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docx
2022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篇1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超凡卓绝的成就,他以融会了儒、道、佛的胸襟和气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巍巍壮观的文化景象,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并在生活态度、人格建构、审美高度等上给后世百姓、尤其是中国文人树立了标杆。如何通过对该词具象、意境、主旨等的把握,指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是为基本设想;如何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扩大文本理解的范围和加深文化感悟的深度,是为第二设想;如何通过文本揣摩和探究,建立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并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地,寻找生存的智慧和文化的密码,充实心灵空间,是为第三设想。一、通过文本阅读,认识词人形象二、通过感悟拓展,提升审美能力三、通过鉴赏评析,领略中国文化一、文本导入请学生比较“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场雨的工夫”,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板书:雨方式:漫谈,由学生前后左右,三言两语完成。点拨:前者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等;后者有了动词,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即多了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等。说明:通过简单议论,来激活思维,最后引到“雨”,引到“苏轼会怎么看”,自然过渡到定风波。二、整体感知1、一读: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调动情绪,营造氛围,正音正形;一问:就刚刚那题,东坡会怎么回答?请联系文本来解释。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初听本词的最初感受来简单回答,要求尽量在原词中寻找回答线索。点拨:他没躲雨。(小序中,词中可见。顺便解读小序作用。)他说风雨皆无。他化了所有的风雨。2、二问: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二读:齐读一遍,然后从文本中寻找与之呼应的句、词。方式:小议,然后作答。点拨: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了,有几分禅意。(可根据学生回答调整点拨语言和点拨顺序)3、三问:词中有禅意,苏轼出世了吗?你怎么知道?他这首词写在什么时候,当时背景如何?为何获罪?以对这样的背景来理解东坡,本词应当如何读(三读)?方式:追问。点拨:(1)出世了吗?没有。根据他人生经历得知:一生都在仕途上。22岁中进士,先是当判官,然后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被贬黄州还挂着个团练副使,出来之后,又先后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也还有个节度副使、别驾什么的。(2)写在什么时候?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好多人都记得余秋雨的这句话: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3)请同学来谈谈苏轼去黄州的背景。(知识链接:乌台诗案。)(5)为何获罪?“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苏辙)提示可多解。(推荐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看如何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来阐释东坡获罪原因。)说明:三问三读,以穿插背景知识来检查学生的预习和积累,引领学生由粗略感知到内容理解,逐渐走近苏轼,走进词人细致而丰富的世界。三、重点探究1、抓关键句子: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想想这首短短的词中,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寻找关键句子。方式:自由讨论发言点拨:上片关键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谁怕”: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几分笑傲江湖的味道。“任风雨”,似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另一个版本。板书:任下片关键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转身,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也无晴”,本无风雨,何来晴明?“无风雨”,似是“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极佳呼应了;无一物,无风雨,空蒙之感,浓浓禅意。板书:无由“任”到“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由沉着、潇洒到空蒙、超脱。2、抓关键词: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方式:学生静思然后作答。点拨:“归”作者不怕任何风雨,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这种渴望退隐于江湖,悠然于田园之心是一种归;“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超凡拔俗是一种归;“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3、比较鉴赏:这“归”字让你想到谁?苏轼和他们能划等号吗?方式:追问点拨:(1)联想庄子逍遥游“御风而行,泠然善者”,“一死生,齐彭殇”等;联想陶潜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等。(2)不能划等号。联系前面所说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他是入世而非出世。知人论诗,知人论文,苏子宦海沉浮一辈子,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4、探究“归”字:苏轼360首词中,归字出现100多次。他要往哪归?方式:教师提供拓展文本,学生朗读议论感悟。拓展(1):“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点拨:吾乡何在?在心安处。拓展(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点拨:人生如飞鸿踏雪,一切皆为偶然、虚幻,无论功名利禄,还是痛苦灾难。所以还有什么可以悲喜的呢?和悲喜不形于色还不同,“不形于色”是心里有,而他是化了悲与喜。