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11) .doc
-
资源ID:67690122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11) .doc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文章标题: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近年来,XX 省各地围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近日,我们到 XX 省 XX 县区、XX 县区、XX 县区、XX 县区等地进行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已、正和未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户,先后召开 4 次座谈会,同 10 余个县市区水利局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四川南充等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益做法XX 省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9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占全省水利工程总数的 99.6,控制灌溉面积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 52.3,小型灌区生产的粮食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 40,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于确保四川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XX 省各级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尤其 2005 年以来,范文 top100他们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有益做法,在全国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一)“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南充模式。近年来,XX 市各地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办法,逐步形成了“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以“竞争立项”核心,将竞争机制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谁的积极性高就先支持谁。如:XX 县区坚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两不修”:群众不同意不支持的不修、群众不参与的不修,并实行了定工程质量标准、定工程补助标准、将政府补助资金直接补助到工程的“两定一补”措施;XX 县区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在竞争立项中,对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优先支持、用水户协会健全的村优先支持。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一事一议”中存在的“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XX 市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建成小型农田水利示范村 14 个。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在这些示范村的带动下,自去年以来,全市已投入资金 4634 万元、工日 617.3 万个,整治病险水库 37 座,新修山平塘 79 口、石河堰 67 处、渠道 42.8 公里,渠道防渗 76.2 公里,新增蓄水能力 172.5 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2.16 万亩。由于干的都是群众愿意干的工程,且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群众全过程参与,所有工程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达到了建一处成一处,群众十分满意。遂宁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实施中,还针对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劳动力难以组织的实际,采取了适当延长工程建设时限、请亲戚朋友帮忙“工换工”、以资折劳等措施,较好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思想汇报专题(三)“四方合作”的资阳模式。水利“四方合作”机制是 XX 县区部分地区借鉴畜牧业“六方合作”机制的成功经验,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管理薄弱的现状提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方式。其基本运作模式是:以市农业担保公司为纽带,担保公司为村、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或农民用水户协会担保,到金融机构贷款,协会利用信贷资金整治、改造小微型水利工程,再将整治改造后的工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经营业主,用经营承包费偿还贷款,不足部分利用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加以补助。水利“四方合作”是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工程承包经营者四方的合作,是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引导下,以诚信为基础、协会为平台、利益为纽带形成的四方共赢机制,是集金融支持、政策保障、合同承包、风险防范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这种新的机制既解决了长期制约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修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又同时解决了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较好解决了以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一卖了之”“承包租赁费一花了之”的问题。目前,XX 县区燕山区已运用这种新的机制改造山平塘近 10 口,均取得了较好效果。XX 县区水利局拟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四)“以用水户协会为载体,一事一议”的绵阳模式。XX 市是探索末级渠系建设管理方式,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比较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民用水户协会 890个,范文写作由协会管理的灌区面积达 65 万亩,占全市灌溉面积的 20。XX 市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作为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的载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工投劳,有力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去年以来,XX 市各用水户协会有的在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带动下,有的不等不靠,自发建设,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XX 县区卧龙镇五一农渠用水户协会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在遭受严重旱灾后,通过协会代表大会“一事一议”,人均投工 5 个、亩平集资 50 元,对管辖的部分农、毛渠进行节水改造。在市、县武引灌区管理单位的支持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农、毛渠节水改造9.6 公里,兴建计量管理设施 5 处。XX 县区魏城镇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群管自治组织原则,由协会牵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自 2004 年以来,全镇共开挖农、毛渠 35 条 115.2 公里,硬化农渠 36.2 公里。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灌区的 XX 县区金峰、新皂两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动群众投工 3 万多个、集资140 余万元,配套建设末级渠系 35 公里,建设防渗渠 24 公里,改建闸口 98 处,新建测流点 127 个。去年以来,XX 县区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展“一事一议”,筹集资金 576 万余元,维修小型水库 3 座,整治塘堰 189 口,新修渠道 130.8 公里,维修渠道 81.5 公里。(五)“建立流域管理站,归口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乐至模式。XX 县区认真贯彻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走出了一条以流域为单元,以中型和重点小(一)水库为依托,建立流域管理站,归口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是小型水库及灌区)的成功路子。XX 县区的做法是:县水利局成立 XX 县区中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归口管理全县所有 104 座中小型水库。根据水库单位的功能划分与承担的任务,除蟠龙河等 3 座中型水库单独设管理站外,其余101 座小型水库以流域片区或灌区为单位,依托重点小(一)型水库现有基础设施,设立 12 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分片管理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及灌区。新设立的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确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定编 100 人。其中3 座中型水库定编 24 人,12 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定编 76人,每个管理站人员视任务不等。管理站实行财政定额补助和收支两条线的财政管理办法。县财政按中型水库每人每年 5000元、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每人每年 8000 元给予定额补助。水管单位所有收入统一缴入县财政专户,除 8留作财政管理经费外,其余资金支出由县水利局、水库管理总站按照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原则和顺序提出,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监督。水库管理人员养老保险,参照同类事业单位保险划转办法,由机关事业管理局划转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局保险。这种管理方式,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解决了过去分级管理,互相推诿扯皮的问题。二是强化了管理职能,解决了过去职责不明、管理松懈或脱节问题。三是明确了管理性质。四是落实了管理经费,保证水利工程的日常养护,解决了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五是强化了管理单位的内部管理。