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3086.2-2019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 第2部分 迁地保护技术规程(林业).pdf
-
资源ID:67535910
资源大小:229.5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LY∕T 3086.2-2019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 第2部分 迁地保护技术规程(林业).pdf
ICS 65.020 B 60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 LY/T 3086.22019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 第 2 部分 迁地保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wild plant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发布稿)2019-10-23 发布 2020-04-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 布 LY/T 3086.2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臧润国、黄继红、丁易、路兴慧、许玥、刘艳红、杜芳。LY/T 3086.22019 1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依据、原则与方法、基地建设、生境选择及适宜性评价。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它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可以参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201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6001-85 育苗技术规程 SN/T 1157-2014 进出境植物苗木检疫规程 LY/T 2651-2016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 LY/T 2244.1-2014 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技术导则 第1部分:野生植物保护 LY/T 1819-2009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迁地保护 ex situ conservation 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其原生地之外对其进行保护。3.2 基因文库 gene library 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3.3 潜在分布区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rea 物种目前尚未分布到,但适合其生存和繁衍的所有可能区域。3.4 小环境 microenvironment 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4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依据、原则与目标 4.1 迁地保护的依据 原生境严重退化;LY/T 3086.22019 2 个体数量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数量,种群难以维持;生存条件突然变化,面临严重生存危机。4.2 迁地保护的原则 不破坏原生种群及其生境;条件具备时尽可能建立多个迁地保护地点;每个迁地保护地点尽量保存多个个体、基因型;尽量采取多种途径开展迁地保护;充分考虑人工调控在迁地保护中的作用。4.3 迁地保护的目标 保存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降低原生地灭绝风险,增加种群繁衍扩大机率,最终恢复野外种群。5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地点和方式 5.1 迁地保护的地点 利用现有植物园、树木园或其他栽培地,将经过自然或人工繁殖的植株进行迁地保护。设置专门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或其他珍稀濒危植物基地,进行迁地保护。5.2 迁地保护的方式 整体植株保存;种子和组织保存;基因文库保存。6 迁地保护基地的建立 6.1 地点选择 选择与原生境气候、土壤、生物(包括菌根真菌、传粉昆虫等)条件相似的地点作为迁地保护基地;根据物种潜在分布区结合现实条件,选择适宜的地点作为迁地保护基地;在综合考虑保护和研究等工作需求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调控措施人为营造适宜小环境,选择某些地点作为迁地保护基地。6.2 整地 整地技术参照GB GB/T 157762016。6.3 育苗 育苗技术参照GB/T 600185。6.4 苗木准备 应采用容器苗,确保根系完整和后期的幼苗成活率。LY/T 3086.22019 3 6.5 苗木运输与检疫 苗木一定要带土专车运输,应选择适宜时机(如早春萌芽之前或落叶之后)进行运输,运输前应开展病虫害检疫,具体检疫程序可参照SN/T 1157-2014。6.6 苗木栽植 栽植前1-2天挖好栽植穴,补充基肥。栽培过程中保证苗木根系舒展,回土踏实,浇足定根水。6.7 苗木后期管理 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遮阴,及时清除杂草等其它竞争植物,苗木栽植后管理的具体细则可参照GB GB/T 157762016。7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管理 7.1 物种及生境信息库的构建与档案管理 建立迁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生境及保护状况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和档案管理系统。7.2 迁地小环境调控 根据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与生态需求,实施遮阴、除草、浇水和施肥等抚育管理措施,人为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小环境,维持迁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7.3 病虫害防治 对迁地植物的病虫害,一经发现就要及时进行生物或化学防治。7.4 迁地保护监测 对迁地保护种群的每株植物个体都要进行挂牌编号,定期监测迁地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更新状况及小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子。8 迁地保护效果评价 8.1 短期标准 依据GB/T 157762016,从苗木成活率(40%以下,差;40-80%,中;80%以上,优)、生长状况(良好、正常、较差)、保存率(20%以下,差;20-70%,中;70%以上,优)和繁殖状况(正常结实、不结实)进行综合评价。8.2 长期标准 将迁地保护的植物能够产生可育的种子或其它可延续后代的繁殖体,实现完整的生活史过程界定为迁地保护完全成功,只能正常生长但不能繁衍后代界定为迁地保护部分成功,不能正常生长或生长很差界定为迁地保护不成功,而完全不能生长则界定为迁地保护不适宜。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