拓展(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点拨:别人以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头却发现他在呼呼大睡。可见心的江海远在俗世之外。他的江海是什么?拓展(4):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点拨:“九死而不恨”,心里装着什么,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是何等的超越乃至超脱!拓展(5):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点拨: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辈子也不明白这个社会是怎么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他是谪仙人。苏轼呢,春来秋去,盛与衰,他将人生看得几清明,因为看透,所以通透。还可课后拓展以下词作,以大阅读量加深学生对苏轼的理解。南柯子: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此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万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行香子: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总结:他想归哪儿?归于心。不同于曹操的天下归心,而是自归于心。呼应第一环节“东坡为何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是因为没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而是要逃离人生。可是,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板书:归于心说明:此为重点环节,引导学生入于文本,出于文本,在对词作鉴赏、拓展的同时,走近苏轼灵魂,走进中国文化。教师的点拨都应该由学生的回答转移而来,延伸而来。四、温故知新我们以前读苏轼的诗文是不是都是这个感觉?请举例。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点评: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点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美好祝愿,人间情怀。念奴娇·赤壁怀古:壮志难酬。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点评:“归”的味道已渗透其中。“任”也好,“无”也好,有风雨才有归意。联想苏轼另一首词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天涯处处芳草处处可归。心里有就有。墙里墙外,多情无情,面对一切悲剧,都能笑而归了。说明:温故知新也是一种纵向的比较,主要交给学生来回忆、品评,以形成知识的关联和迁移。五、个性阅读1、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欢苏轼?请联系本词来谈谈。设例:问:如果不喜欢,原因何在?答:风雨本客观存在,他却视而不见,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慰藉。问:你觉得这种慰藉不好吗?答:如果命运强加给他的这种风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应该愤怒,应该抗争,这才是真性情。高兴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推荐网上一篇文章节选:“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贬谪琼崖”的下场,是不正常的,而苏轼最终能够对这一结果接受并心平气和那就更不正常了。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念其实只是“随遇而安”的另一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旷达”实则是一种无奈,“突围”其实是一种逃跑。在人格的坚硬性上,苏轼不足以和中国历史上那些坚持真理而不怕杀头的人比肩而立!把这种“纯正的窝囊”演变成了一种“虚假的完美”,因而,他就“罪莫大焉”。“2、鼓励多元阅读和个性阅读,鼓励争议,可根据需要安排简短的辩论,以进一步认识苏轼,认识人生。提示:你认为人生之雨来临时,到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3、点拨(总结辩论或争议):人生是复杂和多元的。在人生的穿林打叶声中,你到底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对得起人生这一场雨的工分,对得起容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行了。说明:首先鼓励创新阅读、多元解读,在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前提下勇于表达个性见解,教师的拓展点评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将经典阅读和当今生活、个体人生结合起来,以辅佐学生思想发育和人格建构。结语: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学内容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二、教学目标通过对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该技术的动作要领以及传接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通过小组练习等方式学生能乐于参加各项练习,学习技术动作,并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学生乐意表现自我能力,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思维的灵活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身体的发力顺序教学难点:身体后仰成弯弓,全身协调用力。四、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3分钟)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安排见习生。2.队列队形练习:原地转法组织教学:四列横队。说明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队列队形由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通过清晰洪亮的口令,调动学生情绪,进行集中注意力练习,要求精神饱满、动作规范。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精神饱满。(二)准备部分(7分钟)1.慢跑两圈教学组织:两路纵队,依次排开,围操场进行慢跑。要求:队伍整齐,有序,安静。2.徒手操活动:颈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正压腿、侧压腿,踝腕关节教学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要求:动作有力、整齐,精神饱满(三)基本部分、主教材(20分钟)1.导入:复习导入通过扔沙包的游戏导入新课。2.