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说课稿9篇(二).docx
说课稿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难忘的启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17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回忆启蒙老师的课文,课文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的抵制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能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谢和怀念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难点: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二、说教法、学法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动脑、动口、动手,弄懂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三、说教学程序、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你的启蒙老师是谁,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思考: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同学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25自然段、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抗日演讲?想想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那时我还小,不大懂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看法。2、学习第67自然段、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小结3、学习第8自然段、老师对对学生的要求一向很严格,唯独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态度特别宽容?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课文讨论,使学生明白老师是用这种方式在抵制日语。4、学习第910自然段、出示最后一句话。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样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换一种说法而不改变句意。5、学习第一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思念他的启蒙老师呢?、美好的种子指的是什么?四、总结全文五、说板书设计板书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线索清楚,简单明了,概括性强。感知、思念抗日讲演 爱国 勤勉难忘的启蒙 受到申斥抵制日语课 正直 诚实开花结果 说课稿 篇2 一.文章概述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二.分析理解古诗虽离我们较远,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不难理解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1)读诗句,弄懂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联系所查资料和上下诗句理解难句,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反复吟诵、背诵,加深理解。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有几个生字、新词,通过预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它们的意思: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留连:舍不得离开。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下面请你连起来说说句意。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诗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句诗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你知道诗人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吗?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诗人所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读了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丽而自由、欢快的景象。如果你就是诗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漫步在江畔,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你可能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景象,一定会陶醉其中,细细观赏。但是你知道诗人杜甫吗?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作业指导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哪些景物?江畔独步寻花主要写了春天花枝繁茂、蝴蝶飞舞、黄莺歌唱。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假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体现过程技能显性化,是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本单元在全套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顺序中的位置在最后第二位,说明假设是探究中较为高级过程技能。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经验的人会对事物进行解释和假设。解释是因为觉得我们的认识已经有把握贴近事实,但当我们期望贴近事实与真相,又由于事实的因果关系复杂,难以确定,依据不充分时,我们就会做出假设或猜想,来引导探究的方向。教材分四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是说明猜想与假设的关系,通过侦探破案和寻找杀树凶手,引导学生做出不受任何限制的猜测。第二是介绍“大陆漂移说”和“恐龙灭绝假说”,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家做出的假设,学习给假设找依据,并尝试做出自己的假设。第三是让学生回忆以往做过的假设的内容,为强调有依据的进行假设做好铺垫。第四让学生在找杀树凶手过程中,懂得假设要有依据,并说明依据中的经验也会造成假象。要证明经验是不是正确,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为下一课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年多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做过假设。但要明白假设的提出要有依据以及假设依靠的经验未必可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困难。综合以上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依据地提出假设。2、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3、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重点是懂得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难点是明白经验可能会造成假想。