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贵州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oc

    • 资源ID:67646539       资源大小:179.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oc

    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本论文如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若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属三亚学院所有。本人保证:发表或使用与本论文相关的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三亚学院,无论何时何地,未经学院许可,决不转移或扩散与之相关的任何技术或成果。学院有权保留本人所提交论文的原件或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院可以公布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复制保存本论文。加密学位论文解密之前后,以上声明同样适用。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IV三亚学院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IIIAbstractIV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11.3研究意义11.3.1理论意义11.3.2实践意义11.4研究方法21.5研究内容21.6研究框架22文献综述42.1国外研究综述42.2国内研究综述52.3小结73.民俗旅游资源的内涵83.1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83.2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83.3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83.3.1世界性93.3.2地域性93.3.3集体性93.3.4增智性93.3.5封闭性93.4.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104.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概述114.1黔西南州旅游资源概况114.2.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124.2.1优势(S)124.2.2劣势 (W)124.2.3机会(O)134.2.4威胁(T)134.3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44.3.1重开发、轻保护144.3.2景区开发、经营和文化保护缺乏合理性144.3.3历史文化内涵扭曲144.3.4旅游产品创意不足、模式单一154.3.5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服务系统不完备155.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策165.1保护优先,加强监督和审批165.2加强景区的开发、保护与文化传承165.3深度挖掘民俗旅游资源的历史内涵165.4加强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打造特色旅游产品175.5创新旅游宣传渠道、完善旅游服务系统176.结论与展望186.1结论186.2展望18参考文献19致谢21 贵州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摘要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阶层人民收入都有所提高,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旅游资金,人们也越来越原意进行旅游活动。加上贵州旅游业发展迅速,各项旅游资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其中民俗旅游资源因其具有悠久的文化背景,多姿多彩,形色各异的异域风情,众多游客对其充满了憧憬与向往。黔西南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布依族、苗族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重开发,轻保护,模式单一,产品创意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开发原则,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对策,如深度挖掘民俗旅游资源的历史内涵,加强旅游产品的创意等等,让黔西南州民俗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将以SWOT分析以及文献综述的方式研究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根据文献研究以及具体分析黔西南州民俗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然后结合黔西南州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让黔西南州的民俗旅游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从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关键词: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旅游业;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folk tourism resources in Qixinan prefecture, GuizhouAbstract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income of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has increased, so that people have more tourism funds, and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intent to carry out tourism activities. In addition, Guizhou's tourism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various tourism resourc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varying degrees. Among them, folk tourism resources have a long cultural background, colorful, and different exotic styles. Many tourists are full of it. Longing and yearning. Qianxinan Prefecture, as a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has rich and colorful folk cultures such as Buyi and Miao,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uch as heavy development, light protection, single model, insufficient product creativity, etc.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rinciples of folk tourism resources, put forward som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deep digging the historical connotation of folk tourism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the creativity of tourism products, etc., so that the folk tourism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can be better developed.This article will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folk tourism resources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by SWOT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then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Qianxinan Prefecture Situation, and adopt practical methods to enable the folk tourism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to develop better, show its own unique charm, and thu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Key words: Qianxinan prefecture, folk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21三亚学院毕业论文 第 页1绪论1.1研究背景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贵州旅游发展迅速,贵州旅游业连续三年实现快速增长,旅游人数增速全国第一。