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
-
资源ID:67681691
资源大小:557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中2019-2022019-2020 0学年高二生学年高二生物物1 10 0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理理(含含解析)解析)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人体的体液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液和消化液B.尿液、汗液属于体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答案】D【解析】消化液不属于体液,A 错误;尿液、汗液不属于体液,B 错误;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为细胞外液,C 错误、D 正确。2.人体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淀粉被消化分解成麦芽糖B.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C.多巴胺和胰高血糖素的合成D.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详解】A、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麦芽糖是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B、O2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 错误;C、多巴胺和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D、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D 正确。故选 D。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称为效应器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可分布于机体不同的组织或器官-2-C.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D.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答案】C【解析】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A 项正确;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可分布于机体不同的组织或器官,B 项正确;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C 项错误;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D 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感受器与效应器概念的不同: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而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答案】A【解析】【分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位于脊髓里的低级中枢,其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节,脊髓从胸部折断后的病人,处于脊髓下部的神经中枢还完好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只是脊髓的传导功能被破坏,使低级的神经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还完整,因此膝跳反射存在;而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的,因此针刺足部无感觉。【详解】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但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当脊髓从胸部折断后,神经冲动无法传到大脑,所以只有膝跳反射能完成,针刺足部无感觉.故选 A。5.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大脑皮层 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3-【答案】D【解析】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 正确;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 正确;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 正确;大脑皮层 W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 错误。6.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一个耗能过程。【详解】A、高尔基体与突触小泡的形成有关,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与线粒体有关,A 正确;B、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B 错误;C、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使突触后膜兴奋,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抑制突触后膜兴奋,不会造成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C 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错误。故选 A。7.下列各组激素,化学组成最相似的一组()A.抗利尿激素和性激素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4-C.生长素和生长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抗利尿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性激素属于脂质类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属于蛋白质类激素;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生长激素为蛋白质类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为蛋白质类激素,甲状腺激素为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选 B。8.游客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往往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该生理现象的发生主要受()A.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B.体液调节和环境影响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免疫调节和环境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使各器官、系统协调起作用。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并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2、人在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使得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肺的通气量加大,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详解】游客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会通过神经调节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肾上腺素能促进代谢,从而使心跳加快;此时有氧呼吸增强后产生的 CO2会增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由题意可知,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过程主要是神经调节,同时激素分泌增多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综上分析,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9.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各项所示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5-A.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B.食物缺碘生长激素C.过度饥饿胰岛素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答案】A【解析】分析曲线变化可知,在特定条件改变时,激素含量由相对稳定到明显增加。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A 正确;食物缺碘,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与生长激素无关,B 错误;过度饥饿时,血糖浓度会降低,胰高血糖素会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C 错误;甲状腺激素会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在温度过低时分泌量才增多,D 错误。10.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B.炎热环境中,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C.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D.寒冷刺激机体产生冷觉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机理:产热散热;(2)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6-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人体物理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A 正确;B、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散热,但在机体调节下机体的产热仍等于散热,B 正确;C、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另外还有肌肉、脑等组织,C 正确;D、冷觉在大脑皮层产生,且形成冷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 错误。故选 D。1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 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答案】D【解析】【分析】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血液中较高浓度的 CO2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下丘脑。