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doc

    • 资源ID:67740860       资源大小:178.5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doc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第一节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概述: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 injection)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注射剂量小,不得超过1滴量,约相当于0.1ml。主要用于药物过敏试验、疼痛治疗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注射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取毛发、色素较少的,且皮肤薄的部位,通常取前臂中段内侧,此处易于注射和辨认。配合镇痛治疗:在相关的穴位上进行。预防接种:常选择三角肌下缘等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在相应部位的皮肤上进行。二、 并发症(一)、疼痛1、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置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的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肤,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2、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的配合。(2)原则上选用无菌注射用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置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改进皮内注射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者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二)、局部组织反应1、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卡介苗注射)(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者揉按局部皮丘。(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2、预防及处理(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是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三)、注射失败1、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为完全进入皮内;针头与注射器乳头连接欠紧密导致推药时药液外漏;进针用力过猛,针头贯穿皮肤。(4)、注射药物剂量钱准确,如药液推注两过多或不足。2、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过窄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部位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婴幼儿可选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4)、提高注射操作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四)、虚脱1、原因(1)、主要有心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面病人多数无注射史,对注射存在害怕心理,精神高度紧张,注射时肌肉强烈的收缩,不能放松,是注射时的疼痛加剧。此外,病人对护士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导致心情更加紧张。生理方面,由于病人身体虚弱,对各种外来刺激敏感性增强,但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2)、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如注射在硬结上、疤痕处等,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而发生虚脱。2、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是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虚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宜采用卧位。(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病人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感;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病人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以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通过给氧或者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五)、过敏性休克1、原因(1)、操作者在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2、预防及处理(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或变态反应疾病病史者应慎用。(2)、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以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络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机等。(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个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立即予皮囊加压给氧,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直接气管插管,借助人工呼吸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使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一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是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施行心外按压,气管内插管等。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六)、疾病传播1、原因(1)、操作过程中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如未执行一人一针一管;抽吸药液过程中被污染;皮肤消毒不严格等。(2)、使用疫苗,尤其是活疫苗,为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用剩的活疫苗为及时灭活,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未焚烧,污染环境,造成人群中疾病传播。2、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不可共用注射器、注射液和针头。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要求。(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用剩的疫苗要及时焚烧。(3)、操作者为一个病人完成注射后,需作手消毒后方可为下一位病人进行注射治疗。(4)、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报告医生,对症治疗。如有感染者,及时抽血化验检查并及时隔离治疗。第二节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概述:皮下注射法(hypepodermic injection)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常用月不宜经口服给药,或要求较口服给药产生作用迅速而又较肌肉或静脉注射吸收为慢的情况。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预防接种。皮下注射可发生疼痛、出血、局部组织反应、硬结形成、低血糖反应、虚脱等并发症。疼痛、局部组织反应、虚脱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与皮内注射基本相同二、并发症(一)、出血1、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不准确。2、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瘀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用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二)、硬结形成1、原因(1)、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密集的针眼和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局部血循环不良导致吸收速度过慢,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积蓄而形成硬结。(2)、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中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结果导致硬结形成。(3)、注射部位感染后显微组织增生形成硬结。2、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部位注射(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4)、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胰岛素要小提早产生)(5)、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先用砂轮割据,再用酒精消毒后掰开安瓿,禁用长镊敲打安瓿。