二、说教法假设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根据建构主义的原则,我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探究,如分析鱼缸少鱼事件。为体现“做中学”,根据魏格纳的假设让学生拼接地图,从活动中懂得假设是要有依据的。三、说学法实验法、互动讨论法四、说教学过程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首先我创设一个情境:鱼缸少鱼事件,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为什么少鱼的问题上寻找原因,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学生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猜想,这时学生就在对问题作出假设,从而引出课题假设。为了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出假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这个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其中有科学家已经提出的假设,也有同学们自己的假设。提出假设在科学探究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介绍了魏格纳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介绍魏格纳的故事,让学生走近魏格纳提出假设的这个情景。假设提出后要证明它是正确的,需要依据去支撑。下面我就让学生去寻找依据,其中有一个很直接的依据,就是把地图剪一剪拼一拼。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寻找依据的过程。学生也在拼接过程中发现,确实有很多陆地可以贴合在一起。仅这样一个依据是不够的,也不能说服当时的科学家,所以魏格纳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在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中,有一些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结合课本的两个实例,即在两个大陆上都发现了中龙的古化石和格陵兰岛当时在逐年地漂移欧洲大陆。通过这些证据来证明魏格纳的假设是正确的,然后通过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最后回到鱼缸少鱼的事件中让学生明白,假设提出后要证明它是正确的,需要去寻找证据。而对于学生提出假设的依据的正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还需要去调查研究,通过实验等方法证明。这样就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一个数除以分数。一、说教材 Cod一个数除以分数是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完成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本单元教材,先教学了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概念。紧接着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这其中包括了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两块内容。在此基础上,把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概括了统一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数除以分数。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从多角度解决决问题的意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二、说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握了有关除法的一些知识:整数除法、商不变性质、小数除法、分数与小数的互换,以及第一单元的分数乘法,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知识的基础。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有所欠缺,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发现,不习惯从多角度思考去解决问题。(这个多角度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方法的多样化。)本节课力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2、教材的组织与安排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放弃了教材上对知识的直接呈现方式,而是先通过一组复习题,为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同时教给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渗透“转化”这种数学思想;然后通过两道习题,引导学生在这些算法中选出更“普遍”的算法,即完成算法的优化。三、说教学方法基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探究能力,本课主要采取了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优点在于遇到问题,让学生先猜测,先想办法,教师的引导只限于帮学生打开思路。对学生而言,本课的主要学法是:主动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倾听他人的习惯。四、说教学手段本课的教学手段十分简洁,教学过程中只需要投影来交流学生们的算法和结果,在反馈环节方便快捷的出示习题,对于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来说,已经足够。五、说教学设计(一)考考你1、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4/5= 17/20= 3/16= 9/15=2、竖式计算下面的除法,并说一说这样算的理由。1200÷500 1200÷0.53、计算7/10×5/6= 12/19×11/24= 100×4/5= 8/9÷4= 48×25×4=三道复习题,其实是为学生解决问题而设置的三条“通道”,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第1题复习分数化小数的知识,2小题复习了小数除法,渗透了对商不变规律的复习。第3题复习分数乘法和乘法结合律。这些都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二)新课1、导语只有学好了以前的知识,才能顺利地学习以后的知识,也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同学们确信已经以上“旧知”掌握好了吧!(确信!)那好,下面我就出一道更难的题挑战挑战大家,有信心吗?(有)出示例2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导语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告诉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醒学生要经常复习旧知识。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然后试着在草稿纸上画一画,用线段图表示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然后选择学生们画得好比较的线段图展示给学生们。我总觉得,培养学生的画图的习惯十分重要,尤其是分数应用题。画图可以形象直观、简洁地呈现题意,辅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3、学生列式,引导思考学生列式如下:18÷2/5=教师引导:一个数除以分数,大家以前没有学过,该如何计算呢?这就用到了旧知识,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跟除法有关的知识?相信大家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解这个问题。