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电与热》的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案.docx
八年级电与热的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案 电与热教学设计辽宁省普兰店市第十九中学张茂健 【教材分析】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与热在电功率这一章中起着联接的作用。电和热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电器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和热的关系。因此此节的教学设计思想是: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以电热知识和相关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所教的学生是普通学生,思维反应比较慢,需要逐步引导,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常常是“只听不动手,听了又忘记”的怪圈中重复。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丝、烧杯、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课件(flash课件) 【板书设计】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 2、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 3、演示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4、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公式:Q=I2Rt 符号的意义和单位:I电流安(A)R电阻欧()t通电时间秒(S)Q热量焦(J) 5、电热的利用、危害和防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前活动 播放关于电能应用的录像 ·引入新课: 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 提出问题: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观看录像 看录像,回答问答。 学生讨论、猜想。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进行新课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一、演示实验: 1、把两个电阻不同的金属丝串联起来,放入装有相同量同种液体的两个烧杯中,通电,观察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说明哪个烧杯中产生的热量多呢?可得出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用一个电阻来做,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观察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 3、用一个电阻来做,通过相同的电流,改变通电的时间。观察烧杯中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 二、介绍焦耳定律 三、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四、电热的利用、危害与防止。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教师的提示对每个实验进行讨论分析,同学间交流合作归纳出电流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符号和意义)、单位。 根据讲述的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 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索的思维程序,锻炼探究的科学素养,培养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说出所掌握的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