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2.用2B铅笔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布洛是现代实验美学的代表,他继承了“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方法,把时传统美学中,审美客体的研究转向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建立了以观赏的效应为研究时象的美学理论,他提出,在审美观照中,主体在心理上必须和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把眼前的时象同实践的、现实的自我联系割裂开来,切断同事物的实用、功利方面的联系。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它。保持距离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奇光异彩,使身处焦虑、烦躁、恐慌之境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奇异的镇定与寂静,领略到一种功利的“我”难以企及的审美之境。 为了形象地说明“心理距离”的含义,布洛举了一个海上航行遇上大雾的铜子,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不能不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因为海雾不仅会耽误行程,还会令人呼吸不畅,让人因至身无边的、未知的恐惧之中而感到惊慌无助。可是,那让人紧张焦虑的海筹也可能会宴时成为趣味与欢乐的源泉。一旦抛开海雾可能带给我们的危险及不愉快。聚精金神。心无旁鸳地去看周围的景观,我们就能够欣赏海上雾景奇妙无比的美。 布洛所说的“心理距离”指的就是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本身的分离,与人的实际需要。通德、目的、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由于这种分离,日常事物的某些平时为人们所想视的倒面就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震撼我们的心灵,从而成为一种“艺术的启示”。因此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但同时布洛又指出,作为一种审美原则,心理距离又有其矛盾的二重性。在欣赏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脱离出来,她弄事物的科学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伦理价值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验来印证、诠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的共鸣。只有将“距离的自我牙盾”安排妥当,才是艺术欣赏与创作的成功。 “心理距离说” 牙盾的二重性强调了“美感的人” “科学的人” 和“实用的人” 的拜证统一,认为处于美感经验中的主体也是“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法将其从整个有机体中分离出来,作为“美感的人”,一方面须超脱实际生活,心中不能存有任何外在目的另一方面又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以获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这种理论的一大优点是其在像形式主义那样强调审美经验的纯粹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有利于或不利于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而且“心理距离说”将美感经验之前、美感经验之中、美感经验之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综合考察美感经验之前及之后的现实生活、伦理道德、实用功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因素对美感经验的影响. (摘编自彭志勇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 材料二 在审美欣赏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距离太小,主体离客体太近,客体的局部相互遮挡会使主体领略不到审美对象的整体风貌,造成主体对客体感知的困难。距离太大,离审美对象太远,由于光线漫射、空气浮尘等因素,审美主体会感到对象模糊不清,自然就无法欣赏到审美对象的美了。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听音乐、看油画、看电影时,都会保持一个适中的空间距离。听音乐时,太远了会听不清,太近了又会觉得震耳欲聋看电影时,如果坐得太近,屏幕上的画面就会扁平得像一张纸,立体感的消失会使欣赏索然无味。欣赏艺术,“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适中的距离才能领略作品的美的魅力。 空间距离能够产生美感,同样,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旧物、往事经过时间的沉淀,往往具有某种美的力量,让人感到情意依依。如乡情是一种人情美,时间隔得愈久,其情愈烈。 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 “时间是一个最好的过滤器,是一个回想和体验过的情感的最好的洗涤器,不仅如此,时间还是最美妙的艺术家,他不仅洗干净,并且还诗化了回忆。”的确,一件曾经让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也许就会形成很美的意象。卓文君不守寡却和司马相如私奔,这在西汉时算是一件秽行丑迹,后世却把这段情史当作佳话。在李贺的诗句“弹琴看文君,春风吹樊影”中,我们感受到的只是画一般的幽美。并且,时间距离还能使往日伤痛、悲哀的情感,转变为感人肺腑的艺术创作。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在其妻王弗离世后的第十年写下的悼亡之作、时间的距离,使深切的哀痛变成了情真意切的艺术之美,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纵观中国古代诗词史,除了悼亡诗的审美内涵和时间距离有关,咏史怀古诗同样如此,我想这也是时间距离具有美化、诗化作用的原因吧。 (摘编自曹熠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一一浅谈审美距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布洛的美学理论承袭实证研究方法,以观赏的效应为研究对象,注重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 B. 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人只要与客体及其吸引力相分离,就会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侧面,震撼心灵。 C.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要适中,距离太小或太大都无法欣赏到审美对象的美。 D.