提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总题4、尝试计算,交流算法有了复习题的铺垫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如下:18÷2/5=18÷0.4=45运用分数化小数的知识,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小数除法18÷2/5=(18×5)÷(2/5×5)=90÷2=45运用商不变规律,将分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18÷2/5=18÷2×5=45根据图解题。这种方法,学生们看着线段图一般都可以想出来,类似于以前学过的“归一”问题,先算出一份有多少(即1/5小时行多少千米),再算出五份是多少。这时,教师引导:你能不能把18÷2/5转化成一道乘法?如果学生想不出,则提醒学生观察第种算法,然后引导学生18÷2×5=18×1/2×5=18×5/2=45这就把一道除法题转化成一道乘法题。渗透的“转化”的数学思想,即把“不会的问题”转化为“已经会的问题”。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后,学生再计算分数除法时,会在适当的时候,将分数化为小数或将小数化为分数;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商不变规律,更加灵活的解决问题。4、算法的优化请同学们运用合适的算法计算24÷2/3 24÷24/33计算第一题,学生们发现第一种算法失效,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小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这不是一种普遍的算法,此时,第二、三种算依然有效;计算第二题,学生们发现第二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比较麻烦,从而认识到第三种方法是一种比较“普遍”、好用的一种算法。这个过程就是在告诉学生,不仅要想多种办法解决问题,还要在方法挑选出更好的方法。(三)课堂练习1、叔骑自行车上班,3/5小时行9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做题。说一说这道题与上一题有什么想同的地方?(都是知道了部分和部分相对应的分数,求整体)知道了部分和部分相对应的分数,求整体,用什么法计算?为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2、8/45÷4/5=这道题如何计算?也就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做出来后,自学29页例3,看一看“8/45÷4/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六、板书设计一个数除以分数18÷2/518÷2/5=18÷0.4=45(运用分数化小数的知识)18÷2/5=(18×5)÷(2/5×5)=90÷2=45(商不变规律)18÷2/5=18÷2×5=45(“归一”方式)18÷2×5=18×1/2×5=18×5/2=45 (转化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板书设计为学生总结了本课所学内容和学习方法,凸显了“转化思想”的重要性,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足球是青少年十分爱好的一项运动。这首歌曲正是这一热潮的一个生动写照,小小足球赛虽然是以书包当球门,但踢起来却像模像样。既踢又顶,左铲右传甚至还有倒钩,虽然摔了个大跟斗却也引来了大家的欢乐。歌曲的旋律既有一定的抒情性,又有较多的写实性,充满了童趣和形象性。(二)、说教学目标:1、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2、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足球赛事的相关知识。(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正确把握歌曲情绪。2、歌曲中“哎呀呀呀呀”一句中休止符能否准确掌握,完整演唱。(四)教学方法:聆听记忆学唱法。二、教学过程(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采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什么运动?然后实物展示。然后做节奏小练习、模仿旋律。(二)、学习歌曲。在这一环节我选用先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然后攻克歌曲难点,讲解拉拉队的口号,以及介绍反复跳跃记号。在学唱歌曲阶段,我让学生采用节拍的强弱规律念歌词。然后教师采用听唱法分句教唱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采用多种方式演唱歌曲。首先是身体律动演唱歌曲,然后采用师生接唱、生生接唱、最后我采用分角色演唱歌曲(红队、绿队、解说员、拉拉队、观众)。(三)、拓展:我通过让学生了解足球比赛啦啦队助威时使用的乐器进行拓展。我还通过让同学们怎样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呢进行提问,让学生了解到不光是足球比赛中球员的配合非常重要,我们班集体也同样需要同学们团结一心,互相配合,和睦相处,才能使我们班集体成为最优秀、最有凝聚力的集体。四、说教学反思(一)、运用视频,观看足球赛场上精彩的画面,引发学生谈谈对足球的简单了解,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了集中注意力的目的。(二)、本节课中,我把培养学生的识读乐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作为目标,将情境融入到整个教学环境中,用一段旋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旋律的不同行进可表现不同的情绪,以此同时还解决了歌曲演唱的难点,使学生在后来的识读乐谱中视唱自如。(三)、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是教育的宏伟而系统的工程,整节课中我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学生学唱歌曲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能够生动地表现出比赛场面的演唱形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激烈、紧张、而欢快的场面。在学生以学会歌曲后,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演唱,这一环节,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所带来的美的感受。(四)、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里,我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在足球比赛场上光靠一两个球星是不可以取胜,要靠集体的力量。教育学生要学习运动员身上的品质,深刻理解,一个团队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努力拼搏,配合默契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巩固阶段,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运动的氛围,让学生的生活融入到音乐中,仿佛就在激烈的比赛当中。在这种氛围之中演唱歌曲,学生个个喜气洋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我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了,那样学习任务会很快地完成,而且还能保证质量。还有我对课程的把握不是很好,时间没有掌握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表现音乐。 说课稿 篇6 标枪教学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本课的是授课对象是20xx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因此在要学中要培养其具备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勤奋拼搏的良好作风和社会适应能力。本课力求流畅、灵活、紧凑,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同学,对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通过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田径课程中理论部分和重点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会讲、会做、会教和分析问题的社会指导能力以及承担基本田径课教学工作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分析掷标枪有其独特的动作技术体系。