2016年共接待游客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27亿元,旅游业成为贵州支柱产业;2017年共接待游客7.4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100亿元,接待游客人次占全国第二位,旅游收入挤进全国前三,2018年,贵州旅客周转量达478.9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增长32.3%;民航旅客吞吐量2799.51万人次,增长14.4% 数据来源于:贵州日报-01版:一版-2019年01月07日。贵州的长远目标是建设国际知名的山区旅游胜地和旅游示范点。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旅游使国内外游客都乐在其中,大大提高了贵州在西部旅游圈中的地位。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促进贵州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大大提升了贵州在中国西部旅游圈的地位,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黔西南州的首府兴义市还是近几年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举办地,在此影响下,当地民俗旅游也快速发展,但同时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方面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以贵州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作为论文题目进行研究。1.2研究目的最近几年,贵州省的旅游业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蓬勃发展,但一部分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了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而本文通过对贵州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进行研究,为贵州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依据。1.3研究意义1.3.1理论意义增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成果;对贵州黔西南州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分析起到一个补充作用。1.3.2实践意义发挥民俗旅游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为开发民间旅游资源及完善提高相关的保护措施,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及传播;通过研究能够发现黔西南州民间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供问题对症下药。1.4研究方法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二种:文献综述法: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民俗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为后面的问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主要讨论中外文学关于民俗旅游的发展研究,汲取他人研究成果的精髓,并结合黔西南州的具体情况对此进行说明SWOT分析法:利用SWOT理论,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以及威胁一一列举出来,结合黔西南州的实际情况,准确分析,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1.5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分析黔西南州民俗旅游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并经过文献研究以及SWOT理论分析,以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开发原则找出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最后进行研究总结与展望。1.6研究框架文献阅读,查找资料资料整理绪论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内容民俗旅游资源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SWOT分析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见结论与展望图1.1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框架流程图2文献综述2.1国外研究综述在国外,民俗旅游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俗既可以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又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民俗旅游活动随处可见,人们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民俗旅游可以传播原住民的民俗文化,旅游者既能欣赏自然风景和风俗人情,心情也会得到放松。目前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是在以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来激发外来游客,让其他国家的旅游者可以近距离接触本民族的文化,使游客乐而忘返。在国外相关文献中,对于民俗旅游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开发的合理性和保护问题方面。库恩、莫斯卡多和皮尔斯(1979)认为,民俗旅游和文化旅游,把民俗商品化,破坏了地方文化和人际关系的真实性,将民族旅游定义为以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来吸引游客的旅游形式1。国外学者博纳和克什布兰特(1994)认为,旅游中的民俗表演不是要提供真实,而是为游客提供一种旅游现实感,一种可以让他们体验当地文化的舞台2。Bernard Lane(1994)认为乡村旅游包括农业的假日旅游、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包括在假日步行、登山、骑马、探险、打猎和垂钓,还包括教育旅游、传统文化旅游和民俗旅游活动3彼得福特( 1995) 研究了威尔士(wales) 民族民俗旅游和民族主义的关系4。沃尔(1996) 讨论了有关思想形态与文化旅游的问题,认为文化旅游者对他们游览方式的理解影响自身的旅游体验,文化旅游研究者可通过考察游客的理解方式进行有关旅游者的研究5。米迪尔( 2003)从人类学角度论述了有着玛雅文化存遗的伯兹城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文化商品对传统旅游者旅游经历的影响6卡利(2004)以加拿大渥太华音乐遗产旅游为例研究了本土文化旅游的合理性和意义7。Smith(2007)的著作之一主人与客人:旅游人类学,它从不同的方向阐述文化旅游,即基于人类学视角对于旅游人类学的含义进行了较为详细且具体的论述,并发现相关的问题,希望对文化旅游的发展有所借鉴之处8。2.2国内研究综述中国的现代旅游业从国外入境游开始,为吸引国外的游客前来中国进行旅游活动,旅游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最著名的名山大川以及历史和文化方面,后期开发的民俗旅游产品,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没有展开。中国有56个民族,民俗旅游资源众多,形成了开展民俗旅游的重要基础。1990年,西敬亭和叶涛提出了民俗旅游的概念,认为民俗旅游是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纽带,旅游活动的内容是参观欣赏民俗旅游产品。乌丙安(1985)认为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物,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物,是有相对稳定形式的事物,是表现在人们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物,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次文化事物9。陆景川(1988)指出民俗旅游是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民俗旅游欣赏的对象是人文景观,而不是自然景观10。宋作升、高永贤(1989)对潍坊民俗旅游进行尝试性的研究11。姜文华(1990)认为利用和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于发展我国现代旅游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和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12。李慕寒(1993)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各种民俗世代传承,五彩缤纷,中国民俗在世界民俗文化的宝库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区域的各种民俗为内容,从而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就明显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中国特色13。蔡宗德(1995)认为大力发展民族民俗旅游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旅游事业的需要,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旅游事业14。