【详解】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A 正确;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B 正确;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 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C 正确;D.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D 错误。【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的理解,要求学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12.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肝脏和肌肉细胞-7-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防卫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监控和清除主要针对自身衰老或被其它因素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详解】A、分泌的胰岛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不是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肝脏和肌肉细胞,A 错误;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内环境,内分泌腺没有管道,B 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 正确;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 错误。故选 C。13.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种激素溶液后,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现象,所注射的激素是: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抗利尿激素D.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A、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高血糖素后,血糖含量上升,不会出现嗜睡、昏迷现象,A 错误;B、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因此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降低,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现象,B 正确;C、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不会使小鼠出现活动减少、-8-嗜睡,甚至昏迷现,C 错误;D、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注射生长激素,不会使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现,D 错误。故选 B。14.关于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C.临床上常通过检测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激素和酶相似,都是微量高效的物质,都能一次产生多次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只起到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A 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到内环境中的,B 正确;C、正常情况下激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内分泌系统出现病变后激素含量异常,故临床上常通过检测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C 正确;D、激素作用完后会失去活性,不能多次重复利用,D 错误。故选 D。15.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A.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等多种激素C.能传导兴奋,并能控制生物节律D.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的变化【答案】B【解析】-9-下丘脑既是机体的调节中枢,又是机体的内分泌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水盐调节中枢,还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其能传导兴奋,控制生物的节律,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但不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16.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不参与()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合成并分泌抗体【答案】D【解析】吞噬细胞参与了非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二道防线,A 正确;吞噬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B 正确;吞噬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过程,C 正确;只有浆细胞能合成抗体,吞噬细胞不能合成和分泌抗体,D 错误。17.2006 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会议在我国天津市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行动起来,遏制艾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HIV 侵入人体后破坏 B 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B.艾滋病患者往往直接死于病原体感染或癌症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答案】A【解析】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 侵入人体后破坏 T 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A 错误、D 正确;艾滋病患者往往直接死于病原体感染或癌症,B 正确;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C 正确。18.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抗原都是外来异物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10-A.B.C.D.【答案】C【解析】考查有关免疫的相关知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抗原都是外来异物或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敏反应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所以 C 选项正确。19.当某抗原侵入人体时,会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该抗原B.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该抗原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受抗原刺激的 B 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能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浆细胞、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详解】A、浆细胞不能识别该抗原,A 错误;B、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该抗原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 错误;C、受抗原刺激的 B 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能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 正确;D、产生淋巴因子的是 T 细胞,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人体的健康依赖于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1-A.胸腺既能分泌激素,也是 T 淋巴细胞成熟场所B.神经递质既能作用于神经细胞,也能作用于腺体细胞C.肾上腺素既属于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D.浆细胞既能分泌抗体,也能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和 T 细胞,它们都起源于骨髓,但 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和分化,可以合成和分泌抗体。【详解】A、胸腺既能分泌激素(胸腺激素),也是 T 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A 正确;B、神经细胞可支配神经细胞,也可支配腺体细胞或肌肉细胞,所以神经递质既能作用于神经细胞,也能作用于腺体细胞,B 正确;C、肾上腺素既属于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C 正确;D、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增殖和分化,D 错误。故选 D。21.下列有关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反射弧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和传递B.神经细胞兴奋的原因是在适宜刺激下 Na+大量外流C.轴突末梢兴奋时以主动运输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D.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当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和-12-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详解】A.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A 错误B.神经细胞兴奋的原因是在适宜刺激下 Na+大量内流,B 错误;C.轴突末梢兴奋时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C 错误;D.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学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2.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 1 神经纤维和图 2 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 a、b、c、d 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 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 d 点,指针偏转 1 次B.刺激 b 点时,指针偏转 2 次C.刺激 c 点,指针偏转 2 次D.