是由人体及其运动环节的一系列不同动作所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为了教学的方便和需要,还必须科学地将完整的动作技术体系划分成握持枪、助跑、最后用力、标枪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和器械的飞行几个动作技术阶段。而标枪技术的关键技术:“最后用力”技术就是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最后用力即为投掷步的最后一步,它是掷标枪的关键动作,是标枪获得出手初速度的主要来源。重点是掌握上下肢的协调依次用力的顺序,完成通过标枪纵轴的“链状鞭打”动作。完成最后用力时,合理的用力顺序是取得最大出手速度的关键,身体左侧的支撑和用力动作对于投掷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20xx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非常爱好,身体素质较好,心理素质较稳定。但大部分学生对标枪运动接触较少,普遍对标枪技术不太熟练,增强了标枪教学的难度。四、教学目标1、运动技能目标:(1)进一步复习原地插标枪技术动作,巩固提高正确的出手动作技术,使85以上同学能较好的掌握原地插标枪技术动作。(2)学习原地掷标枪技术,初步掌握原地掷标枪技术,明确正确的用力方法和动作顺序2、情 感 目 标: (1)通过标枪的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拼搏,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信心,正确认识自己,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品质。(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性。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的重点:最后用力动作顺序和快速投掷动作技术的掌握,特别是标枪纵轴的用力,上体和投掷臂的快速鞭打技术细节2 教学的难点:标枪出手动作技术的掌握六、教学学法教学上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发现式教学手段,以直观式,诱导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模仿、配合教师的讲解到学生自主练习,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学法上采用观察学习法、模仿学习法、尝试学习法、比较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等。在教学中采用小群体分散能力分组练习形式,加上教师的共同参与,提倡互助互学,在学习过程中,穿插学生的示范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共同发现问题并加以说明改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技能展示、图片展示、体育游戏】? 讲解、示范【幽默诙谐的语言与表情、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 ? 模仿学习【感官模仿、表象训练等等】? 辅助练习、基本练习【分组练习、完整练习、对比练习等等】? 纠错、巩固与提高【夸张正误对比示范、学生示范点评等等】? 小结【建立课后学习体系】七、教学评价? 1、教师小结? 2、教师评价八、场地器材标枪35支 说课稿 篇7 一、说设计意图:指南语言领域明确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动物对话特别适合小班的婴幼儿学习,尤其故事中都是生动有趣的小动物。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二、说活动目标:指南中要求能听懂日常会话,并能完整表述,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目标: 1.试从牙齿的形状来猜测是谁咬了大饼。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xx,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三、说活动准备:我抓注小班幼儿对直观图片感兴趣的特点做了如下准备:据故事内容来设计制作PPT课件;制作小动物图片;一张大饼图片。四、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ppt ,我运用了直观法;引导幼儿说出是谁咬了大饼时,我运用了讨论法。说学法:幼儿在观看课件及在分析是谁咬了大饼时主要用了观察法。五、说活动流程:基于以上活动目标,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师:今天,老师买了一样东西,宝宝们看!师:圆圆的,黄黄的,上面还洒着香香的芝麻呢,这是什么呀?幼:大饼。师:谁吃过大饼的?大饼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呢?幼:甜甜的、咸咸的.(二).结合图片,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师:恩,看来你们都吃过大饼。今天这个大饼是它做的,(出示PPT)谁做的啊?幼:小猪。师:恩,小猪做了一个圆圆的大饼。嘘.它累了,躺在大饼上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了?(出示PPT)幼:被人咬了一口/被人吃掉了师:小猪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它去问周围的朋友,幼儿认一认小动物。 它周围就住着这些小动物哦,你认为是谁咬了它的大饼呢?师:小猪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它也不确定,它要去问个明白。(三).观看PPT,通过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在比较同时,引导 儿说出句型:“xx,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四)、通过板书,再次说出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从而确认“是谁咬了我的大饼”、中班语言秋天的颜色说课稿(一)说设计意图:指南明确提出: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儿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幼儿能运用自己的感官发现秋天是多彩多姿的,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散文诗秋天的颜色。(二)说活动目标指南中说: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利用现实生活中真实事物的颜色,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到秋天的多样性,设计了如下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2、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三)说活动准备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1、收集制作小草、枫叶、菊花、松树、大地的小图片和红、黄、白、绿、彩色的小图片。2、提供散文诗磁带。3、准备幼儿用书。(四)说活动教法幼儿获得知识总是从已有经验进行转移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篇散文诗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联系法、游戏法。1、讨论法: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积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讨论法是必不可少的。2、联系法:图片联系实际,让幼儿把已有经验与事物图片进行联系,这是对幼儿已有经验更好的体现。3、游戏法:游戏法是万法之首,游戏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让实物图片与颜色图片想匹配,才能达到幼儿理解、巩固的目的。(五)说学法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积极主动学习的。