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555-2021 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通信).pdf
-
资源ID:67534804
资源大小:1.34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YD∕T 2555-2021 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通信).pdf
ICS29.200M4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YDYD/T 代替 YD/T 2555-2013通信用 240V/336V 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for 240V/336V direct current power supply in telecommunications(报批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YD/T 20I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要求.2 5 试验方法.5 6 检验规则.8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 YD/T 20II前 言 本标准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标准:YD/T 2378-2011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YD/T 2555-2013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YD/T 2556-2013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应用维护技术要求。YD/T 2656-2013基于240V/336V直流供电的通信设备电源输入接口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YD/T 3088-2016通信用336V整流器;YD/T 3089-2016通信用336V直流供电系统;YD/T 3091-2016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运行后评估要求与方法;YD/T 3319-2018通信用240V/336V输入直流-直流电源模块;YD/T XXXX-XXXX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用断路器;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YD/T 2555-2013。本标准与YD/T 2555-201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考虑到标准技术内容增加了336V直流供电系统的相关内容,标准名称修改为“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b)修改了范围(见,2013年版的第1章范围);c)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013年版的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d)修改了直流电压标称值等级(见,2013年版的5.2);e)增加了336V直流配电电压等级(见4.2);f)修改了额定工作电流值(见,2013年版的5.3.1,5.4.1,5.5.1,5.6.1);g)增加了336V直流电压范围(见4.5);h)修改了输出电压电流监测要求(见,2013年版的5.3.4,5.4.7,5.5.6,5.6.6);i)修改了遥信、遥测功能(见,2013年版的5.3.7,5.4.5,5.5.4,5.6.6);j)修改了告警功能(见,2013年版的5.3.8,5.4.7,5.5.6,5.6.6);k)删除了绝缘监察功能(见2013年版的5.3.9,5.4.6,5.5.5,5.6.5);l)增加了外壳防护要求(见4.14.3);m)增加了材料阻燃要求(见4.14.5);n)修改了条款对应的试验方法(见,2013年版的第6章 试验方法)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维谛技术有限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华为YD/T 20III技术有限公司、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曙光、赵宁、孙文波、王平、罗西、潘哲毅、刘宝庆、刘强、谢凤华、朱莉、朱关峰、苏先进、遆刚、李树广、周传凌、叶子红、胥飞飞、王金生、张琦。本标准于2013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YD/T 201通信用 240V/336V 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 240V/336V 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的产品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通信用 240V/336V 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以下简称配电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l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762-2002 标准电流等级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201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c:振动(正弦)GB/T 387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3859.2-2013 半导体变流器 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 第1-2部分 应用导则 GB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943.1-201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5169.