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ppt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秦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比秦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在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当时的秦国面临哪些历史机遇能够当时的秦国面临哪些历史机遇能够最终完成统一?最终完成统一?“七国之雄,秦为首强,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秦人大治。”韩非子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名传后世。”桑弘羊桑弘羊“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必行。”王安石王安石第第1 1课课 改革变法风潮改革变法风潮 与秦国历史机遇与秦国历史机遇第第2 2课课 “为秦开帝业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第第3 3课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富国强兵的秦国背景背景内容内容影响影响商商鞅鞅变变法法第二第二第二第二单单单单元元元元第第 1 1 课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前(前770770前前221221)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动荡:春秋诸侯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战春秋诸侯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大变革: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期,奴隶制(井田制、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大发展:大发展:随着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随着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引自引自诗经诗经小雅小雅大田大田 铁铁农农具具和和牛牛耕耕技技术术的的出出现现及及推推广广,推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2).2).兴修水利兴修水利,农田施肥,荒地开垦农田施肥,荒地开垦农业农业手工业手工业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就。商业商业商业日趋活跃,各地土特产商业日趋活跃,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中原市场繁荣,品互相交流,中原市场繁荣,出现巨贾和商业中心出现巨贾和商业中心生产力的生产力的发展发展私有制确立私有制确立阶级分化阶级分化分化出的分化出的新兴地主新兴地主和和自自耕农耕农要求打破奴隶制生要求打破奴隶制生产关系束缚产关系束缚,进一步解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放生产力1 1、经济方面:、经济方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封建生产关系形成(1 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农业生产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使用,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2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 3)商业日趋活跃)商业日趋活跃(1 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人身依附关系 (2 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新兴地主、自耕农地主、自耕农表表 现现影影 响响封建生封建生产关系产关系的出现的出现2 2、政治方面:、政治方面: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2)(2)目的:目的: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1)(1)原因原因经济基础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经济基础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3 3)内容:)内容: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 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 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4)(4)途径:变法途径:变法3 3、军事方面:、军事方面:诸侯兼并,战争频繁诸侯兼并,战争频繁为改革变法(富国强兵)提供了动力:为改革变法(富国强兵)提供了动力:(1 1)春秋:)春秋:争霸争霸战争战争(2 2)战国:)战国:兼并兼并战争战争(3 3)改革变法的动力:)改革变法的动力:富国强兵富国强兵4 4、文化方面:、文化方面: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学在官府”的的格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格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其中,法家学说成为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中,法家学说成为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器器经济: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政治: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建立强化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建立强化封建专制制度封建专制制度军事:军事:富国强兵成为改革动力。富国强兵成为改革动力。文化:文化: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大变革?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动力直接动力(时代背景、必要性)(时代背景、必要性)吴起吴起李李悝悝承认土地私有承认土地私有二、春秋时期的改革变法风潮二、春秋时期的改革变法风潮1 1、齐国管仲改革、齐国管仲改革2 2、鲁国改革、鲁国改革改革赋税制度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初税亩”“履亩而税履亩而税”经济上:经济上:大力发展农工商业;大力发展农工商业;军事上:军事上:整顿和发展军备整顿和发展军备奴隶主阶级的改革奴隶主阶级的改革(一)春秋时期的变法(一)春秋时期的变法 经济上:经济上:“尽地力之教尽地力之教”;“平籴法平籴法”政治上:政治上:法经法经,加强法制,加强法制4 4、楚国吴起改革、楚国吴起改革3 3、魏国李悝改革魏国李悝改革政治上:政治上:限制贵族权力;限制贵族权力;免余官,减俸禄,禁私托;免余官,减俸禄,禁私托;经济上:经济上:变相没收旧贵族土地;变相没收旧贵族土地;军事上:军事上:养兵,奖励军功。养兵,奖励军功。小结:各国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小结:各国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地主阶级的改革地主阶级的改革(二)战国时期的变法(二)战国时期的变法国国家家主持主持者者时间时间内容内容作用作用赵赵国国赵列赵列侯侯前前408408至至前前387387年年选拔贤能者做官,选拔贤能者做官,并并“节财俭用节财俭用”封建政权封建政权得以巩固得以巩固韩韩国国申不申不害害前前335335年年“循功劳,视循功劳,视次第次第”的因功的因功行赏制度行赏制度诸侯不诸侯不来侵伐来侵伐齐齐国国邹忌邹忌前前347347年年整顿吏治、谨修整顿吏治、谨修法律而督奸吏法律而督奸吏东方诸东方诸侯霸主侯霸主燕燕国国乐毅乐毅前前311311至至前前279279年年“与百姓同甘与百姓同甘苦苦”使燕国强使燕国强盛起来盛起来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 1、变法的必要性:、变法的必要性:1)1)秦穆公称霸西戎,但秦穆公称霸西戎,但由于地处西陲,政治经由于地处西陲,政治经济文化相对济文化相对落后落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遂霸西戎。”2 2)公元前)公元前4 4世纪初,秦献公开始实行改革世纪初,秦献公开始实行改革内容:内容:废除人殉制度;废除人殉制度;迁都栎阳;迁都栎阳;制定户籍制度制定户籍制度结果:结果:秦国的整体面貌无根本改观。秦国的整体面貌无根本改观。1 1)有利条件:)有利条件:a a、君君主主权权力较为力较为集中集中,守旧势力相对薄弱,守旧势力相对薄弱b b、法家学说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c c、秦国民风质朴,有、秦国民风质朴,有尚武精神尚武精神2 2、变法的可能性:、变法的可能性:“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而且他们善骑射而且他们善骑射”“秦军秦军纪律森严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严明可能无法说明。赏罚分明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平,所以他们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首级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首级”。A.A.晋国分裂晋国分裂,扼制秦国发展的力量减弱扼制秦国发展的力量减弱;B.B.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招揽人才提供了可能为秦招揽人才提供了可能性性;C C.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2 2)历史机遇)历史机遇3 3)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商鞅来到秦国商鞅来到秦国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不利形势:不利形势:秦国秦国偏居关中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都要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落后;公元前公元前4 4世纪初世纪初秦国开始改革,秦国开始改革,但总体面貌无根本改观。但总体面貌无根本改观。有利条件:有利条件:君主权力集中君主权力集中 法家学说法家学说的传播的传播 尚武尚武风尚风尚历史机遇:历史机遇:晋国力量削弱晋国力量削弱 中原中原“士人士人”追求建功立业追求建功立业主观因素:主观因素: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背景背景改革必然性改革必然性改革必要性改革必要性改改革革可可能能性性1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内容不同内容不同 B.方式不同方式不同 C.发动者不同发动者不同 D.性质不同性质不同2、齐国管仲、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和鲁国“初税亩初税亩”,实,实质都是要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消灭奴隶制残余3、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亩,另辟新荒地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纳赋税的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田亩数是田亩数是 A、300亩亩 B、200亩亩 C、500亩亩 D、100亩亩4、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的是A、管仲改革、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商鞅变法5、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国家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国家是A、晋国、晋国 B、魏国、魏国 C、卫国、卫国 D、秦国、秦国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A、秦穆公、秦穆公 B、秦献公、秦献公 C、秦孝公、秦孝公 D、秦王赢政、秦王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