在中国古代诗词史中,悼亡诗、咏史怀古诗的审美内涵和时间距离有关,这体现了审美欣赏中时间距离的美化、诗化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布洛以海雾为例,证明审美主体想要体会到独特的审美之境,就要忍受审美客体所带来的危险。 B. 与布洛“心理距离说”的美学理论相比,形式主义审美观存在明显不同,它忽视了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 C. 适中的空间距离能够让人领略作品的魅力,而时间距离则不然,时间隔得越久,产生的美感越强。 D.西汉时被人诟病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行为,后世却传为佳话,说明时间距离一定会美化过往的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真诚的回忆,将是明月的照临,清风的吹拂,而没有迷雾和尘沙的干扰。 B.在“忆之路”上,走得愈远,愈是有味,这是苦味渐已蒸散而甜味却还留着的缘故。 C. 一个人,只有跋涉过漫长的生活道路,才会有各种滋味的回忆。 D. 人们在重温旧事时,便会发现生命之书中最美的一页莫过于其中一些段落所勾起的甜蜜回忆。 4. 鲁迅说过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请结合材料和鲁迅的这段话,从“心理距离”二重性的角度谈我们应如何欣赏红楼梦。(4分) 5.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第五幕】关汉卿的书斋田汉 他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经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其后面。 关汉卿:显之,你看这样写,行了吗? 杨显之:行,我看这倒是你的压卷之作,不过有几点想问问你:第一,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当作坏人写吧,她又是窦娥的婆婆,窦娥是为了救她才屈死了的。 关汉卿:这个人大体上还是善良的,她不是很爱窦娥的吗? 杨显之:不过你当她是好人写,她又是一个放高利货的,借给你五两银子,隔一年连本带利要十两;借给你十两,隔年要你二十两,没有钱还她,你就得把女儿卖给地做儿媳妇,这样的人还能是好人?我倒是赞成赛卢医那个办法,要用绳子勒死地, 关汉卿:勒死地,就没有人再放高利货了? 杨显之:那当然还会有。 关汉卿:却又来了,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货的世道,相比之下,蔡婆婆还是比较好一点的了,要找真正的好人,除非世界上没有高利货了, 杨显之:好,这一点算过去了吧.第二点,山阳县逼供之后,马上说明日杀窦娥,既不经三审六问,也不中请刑部批准,就处决人犯,作一个前代的戏,不是符合惯例啊! 关汉卿:你这一点提得好。可是我问你,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忽辛杀朱小兰,不是刚问过一堂,第二天就稀里糊涂把她给砍了吗? 杨显之:哦,原来你是这个用意,那就没有说的了,此外在文字上,我觉得第二折那支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挨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 ,一道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后面那支浪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她;天啊,我今日负屈街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感情不是更强烈一些吗? 关汉卿:好,那就这么改吧。 杨显之:不,你自己斟酌吧,我说得不一定对。 关汉卿:不,你说得很对,(确定地)改! 从桌上落下一张纸,杨显之忙拾起,看了一下。 杨显之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败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 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 杨显之:文丞相?你是说文天祥丞相? 关汉卿:对,就是他. . 杨显之: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站起)文丞相的诗,我带着了。 杨显之匆匆地走出去了,关汉卿看着已经改过的前三折,出了神,不觉朗诵起来. 关忠上场。 关忠:老爷,叶先生来了。 关汉卿不应。他已独自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好半天,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叶和甫上,关忠欲再报告,叶和甫止住他,轻轻地走进来,听关汉卿朗诵。 关汉卿朗诵:【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 关忠:(提醒)老爷,叶先生来看你来了。 关汉卿:谁(他醒过来似的)哦,和甫。 关忠叶先生来了好一会儿了。 关汉卿:请坐,请坐。没有知道你来了。失迎得很。 叶和甫:哪里,哪里。还是我来得莽撞,扰乱你的文思了。 关汉卿:(吩咐)关忠,点荼。 关忠:是,(端茶给叶和甫)您请喝茶。 叶和甫昨儿个帘秀告诉我,你在给她打一个新本子,就是你刚念的这个吗? 关汉卿:对 叶和甫:已经完稿了? 关汉卿:没有。还差一折,不过也快完了。 叶和甫: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才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观为快吧。(他接过前几折,看了一下) 关汉卿:哦,还是所谓的“乱头粗服”,刚才想请显之给仔细改一改,可他没工夫。 叶和甫:“乱头粗服,丰韵天然”、你从来不是这样写的么不过听刚才念的,什么“不分好歹难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连天地也写起来了,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吗? 关汉卿:你是内行,当然应知道,这戏的写法是随着情节而定的。这戏原本就不是轻松愉快的情节,怎么能用这些笔法呢?我甚至鄙视那些写法,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 叶和甫:(不了解)哦,不、还是往常那样的好。你开的是薄荷、甘草的店,人家就向你买薄荷、甘草,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关汉卿:你们那样看我? 叶和甫:哦,这是开玩笑。(转话题)刚才这个戏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呢? 关汉卿: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应是汉朝吧。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东阿太守给冤杀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直到于公治狱,这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起雨来。 叶和甫:这不过是个传说,你不会是还要替传说中的人物担忧吧? 关汉卿: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 叶和甫:唔,帘秀告诉我,你对最近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 关汉卿:对,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为她不平的。 