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450-2021 杨柴灌木林分恢复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pdf
-
资源ID:67533447
资源大小:367.6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15∕T 2450-2021 杨柴灌木林分恢复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pdf
ICS 65.020.01 CCS B05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4502021 杨柴灌木林分恢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hrub stand restoration of Hedysarum laeve 2021-12-10 发布 2022-01-1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4502021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恢复目标.2 5 衰退等级划分.2 6 恢复方法及技术指标.2 7 恢复地生境保护.3 8 作业设计.3 附录 A(资料性)灌木林小班现状调查与恢复设计表.4 DB15/T 2450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乌审旗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工作总站、乌审旗东之润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江、李梓豪、李卓凡、高孝威、洪光宇、李爱平、张雷、海龙、苏雅拉巴雅尔、范明浩、刘辰明、莫日根高娃、张晓伟。DB15/T 24502021 1 杨柴灌木林分恢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杨柴灌木林分恢复目标、衰退等级划分、恢复方法及技术指标、恢复地生境保护和作业设计。本文件适用于沙区衰退杨柴灌木林分的恢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690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DB15/T 389 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技术规程 DB15/T 557 人工灌木林主要树种平茬复壮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衰退杨柴灌木林分 Hedysarum laeve of degraded shrub stand 枯枝率达到10%以上的杨柴灌木林。切根恢复 root-cutting rejuvenation 通过切根萌生新的植株个体的措施。切根强度 root-cutting strength 切根作业的面积占林分面积的比例。切根周期 root-cutting cycle 杨柴灌木林经切根作业后,再次进入生长衰退阶段,需要实施切根作业的时间。DB15/T 24502021 2 4 恢复目标 盖度大于等于40%,杨柴生长旺盛,分布均匀,可持续保持固沙综合效益。5 衰退等级划分 轻度衰退 枯枝率10%30%。中度衰退 枯枝率30%60%。重度衰退 枯枝率大于60%。6 恢复方法及技术指标 平茬 6.1.1 平茬对象 轻度衰退、中度衰退。6.1.2 平茬方法 按照DB15/T 557方法执行。切根 6.2.1 适用对象 适用于重度衰退杨柴林分。6.2.2 切根深度 切根深度20 cm30 cm。6.2.3 作业时间 春季杨柴萌芽前5 d10 d进行,即4月下旬。6.2.4 切根强度 切根作业强度为30%50%。6.2.5 作业方式 DB15/T 24502021 3 采用机械带状切根,地形平坦林地带状作业方向与主害风方向垂直,沙丘迎风坡面的林地沿等高线带状作业,作业带与未作业带相间排列。作业带宽4 m6 m。补植 6.3.1 适用对象 适用于衰退杨柴林分出现大于300 m2的裸地。6.3.2 补植方式 植苗、直播,按照DB15/T 389执行。7 恢复地生境保护 执行GB/T 15776中相关的规定。8 作业设计 杨柴灌木林恢复作业设计按照 LY/T 1690执行。灌木林小班现状调查与恢复设计表见附录A。DB15/T 24502021 4 A A 附录A (资料性)灌木林小班现状调查与恢复设计表 灌木林小班现状调查与恢复设计表见表A.1。表A.1 灌木林小班现状调查与恢复设计表 作业区(乡镇、村嘎查、林场)林班号(村)小班号 图幅号 分类经营区划 小班面积/hm2 林分现状 起源 林种 经营目标 林分组成 主要树种 林层 每公顷株数 灌木盖度 植被覆盖度 林木分布状况 生长状况 生长指标 平均灌高/m 冠幅(东西/南北)/m 近地分枝数 年产量/(kg/hm2)活枝 死枝 主要病虫害 受害株数/hm2 死亡濒死木株数 具有天然更新 能力的树种 优良母树株数/hm2 幼树(苗)株数/hm2 其它说明(a)立地条件 地貌类型 海拔 坡位 坡度 坡向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cm pH 值 风蚀程度 恢复设计 恢复年度 恢复面积/hm2 恢复方式 恢复方法 补植树种 补植株数 保留树种 保留株数 其它措施设计(b)恢复单位(乡镇嘎查、林场)林班号(村)小班号 作业要求 树种配置要求 防风固沙措施 病(虫)源木处理 复壮技术措施 珍稀物种保护 环境保护措施 备注 注 1:除表中林分现状所列因子外,对评判衰退灌木林有指示参考的说明。注 2:根据恢复方式方法确定的其他恢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