陈烈、黄海(1995)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族民间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习俗。如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节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祭祀信仰习俗、文学艺术等等15。邓永进(1997)等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16。学者温锦英(1997)认为:民俗旅游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开发的资源也是以民俗旅游项目为主。另一学者李慕寒认为: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地区的民俗事物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17。陶思炎(1997)认为民俗是一定社会氛围中世代传习的行为模式。它体现在物质的、社群的、精神的、语言的等诸多层面,构成民间文化的基础18。彭谊(1998)认为,民俗旅游活动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文化事象和民俗活动为资源,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19 。巴兆祥(1999)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的总和20巴兆祥(2001)指出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所在地,前往旅游地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21。李传永,李恬(2001)认为,所谓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及居住地的特征因素的总和,包括显而易见的建筑、饮食、生活方式、传统节日、节庆活动,以及需要细心观察、体会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22叶涛(2002)认为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又是民俗的载体,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事物,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23。喻湘存(2002)认为,所谓民俗旅游,可以理解为:是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民俗事物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满足旅游者开阔知识视野,促进人类互相了解和认识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24。西敬亭、叶涛(2003)指出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事项为主题的旅游活动25。钟敬文(2005)认为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的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每个民族都有上中下三层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文化,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文化。民俗一般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 26。 陶犁(2006)认为,民俗旅游是主要以民俗旅游资源为客体的旅游活动。从文化的角度看,审美和自娱是旅游的内核,民俗旅游者更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民俗文化为主要的旅游动机27。陈素平、黄波(2007)研究了我国传统旅游节庆旅游品牌的培育问题28。唐楠、黄翔、张慧(2008)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旅游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29。黄桂花(2010)通过对韩国江陵端午节开发实践的分析,认为传统节庆旅游开发要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下,充分的挖掘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以特色资源为依托,打造品牌化的传统节庆旅游,创造性的开发传统节庆旅游项目30。苏衍慧(2010)分析了参与体验型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31。梁晶晶、陈路芳(2011)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研究广西民族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32。谢新丽、吕群超等(2012)以宁德市金贝村“三月三”歌寨会为例,提出了从节庆旅游角度出发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3。吉颖晨(2014)民俗是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和历史环境中历经漫长的时期才能逐渐形成、发展并被传承下来的社会文化传承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现象。它既是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34。叶曼(2016)民俗的社会性以及传承性较强,而建立与民俗基础上的旅游开发,能够从不同部落的文化传播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是一种参与性比较高的文化旅游35。刘溪(2017)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其中,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业的独立与特色形式之一,也日渐成为拉动旅游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36。2.3小结通过对比古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民俗旅游的开发及深度发展对于国家及社会繁荣昌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俗旅游多元化、深度化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民族文化自信。3民俗旅游资源的内涵3.1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项的总和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235-236.。3.2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民俗旅游资源的具体类型如表1.2:表1.2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主类亚类类别物质民俗旅游资源生产民俗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手工业民俗消费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流通民俗市商民俗、交通运输民俗、通讯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称谓民俗、排行民俗、亲族民俗、财产继承民俗村落民俗集市民俗、乡规民俗、村社民俗民间组织民俗行会民俗、社团民俗、帮会民俗礼仪民俗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岁时节日民俗传统节日、公历节日、宗教节日、二十四节气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民间宗教信仰、巫术星占、礼俗禁忌口承语言民俗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小戏、民间舞蹈民间娱乐民俗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竞技、民间杂艺3.3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旅游业具有明确的经济效益,把民俗作为旅游业发展也来之不易,所以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在如何协调民族利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上。所以只有对民俗旅游宝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开发利用。在民俗观光的宝库中,民俗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旅游资源的一般特性,还有自己独特性。3.3.1世界性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社会文化体系由于民俗文化的传播性而形成,不同的民族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和交流。游客甘愿花费自己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去其他国家或地区观赏其他民族的风俗人情,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或者寻根求源,或是为满足好奇心,充分体现了民俗旅游资源的世界性。