叶和甫: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更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议论尽管议论,你可千万别写。 关汉卿:(反感)那为什么? 叶和甫:我觉得,你近来的几出戏,像救风尘望江亭啊,称得上是洛阳纸贵。歌台舞榭没你的戏就不卖座。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 关汉卿:胡说什么,我哪是什么“烟花粉黛的大师”,我写救风尘是歌胧赵盼儿那样急人之难的侠妓,我写望江亭是赞美谭记儿那样机智勇敢、保卫自己幸福的寡妇。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再说了,我不是在痛恨那些周舍、杜婆婆,还有杨衙内之流吗?我也不求什么盛名,怕什么一落千丈。 叶和甫:(遮住地)别生气麻,再说了,小兰一案其说不一,你不要只听人家的一面之词,据李驴儿的说法 关汉卿:你这不是一面之词吗叫我说,是李驴儿这狗杂种,把一个无辜的女子陷害死了,还要血口喷人。你也跟着附和,玷污她的清白。 叶和甫:汉卿,别忙。还有了,你刚才埋怨皇天“欺软怕硬”。其实,我们做事说话就得把谁硬谁软好好地估量一下,李驴儿当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可是他后面有萨千户,还有忽辛大人,忽辛原也没有什么,其人贪赃枉法,不辩贤愚,不分好歹,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不是我恭维你,你在戏里骂得真对,但有什么用呢?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别忘了,老朋友,已经有几个人被下狱了。监察御史白栋、宿卫秦长卿秦大人,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 关汉卿:(愈发不快)怎么,你是要来威胁我? 叶和甫:(越发说得唾沫四溅)你写的这个戏本子,不管假托哪一个朝代的事,只要一演出来,明眼人哪个不知是在挖苦忽辛大人?只要人家在阿合马大人面前说上几句,不管是演戏的还是写戏的,准保都得嚓,(用手在脖子上做了个抹脖动作)一一掉脑袋啊. 关汉卿:(质问)别瞎说了,我这戏跟阿合马有什么关系? 叶和甫: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弄不好连我们都 关汉卿:(走前一步)你说了两点,那我也说两点。我写的主角窦娥,是她舍己救人的性格感动了我,使我不能不写,绝不是单纯为的骂什么人。你千万替我解释解释。而且,我是爱上了戏才写戏的。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别连累了您,“士各有志”,您请吧! (节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此幕先写关汉卿与好友杨显之在书斋中斟酌已写成的几折窦娥冤,各自发表修改意见。随后,叶和甫劝关不要写窦娥冤 B. 从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对话可以看出,杨显之对待文学创作严肃、认真,他长于修改作品,有文人风骨,是关汉卿的“莫逆之交” C.叶和甫把关汉卿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不赞成关汉卿改写公案戏,苦口婆心规劝他不要重蹈监察御史白栋等人的覆辙。 D. 田汉笔下的关倾尽才力和心血创作杂剧,带有维护正义、崇尚自由、敢作敢为的精神气质,闪烁着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光华。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的第五幕中有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论争,有关汉卿与叶和甫的矛盾冲突等。 B. 田汉在此幕中善于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剧作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 C. 第五幕,田汉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塑造关汉卿等人物形象,“确定地”“反感”“愈发不快”等都属于神态描写。 D.“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这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用“甘草、薄荷”比喻那些情节较轻松愉快的作品。 8. 关于窦娥冤中的两句唱词,关汉卿的文本为“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杨显之建议他改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为什么非常赞成这种改动(4分) 9.现当代戏剧家田汉以生花之笔血肉丰满地再现了十三世纪梨园领袖关汉卿的光辉形象。 请结合文本,分析历史剧关汉卿是如何呈现和渲染历史的真实性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乞校正陆赞奏议进御札子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妒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干古人芳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势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赞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赞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赞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赞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取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情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赞。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赞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赞面,反覆熟读,如与赞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注】陆势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往往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文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旧党之争依然激烈,国无守日,苏轼进此札子,乞校正陆赞奏议,并建议宋哲宗反复熟读,从中学习治国之术。颇,廉颇牧,李牧。晁,晁错董,董仲舒。孝宣,汉宣帝刘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B.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赞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C.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D.