新课讲授(1)教师进行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身体后仰成弯弓,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两臂自然伸直,然后利用双脚用力蹬地,送髋收腹,两臂用力从头后向前上方将球掷出。(2)学生分组进行徒手发力练习,教师巡回并进行指导(3)两组迎面5米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练习,练习中注意学生前后左右间隔保证安全,教师巡回进行指导(4)集中队伍优生展示教师做集中指导3.巩固拓展“比一比谁扔得远”小比赛(四)结束部分。(2分钟)1.放松活动:放松操要求:听老师口令进行放松操活动,放松下肢以及上肢。2.教师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提出期望。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收拾器材。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五、场地器材及预计负荷1.场地器材:标志物、实心球若干。2.预计负荷:练习密度:37%左右;平均心率:125135次/分左右;练习强度:中等。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2、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教学过程:一、导题复习一首美丽的诗好像是一座魅力无穷的喷泉,不断地涌出智慧和快乐的泉水。从快乐的节日这首诗歌里首先冒出的是这些快乐而调皮的小泡泡,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字词,四个小组开火车认读,看哪列小火车开得既通畅又稳当。吹由祝贺希羽丰祖国敬度老地师 敢乐快祝贺 希望 祖国 自由 羽毛 丰满 勇敢 敬爱 度过欢快 老师 理想 歌唱 流淌 开放 鲜艳二、找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四个同学起来开火车用快乐的语气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想一想: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快乐?师总结:小鸟、风儿的热情,小溪、花儿的祝贺,祖国妈妈的温暖都让欢度“六·一”的小朋友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三、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一)第一节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找同学起来读。2、让学生初步感知比喻句。师问:在这里作者说小朋友们像什么?(春天)还像什么?(花儿)为什么说小朋友像春天、像花儿呢?(小朋友穿着美丽的衣裳,戴着鲜艳的红领巾。)3、让学生理解鲜艳的意思。师问:我们除了说鲜艳的红领巾外,还说鲜艳的什么?(鲜艳的衣服、鲜艳的花儿)4、教师通过渲染图画的美来体会小朋友过节时的欢乐心情,教案快乐的节日教案。请同学看,小朋友们穿着五彩的衣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来到了花园里,来到了草地上,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他们,这真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用一个词来形容。(美丽,幸福、快乐)身在画中游的小朋友心情怎样?(高兴)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的时候,要读出画中的美,读出小朋友心中的喜,要读出诗情画意。5、找两个学生分别起来读,教师要适时地进行评价。6、找声音动听的女同学齐读这一小节。(二)第二节1、过渡:在快乐的“六·一”儿童节里,流淌的小溪,摇摆的花儿也高兴地跑来了,它们是来做什么的呢?找同学读这一小节。(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小节)2、花儿、小溪来做什么?(祝贺)它们怎么向小朋友祝贺了?(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3、师:是我们让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丽,是我们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我们应该感到怎样?(骄傲、自豪)4、找同学用自豪、高兴的语气读这一小节。(三) 第三节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节,过渡:你知道是谁让我们拥有了快乐的“六·一”,幸福的生活吗?我看谁善于从课文中找答案。(祖国)对!是祖国妈妈,是我们的祖国,(板书祖国)。2、师问:我们祖国妈妈的名字叫什么?(中国)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大家一起大声说,我们祖国妈妈的名字叫什么?(中国!)2、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现四张图片,教师随机讲解。(1)这是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2)万里长城在我们祖国妈妈的身上蜿蜒盘旋。(3)第29届奥运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胜利召开。(4)祖国妈妈放飞了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我们之所以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因为我们身后由强大的祖国。3、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一小节?找一生起来朗读这一节。4、师:“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丰满”是说小鸟身上的羽毛长得怎样?(长、密)5、这一节主要讲了小朋友们远大的什么?(理想)你有什么样的理想?你想怎样报答给了你幸福生活的祖国妈妈?6、师小结: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努力,长大后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7、再找同学带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充满激情地朗读这一节。8、找声音洪亮的男同学齐读这一小节。9、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咱们一年级五班的五十个同学像天使一样插着理想的翅膀,在空中越飞越高。(四) 第四节(多媒体课件出示第四小节)让我们带着自己远大的理想声情并茂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注意脸上的表情,高兴起来,笑起来。四、男女同学展开朗读比赛1、老师从男女同学中各找四个同学有声有色地读课文给大家听,要读出诗的节奏,做到抑扬顿挫;要读出感情,要用自豪、高兴的语气去读。2、让我们一起鼓掌为女同学喝彩,因为女同学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五、四个小组展开朗读比赛。(共计两轮比赛)1、每组读一小节,比赛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听得认真仔细,二是读得声情并茂。同学们要用心去读,用心去记,比赛结束后,老师希望你能背诵诗歌中的某一个小节。2、第一轮的比赛结束了,你记住了多少?第二轮的比赛马上开始了,赶紧想办法把诗歌的内容存进你的脑子里。