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6部分试验火焰50W 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 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YD/T 983-2013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YD/T 944-2007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363.3-2014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第 3 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YD/T 2378-2011 通信用 240V 直流供电系统 YD/T XXXX-XXXX 通信用 240V/336V 直流供电系统用断路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通信用 240V/336V 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for 240V/336V direct current system in telecommunication 专门为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中与下一级配电设备相连或者直接与主设备相连并向负载分配电能的设备,可包含机房级、列柜级和机柜级配电部分等。总输出屏机房级配电部分列柜级配电部分机柜级配电部分YD/T 202 图1 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 4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工作环境温度 工作环境温度:-5+40。4.1.2贮运温度 贮运温度:-40+70。4.1.3相对湿度 工作相对湿度:90(402)。贮运相对湿度:95(402)。4.1.4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应不超过1000m。若超过1000m时,应按照GB/T 3859.2-2013的规定降容使用。4.1.5冲击与振动 配电设备应能承受频率为 10Hz55Hz、振幅为 0.35mm 的正弦波振动。4.2直流电压标称值等级 配电设备电压标称值为 240V、336V。4.3额定工作电流 配电设备的额定工作电流值应从 GB/T 762-2002 表 1 中的标准电流等级选取。如表 1 所示。表1直流标准电流等级(A)1 1.25 1.6 2 2.5 3.15 4 5 6.3 8 10 12.5 16 20 25 31.5 40 50 63 80 100 125 160 20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000 1250 1600 2000 2500 4.4总体要求 配电设备总体要求如下:a)配电设备输出分路设置应能满足其所分配下级设备的数量和容量的要求;b)配电设备内各输出分路结构应清晰,并应方便区分标识以及接线操作;c)配电设备宜具有两路直流接入装置。4.5工作电压范围 对240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工作电压范围为192V288V,对336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工作电压范围为260V400V。4.6接地性能 交流配电屏市电输入整流柜YD/T 203配电设备接地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配电设备应单独设置保护接地排,机柜级配电部分宜设置接地端子;b)保护接地排(或端子)与配电设备的金属柜及内部各金属部件之间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连接电阻值0.1。4.7电压、电流监测精度 配电设备电压监测精度应优于0.5%,电流监测精度应优于1%。4.8输出分路 配电设备输出分路应采用直流熔断器或直流断路器等保护装置。直流断路器应满足YD/T XXXX-XXXX要求。4.9电压降 环境温度为20时,配电设备单个屏或单元内电压降应不大于1V。4.10遥测、遥信功能 配电设备(含机柜级和列柜级配电)应具有通信接口并其协议应符合YD/T 1363.3-2014的要求,应具有以下功能:a)遥测:输入总电压、总电流、分路电流(可选),输出总电量(可选)、各分路电量(可选)、柜内温度(可选);b)遥信:熔断器或断路器故障、输入过流、输出过流(可选)、输入电压过高/低、温度过高(可选)、各分路开关状态、SPD状态(可选)。4.11告警功能 配电设备在下列情况应具有声光告警信号:a)输入电压达到或超过告警上/下限值;b)熔断器或断路器动作;c)输入电流达到或超过告警上限值;d)输出电流达到或超过告警上限值(可选)。配电设备应具备重复性告警不阻塞功能;所有监控信息及告警数据应具备本地储存功能,历史数据在系统完全无电状况下应能继续保存。4.12防雷性能(可选)当配电设备输出分路输出至远端供电回路等室外供电系统时应具备防雷器件以及防雷器件的状态监测,防雷等级应符合YD/T 944-2007中5.3.2防雷分级第2级的规定。4.13对地悬浮要求 配电设备输入、输出应与地、机架、外壳电气隔离;使用时,正、负极均不得接地,采用悬浮方式供电;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识标明不能接地。4.14安全要求 4.14.1绝缘电阻 依据表2选取所对应的绝缘电阻测试电压并用测试仪器测量有关部位的绝缘电阻,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a)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M;b)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M。4.14.2抗电强度 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抗电强度试验:a)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框架)之间;b)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上述所列部位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5Hz的工频耐压试验,历时lmin,或采用直流电压,试验电压为交流电压有效值的1.4倍。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击穿或闪络现象,绝缘试验的试验电压等级见表2。YD/T 204表2绝缘试验的试验等级 额定绝缘电压Ui(V)绝缘电阻测试仪器的电压等级 (V)抗电强度试验电压 (kV)63 250 0.5(0.7)63Ui250 500 2.0(2.8)250Ui500 1000 2.0(2.8)4.14.3外壳防护要求 配电设备内直流裸露带电部件,应设置适当的外壳、防护挡板、防护门、增加绝缘包裹等措施,防止在维护和操作过程中意外触及。配电设备防护等级也应达到GB 4208-2017中的IP20的规定。4.14.4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配电设备内两带电导体之间、带电导体与裸露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应符合表3中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要求。表3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额定绝缘电压 Ui(V)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Ui63 3.0 3.0 63Ui300 5.0 6.0 300Ui500 8.0 10.0 当主电路与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不一致时,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分别按其额定值选取。