.6.4 如果被检者仍报告垂直线比较清,可翻转+/-0.50 D 的交叉柱镜再次询问,如被检者仍诉垂直清楚,则停止测试并记录。7.6.5 双眼以+0.25 D 的级率增加镜片度数直至被检者报告两条线同样清晰为止。7.6.6 记录加镜片的总量为 BCC 结果。7.7 测量正/负相对性调节 7.7.1 被检者远距全矫,在 40 cm 处使用近点卡,合适照明,近用瞳距,双眼打开。7.7.2 让被检者注视近距单行的视标,以+0.25 D 级率逐渐双眼增加镜片直至被检者报告首次持续模糊,所增加的正镜片即为负相对调节。7.7.3 让被检者注视视标,以-0.25 D 级率逐渐增加镜片直至被检者报告首次持续模糊,所增加的负镜片即为正相对调节。7.7.4 记录 NRA/PRA 值。7.8 测量调节灵活度 7.8.1 用 2.00 flippers 镜片,在 40 cm 处,或在被检者习惯阅读距离,视标相当于 0.6 或最好视力上一排视标。DB22/T 32922021 4 7.8.2 初始将数值+2.00 D 面放眼前,翻反转到-2.00 D 面开始计时,看清晰后再次反转到+2.00 D 面,再次清晰后为一个周期。7.8.3 测定 1 min 内被测眼完成几个周期,记录 1 min 内的翻转次数及是否在某一步有困难。7.8.4 单眼和双眼都要测定。7.8.5 记录数值。7.9 测量集合近点 7.9.1 被检者远用全矫,合适照明,笔式电筒或调节视标,应使用小视标。7.9.2 从 40 cm 或更远处逐步移向被检者,移动速度为 3 cm/s5 cm/s。7.9.3 观察被检者眼睛,直至观察到被检者一眼离开了注视目标,或被检者报告看到两个像,记录该距离为集合破裂点。7.9.4 将视标离开被检者移动,直至观察到被检者回到双眼注视状态,或被检者报告由双像变为单像,记录该距离为集合恢复点。7.10 测量水平融像 7.10.1 被检者远用全矫,远用瞳距。7.10.2 将双眼旋转棱镜“0”标记位置于垂直方向,注视 5 m 远处单个远视标即最佳视力上一行。7.10.3 以 2/s 速率在双眼前增加基底向内棱镜,分别记录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点、视标破裂点数值,并以同样的速率减少基底向内棱镜至被检者报告恢复点的值。7.10.4 同法进行基底向外棱镜的检查。7.11 测量垂直融像 7.11.1 被检者远用全矫,近用瞳距。7.11.2 将双眼旋转棱镜“0”位置于水平方向,注视 5 m 远处单个远视标即最佳视力上一行。7.11.3 以 2/s 速率在双眼前增加基底向上棱镜,分别记录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点、破裂点时数值,并以同样的速率减少基底向上棱镜至被检者报告恢复点时数值。7.11.4 同法进行基地向下检查。7.11.5 一般情况下选择主导眼做注视眼,在非主导眼前分别加底向上和底向下三棱镜,记录其破裂点/恢复点值。7.12 隐斜测量 7.13 马氏杆测量法 7.13.1 被检者坐在综合验光仪后,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右眼的辅镜片RMH 调至 90(即右眼视孔内为红色水平向马氏杆),左眼处于开放状态,并将旋转棱镜归零后移至左眼孔前将 0 位置于垂直方向。7.13.2 被检者注视 5 米远处的点光源。此时右眼看到是一 条红色的竖线,左眼看到的是点光源。此时双眼看到的视标虽然形态不同,但因发自同一个光源,仍有融合的倾向,故在检测前需用遮盖板先将右眼马氏杆透镜视孔遮盖 3 s5 s,移去遮盖后即询问被测者红色纵向线条与白色点状视标是否重合。7.13.3 被检者看到的点光源恰好在红色竖线上,说明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7.13.4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右边,点光源在左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右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左边,为同侧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内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内隐斜量。DB22/T 32922021 5 7.13.5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左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右边,为交又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外隐斜。此时在右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外隐斜量。7.13.6 马氏杆法检查近距高水平向隐斜视。马氏杆法检在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时,只需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晚距,点光源从 5 m 移至 40 cm 处即可,其他操作步骤和结果判断同上。7.13.7 判断隐斜视图解见附录 B。7.14 Von Graefe 法则(水平远/近隐斜)7.14.1 以被检者最好视力上一行单个字母作为视标,远距在 5 m、近距在 40 cm 处。7.14.2 右眼前放置 12 基底向内,左眼前放置 6 基底向上,12 基底向内作为测量镜。7.14.3 询问被检者是否看到右上左下两个视标,如果不是,予以调整。7.14.4 对被检者以适当的语言进行检查的指导;以 2/s 速度减少右眼棱镜度。