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评测练习.doc
高中政治 1.3.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堂达标效果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1.据了解,“恐怖贺卡”“恐怖玩具”特受中小学生的宠爱。在孩子们看来能够突出自我,显得与众不同。这种消费行为是( ) A.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好奇心理引发的消费 D.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解析】选B。根据题意,题中孩子认为能够突出自我,显得与众不同,很明显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故B当选;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和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故排除A、D;C观点错误,影响消费的心理里面没有好奇心理引发的消费,故排除。 2.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 )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 D.盲目从众 【解析】选B。消费追求实惠,看重质量,属于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B符合题意;A、C、D不是题干反映的道理。 【变式训练】在成为了“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光荣地成为了“抠抠族”和“海囤族”。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籍,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这是(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解析】选D。本题考查消费心理。针对物价上涨的现实,消费者能够立足自身收入实际进行消费,可见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行为,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3.在选购家电时,消费者会对价格、品牌、性能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比较。这说明消费者在消费时( ) 追求个性 更加求实 更趋理性 更重环保 A. B. C. D. 【解析】选D。材料表明,消费者在选购家电时,希望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反映了一种求实消费心理和理性的消费观念,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个性、环保问题,不符合题意。 4.以下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要求相符合的是( ) 消费与家庭收入相适应 消费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积极进行贷款消费 消费既反对过于节俭,又反对盲目超前 A. B. C. D. 【解析】选B。量入为出,强调消费与家庭收入、国情相适应;适度消费,强调不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既反对过于节俭,又反对盲目超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与题干不符。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贷款消费就不是适度消费,故不选。 5.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仍然需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B.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还较大 C.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永不过时 D.人们的精神生活还不丰富 【解析】选C。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仍然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A、B、D不是原因。 【变式训练】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拼车可以节约车费,拼饭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房可以减少50%以上的房租等。这种现象( ) 有助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应成为每一个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有助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严重影响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A. B. C. D. 【解析】选B。“拼族”消费方式,有助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利于节约生活成本,改变不良消费习惯,树立正确消费观。故选。观点绝对化,不选。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理解。 二、非选择题8.成都某高校学生孙某是一位网购达人,从大三开始网购,买过不少物美价廉的商品。他每月用于网购的费用平均为500元,最多时近千元,而他每月的生活费为1 000元左右。 结合材料,运用消费观念的知识,说明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网购。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孙某在网购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消费观念的知识进行针对性分析,指出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网购。 答案:(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大学生作为消费者,自己创造的收入非常少,甚至没有,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大学生要有自己的主见,要保持头脑冷静,避免盲目跟风,避免只重视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时政术语】网购达人:在网上购物的高手,对网络购物有着丰富的经验。愿意分享这些购物经验的人大多被称为“网购达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