3、比赛的结果是四个小组的同学都能凝神聚力地去读,像四匹小马驹一样齐头并进。六、背诵课文1、找四个同学背诵课文,每人背一小节。2、全班同学齐背课文。七、欣赏歌曲快乐的节日快乐的节日是一首诗歌,它象歌一样美妙动听,唱出了小朋友心中的快乐。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给它谱上曲子,就成了好听的歌曲,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欣赏由快乐的节日改写的歌曲(出示动画flash歌曲)。请同学们起立,拍起你的小手,唱起来,跳起来,载歌载舞,我们同庆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教学重难点: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CAI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3.简介紫丁香,学生边听边看画面。二、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边听边看录像。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学生质疑。三、全心品读,体会情感(一)学习12小节1.默读。2.说说读完后体会到了什么?3.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4.自由练读,指名读,议读,评读。(二)学习35小节过渡: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呢?1.出示学习建议。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写紫丁香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句子做上记号,读一读,互相讨论。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绿叶儿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想像它在唱什么歌?理解疲倦一词的意思。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理解挂牵一词的意思。回顾生活体验,想想老师是怎样关心我们的。夜深了,紫丁香还会怎样陪伴老师?怎样理解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4.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三)小结:同学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四、总结全文1.回顾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写在小绿叶儿上。教学设计方案 篇5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热闹的菜地设计之“趣”1.会认本课生字新词,认识文中的蔬菜,激发学生运用新词的兴趣。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借助拼音和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会认写本课生字。能够通过朗读,更换“热闹”一词,感受丰收的喜悦。1.课前布置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2.生字图片、食谱、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激趣1.课件出示蔬菜:看看是些什么?菜地里可热闹了,赶快去看看吧!2.出示课件,板书并读课题。二、初读儿歌,识字添趣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读正确。2.自主识字。(1)勾画生字,拼读三遍后读给同桌听,相互纠正。(2)指名教读后抢读:披、藏、番、莲藕、泥、辣椒、嘴、越。(3)补充音节练习。(边鼻音、平翘舌)(4)去掉音节读后开火车读。3.交流记字方法。方法复习:分类识记、按结构记忆、熟字记忆。(1)四人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3)新方法交流生活中识字:菜谱,大家认识吗?星期四 青椒炒肉 凉拌莲藕 番茄蛋汤4.认读轻声词:紫衣裳 茄子 萝卜 热闹 灯笼5.认读三字词:紫衣裳 披绿袍 泥中躺 尖尖嘴 像灯笼引:紫衣裳:谁来教教。引:文中还有一些三字词,要连读,还有谁也读得好?也来教教。三、美读儿歌,入情悟趣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儿歌,要求词语连读。2.师生配合读儿歌:师读前半截生读后半截,然后交换。3.分四组连读课文,比赛谁读得整齐、声音洪亮,读出热闹来。4.喜欢哪句就站起来读哪句,呈现热闹的课堂,感受什么叫热闹。5.给题目“热闹”换个词:快乐、收获、丰收四、认真写字,检测享趣1.观察生字格里的字,看看哪里需要提醒,提醒“南、黄”。组词练习。2.认真书写出这些汉字,完成检测!热闹的菜地检测:(1)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ng ( )ng ( )in ( )i裳 藏 莲 泥( ) ( )ui ( )n辣 嘴 南(2)写出喜欢的蔬菜名24个。白菜_、_、_。选几种蔬菜写一句话:_。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一、导入出示填空:我们爱你啊,请学生在横线上填入自己内心最爱的事物引导: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衍生息,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应该共同热爱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1、我们爱你啊,中国!齐读课题,饱含深情地读三遍二、通读全诗1布置:请大家好好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后想想,你通过朗读这首诗后,对祖国有无进一步地了解,你是否更加地热爱祖国并和同桌好好交流一下还要注意后面的生字要会书写,然后描红临写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点拨3学生读后进行交流,交流后用钢笔描红、临写三、学习生字新词(略)四、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师生纠音注意读通顺五、自主精读全诗师:我们已经通读了全诗,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说说你对诗的总体感受指名学生说说师:这是诗带给我们的初步感受,你如果深入地读,用心去体会,你会体悟到更多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细细地读这首诗1、布置学生自己认真按要求学习本诗要求:(1)细读全诗,好好理解诗中的有关词语,然后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读懂后,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品味到的在书上作批注2、学生按要求自主精读全诗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布置1朗读全诗,尽量能够背诵刚才没有完成的批注回家做好2抄写生字新词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1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2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1立、刚强的性格特征。