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2924-2016 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农业).pdf
-
资源ID:67534527
资源大小:818.8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NY∕T 2924-2016 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农业).pdf
ICS 67.080.10 B 3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924一2016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Descriptors for plum germplasm resources 2016-10一26发布2017-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目U吕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AC/TC51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NY/T 2924-2016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硕、刘威生、熊兴平、刘宁、江用文、章秋平、徐铭、张玉萍、刘有春、张玉君、马小雪、徐凌、才丰。I NY/T 2924-2016 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李属李亚属CPrunusSubgenus.Prunus Mi1l.)种质资源的描述内容和描述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李种质资源的描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件。凡是不注日期GB/T 2659 GB/T 2 NY/T 1 NY/T ISO 3 3 产量性状果实性状4 描述方法4.1 基本信息4.1.1 全国统一编号,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国、原产省、原产、观测地点片颜色、叶脊部茸宽度、叶形指数、叶目比例、花束状果枝比、盛花期、落花期、展、采前落果程度、丰产性、单深浅、梗洼深度、梗洼广狭程度、果点大小、果点密度、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质地、纤维、风味、涩昧、香气、异昧、鲜食C含量、裂果率、低温耐储性、核秸离性、核鲜重、种质的唯一标志号,李种质资源的全国统一编号由LC加5位顺序号组成。按照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执行。I NY/T 2924-2016 4.1.2 引种号李种质从国外引人时赋予的编号。由年份加4位顺序号I质次连续组合而成.年份为4位数,4位顺序号每年分别编号,每份引进种质具有唯一的引种号。4.1.3 采集号李种质在国内野外收集或采集时赋予的编号,由年份和4位顺序号顺次连续组合而成。年份为4位数,4位顺序号每年分别编号。4.1.4 种质名称李种质的中文名称。国内种质的原始名称,如果有多个名称,可以放在括号内,用逗号分隔。国外引进种质如果没有中文译名,可以直接用种质的外文名。4.1.5 种质外文名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或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国内种质中文名称为3字(含3字)以下的,所有汉字拼音连续组合在一起,首字母大写;中文名称为4字(含4字)以上的,以词组为单位,首字母大写。4.1.6 科名李属蔷薇科(Rosaceae)李亚科CPrunoideae)用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4.1.7 属名李种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属名。按照植物学分类,李为李属CP川nusL.)4.1.8 学名李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学名。如中国李的学名为Prunussalicina Lindl.4.1.9 原产国李种质原产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国家和地区名称按照GB/T2659和ISO3166 的规定执行,如该国家已不存在,应在原国家名称前加原如原苏联。国际组织名称用该组织的正式英文缩写。4.1.10 原产省李种质原产省份名称,省份名称按照GB/T2260的规定执行;国外引进种质原产省用原产国家一级行政区的名称。4.1.11 原产地国内李种质的原产县、乡、村名称,县名按照GB/T2260的规定执行。4.1.12 海拔李种质原产地的海拔高度,单位为米Cm),精确到1mo 4.1.13 经度李种质原产地的经度,单位为度C)和分。格式为OOOFF,其中000为度,FF为分。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4.1.14 纬度李种质原产地的纬度,单位为度C)和分c)。格式为OOFF,其中00为度,FF为分。