具有不同额定值主电路或控制电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按最高额定绝缘电压选取。小母线、汇流排或不同极的裸露的带电导体之间,以及裸露的带电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小于20mm。4.14.5材料阻燃要求 配电设备内所用的印刷电路板(PC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 4943.1-2011中规定的V-0要求。塑胶导线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T 19666-2005中表4规定的阻燃C类(ZC)要求,其它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 4943.1-2011中规定的V-2要求。4.15颜色标识 配电设备正极线缆颜色应采用棕色,负极线缆颜色应采用蓝色,保护地线线缆颜色应采用黄绿双色。4.16温升 当配电设备经过额定电流时,各电气元件和部件的温升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表4直流配电设备温升要求 部件 温升()连接外部绝缘导线的接头 70 接触处无覆盖层 60 接触处镀锡 65 铜母线的接头 接触处镀银或镀镍 70 YD/T 205接触处镀锡 55 断路器接头 接触处镀银或镀镍 80 金属表面 30 绝缘表面 40 可能会触及的壳体 塑料绝缘导线表面 20 电阻发热件(涂有珐琅的表面)135 4.17电磁兼容 4.17.1传导骚扰限值 传导骚扰限值应符合YD/T 983-2013中8.1的要求。4.17.2辐射骚扰限值 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YD/T 983-2013中8.2要求。4.17.3静电放电抗扰度 配电设备应能抵御静电的破坏,其保护能力应符合YD/T 983-2013第9章“静电放电”的要求,应能承受不低于8kV静电电压的冲击。5试验方法 5.1试验环境条件 通电前被测样品应与环境温度平衡,按产品规定预热时间对被测样品进行预热。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标准大气条件为:a)环境温度:1535;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力:86kPa106kPa。5.2总体要求试验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检查上级配电设备输出分路数量和容量设置是否满足下一级配电的数量和容量的要求。b)检查配电设备内各分支路是否结构清晰、方便区分标识以及接线操作。5.3工作电压范围试验 配电设备输出额定电流,调节输入电压在本标准4.5中规定的电压范围内时,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5.4接地性能试验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配电设备应与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监控设备及所有外部电路完全断开;b)使用微电阻测量仪器并按其测量接线方法(双线或四线)测量线主接线端接主保护接地端子;测量线另一端依次接外表面可能触及的金属部件;c)从微电阻测量仪器依次、直接读出主保护接地端子与各测量点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应符合本标准 4.6 规定的要求。5.5电压、电流监测精度试验 使用高精度等级电压表测量配电设备的输入电压,计算其与显示电压之间的偏差,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7条款规定的要求。用高精度等级的分流器测量配电设备输入总电流,计算其与显示电流之间的偏差,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7规定的要求。5.6输出分路试验 YD/T 206检查配电设备的输出分路是否具有保护装置,如熔断器和断路器等;检查任一熔断器(或断路器)动作时是否告警。若配有断路器时断路器应按照YD/T XXXX-XXXX试验方法进行试验。5.7电压降试验 从配电设备的输入端子到输出端子之间通过额定电流进行测量(各输出分路按其额定电流进行测试),若环境温度为20时,其输入端子至输出端子之间的电压降应符合本标准4.9规定的要求。若环境温度不是20,直流电压降V20应按公式(1)计算,单位为V。V20=(Vt(1+20)/(1+t)(1)式中:t测试时环境温度,单位为;V2020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单位为V;Vtt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单位为V;铜导体电阻温度系数。5.8遥测、遥信功能试验 目测被测配电设备是否具有通信接口,并检查系统的遥测、遥信功能和通信协议是否符合本标准4.10规定的要求。5.9告警功能试验 模拟告警条件状态,检查配电设备是否具备相应的告警动作,应符合本标准4.11规定的要求。5.10防雷性能试验(可选)按YD/T 944-2007中第6章要求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12规定的要求 5.11对地悬浮要求试验 按本标准4.13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5.12安全要求试验 5.12.1绝缘电阻试验 试验常温条件下,去掉绝缘监察回路的前提下,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直流1000V的测试电压,对被测配电设备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进行测试,被测总配电设备的绝缘电阻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12.1规定的要求。5.12.2抗电强度试验 试验常温条件下,去掉绝缘监察回路的前提下,用耐压测试仪对配电设备的输入对地、输出对地施加50Hz、有效值符合表2 规定的正弦交流电压或等效峰值的直流电压,加电压时间为1min,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12.2 规定的要求。5.12.3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a)使用直径为 12mm,长 80mm 的校验指试验是否与危险部件有足够的间隙;b)检查直径 12.5mm 的球形物体试具是否能完全进入壳内;试验结果应满足本标准4.12.3规定的要求。5.12.4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试验 检查并测量配电设备内硬件规定部位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用测量工具测量其最小间隙,应符合本标准4.12.4 表3的要求。