刺激 a 点时,指针偏转 1 次【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 d 点,兴奋不能传到 c 处,电位表偏转一次,A 正确;B.刺激 b 点时,兴奋首先传到图 1 电表右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导到左边接-13-点,电位表再偏转一次,共偏转 2 次,B 正确;C.刺激 c 点,兴奋先传导到图 2 电表左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到右边接点,电位表再偏转一次,共偏转 2 次,C 正确;D.a 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刺激 a 点时,同时传导到左右两个接点,电位表不偏转,D 错误。23.下列有关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由专门的内分泌腺产生B.都能影响靶细胞的生理活动C.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微量髙效,生理作用两重性【答案】B【解析】【分析】动植物激素都是由活细胞产生,含量都极少并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但是植物激素没有专门的器官分泌,动物激素则有专门的器官分泌。【详解】植物激素不是由专门的内分泌腺产生,A 错误。动植物激素都起信息传递作用,而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 正确,C 错误。两者都有微量髙效的特点,但仅有植物激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才具有两重性,D 错误。2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的程度为芽根茎B.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植物在黑暗环境中不能合成激素,无法生长D.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14-素的促进作用。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所以植物在黑暗环境中能合成激素,促进生长。【详解】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的程度为根芽茎,A 错误;B、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即浓度大的背光侧促进作用更强,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B 错误;C、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植物在黑暗环境中也能合成激素,C 错误;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的有氧呼吸,使细胞产生能量减少,所以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 正确。故选 D。25.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切去胚芽鞘尖端。请据图判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生长的是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D.如把放在匀速转盘中央,并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则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胚芽鞘直立向上生长;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其尖端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则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胚芽鞘不生长;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琼脂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胚芽鞘能生长;切去胚芽鞘尖端,不能合成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15-【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有单侧光照时,由于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仍直立向上生长,而弯向光源生长,不生长,弯向光源生长,不生长,所以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生长的是,A 正确;B、由于的尖端没有锡箔遮住,其尖端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B 正确;C、由于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切去胚芽鞘尖端,不能合成生长素,所以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C 正确;D、如把放在匀速转盘上,虽然给予右侧光照,但胚芽鞘尖端受到的是均匀光照,所以生长情况是直立向上生长,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26.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移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在移植过程中能()A.破坏根的顶端优势B.促进侧根的生长素形成C.促进侧根细胞分裂D.破坏侧根的生长素形成【答案】A【解析】植物的茎有顶端优势,根也有顶端优势。主根的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向根部运输,抑制了侧根的生长,这是根的顶端优势。农业上移栽破坏了主根的根尖,从而使侧根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了根的顶端优势,使侧根迅速长出。综上所述,A 项正确,B、C、D 项均错误。【点睛】常见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植物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除草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根的向地性: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27.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16-易在穗上发芽。这种现象与某种激素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有关,这种激素是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答案】C【解析】脱落酸在高条件下容易解(或破坏)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用,故种子就易在穗发芽,故选 C。28.下列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实验时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探究适宜的浓度范围B.可能出现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理后,生根状况相同的实验结果C.假设最适浓度为 10-3mol/L,则用此浓度的溶液与清水做对照实验进行验证D.扦插枝条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中浸泡的时间应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课题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因变量是生根数量,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详解】A、预实验时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探究适宜的浓度范围,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A 正确;B、由于植物生长的两重性,可能出现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理后,生根状况相同的实验结果,B 正确;C、假设最适浓度为 10-3mol/L,则应该用此浓度的溶液与此浓度两侧的其他浓度溶液作对照实验进行验证,C 错误;D、扦插枝条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中浸泡的时间应一致,避免引起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注意事项,要求考生对照实验的原则,以及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17-力,难度适中。29.下图为影响种群密度因素的概念图,a、b、c、d 依次代表的影响因素是:A.年龄组成、死亡率、迁出率、出生率B.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年龄组成C.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年龄组成D.出生率、年龄组成、迁出率、死亡率【答案】B【解析】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AB 错误;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C 错误;D 正确。30.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本题考查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所用的方法,样方法采样随机取样,A 正确;B.取样时应该是随机的,B 错误;C.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 正确;D.根据地段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D 正确;所以答案选 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所用的方法,样方法。-18-31.下列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微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微静脉端进入血浆【答案】A【解析】【分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1、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2、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3、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详解】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而二氧化碳的情况与之相反,A 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B 正确;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 正确;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 正确。故选:A。32.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效应器,是感受器B.分别电刺激、,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C.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以及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均需消耗 ATPD.