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4.1.15 来源地李种质引人时的来源国家、省、县、地区名称或国际机构名称。4.1.16 系谱李选育品种(系)的亲缘关系。4.1.17 选育单位NY/T 2924-2016 选育品种(系)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单位名称应写全称。4.1.18 育成年份品种(系)培育成功的年份,通常为通过审定或正式发表的年份。4.1.19 选育方法1.人工杂交;2.实生选育;3.芽变;4.其他。4.1.20 种质类型李树种质资源的类型分为:1.野生资源;2.地方品种;3.选育品种;4.品系;5.其他。4.1.21 图像李种质的图像文件名。文件名由该种质全国统一编号、连字符一和图像序号组成。图像格式为.3Pg。如有多个图像文件,图像文件名用分号分隔。4.1.22 观测地点种质植物资源的观测地点,记录到省和县名。4.2 植物学特征4.2.1 树姿未整形时植株自然分枝习性,分为:1.直立;2.半开张;3.开张;4.下垂。4.2.2 一年生枝颜色树冠外围一年生枝条中部向阳面的表皮颜色,分为:1.绿;2.黄褐;3.红褐;4.褐;5.紫红。4.2.3 一年生枝着生状态树冠外围枝条生长的倾斜程度,分为:1.直立;2.斜生;3.下垂。4.2.4 皮孔大小树冠外围一年生枝条中部皮孔的大小,分为:1.小;2.中;3.大。4.2.5 皮孔密度树冠外围一年生枝条中部单位面积皮孔的疏密程度,分为:1.稀;2.中;3.密。4.2.6 叶面状态树冠外围中部着生的完整的成熟叶片(见图1),分为:1.平展;2.卷曲;3.皱缩。2 3 图1叶面状态4.2.7 叶片颜色树冠外围新梢中部成熟叶片颜色,分为:1.浅绿;2.绿;3.深绿;4.紫红。4.2.8 叶脊部茸毛树冠外围新梢中部成熟叶片脊部是否着生茸毛,分为:0.无;1.少;2.中;3.多。4.2.9 叶形树冠外围新梢中部成熟叶片的形状。参照图2确定叶形,分为:1.披针形;2.倒披针形;3.狭椭圆形;4.椭圆形;5.卵形;6.倒卵形。3 NY/T 2924-2016 孰川成位部裂部中缘半基梢叶上叶新片围3十4外内/叫/A-a42 6 4.2.10 叶尖树冠外围新梢中部4.2.11 叶尖长短外围新梢中部4.2.12 叶缘锯齿叶片上半部2 3 图4叶基4.2.15 叶片长度外围新梢中部成熟叶片的长度。从叶基切线至叶尖基部的长度,结果以平均值表示,单位为厘米(cm)。4.2.16 叶片宽度外围新梢中部成熟叶片最宽处的长度,结果以平均值表示,单位为厘米(cm)。4 NY/T 2924-2016 4.2.17 叶形指数根据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测量结果计算叶片长/宽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4.2.18 叶柄腺形状外围新梢中部成熟叶片叶柄上腺体着生的形状(见图5),分为:1.圆形;2.肾形。个以上)。表示4.3 生物4.3.1 生长植株生4.3.2 萌芽率树冠外围一年生4.3.3 成枝力树冠外围一年生枝条上表示。4.3.4 一年生枝长度树冠外围一年生枝平均长度,单位为厘米(cm)。4.3.5 一年生枝直径树冠外围一年生枝条基部向上5cm处的平均直径.单位为厘米(cm)。4.3.6 节间长度树冠外围一年生枝条中部节间平均长度,单位为厘米(cm)。4.3.7 花簇枝比例休眠期,长度1cm果枝占总结果枝的百分率,以百分率(%)表示。D NY/T 2924-2016 4.3.8 花束状果枝比例休眠期,长度30cm的果枝数占总枝数的百分率,以百分率c%)表示。4.3.12 花芽和叶芽比结果枝组上花芽占叶芽的百分率,以百分率c%)表示。4.3.13 花芽萌动期整株树约有5%花芽鳞片开裂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4.3.14 始花期整株树约有5%花朵开放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4.3.15 盛花期整株树约有25%花朵开放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4.3.16 落花期整株树约有75%花朵开放开始脱落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4.3.17 展叶期整株树约有25%左右的叶芽第一片叶展开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4.3.18 果实发育期从盛花期到全树约有75%的果实达到鲜食成熟的天数,单位为天Cd)。4.3.19 成熟期整株树约有75%的果实达到正常的大小并表现出品种固有特性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4.3.20 落叶期整株树约有50%叶片开始正常脱落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4.3.21 营养生长期从叶芽萌动至落叶的天数,单位为天Cd)。4.3.22 需冷量树体正常通过自然休眠所需的低温累积量,单位为时Ch)o4.3.23 矮化程度植株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与标准植株相比的矮小程度,分为:1.矮化;2.半矮化;3.乔化。4.4 产量性状4.4.1 始果年龄50%以上植株开始结果的年龄,分为:1.早(2年);2.中C3年);3.晚(注4年)0 4.4.2 完全花百分率完全花占总花数的百分率,以百分率C%)表示。4.4.3 自然坐果率自然状态下,坐果数占总花朵数的百分率,以百分率C%)表示。4.4.4 自花坐果率NY/T 2924-2016 同一资源内授粉后,坐果数占总花朵数的百分率,以百分率(%)表示。