(六)说活动过程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由浅入深,从具体到形象的,我将活动设计 成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幼儿通过直观的看和听,教师启发式的运用图片,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第二部分:给孩子一定的图片参考,让孩子学习仿编句子。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环节:提问导入: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进讨论。目的是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颜色和事物,并进行必要的联系。第二环节:欣赏散文诗,目的是让幼儿对文章有了解。第三环节:根据散文内容进行提问,目的是让幼儿初步理解散文内容。第四环节:教师一边朗读散文,一边演示教具,让幼儿从视觉上直观地接触到散文内容。第五环节:欣赏录音,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设计提问:小草、枫叶、菊花、松树、大地是怎样说的?讨论:为什么小草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的?松树说秋天是绿的?大地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第六环节:幼儿跟录音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目的,感受散文诗的意境。大班绘本老鼠娶新娘说课稿一、设计思路:指南语言领域明确提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老鼠娶新娘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且其中的童谣朗朗上口,因此,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何军,来自双沙镇罗庆学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一节身体的结构。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起到直观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是以后学习的主要线索,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分析三年级时学习过“动物的身体”,但对人体的结构并未探究过。虽然内容不同,但方法相似,都需要运用到科学的观察顺序和方法。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和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通过观察知道人体根据外形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人体的特点是左右对称。2、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眼看、触摸、手捏、耳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的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懂得尊重、关爱残障人。教学重点1、了解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的。2、身体的工作是由各个部位共同完成的。教学难点1、观察身体的内部器官2、做好观察记录教法本课我以“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以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观察、体验、小组合作等,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法本课体现了“以活动探究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学生采用“观察体验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内容具体化,活动化。教学准备课件、观察记录表、气泡图、装有物体的黑袋子教学活动1、引入师:大家知道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吗?生:不知道(知道)。师:那老师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身体的结构”(板书)。2、揭题:身体的结构3、观察人的身体外形师:以前我们观察过蚂蚁的外形(展示幻灯图片)。今天老师免费为大家当一回模特,观察一下老师身体的外形,你会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生:从头到脚或者从上到下?师:那就请同学们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观察老师的外形由哪几部分组成?总结外部特点: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体验活动1:我说你做师:我说一句话,你们做一个动作,可以吗?点点你的头,转转你的颈,举起你的上肢,跺跺你的下肢,摇摇你的躯干。师:大家也活动筋骨了,接下来出到填空题考考大家,我们的身体有左( )右( )。生:如左手右手,左脚右脚等师:比较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生:左右对称体验活动2:(1) 找两位 学生上前分别用两只手和一只手系红领巾。(2) 请两个同学,一个同学一只脚站立,另个同学双脚站立,一起向后转。学生交流体验(观察)到的现象小结:人体的对称性让我们保持平衡,让我们更加的方便。(关爱残疾人、展示残疾人图片)4、观察身体的内部师:刚才我们观察了外部,现在我们应该观察哪里了?师:(展示黑袋子图片)我这里有个黑袋子,请你们猜里面有什么东西?你们会用什么方法?生:看,摸,捏,听,摇,闻等。师:这个黑袋子就像我们人体身上的皮肤,把里面的一些内脏器官都给包起来了,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这些观察方法来感觉、推测内部的组成。激发学生的思路: 看手上冒起来的青筋,我们可以知道那是我们的血管; 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说话时用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 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在小组里,先看一看,再听一听,摸一摸,把你用眼睛能看到的、手能摸到的和耳朵能听到的身体的内部有什么,告诉小组同学,填写在记录表里。5、身体是怎样工作的活动体验:学生选择原地踏步或下蹲,并说一说身体有哪些部分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气泡图表示)师:你们在写字的时候呼吸停止了吗?心跳停止了吗?那它们有参与吗?师:我们写字这个动作,我们身体都有哪些部分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气泡图表示)师:对比两张气泡图,不同的活动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吗?小结:说明每做一项运动,就会有好多器官参与,我们还需要全面了解身体,人体不仅仅能从外形上划分,也可以从功能上划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6、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吗(找学生回答)?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身体的结构1、科学名称:头、颈、躯干、四肢2、左右对称3、推测方法:看、听、闻、摸4、身体的工作 说课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加减混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教材是第一次出现组合型的情境图,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教法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教学程序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程序如下:1、游戏导入、玩中复习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