玻璃粒、棉花纤维主要在安瓿颈口和瓶口沉积,注意抽吸药液是不宜将针头直接插瓶底吸药,禁用注射器针头直接在颈口处吸药。为避免化学药物微粒的出现,注射一种药物用一副注射器。(6)、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若皮脂污垢堆积,可先用70%乙醇擦净后再消毒。(7)、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用50%硫酸镁是热敷。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取新鲜马铃薯切成片浸入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三)、低血糖反应1、原因皮下注射所致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引起温度改变,导致血流加快而胰岛素吸收加快。2、预防及处理(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多次反复进行有光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的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3)、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制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病减少进针角度注射。(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6)、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1、原因(1)、针头质量差,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欠锐利;针头有倒钩、弯曲等或针头消毒后重复使用。(2)、进针部位有硬结或瘢痕。(3)、操作者注射时用力不当。2、预防及处理(1)、选择粗细合适、质量过关的针头。针头不宜反复消毒,重复使用。(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可在局部皮肤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操作人员注意进针手法、力度及方向。(4)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5)若出现针头弯曲,要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6)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避免残留的针体随肌肉收缩而游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先点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第三节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概述: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是将少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主要是用于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宜口服给药;要求药物在短时间内发生疗效而又不适用于或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适用与皮下注射者。肌内注射亦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疼痛、神经性损伤、局部或全身感染、疾病传播、硬结形成、针头堵塞及过敏性休克等。疾病传播、硬结形成、虚脱、过敏性休克、针头弯曲或针头折断等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与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基本相同。二、并发症(一)、疼痛1、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又多方面的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注药物刺激皮肤的疼痛。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2、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进行肌肉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秒,尔后常规皮肤消毒注射;注射器内存在少量空气可减少疼痛;用持针的手掌尺测缘快速叩击注射去的皮肤(一般为注射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课减轻疼痛。(3)配置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必须分次注射。临床试验证明,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更能减轻病人疼痛。(4)轮换注射部位。(二)、神经性损伤1、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2、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2)、注射药物应尽量避免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根据地选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做肌肉注射。(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方向。(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的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三)、局部或全身感染1、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2、预防及处理与皮下注射相同,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四)、针口渗漏1、原因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每次注射药量过多,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2、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选用神经少、肌肉较丰厚之处。(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3ml为限,不宜超过5ml。(3)、每次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型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已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具体步骤如下: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拉响一侧。右手持针呈90°插入并固定。小心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器基部(但不可松开组织上的牵引),再以有搜反抽活塞确定无回血后,缓慢将药液注入,并等10秒让药物散入肌肉,其间仍保持皮肤呈拉紧状态。拔出针头并松开左手对组织的牵引,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病人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五)针头堵塞1、原因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锐利、斜面大,抽吸瓶装药品时,极易被橡皮塞堵塞,瓶塞颗粒可随着加入的药物进入液体造成微粒污染或栓塞。2、预防及处理(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合适的针头。(2)、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5)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时可改变进针角度,即由传统的90°改为45°,因为改变进针角度,避开斜面,减少针头斜面与瓶塞的接触面积减轻阻力。第四节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概述:静脉注射法:用无菌注射器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称静脉注射法。因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到全省,所以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其目的为: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他方法注射;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输液和输血;用于静脉营养治疗。较为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药液外渗性损伤、血肿、静脉炎等。二、并发症(一)、药液外渗性损伤1、原因(1)、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型变态反应有关。(2)、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和静脉管径及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3)、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如有休克时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滴入多巴胺后,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致药液渗漏。