3学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教学重难点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和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讲解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从而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地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1)让学生进行介绍。(2)明确:(出示幻灯片1。)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要求:记住作者。二、自主学习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3文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4文中的“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5文中“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点词“小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6找出自学的疑难问题。三、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嗫嚅倔强有力胆怯沮丧轮廓风靡恍惚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2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要求:能找出各种描写对应的句子。3文中“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明确:(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4“小心”一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明确:(“小心”刻画了“男子汉”既想到少林寺去当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饮的心态。为了去少林寺,他已经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连棒冰都不准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现了“他”在提问时的这种希望得到肯定答复的心态和神情。)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6重点研讨“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本部分明写了哪两方面的事?(爹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明确:(爸妈拌嘴时总是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又总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表现了“他”内心的沮丧、空虚和想说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神态。)五、梳理巩固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七、布置作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板书设计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方案 篇8:写意花卉(7-8): 1课时:造型·表现: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技法和应用其表现自然花卉的能力。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领会、感知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学习资料和学具,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本课学习,掌握相关笔墨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写意花卉作业。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培养学生用写意花卉技法表现自然花卉的兴趣。:用基本笔墨技法造型。:对传统笔、墨、生宣纸性能的掌握及写意花卉的构图的了解。:PPT课件、笔、墨、纸、砚等演示用品。(一)导入1.思路:情景引入法,让学生在感官上有个认识,导入新课,播放课件视频“荷花”(独白:首先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视频我想问一下,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感受自然界中荷花的美)。2.文化内涵:朗诵古诗爱莲说理解荷花的寓意:花中君子。对莲花的赞美也就是对品德高尚的人(君子)的赞美,借物抒情。总结:正因为荷花形象美,寓意也美,所以我们有必要拿起手中的画笔来表达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节课我们就以中国画的方式来表现荷花之美。(二).讲授新课:1.中国画基本知识提问:同学们见过的中国画是什么样子呢?(讨论1分钟)(1).中国画的分类(据表现方法):工笔;写意(中国画更注重人文内涵的表达,借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2)名家作品赏析:讲3幅突出:以线造型,笔墨变化;构图、留白、疏密变化;(借物抒情;意境美;诗书画印相结合在演示过程中讲)后两幅一句带过。荷 现代 李苦禅(三).荷花演示(15分钟左右)a.构图,步骤:1.荷叶(侧锋、泼墨法、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小叶(未绽放开的小叶子用侧锋);b.荷花(色彩干净,笔尖到笔根色的渐变)花蕾;c.叶子的茎(中锋) 花的茎(中锋) 花蕾的茎(中锋)d.等叶子快干时用中锋、浓墨勾叶脉(破墨法里的浓破淡,用浓墨去把淡墨破开),点茎上的小刺。e.题字(根荷花相关的诗句,时间、作者名讳)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点?(四)展示评价:计划展示3个学生的作品1、(本人)说一下这幅画有没有国画的感觉?你最满意的地方是哪儿?2、说一下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形象、墨色变化、前后虚实优点、缺点)3、这幅画那些地方体现了这节课学的用笔方法用墨方法?说一两句。(五)小结,课后拓展(见幻灯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9页 共39页第 39 页 共 39 页第 39 页 共 39 页第 39 页 共 39 页第 39 页 共 39 页第 39 页 共 39 页第 39 页 共 39 页第 39 页 共 39 页第 39 页 共 39 页第 39 页 共 39 页第 39 页 共 3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