7.14.5 第一次对齐后向同方向转动棱镜直至被检者又看到两个视标。7.14.6 反方向转动棱镜直至又将两个视标对直。7.14.7 记录两次对齐时棱镜度数并判断基底方向。7.15 测量远距离垂直向隐斜 7.15.1 被检者远用全矫,让被检者闭上双眼,右眼放置 12 基底向内,左眼放置 6 基底向上,视标为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个远视标。7.15.2 让被检者睁开双眼,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一个在左下,让被检者注视左下方的视标,用余光注视右上方的视标逐渐减小左眼的棱镜度,直至被检者报告两个视标水平向对齐,记录此时右眼的棱镜度数及底向。7.15.3 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棱镜直至被检者又见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一个在左下,然后以反方向转动棱镜直至两个视标再次对齐,记录此时棱镜底向和度数两次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7.16 测量近距离垂直隐斜 7.16.1 在 40 cm 近视标卡置入 0.6 单列视标。7.16.2 重复上述远距离垂直向隐斜的测量的步骤。7.17 测量感觉融像 7.17.1 确定检查距离,可以在远距 5 m、近距 40 cm 处检查。7.17.2 使用 Worth 4 点视标或四个安置在黑色或灰色背景上的圆形的灯,被检者戴着红绿眼镜,绿色镜片戴在左眼,红色镜片戴在右眼,双眼注视视标,让被检者说出有几盏灯和它们的颜色,见附录 C。7.17.3 双眼视孔调整为偏振滤镜,若设备内置辅镜备有双向偏振滤镜,则使右视孔内置 135偏振滤镜,左侧视孔内置 45偏振滤镜,检测立体视结果。7.17.4 投放二视标立体视检测视标。7.17.5 嘱被测双眼注视中心圆点状视标,并分辨上方线条是否凹陷,下方线条是否凸起。7.17.6 根据线条凹陷或凸起延迟发生的现象定性隐性斜视。7.18 测量立体视 7.18.1 双眼为裸眼状态或置入屈光检查所获得的远用球柱镜试片。7.18.2 双视孔为偏振滤镜,右侧视孔内置 135 偏振滤镜,左侧视孔内置 45 偏振滤镜。7.18.3 投放二视标立体视检测视标,上方和下方为两条纵向等长线条视标,中央为一点状视标。DB22/T 32922021 6 7.18.4 双眼戴偏振滤镜,右眼只能看到上方右侧线条,下方左侧线条和中央点状视标;左眼只能看到上方左侧线条,下方右侧线条和中央点状视标。检测时双眼同时注视中央圆形视标,产生充分融合。7.18.5 双所见到的分视视标存在着微量视差,上方两线条呈散开视差,故视标显示为单一凹陷线条,深度量约为 2.1,下方两线条呈集合视差,故视标显示为单一凸起线条,深度量值为 1.1。7.18.6 若在检测时上方的线条延迟凹陷,提示双眼有共同性内隐斜视。若下方的线条延迟凸起,则提示双眼有共同性外隐斜视。7.18.7 若上方只能看到一根线条,下方二根线条,提示双有外隐斜。若上方只能看到二根线条.下方一根线条提示双眼有内隐斜。7.18.8 记录数值。8 检测报告 视功能检查记录表见附录 D。9 记录 检测结果报告存档并可追溯。DB22/T 32922021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远视储备值 远视储备值标准间表A.1。表 A.1 年龄 生理屈光度(D)45 岁+2.00D+2.25D 67 岁+1.75D+2.00D 8 岁+1.50D 9 岁+1.25D 10 岁+1.00D 11 岁+0.75D 12 岁+0.50D DB22/T 32922021 8 B B 附 录 B(资料性)马氏杆判断隐斜视图解 马氏杆判断隐斜视图解图B.1。图 B.1 DB22/T 32922021 9 C C 附 录 C(资料性)Worth4 点图表 Worth4点图表见表C.1。表C.1 被检者的反应 说明问题 3 个绿色的灯 提示右眼抑制,即受试者没有用右眼看仅用左眼看 2 个红色的灯 提示左眼抑制,即受试者没有用左眼看仅用右眼看 5 个灯(2 个红和 3 个绿)复视 4 个灯(1 个红、2 个绿和 1 个混合红绿的灯)正常,提示正常的双眼协同作用 DB22/T 32922021 10 D D 附 录 D(资料性)视功能检查记录表 视功能检查记录表见表D.1。表 D.1 姓名 性别 年龄 症状年限:1 年 2 年 3 年 年 视远情况 清晰程度:好 不好 一般 症状年限:1 年 2 年 3 年 年 屈光不正史 视近情况 疲劳程度:无 轻度疲劳 重度疲劳 模糊 戴镜史 初次戴镜时间 换镜频率 父母屈光状态:正视 近视 远视 散光 遗传史 母亲屈光状态:正视 近视 远视 散光 原镜光度 视力 瞳距 R 原镜信息 L R R 裸眼视力 远 L 近 L 基础检查 瞳距 优势眼 电脑验光度数 R L R 视力 屈光检查 主观验光度数 L 视力 Worth 4 dot:2 个 3 个 4 个 5 个 立体视:正常 异常 AC/C 值:梯度法 计算法 调节功能检查 参考值 APC(D):OD OS OU 负片法 推进法 不小于年龄相关性调节幅度 2D BCC(D)0+0.75D NRA(D)PRA(D)+2.25/-2.50 Flipper(cpm)OD OS OU ()片困难 单眼:12cpm 双眼:8cpm 视功能检查 集合功能检查 NPC(cm)破裂点 恢复点 破裂点 6cm 恢复点 10cm 远 BI:/83/53 NRV(BI)近 BI:134/214/135 PRV(BO)远 BO:157/2810/2011 DB22/T 32922021 11 近 BO:175/216/117 检查结果:验光师:检查日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