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湖南专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121影响价格的因素.ppt
-
资源ID:67636486
资源大小:44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2届高考政治(湖南专版·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121影响价格的因素.ppt
第一框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含义性质影响因素联系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在供求关系影响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价值;供求关系;纸币发行量;地区、季节等因素例1 (2010福建卷26题)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分分析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无论是张先生还是李先生的选择,作为消费者而言,动车与汽车同为交通工具,人们根据自己消费水平,进行取舍,体现了消费者力图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方方法法】对于选择题题肢的审查一定要克服思维定势,不能未深入思考和比较就匆忙做出选择。A项观点比较常见,有可能未加思考而错选;C观点片面,只体现了其中一方面的关注,而未涉及商品价格的关注,如果不进行辩证思考则很难排除。B观点在材料中未体现,要求我们将题材与题肢进行对照分析。答案答案 D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不改变该商品的价值量,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都与商品价值量无关。但是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会使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使这种商品的价格降低。这就是为什么一种商品上市初期的价格很高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价格会下降的道理。商品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 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低多大少不变高少小多个别劳动生产率低不变不变 少少高 多多例2 (2010全国卷24题)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 B10元12元 C.20元 24元 D8元16元【分分析析】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甲产品的单位价值量为原来的一半,当货币币值不变化的情况下即为5元,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20%,则甲商品的单位价格为5520%6元,故答案为A。答案答案 A例3 (2010湖南卷12题)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分分析析】计算分两步完成:(1)实行零关税前,“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价值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就需要80个单位N国货币;又因为“关税为5%”,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15%)84。(2)实施零关税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此,原来价值10元(人民币)商品的新价值为:10(125%)8元;另外,“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64。答案答案 C 3正确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商品生产的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生产领域角度讲商品价值的形成、决定;商品的交换规律: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从流通领域角度讲商品价值的实现。(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由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价格,使之上下波动导致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相背离;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这又反过来使价格接近价值。这一形式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始终作为一种趋势和规律贯彻着。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不违反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的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3)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原则是指交换双方的价值量要相等或价格与价值相符,这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理解等价交换原则要注意以下各方面:第一,等价交换的原因: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只有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能公平合理,互利互惠,商品交换才能长期进行下去,否则商品交换就要中断。可见,只有实行等价交换,才能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形成平等竞争的环境,从而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二,等价交换的表现:等价交换在货币产生之前表现为价值量相等的两种商品直接进行的交换,在货币产生之后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第三,等价交换的实现:这种价值量相等或价格与价值相符并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商品交换场合,而是存在于较长一个时期的平均数中,是在多次交换中动态地实现的。总之,在物物交换阶段,是两种商品的价值量相等;在商品流通阶段,是价格与价值相符。等价交换是指在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中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符。特别注意的是:等价交换只适用于商品经济,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例4 (2010重庆卷24题)下列违背价值规律的是 A钻石的稀缺程度比水高,因而钻石比水贵 B.古代少数民族用毛皮与汉族交换等价值的大米 C.甲用一块砖头充当秦代文物,换走乙一块黄金 D.制造火箭的成本比汽车高,因而火箭比汽车贵【分分析析】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A项生产钻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比生产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高,因而钻石比水贵,正确;B、D项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C项明显属于欺诈行为,违背价值规律,应选C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和表现形式,并明确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答案答案 C 【名名师师点点评评】(1)商品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即,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而形成商品的市场价格。(2)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它的价格下降甚至低于价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甚至高于价值。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角度看,从商品供求关系引起价格上涨或下跌的角度来看,认为“物以稀为贵”是正确的。例例 1 1观点观点 1 1“物物以以稀稀为为贵贵”,因因此此,商商品品价价格格是是由由供供求关系决定求关系决定 (3)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商品贵是由于它的价值大。供求关系只影响商品的价格而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不能说物品稀少它的价值就大。从价值决定价格的角度看,认为“物以稀为贵”是不正确的。【名名师师点点评评】(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这里的物价上涨是指物价总水平上涨,而不是指某个商品或某几种商品价格上涨。(2)虽然通货膨胀必然出现物价上涨现象,但不能说有物价上涨现象就是通货膨胀。如果物价上涨只是个别现象,而不是普遍状态,则不能叫通货膨胀。(3)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因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流通量超过实际需要的流通量而引发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例例 1 1观点观点 2 2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