现有职工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双向选择,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川南充、遂宁、资阳、绵阳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XX 省连续两年的干旱,暴露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四川一些地方表现的相当突出。如 XX 市的 XX 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干旱走廊,多年平均降雨量达 1025 毫米,但 8、9、10 三个月降雨量占了全年的 60,而需水高峰的 4、5 月份,降雨只占全年的 18;截止2006 年底,全县有各类水利工程 9573 多处,其中小微型水利设施 9457 处,总蓄水能力不足 1 亿立方米,仅占年平均径流量的 4.2,大量径流白白流走。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拦蓄能力较弱,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仅有 38 万亩、保灌面积 20 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 30、20。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据遂宁、资阳等地反映的情况,目前小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在 0.30.4 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 40。XX 县区 XX 县区龙开坼水库具有典型性。该水库 1971 年建成,总库容 320 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 2300 亩,原配套渠道 42 公里,其中自流 31 公里,提灌 11 公里,实现灌溉面积2300 亩。而现在灌区的现状是:至今能通水的自流渠道仅剩放水洞以外 1 公里,能通水的提灌渠道只有 4 公里,实灌面积不足 500 亩,老化退化的程度由此可见一般。(二)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据 XX 市 XX 县区反映,有的村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壮劳力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连办丧事出殡也难以找到青壮劳力。多数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到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二,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微乎其微。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四川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山丘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三)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 XX 市 XX 县区就有两座小一型水库因承包合同没有规定业主不能从事肥水养鱼而进行肥水养鱼,造成水库水质污染,激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政府不得不花大价钱赎回。遂宁、资阳、绵阳等地也反映,有的经营业主只顾养鱼,不管放水浇地;有的把水库当成自己的,越是干旱需水越不放水,背离了改革的宗旨,对此群众意见很大,甚至引起上访。(四)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急需加强。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多数过去由乡镇水利站管理的小型水库灌区,现如今只有一、两名同志负责水利,且业务不固定,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原来雇用的临时管理人员因工资无着落,大都回家,有相当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三、几点启示和建议四川南充、遂宁、资阳、绵阳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特别是在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中的一些做法,给今后以启示。要精心选择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试点项目,要选择群众要求迫切、积极性高的村。工程要与群众的123下一页接到市政府研究室的通知后,我县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为组长,政府办、农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调查组,深入到各乡镇,通过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切实把推动土地流转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抓,强化引导,注重规范,使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了较好的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五个特点:1、流转规模日趋扩大化。我县耕地总面积 XX 万亩,其中水田 XX 万亩,旱田 XX 万亩,人均耕地面积 6.15 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小,数量少,范围窄,并且多是一种零星、分散式的流转。但自 2002 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劳务输出规模的不断壮大,农民的择业渠道日益拓宽,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家门寻找致富门路,加速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加之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下岗职工等纷纷进入农业领域创业开发,扩大了对流转土地的需求。2004 年我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15.1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11.1%,2005 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 16.6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12.2,同比提高了 1.1 个百分点。2、流转形式日趋多样化。从调查看,我县的土地流转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转包型。指原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的经营权转移给其他农户,承包方与发包方原承包关系不变。目前这种形式是我县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2005 年全县转包土地面积达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二是租赁型。就是农户将土地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2005 年以这种形式流转土地的面积达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三是互换型。为了耕种方便或发展规模经营的需要,农户之间或农户与集体经济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串换承包地,原承包关系不变。2005 年以互换的形式流转土地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四是入股型。就是农民将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参与公司经营,按照风险共担的原则,与公司结成共同体。目前全县有亩土地以入股型进行流转,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流转主体日趋多元化。过去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间进行,参与的主体也主要是农户。现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除农户外,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城镇居民等都纷纷下乡租地、包地开发农业。2005 年农户间的土地流转面积为13.7 万亩。非农业户参与土地流转达到 300 多户,流转面积达万亩。4、流转用途仍呈单一化。从调查的情况看,流转后的土地用途基本都是用于种植业生产,搞其他行业的较少。2004 年土地流转后用于种植业生产的达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90.3%,2005 年土地流转后用于种植业生产的达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88.6%.5、流转效益日趋综合化。从调查的情况看,土地流转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形成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统一了粮食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节约种粮成本。土地经过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生产者可以对规划决策、组织生产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安排,合理配置,精确计算,从而实行科学种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从调查的情况看,土地流转之后,对促进农民增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转出方增加了地权收入。2005 年,农民人均转让承包土地土地经营权收入达元。另一方面,转出方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劳务获得新的收入。仅 2004 年,我县外劳务输出实现总收入万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 650 元。再一方面,转入方形成规模经营,增加收入。据统计,2004 年,土地流转的转入方平均增收元。二、存在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的土地流转仍处于较低层次,流转范围较窄,流转的规模较小,流转的层次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农户间转包的多,租赁、转让、拍卖等流转形式少。全县转包土地亩,占土地总流转面积的%,其收益普遍偏低。土地租赁的收益较高,全县土地租赁总面积亩,仅占总土地流转面积的%。农村土地转让、拍卖等流转形式发展缓慢。二是流转给一般农户的多,流转给专业大户的少。全县土地流转共涉及户,其中流转给一般农户的达户,而流转给专业大户的仅有户,占总户数的%,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三是流转期短的多,期长的少。2005 年全县土地流转期 5年以下的土地面积为亩,占流转总面积的%;流转期在 5 年以上的土地面积为亩,仅占流转总面积的%。这种情况容易出现短期行为,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口头流转的多,书面流转的少。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户在土地流转时,以口12下一页内容总结内容总结(1)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文章标题: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去年以来,XX 市各用水户协会有的在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带动下,有的不等不靠,自发建设,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