4.4.5 生理落果程度果实因生理上的原因形成离层而引起果实脱落的程度,分为:1.轻;2.中;3.重。4.4.6 采前落果程度生理落果后,采收前表现的落果程度,分为:1.轻;2.中;3.重。4.4.7 丰产性正常年份树干单位横截面积的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比g/m2)。4.4.8 单果重果实成熟时,平均单果重。单位为克(g)。根据果实单果重确定果实大小,分为:1.极小(20g单果重);2.小(20g单果重30g);3.中(30g单果重60g);4.大(60g:S二单果重90g);5.极大(90 g三单果重)。4.5 果实性状4.5.1 果实整齐度成熟果实的整齐程度,包括颜色、大小和形状等,分为:1.整齐;2.一般;3.不整齐。4.5.2 果形成熟果实本身固有的形状,采用目测的方法面对缝合线(见图6),分为:1.扁圆;2.圆;3.卵圆;4.椭圆;5.心脏形;6.长椭圆。2 3 4 5 图6果形4.5.3 果实对称性正常成熟果实缝合线两侧片肉的对称程度,分为:1.对称;2.较对称;3.不对称。4.5.4 果顶形状成熟果实顶部的形状(见图7),分为:1.凹人;2.平;3.圆凸;4.尖圆。r、(TPF图7果顶形状4.5.5 果尖有无果实顶部是否具有果尖,分为:0.元;1.有04.5.6 缝合线深浅7 NY/T 2924-2016 成熟果实缝合线的深浅程度,分为:1.浅;2.中;3.深。4.5.7 梗洼深度成熟果实梗洼处的深浅程度,分为:1.浅;2.中;3.深。4.5.8 梗洼广狭程度成熟果实梗洼处的广狭程度,分为:1.狭;2.中;3.广。4.5.9 果梗长度成熟果实果梗的长度,单位为厘米(cm)。4.5.10 果粉厚度成熟果实表面果粉的有无和4.5.11 果皮底色成熟果实未着色时果4.5.12 果面盖色成熟果实呈现的蓝黑;8.紫黑。4.5.13 果面着色果面着生彩4.5.14 果点大成熟果实4.5.15 果点成熟果实4.5.16 果实成熟果实4.5.17 果实成熟果4.5.18 果实侧成熟果实侧切4.5.19 硬度成熟果实阳面近位为千克每平方厘米(4.5.20 果皮剥离难易果皮与果肉剥离的难易4.5.21 果肉颜色.成熟期果肉的颜色,分为:1.乳臼;2.淡4.5.22 果实汁液成熟果实果肉组织中所具有的汁液,分为:1.少;2.中;3.多。4.5.23 果肉质地成熟果实果肉质地的松紧、韧脆等程度,分为:1.松软;2.松脆;3.硬脆;4.硬;5.硬韧。4.5.24 纤维成熟果实中果肉含有纤维的多少,分为:1.少;2.中;3.多。4.5.25 凤昧成熟果实果肉的口感的甜酸味道,分为:1.甜;2.酸甜;3.甜酸;4.酸。8 NY/T 2924一20164.5.26 涩昧成熟果实果肉具有的涩昧,分为:0.元;1.轻;2.重。4.5.27 香气成熟果实中挥发性芳香气味浓淡程度,分为:0.无;1.微;2.中;3.浓。4.5.28 异昧成熟果实果肉异味有元,分为:0.元;1.有。4.5.29 鲜食品质对成熟果实的风昧、口感等综合评价,分为:1.下;2.中下;3.中;4.中上;5.上。4.5.30 可溶性固形物成熟果实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百分率,以百分率C%)表示。4.5.31 可溶性糖成熟果实果肉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以百分率C%)表示。4.5.32 可滴定酸成熟果实果肉中可滴定酸的含量,以百分率C%)表示。4.5.33 维生素C含量成熟果实100g鲜果肉中维生素C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百克Cmg/100 g)。4.5.34 裂果率果实膨大期发生的裂果数占总果数的百分率,以百分率C%)表示。4.5.35 低温耐储性果实在低温条件下保果实具有商品性的储藏能力。按照NY/T1308的规定执行,分为:1.强;2.中;3.弱。4.5.36 核黯离性果肉与果核黠结的程度,分为:1.秸;2.半离;3.离。4.5.37 核鲜重成熟果实的新鲜果核的重量,单位为克Cg)。4.5.38 核形果核的形状(见图的,分为:1.扁圆;2.圆;3.卵圆;4.倒卵圆;5.椭圆;6.长圆。3 4 5 6 图8核形4.5.39 核面光滑度果核表面的光滑程度,分为:1.平滑;2.较平滑;3.粗糙。9 NY/T 2924-2016 4.5.40 用途按果实品质特性确定的最适用途,分为:1.鲜食;2.制干;3.蜜钱;4.酱;5.罐头;6.话李;7.果汁;8.果酒。4.6 抗性4.6.1 抗寒性休眠期植株对低温的忍耐或抵抗能力。按照NYjT2027的规定执行,分为:3.弱;5.中;7.强。4.6.2 细菌性穿孔病抗性植株对细菌性穿孔病(Xanthomonascampestris pv.runi)的抗性强弱。按NY/T2027的规定执行,分为:3.抗(R);5.中抗(MR);7.感(S)。4.6.3 流胶病抗性植株对流胶病的抗性强弱。按照NY/T2027的规定执行,分为:3.抗病(R);5.中抗(MR);7.感(S)。4.6.4 褐腐病抗性植株对褐腐病Moniliniafructicola(Wint.)HoneyJ的抗性强弱。按照NYjT2027的规定执行,分为:3.抗病(R);5.中抗(MR);7.感(S)。4.6.5 小蠢虫抗性植株对小蠢虫(Scolytusjoicus Chap.)的抗性强弱。按照NYjT2027的规定执行,分为:3.抗(R);5.中抗(MR);7.感(S)。4.6.6 红颈天牛抗性植株对红颈天牛Aromiabugii(Faldermann)的抗性强弱。按照NYjT2027的规定执行,分为:3.抗(R);5.中抗(MR);7.感(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