3.3.2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也就有不同的民俗,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明显,同一民族中地域差别也会导致不同习俗的形成,即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西班牙的斗牛,英国王宫前的换班仪式,中国端午节的赛龙舟,傣族的泼水节,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刁羊,汉族的八大菜系五千种名菜,蒙古族的那达幕大会等等,都是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点的民族旅游资源。3.3.3集体性民俗活动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人们创造的结果,一个人的行为不能组成民俗文化。民俗活动如民俗节日、民族礼仪、歌唱活动等等,都具有社会性、集体性的特点,如傣族的“泼水节”, 黔西南州苗族的“查白歌节”等等,所以民俗旅游资源的集体性要更加重视。在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民俗的规模,要考虑是否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还要注意开发形式,群体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是对于充满好奇前来的游客。3.3.4增智性因为民俗旅游可以让游客近距离的了解民族文化,可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使他们获得全面的知识甚至引发一些思考,因此具有一定的增智能力。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可以让一般的游客增长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修养;对于进行研学旅游的旅游者来说,深度挖掘民俗旅游的本质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发展相关理论认识,增加自己的研究理论。从古时候的游记到现在民族民俗学的相关著作和文学艺术作品,大多都与学术考察研究的民俗旅游有关。3.3.5封闭性民俗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传承和发展形成的,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稳定性。例如,汉族婚姻风俗,不论具体形式如何改变,程序却依旧不改。在一些封闭原始的弱小民族中存在着排斥性和保守性,另外一些传统民俗中还存在一些落后迷信甚至低俗的习惯,所以开展民俗旅游,要懂得如何分辨民俗的精华与糟粕,首先要积极的引导,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然后要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见,保证民族团结.从大局出发,掌握分寸。3.4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1.特色性原则每个族裔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游客通常对具有最民族特色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事物最感兴趣。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尽最大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2.参与性原则旅游者不仅观赏游览,也可以直接参与。发掘当地的历史典故和民族风情的民族文化内涵,要尽量做到真实自然,减少一些迷信和低级趣味的恶习,淡化商业化,结合民俗旅游资源的真实性、艺术性、科学性以及参与性,让游客可以亲自参加旅游活动当中来,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吸引广大游客,激发游客旅游动机,增加旅游活动。 3.文化性原则开发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民俗资源,尽量杜绝低品味和“庸俗化”问题,革除一些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陋习和封建迷信,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4.保护为先原则传统民俗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如果盲目开发,保护不力,一旦遭到破坏,一般难以挽回造成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珍惜民俗文化,保护好民俗文化。 5.经济效益原则旅游开发的目的之一是追求经济效益,为人们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人们的经济收入,所以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要做到效益快,经济利润高。4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概述4.1黔西南州旅游资源概况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2年5月1日,全州国土面积16804平方公里,辖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8个县(市)和义龙新区,州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33个民族,2018年总人口35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百度百科。黔西南州山水秀美,风景迷人,旅游资源丰富,结合良好。 这是中国西南地区有发展潜力的黄金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等众多,少数民族婚姻风俗博物馆一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圆锥形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黔西南州旅游资源如此丰富,所以我主要从地文景观、水域景观、遗址遗迹、人文资源等方面进行分类,如表1.3:表1.3黔西南州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内容地文景观综合自然旅游地万峰林、马岭河峡谷、龙头大山自然保护区、仙鹤坪自然保护区、笃山溶洞群、万峰林、双乳峰、泥凼石林水域景观河段瀑布天然湖与沼泽兴义万峰湖、三岔河、北盘江和南盘江、马岭河峡谷瀑布群、三岔河遗址遗迹社会经济活动遗址遗迹安龙招堤、明十八先生墓、兴义府试院、五省会馆、兴义猫猫洞古文化遗址、贵州龙化石、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布依族古民居人文资源民间习俗民族风情布依族查白歌节、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族苗族文化遗产彝族舞蹈“阿妹戚托”、查白布依寨、毛杉树布依寨、纳孔苗寨、鲤鱼苗寨4.2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4.2.1优势(S)(1)民族文化丰富且独具特色黔西南州拥有丰富多彩,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价值和良好的前景。境内居住着以布依族、苗族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节日,具有代表性的有布依族查白歌节、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这些民族风俗已经成为民俗旅游中的旅游精品,民族歌舞布依族八音坐唱也早已享誉国内外,成为本地民族文化旅游体验的一部分。此外,独特的民族建筑、民族服饰以及特色鲜明的民族饮食文化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创造经济价值,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2)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作为依托 黔西南州不仅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还拥有众多的美丽壮观的国家4A级旅游自然景观,有“地球上最美丽的一道伤疤”的马岭河峡谷,被徐霞客誉为“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万峰林,“天下奇观”双乳峰等,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的资源优势,必将成为黔西南州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3)区位条件良好黔西南州位于贵州,云南和贵州三个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其中州府兴义市距离贵阳市、昆明市仅仅300多公里,距离南宁市500公里,加上近年来许多高速公路随之开通,以及兴义万峰林机场航线的逐步增多,黔西南州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明显。4.2.2劣势 (W)(1)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落后黔西南州民间文化的资源分布广泛,但大部分位于交通落后,游客接待条件差的地区,这些已经成为黔西南州民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目前只有兴义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有所提高,其他地区仍然相对落后。(2)开发程度较低参与程度是衡量民间文化体验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因此,民俗旅游的发展应以游客的参与为重点,并以游客的参与为基础设计和开发民间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从前黔南州近几年的发展看,民间文化体验的比例很小,发展水平较低,游客的实际参与度也相对较低。