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
资源ID:67591661
资源大小:26.2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统考 高一语文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 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 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 (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个人的敬畏之感,可以使人服膺;礼由社会舆论所维持,不需要借助外在的机构来维持。 B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 C礼可以通过外部的规范对人进行教化,启发人的道德自觉,当道德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人就能由他律变为自律。 D礼治秩序在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方面曾发生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消极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要是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哪怕它不“文明”或不“慈善”,显示出野蛮残酷,也是符合礼的。 B在乡土社会当中,因为礼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所以它是依靠本能或者天意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C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 D人们只知承担义务,不知行使权利的扭曲现象是因为礼治秩序无形中扭曲了人格,造成了人的畸形心理。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未当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换席子。 B行人过斑马线是“红灯停,绿灯行”;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必须停车礼让。 C封建社会里,帝王将相或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着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 D印度的某些偏远地区,有这样的习俗:丈夫死后,妻子被要求在葬礼上用火烧死。 4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传统婚俗中,男方为了迎娶女方,要向女方家送彩礼(聘礼)。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些地方出现了索要“天价彩礼”的现象。为遏制此类现象,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里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一中的知识,对上述现象及相应政策作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建水记注(之四) 于坚 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屠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做干巴菌,正闪亮亮的,在锅子中间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的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 (有删改) 【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引用建水县志中的记载,将今日之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 文意借儒家经典语句“仁者人也”形容进城的“仪式感”,观照城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 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康、天真”。 D. 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以“看哪”开头,明确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自始至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的历史,使叙述语调显得热情又客观。 B. 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样密集的巷子,该表述意在强调建水的巷子丰富生动,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 C. 文章末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说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D. 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的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建水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9.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英宗治平四年闰三月癸卯,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韩维、吕公著兄弟更称扬之。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吴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纲纪。”帝不听,乃有江宁之命。众谓安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或言其专。曾公亮因力荐王安石,觊以间琦。琦求去益力,帝不得已从之,以司徒兼侍中。入对,帝泣曰:“侍中必欲去,今日已降制矣。然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琦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帝不答。神宗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巳,王安石始至京师,时受翰林学士之命已七越月矣,诏安石越次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安石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跻此道。”冬十一月,郊。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司马光曰:“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B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C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D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闰月,农历每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即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B邸,战国时诸侯朝见皇帝时在京城的住所。文中指神宗居住的处所。 C学士,官名,历代具体职能各有不同,唐宋时主要为文学侍从之臣。 D郊,文中指祭祀。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对随行官员多有赏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英宗在位时,韩维、吕公著兄弟三人就常对人称道王安石,韩维升任太子庶子时,还向神宗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 B吴奎曾与王安石共事,他反对神宗任用王安石,认为他行为迂阔,若受重用,必然紊乱朝纲,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皇帝听从。 C曾公亮认为王安石确是辅相之才,向朝廷大力举荐王安石,希望借机让皇帝疏远宰相韩琦。皇帝让王安石以司徒身份兼任侍中。 D宰相等人因黄河北部连遭旱灾,国家用度不足,请求南郊祭天后不再照例赏赐金钱绢帛了,司马光认为朝廷可以采纳这一提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众谓安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 (2)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 14请概括说明司马光与王安石在国用不足上有何分歧。