丙释放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答案】B-19-【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根据突触或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详解】据分析可知,是感受器,是效应器,A 错误;电刺激,电流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电刺激,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B 正确;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消耗 ATP,但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 错误;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以丙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作用于乙后,使乙的膜电位变成内正外负,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弧的组成结构,以及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再根据题意作答。33.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过程,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促胰液素胰岛B.胚芽鞘尖端生长素胚芽鞘尖端下部C.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D.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神经递质肌肉或腺体【答案】A【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小肠粘膜合成并分泌的,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胰腺外分泌部,使其产生胰液。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促进尖端下部的生长。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突触包括三种类型:神经-神经突触、神经-肌肉突触、神经-腺体突触。【详解】A、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外分泌部,促进其合成并分泌胰液,而胰岛属于胰腺的内分泌部,A 错误;B、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的方式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部,并促进其生长,B正确;C、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20-少,C 正确;D、当神经冲动到达传出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释放出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将信号传递给肌肉或腺体,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4.冬天,一健康男子在室外静静地等车,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其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男子的体温调节中枢一直处于调节体温稳定的较兴奋状态B.该男子体内热量主要来自的产热C.、均属于神经调节D.的活动增强,会引起的活动相应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1、人的体温调节有产热和散热双重调节机制,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由于该男子一直处于较低温度下,所以其体温调节中枢一直接受来自的兴奋,故-21-一直处于较兴奋状态,A 正确;男子在室外静静地等车,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和骨骼肌,B 正确;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控制皮肤血管及骨骼肌,故、均属于神经调节,C 正确;的活动增强,寒冷环境皮肤血管的收缩和汗腺的分泌(二者受神经支配)减少,属于不同的反射弧,不会引起的活动相应增强,D 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点:D 项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但不能同时是肌肉和腺体。35.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 X 的细胞,乙是 X 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 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B.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 抑制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C.甲是胰岛 A 细胞,乙是肌细胞,X 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D.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 加快乙的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甲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 X 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乙细胞,该过程应属于体液(激素)调节。【详解】A、若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 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 错误;B、促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 错误;C、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细胞中糖原的水解维持血糖浓度,C 错误;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可促进全身所有细胞的有机物氧化分解,D 正确。故选 D。36.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系列的变-22-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变化情况的是A.B.C.D.【答案】B【解析】二次免疫的特点是迅速、强烈,因而患病程度应比前一次感染时弱,B 正确。【考点定位】免疫调节。37.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有甲状腺、性腺等,推测激素 a 的化学本质应该是蛋白质或多肽B.图中丙模式和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C.激素 b 可能是抗利尿激素D.激素 c 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答案】A【解析】-23-【分析】据图分析:1、甲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某某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某某激素作用于相关的腺体,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2、乙表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储存在垂体中,例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体内水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3、丙表示相关的腺体直接受神经中枢的调节,例如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促使胰岛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详解】A、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有甲状腺、性腺等,但无法推测激素 a 的化学本质,若靶腺体为甲状腺,则 a 为甲状腺激素,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类,若靶腺体为性腺,则 a 为性激素,本质为脂质,A 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丙模式和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B 正确;C、激素 b 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C 正确;D、分泌激素 c 的腺体可以是胰岛,所以激素 c 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的三种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8.如图表示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产生顶端优势的植株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 cB.用 A、B 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则生根效果基本相同-24-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 cD.若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 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 2m【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在 0-g 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大;生长素浓度为 g 时,促进作用最大,因此 g 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生长素浓度为 g-c 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当生长素浓度大于 c 时,表现为抑制生长。【详解】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从而表现为顶端优势,所以,产生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 c,起抑制作用,A 正确;B、由于 A、B 点在图示中促进作用相同,所以用 A、B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则生根效果相同,B 正确;C、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故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 c,C 正确;D、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所以若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 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 m、同时小于 2m,以保证背光侧的生长效应强于向光侧,D 错误。故选 D。3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