(4)、感染因素和静脉炎: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都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由于穿刺不当,致穿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血管外;病人躁动,针头固定不牢,致药液外渗;在实际工作中,有事针头穿刺很成功,但由于病人长时间休克,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处药液外渗血管弹性差、穿刺不顺利、血管过小,或在注射过程中,药液推注过快。2、预防及处理(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行损伤的发生。(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注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有发生药液外渗,应终止这是,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加强热敷、理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更换输液部位,同事给3%醋酸铝局部热敷。因醋酸铝系金属性收敛药,低浓度是能使上皮细胞吸收水分,皮下组织致密,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通透性减弱从而使减少渗出;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氧,增加组织营养,而促使其恢复。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咋改部位输液,并用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外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药物外渗超过24小时多不能恢复,局部皮肤有苍白转为暗红,对已产生的局部缺血,不能使用热敷,因局部热敷温度增高,代谢加速,耗氧量增加,加速坏死。抗肿瘤药物外渗者,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阳离子溶液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10ml做局部浸润注射,可减少药物刺激,减轻疼痛,同时用3%醋酸铝和50%硫酸镁交替局部温热敷。(7)、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该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二)、静脉穿刺失败1、原因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主要表现为一些出道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致穿刺失败。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的大小与进针穿刺深度要适宜。一般情况下,进针角度为1520°。进针时用力不当:在穿刺的整个过程中,用力速度大小不同,各个组织的进针力量和进针速度掌握得不当,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固定不当,针头向两侧摆动。静脉条件差,因静脉硬化,失去弹性,进针后无回血,落空感不明显,误认为失败,试图退出再进针,而局部已青紫。脆性静脉注射时选择不直不明显的血管盲目穿刺活针头过大,加之血管壁脆性以致血管破裂,造成失败。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因患儿不合作致针头脱出而失败。操作者对深静脉的解剖位置不熟悉,来回穿刺引起血管破裂而失败。使用的止血带是否完好:在选择止血带时要认真检查面对反复使用的止血带的弹性、粗细、长短是否适当。如止血带弹性过低、过细、造成回血不畅;止血带过粗,易压迫止血带下端血管,是管腔变小,针尖达不到血管腔内,易损伤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天气寒冷或发热寒战的患者,四肢冰冷末梢血管收缩致血管难找,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很慢或无回血,操作者误认为未进入血管继续进针,使针头穿透血管壁而致穿刺失败。2、预防及处理(1)、护士要有健康、稳定的情绪,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3)、避免盲目进针,进针前用止血带在注射部位上方绷扎,是血管充盈后在采用直刺法进针,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4)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24小时后予热敷加速瘀血吸收。(5)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延长血管使用寿命。(6)适用型号合适、无倒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7)静脉条件差的病人要对症处理:静脉硬化、失去弹性型静脉穿刺穿刺时应压迫静脉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呈30°斜角进针,回抽见回血后,轻轻松开止血带,不宜用力过猛,以免弹力过大针头脱出造成失败。血管脆性大的病人,可选择直而显、最好是无肌肉附着的血管,必要时选择斜面小的针头进行注射。塌陷血管,应保持镇定,扎止血带后在该血管处拍击数次,或予以热敷使之充溢,采用挑起针进针法,针进入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水肿患者应先行按摩推压局部,使组织内的渗液暂时消退,带静脉显示清楚后再行穿刺。小儿头皮针宜选用较小的针头,采用二次进针法,即见回血后不松止血带,推药少许,是静脉充盈后在稍进0.5cm 后松止血带再妥善固定,并努力使患儿合作,必要时可由两位护士互助完成。(8)深静脉穿刺方法:肥胖患者应用手摸清血管方向或按解剖方位,沿血管方向穿刺;水肿患者注射前以拇指顺血管方向压迫局部组织,使血管暴露,即按常规穿刺,一般都能成功。对血液呈高凝状态或血液粘稠的患者可以连接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试穿刺时注射器应保持负压,一旦刺入血管即可有回血,因针头内充满肝素,不易凝血。(9)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等保暖措施促使血管扩张。在操作时小心进针,如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折压头皮针近端的输液管,可很快又回血,以防进针过度穿刺血管壁。(三)、血肿1、原因部分患者(老年、肥胖、烧伤、水肿、消瘦、血管硬化、末梢循环不良)血管弹性差,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进针后勿落空感,有时针头已经进入血管而不见回血,误认为穿刺失败,待针头退出血管时局部已青紫。凝血功能差或者不及时按压即可引起血肿。 固定不当、针头移位、患者心情过于紧张不合作,特别是儿童好动或者胶布黏贴不牢、松压脉带时不注意、固定不好,致使针头脱出血管外而不及时拔针按压。 老年、消瘦患者皮下组织疏松,针头滑出血管后仍可滴入而造成假象。 静脉腔小、针头过大与血管直径不相符,进针后速度过快,一见回血未等血管充盈就急于继续向前推进或偏离血管方向过深、过浅而穿破血管。 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没有注意保护好血管,经常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进针。 护士临床经验不足,解剖位置不熟悉,操作不当误伤动脉。拔针后按压部位不当或者压力、按压时间不够。 凝血机制不良的患者。2、预防及处理(1)、选用合适的型号、无倒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3)、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5)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4小时后局部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两次,每次三十分钟,以加速血肿的吸收。(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或切开取血块。(四)、静脉炎1、原因长期注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操作过程中无惧操作不严格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2、预防及处理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事要有计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两次,每次三十分钟;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中药用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可清热、除湿、疏通血气、止痛、消肿,使用后病人感到清凉、舒适的作用。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可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五)、过敏反应1、原因患者有过敏史而操作者在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注射的药物对病人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2、预防与处理(1)、注射前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此次用药的目的、药物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嘱病人及时把不适的感觉说出来。(2)、对本药物有不良反应、过敏体质、首次使用本药物的患者,都要备好急救药物(0.1%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剂、地塞米松注射剂)吸氧装置等。(3)、药物配置和注射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操作,首次静脉注射时应放慢速度,对过敏体质者要加倍小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血压、呼吸、触摸周围动脉搏动,询问患者有无寒战、皮肤瘙痒、心悸、胸闷、关节疼痛等不适反应。轻微不适者,可放慢速度,不能耐受者,立即暂停注射,但治疗巾、止血带不撤,先接别的液体,保留静脉通路。用注射器抽好急救药品,装上吸氧装置,休息半小时后继续缓慢静脉注射,若仍然不能耐受,则停止使用此药,观察不适反应消失后方可离开。