(3)开发时间短黔西南州民俗旅游开发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和体系,导致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不被外界所知晓,发展也还不够成熟,缺少吸引旅游者的品牌产品,无法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也就无法促成游客去进行旅游活动,这使得黔西南州潜在的民俗旅游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地区优势。(4)缺乏专业人才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最重要、最直接的生产力。由于贵州经济长期处于落后,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工作吸引力,导致各方面的旅游专业人才都有所欠缺,缺少具有的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所以黔西南州民俗旅游发展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4.2.3机会(O)旅游业也是我州正在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开发民俗旅游必将受到更多游客的欢迎,加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也给民俗旅游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5年,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落户黔西南,黔西南人抓住机遇,借助大会的召开,是其他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厚植生态和民俗文化旅游禀赋,旅游业发展迎来新时代,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4.2.4威胁(T)(1)外国文化的影响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矛盾开发少数民族之间的旅游资源,首先在于民俗旅游资源是否具有独特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必将会给黔西南州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受科技文化的影响,许多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没有学习和继承的想法,这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民族文化,如传统艺术,无法得到传承。(2)来自州外和临省的竞争目前,除了黔西南州之外,其他地区也在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竞争会日趋激烈,其中省内黔东南州的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加上云南省在民俗旅游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州外一些民宿文化体验的成功发展,是黔西南州民俗旅游发展的重大挑战。4.3开发中存在的问题4.3.1重开发、轻保护某些旅游景区为了经济效益,许多宝贵的资源已被破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少数民族的习俗逐渐衰落甚至消失。国内外游客的大批涌入摧毁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文化遗址和建筑物。为了做到批量生产,一些民间艺术和手工艺不关心质量,而是马虎的制作,完全丧失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如今,开发民间旅游资源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因此许多旅游资源已成为人们的商品,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很大的商业性,甚至还出现一些伪民俗产品,将一些不属于布依族、苗族文化的东西加进来,使得布依族、苗族文化失去了原有的生动力,吸引力,这样做不仅违背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还使旅游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浪费。4.3.2景区的开发、经营和文化保护缺乏合理性 民俗文化旅游必须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和运用相应的审美文化,发展模式必须科学合理。如果不能实现这些目标,旅游资源开发中就会出现失败的例子,从而造成旅游资源旅游。还有由于一些人对人文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差,无法自觉的去维护民俗旅游资源,一些人为的破坏现象严重,此外,旅游业的内部企业相互压制,只关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却忽视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得民俗旅游资源不但没有得到继承,反而造成了破坏。在目前这个阶段,许多民俗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正在相互斗争。发展民俗旅游业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运行和管理状态处于混乱,无组织和不协调的管理模式,投资不足,造成资源浪费。民俗旅游资源难以再生,如果不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首先就要保证旅游资源能够得到保护和继承,如果无法做到合理开发与保护,就不应该开发。4.3.3历史文化内涵扭曲传统文化的客观性的前提条件是民间旅游产品要遵循历史客观性。 例如,民间表演应尽可能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并且不得偏离民间文化的原始面貌。但是黔西南州在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扭曲民俗历史内涵的现象,景区为了迎合游客的各种需求,不排斥某些游客庸俗的要求。例如一些旅游团队会包场,强制要求八音乐队弹唱一些无法展示民族风情的歌曲、音乐等,使得本来优雅的八音坐唱变得难听,难以入耳,同时,这也使其他对民族音乐充满兴趣的游客感到震惊与失望。这种现象扭曲了八音坐唱的真正历史内涵,满怀期望的游客观看这种现象时,心中一定会感到失望,不利于民间旅游的长远发展。旅游产品的设计如果离开本身内涵,随意扭曲民俗文化,将导致其无法发挥自身优势,失去吸引力,可能还会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4.3.4旅游产品创意不足、模式单一要将民俗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首先要从民俗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出发,设计独一无二的,具有创意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简简单单的模仿,“抄作业”就可以完成的,应该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发新颖的旅游产品,如果旅游产品雷同,就没有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黔西南州在开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一些旅游产品存在产品雷同性高的特点,旅游主题模糊,特色体验少,没有对自身的民俗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景区体验内容单一,产品创意性应用不足,旅游产品开发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文化特色体现。以兴义市的纳灰村为例,周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万峰森林,乡村风光秀丽,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但纳灰村在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们都以“农家乐”的形式,而大部分住宅建筑,节日,舞蹈,服饰,食品和饮料以及旅游产品都是相似的。因此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如果游客到达其中一个村庄,则无需去其他几个村庄。相反,如果游客同时访问多个村庄,那么反复观看单种民俗内容将很繁琐。因此无法吸引众多游客,无法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4.3.5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服务系统不完备一些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事先没有对旅游景区或产品进行宣传,宣传力度弱、范围小,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制约了旅游开发,也使旅游产品不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够深入人心,所以在旅游景区建成后以及旅游产品开发完后,人们无从知晓,导致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之旅游服务系统的不完善,服务人员对民族民俗文化缺乏了解,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所知甚少,无法对游客介绍自己家乡的八音铜鼓和民族服装时,他们无法清楚地说明民间文化内涵,甚至会被游客问倒,出现尴尬的情况,因此无法给游客提供全套优质的服务,客源流失,导致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黔西南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oc)为本站会员(温桑)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