(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 李白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注】贝锦:指像贝的文采一样美丽的织锦。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门徒。战国策秦策二:“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姓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一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曾经写了一首寒夜独酌有怀赠给李白,李白这首诗是酬答朋友、抒发己志之作。 B. 诗歌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苍蝇”喻谗人,“贝锦”喻忠言。小人的谗谤与忠言交织,谈笑间令人失色。 C. “与君论心握君手”表现了诗人与王十二的深挚感情,诗人由之前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转为向朋友表达心志。 D. 诗歌最后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肯定的态度,增强了诗歌的语势,感情激烈,富有感染力。 16. 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又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旋律变化不断,借助比喻,形象呈现先“滑”后“涩”两种意境的两句是“,”。 (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因为子路“”而“哂之”,而对于曾皙之志,孔子则感叹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捧起童年时期泛黄的黑白相片,我们会倍感温暖,如烟往事,竟。金石重器的纸本传拓,恰是伟大中华民族最初年华的黑白照。 这些黑白照的“底片”,是铸刻着方块汉字的青铜鼎彝钟盘,她们代表着人类古老年代 的冶炼技术、浑朴苍茫的审美意志和笃厚从容的胸襟,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骄傲,且备受鼓舞,见到中华民族出处与来路所弥漫的澎湃力量。 这些承载文字或图样的文明物证,部分陈列在全世界的各大博物馆,部分被研制成文创物品砚池、插屏或摆件,陈列于案头,与文人。同时,它还可以纸本传拓若干,置挂于书房,与我们出入相呼,如影相惜。 我们与身外的世界,要么遇见,观摩触碰,感知其声色温度;要么素未谋面,只是听闻或领略其影像资料。传拓不一样,其纹样、铭文脱胎于原始器物,留存着原物的肌理、温度和别具魅力的精气神。这就是金石传拓,尤其全形拓艺术的魅力,高清数字出版和全息影像永远无法取而代之。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历历在目 登堂入室 朝夕相处 别无二致 B. 昭昭在目 登峰造极 朝夕不倦 独一无二 C. 历历在目 登峰造极 朝夕相处 独一无二 D. 昭昭在目 登堂入室 朝夕不倦 别无二致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见到中华民族出处与来路所弥漫的澎湃力量,为之骄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且备受鼓舞。 B. 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见到中华民族出处与来路所弥漫的澎湃力量,为之骄傲,且备受鼓舞。 C. 见到所弥漫中华民族出处与来路的澎湃力量,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骄傲,且备受鼓舞。 D. 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骄傲,见到所弥漫中华民族出处与来路的澎湃力量,且备受鼓舞。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 。人们对它寄以厚望,因为 。据粗略估算,它所蕴含的天然气资源可达已知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数十倍;如果按有机碳储量计算,大约是已知煤炭、石油、天然气有机碳总量的2倍。假如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利用,将会成为未来的能源之星,保障世界的化石燃料安全。 同时,人们 ,因为这是一种并不稳定的物质。如果在大规模商业开采中出现意外,可能会造成可燃冰的大规模分解,( ),引发人们难以想象的后果。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在向这片尚未被攻克的资源库发动猛攻。世界多国正在积极开展可燃冰开采技术研究,继页岩气革命后,一场可燃冰革命也正在吹响号角。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向海洋释放大量天然气,严重的环境灾害造成 B.释放大量天然气向海洋,环境灾害严重造成 C.释放大量天然气向海洋,造成严重的环境灾害 D.向海洋释放大量天然气,造成严重的环境灾害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回顾2021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内卷、倦怠、躺平的现象。有学者认为:“我们是一个追赶超型的国家。中国人几乎都很勤奋,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也是勤奋工作的结果。我们完全赞成和鼓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同时,我们反对常态化的过度劳累。” 逃离倦怠,远离喧嚣,保持身心健康,追求个体生活的质量,需要关注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外在的世界即便再嘈杂,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清爽明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上述关键词中任意两个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组织的“逃离倦怠,呼唤健康”主题演讲活动。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A(“礼由社会舆论所维持”张冠李戴。依据材料一第4段“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可知,社会舆论所维持的是道德。) 2A(B“所以它是依靠本能或天意而自动形成的秩序”表述有误,依据材料一第五段“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可知,礼也需要受规律拘束,且B项表述强加因果。 C“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可知,“过于崇拜、依赖传统,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只是原因之一。D“造成了人的畸形心理”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可知,“造成了”和“容易使人形成”不是同一概念。) 3B(材料一的论题是“礼”及“礼治”。B“行人过斑马线是“红灯停,绿灯行”;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必须停车礼让”属于“法”。不属于“礼”,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4举例论证。以“缅甸有些地方通过杀人来完成成人礼”“旧小说中的杀人祭旗”等为例,论证“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对比论证。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对比,指出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每点2分) 5传统婚俗中男方准备彩礼,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是礼治。现在出现“天价彩礼”,老法子无法应付新问题了。或: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或:“天价彩礼”的现象产生了消极作用,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民法典做出的规定,是通过法律应对不良习俗,这是法治。(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6.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意欲表现建水城的繁华富庶,而非“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狂不羁”。)7. A(“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错误,文章并没有一味“铺叙”建水城的历史,文章除了对历史的回味,更有对现实的客观描写,还穿插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 8. 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每点2分) 9. 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文章以时间的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