在推注过程中,发现休克前兆或突然休克,立即停止注药,结扎止血带,不使药物扩散,静脉滴注抗过敏药物,针对症状进行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去枕平卧,及时就地抢救、吸氧、首选0.1%去甲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5mg皮下、肌肉或血管内注射;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重度,提高血压等。必要时可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或插管。第二章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概述: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ect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他利用液体静脉压与大气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静脉输液的目的: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酸碱平衡紊乱,如剧烈呕吐、腹泻、大手术后。补充营养,供给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及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病人输入药物,如控制感染,治疗疾病。常用于重度、各种感染、脑及组织水肿,以及各种需要经静脉输液药物的治疗。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用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病人。常用周围静脉输液法包括密闭式输液法、开放式输液法、静脉留置输液法等。第一节 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一、发热反应(一)、原因1、与输入的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源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如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物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源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源反应。 2、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发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终端过滤器对5u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摩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源;如输液前为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带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是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4、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5、环境空气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6、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源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源反应。(二)、预防及处理1、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也是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透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物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2、改进安瓿的割据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的目的,切操作简便、省力。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加药是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是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的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刺穿瓶塞。液体中需要加入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外一个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僬侥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提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静脉输液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药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6、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源反应。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置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置粉剂药品时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8、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配制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9、对于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10、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11、如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二、急性肺水肿(一)、原因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2、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机能差,特别是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脏器的慢性疾病,单位时间内输入的液体和钠盐多了,就会发生潴留而是细胞外液容量发生扩张及向细胞内页中渗透,造成组织间水肿和细胞内水肿。组之间水肿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内水肿可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肺、脑等细胞水肿,威胁患者生命。3、外伤、恐惧、疼痛等均可使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及作用延长,此时,输入液体过多、过快也可能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4、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输液过快,也容易使钠盐及水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5、脑垂体后叶能降低肺循环和门静脉循环的压力,还能强烈收缩冠状动脉引起心绞痛及收缩其他小动脉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后负荷,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导致水分在肺组织中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肺水肿。(二)、预防及处理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是对老年人、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减低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酌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三、静脉炎(一)、原因1、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2、输入药液过算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3、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坏死等最终导致静脉收缩、变硬引起无菌性静脉炎。4、由于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的输入均可以因机械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5、输液速度与药液的影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作用域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这类药物所致静脉炎多为坏死型。如短时间内大量溶液进入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和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收刺激而发生静脉炎。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青霉素,浓度过高可使局部抗原抗体结合,释放大量的过敏毒素,最终引起以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另外长期使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红肿型静脉炎。(

    注意事项

    本文(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doc)为本站会员(可****阿)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