5.12.5材料阻燃性试验方法 试验步骤如下:a)针对系统所用的印刷电路板(PCB)应依据GB/T 5169.16-2008第8章进行试验;b)塑胶导线应按照GB/T 19666-2005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c)其它绝缘材料应依据GB/T 5169.16-2008第8章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12.5规定的要求。YD/T 2075.13颜色标识试验 目测配电设备配备的线缆颜色标识是否符合本标准4.13规定的要求。5.14温升试验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电偶、温度计或点温计或其它等效测量装置,均匀地布置在被试验的配电设备周围,位于配电设备高度的中点,距离配电设备lm远的地方(或在配电设备与室内墙壁之间的中点);b)配电设备在额定电压下,通入额定电流,每半小时测量一次,直至发热稳定(即在1h内温升不超过l);c)在试验周期的最后1/4期间内测量周围空气温度,至少选3个以上的点,取其平均值;d)计算配电设备的各个部位的温度测量值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应符合本标准4.14表4规定的要求。注:测量时避免受到空气流动、阳光照射和其他热辐射对温度计和热电偶的影响。5.15电磁兼容试验 5.15.1传导骚扰限值试验 试验应按YD/T 983-2013中8.1进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17.1规定的要求。5.15.2辐射骚扰限值试验 试验应按YD/T 983-2013中8.2进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17.2规定的要求。5.15.3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试验应按YD/T 983-2013中第9章进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17.3规定的要求。5.16环境条件试验 5.16.1低温试验 5.16.1.1低温储存试验 试验方法按 GB/T2423.1-2008 中“试验 Ab”进行。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温度为-402,试验持续时间为 2h。试验后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2h 后,配电设备通电应能正常工作。5.16.1.2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方法按 GB/T 2423.1-2008“试验 Ad”进行,产品无包装,通电加额定负载,试验温度为(-53),试验持续时间为 2h,试验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试验后配电设备测试项目为绝缘电阻、告警功能,其结果应符合 4.14.1 和 4.11 的要求。5.16.2高温试验 5.16.2.1高温储存试验 试验方法按 GB/T2423.2-2008 中“试验 Bb”进行。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温度为 702,试验持续时间为 2h。试验后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2h 后,配电设备通电应能正常工作。5.16.2.2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方法按 GB/T 2423.2-2008“试验 Bd”进行,产品无包装,通电加额定负载,试验温度为(402),试验持续时间为 2h,试验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试验后配电设备测试项目为绝缘电阻、告警功能,其结果应符合 4.14.1 和 4.11 的要求。5.16.3 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方法按 GB/T 2423.3-2016 中“试验 Cab”进行,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温度为 402,相对湿度为(903)%,试验持续时间为 48h。试验后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2h,配电设备通电应能正常工作,且其绝缘电阻和告警功能,其结果应符合 4.14.1 和 4.11 的要求。5.16.4振动或运输试验 将无包装不通电的配电设备按 GB/T 2423.10-2008 中“试验 FC”进行试验:频率为 10Hz55Hz,振幅为 0.35mm、X、Y、Z 3 个轴线各扫频循环 20 次。或按 GB/T 3873 标准中 A10“公路运输试验”的规定YD/T 208进行试验。振动或运输试验后检查外观结构,要求机壳不变形,机架平整,垂直度良好,面板间隙均匀,无掉漆、磕碰、划痕现象,无零部件松动、操作机械失灵、接插件松动等。6检验规则 配电设备按表 5 的检测项目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表 5 检验项目及判定 不合格判定 出厂检验 序号 项 目 B C 100%抽样 型式检验 要 求 试验方法 1 环境条件 4.1 5.1 2 总体要求 4.4 5.2 3 工作电压范围 4.5 5.3 4 接地性能 4.6 5.4 5 输出电压电流监测 4.7 5.5 6 输出分路 4.8 5.6 7 电压降 4.9 5.7 8 遥测、遥信功能 4.10 5.8 9 告警功能 4.11 5.9 10 防雷性能(可选)4.12 5.10 11 对地悬浮要求 4.13 5.11 12 绝缘电阻 4.14.1 5.12.1 13 抗电强度 4.14.2 5.12.2 14 外壳防护要求 4.14.3 5.12.3 15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4.14.4 5.12.4 16 安全要求 材料阻燃要求 4.14.5 5.12.5 17 颜色标识 4.15 5.13 18 温升 4.16 5.14 19 传到骚扰限值 4.17.1 5.15.1 20 辐射骚扰限值 4.17.2 5.15.2 21 电磁兼容a 静电放电抗扰度 4.17.3 5.15.3 22 低温贮存试验 5.16.1.1 23 低温工作试验 5.16.1.2 24 高温贮存试验 5.16.2.1 25 高温工作试验 5.16.2.2 26 恒定湿热试验 5.16.3 27 振动或运输试验 4.1 5.16.4 注 1:“”表示需要检测项目。注 2:“a”必要时进行试验。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标志 在配电设备的适当位置应有标志,标志内容应包括:名称、型号、注册商标、制造厂名、生产编号、产品基本参数、生产日期等。7.1.2包装标志 在配电设备包装上应有标志并符合 GB191 规定。7.2包装 在配电设备包装应防潮、防振,并应符合 GB/T 3873 规定。包装内应包括以下随带文件:YD/T 209a)合格证;b)说明书;c)装箱清单;d)其他技术资料。7.3运输 配电设备在运输中应有遮篷,不应有剧烈振动、撞击等。7.4贮存 配电设备贮存应符合 GB/T 3873 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