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赞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庙号,指的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德宗,即为庙号。 B. “但使圣贤之相契”与“若合一契”(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契”含义不同。 C. “夫六经三史”里的“六经”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里的“六艺”都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聚古今之精英”中的“精英”指优秀人才,与阿房宫赋中“齐楚之精英”的“精英”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开篇认为自己学识浅薄,无法穷尽圣贤之道,心里想讲清楚而口头却不能表达,因此自觉惭愧,这是为后面建议校正陆贽的奏议做铺垫。 B. 苏轼高度赞赏陆赞,认为他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但他很不幸,做官没赶上好时机,进言没有被完全采纳。 C. 苏轼通过对比,认为陆赞的智慧、文才、道术等都超过子房和贾谊陆贽的奏议明了清楚,超过幽深高远的六经、三史和诸子百家等的论述。 D虽然陆赞是唐朝时的宰相,但苏轼认为如果圣明的天子和贤能的大臣两相契合,那就如同君王和臣子处于同一时代了,这体现了苏轼的政治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2)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 14.请简要概括苏轼等校正并进呈陆语奏章的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节选)李白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云山杜甫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白鸣元水宿,何事有余哀。 注写子公元756年,屏风叠,在江西庐山下,济代:济世。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写子公元760年作者寓居四川成都时,神交:梦相交会。形容思慕深切.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体现了时间的变化,诗人先写过往之经历,再写此时心绪,最后写未来期许。 B.杜诗体现了空间的转换,诗人身在到地遇望京师,京师音断故而洋叙蜀地之漂泊 C.这两苗诗与黄庭坚的(整快阁),都帮有醇这一意象,但表现的情感越然不同 D.李诗换的恰切,杜诗对仗工稳,这两苗诗共同展现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美感 6.这两苗诗都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诗人对战乱时局的态度同中有异,请简要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句子是“ ”,告诫君王要远离奸佞小人的句子是“ _”。 (2)六国与秦灭亡的历史常常被后人用来针砭时弊,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 ” 讽谏当朝统治者未能吸取历史教训苏洵在六国论中则以泱泱大国却自取下策“ ”来表达对赵宋王朝重蹈覆辙的忧虑。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 , ”,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江水(湖水)之美。 第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红楼梦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删繁就简,_,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这是因为,()。大观园的社会生活形态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讲究细节的丰缛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 宋淇是唯一曾经把曹雪芹与荷马_的人,因为小赫胥黎指出荷马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将事物的整个真相全盘托出,这在宋洪看来,一如曹雪芹的_,遍观圆照。如此看来,红楼梦在感官、语言上的_是不是比水浒传要高出许多呢?不能这么说。文字的繁简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的。水浒传是行动中的诗,好汉们走的都像是一条宝荡荡的路,不是从作者看来,而是从人物看来,途中没有什么好瞧的,安全走到就不容易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呵而就 相提并论 铁面无私 品味 B.一气呵成 相提并论 明镜高悬 品位 C.一呵而就 一概而论 明镜高悬 品位 D.一气呵成 一概而论 铁面无私 品味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B. 红楼梦的整体内容更需要工笔 C.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是不相同的D. 红楼梦的内容比水浒传更需要工笔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小说中的“闲笔”,通常指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某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实际上却具有较强的表现效果。 从叙事的角度看,“闲笔”具有扩展小说的表现空间的功能。在小说叙事中,“闲笔”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多的时候也表现为一种叙事行为。从语言行为来看,“闲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并置,通过这种语言并置加强叙事的情趣,营造一种诗意。而“闲笔”作为一种叙事行为,叙事过程中“闲等”的插入,则使叙事空间得到提升,也使叙事内容更丰富。 鲁迅小说祝福是这样开头的: 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一元一大盘”的鱼翅,_,而与祥林嫂的工钱相比,却显得十分昂贵小说阅读中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小说叙事中的“闲笔”并不少,甚至可说是 。例如,高中教材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 这一细节,也展示了“闲笔”的艺术功能。 21.请在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处填写合适的成语处写出恰当的“闲笔”的例子。(6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圣哲说:生活中,总是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所以你的世界一直在教你说不,以免那些毒蛇会来侵害你,可是渐渐地,你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