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再别康桥说课稿合集九篇.docx
2022再别康桥说课稿合集九篇再别康桥说课稿合集九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再别康桥说课稿 篇1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我从中国诗词中找了几个写黯然销魂的离别的诗句,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通过比较是学生深入体会到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6.迁移应用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视形式美的一个流派。通过学习再别康桥,可以从中体会到新诗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也使学生对诗词格律的认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了拓展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再用多媒体展示徐志摩的另外两首诗偶然和沙扬娜拉,感受新诗的特点和“三美”,并留课下作业:根据对再别康桥三美的分析,试分析这两首诗中的“三美”。说板书设计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客观物象)+(主观情意)=意象 金柳 云彩。再别康桥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本课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它是“新月诗派”徐志摩的传世之作,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比较典型地体现了独抒性灵柔美飘逸的风格特点。二、说学生1、学生在前一课沁园春长沙的学习过程中已对“意象”有初步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技巧。2、高一新生对学习抱着极大的热情,对老师和同学也有新鲜感,能积极地参与讨论,课堂比较活跃。三、说教学目标1、品析“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掌握诵读技巧: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为单元活动“诗歌朗诵比赛”做准备。四、说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绘画美”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突破方法:采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进而分析、归纳。难点:读出诗人的情感。突破方法:采用比较法,通过名家朗诵、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学生的自读找出差距,细细体会提高自己的诵读技能。老师直接指导,我将遵循“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落实诵读技巧。五、说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有名家朗诵、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多种形式。2、合作探究法:老师根据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老师点评,多肯定激励学生。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六、说课时安排:两课时。七、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任务:1、完成目标一:品析“三美”2、落实重点:“绘画美”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1、以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导入新课(3分钟)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引起学生的好奇“诗歌也可以唱?”2、简介作者:配以热播剧人间四月天的剧照用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2分钟)部分学生看过这部电视剧,即使没有看过,对其中的主要演员黄磊、周迅也比较熟悉。这些唯美的图片更是能唤起学生对徐志摩的好奇心。介绍时不回避诗人的情感经历,向学生讲述志摩的爱情故事,强调两位重要女性对他创作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人和他的创作。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试读。(4分钟)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技巧。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运用的学法是“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联系上下文法”。(25分钟左右)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讨论,目的在于了解讨论进度、正确度,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意象”的知识,从课文中不难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发言人不能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记录员不能抓住关键词板书。这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完善,相信随着“合作探究法”的全面开展和同学们的多次锻炼,这个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4分钟)先总结以上意象都可以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然后指出这就是本流派主张的“三美”之一画面美。进而欣赏这首诗歌的另外“两美”音乐美和建筑美。“音乐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导学案中也有详细的讲解,所以老师在这里可以点到为止。6、作业:(2分钟)尝试朗诵全诗,要求抑扬顿挫地读出诗人细腻丰富的情感。课后阅读张贴的打印稿古代送别诗歌20首、徐志摩诗选,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诗歌素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完成目标二掌握诵读技巧,也就解决了难点读出诗人的情感1、通过填空复习重点导入:作者选择了_意象,运用了_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起伏情感。(2分钟)请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来讲台上书写,了解同学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到课堂中来2、完成目标二掌握诵读技巧,运用的学法是:朗诵法,比较法(与名家朗诵、老师范读以及沁园春长沙的读法比较),想象法(想象自己是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的那个人)。(25分钟左右)我的步骤是:齐读: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请一个同学来试读,根据在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诵读技巧读出诗人的情感。学生点评“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听名家诵读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堂试读。如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地”,这个词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仿佛诗人缓慢而轻柔的步履,读出诗人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第二节“新娘”这个词要读出惊艳的喜悦,声音比较柔美,此时诗人仿佛又回到过去的美好岁月,无比陶醉与幸福。小结诵读要点。3、疑点解析:学生提出问题,原则上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老师只作引导。(510分钟)4、作业:(35分钟)课外拓展:阅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写一篇鉴赏短文。目的:因为在第一课后写过老马的鉴赏短文,所以这里继续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增强动手写的能力。背诵再别康桥完成固学案相关练习八、说板书设计1、借代比喻拟人比喻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泉“三美”音乐美韵律和谐,回环往复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整齐2、作者选择了云彩金柳青荇清泉等意象,运用了借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康桥难分难舍、欢喜眷恋、兴奋高歌、情绪低落、悄然作别的起伏情感。再别康桥说课稿 篇3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掌握背诵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涌动着的激情,把握主题,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说教法高中语文新课标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问答欣赏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再别康桥中康桥美景的赏析和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从而受到审美的体验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对再别康桥情感和主题的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说学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1.联想鉴别、协作探究徐志摩是现代诗坛独具魅力的诗人,单凭一首诗是很难“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更好地培养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鉴别能力,我们引入联想比较法学生可课外查寻有关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和课文进行比较,另外可以引导喜爱徐志摩的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诗并作进一步深人钻研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来达到教学目的:1.导入新课首先,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其次,我借用课件展示徐志摩的简要情况和剑桥大学校园的图片,即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再次,用多媒体以文字形式展示时代背景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这样的导入课文,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2.诗意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魅力3.激发想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首先把全诗分成七幅画面,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与诗歌每一幅画面相配的优美图片,并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亮点,关键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受到审美的熏陶4.比较阅读。再别康桥说课稿 篇4一、教学理念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协作,培养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二、教材研究1、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2、教材地位及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读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3、教学目标由于本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成:认知目标: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工具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探索、协作创新的能力。(研究性)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人文性)4教学重难点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笔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计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的鉴赏能力及查询收集、整理归纳、协作探索的能力。三、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诵读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我遵循“怎样读为什么这样处理”逐字逐句落实朗读,在分析中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发现问题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当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目标控制,否则将流于为提问而提问的形式。四、说学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1.诵读法: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2.联想鉴别、协作探究徐志摩是现代诗坛独具魅力的诗人,单凭一首诗是很难“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更好地培养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鉴别能力,我们引入联想比较法。学生可课外查寻有关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和课文进行比较,另外可以引导喜爱徐志摩的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诗并作进一步深人钻研。五、教学过程(结合课件)1.导入新课结合本单元几首诗歌,由复习旧知导入。2.课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绍“知人论事”在文学作品类的教学中是必要的。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因而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3.诵读体味(教学重点的解决)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要求学生谈谈对全诗的整体感受教师稍加点拨,答案不需标准,只要整体把握正确即可。然后逐字逐句指导朗诵并结合作者独特的人生际遇分析本诗所体现的诗情和艺术上的“三美”,从而达到准确把握作品主旨的目的。这种引导是循序渐进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4.鉴赏品评(教学难点的解决)物象意象-意境: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5.知识巩固迁移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件进行复习,自学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并进行比较赏析。7.板书设计(略)再别康桥说课稿 篇5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堂是再别康桥,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对本文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诗两首其一),选自徐志摩全集。从单元导语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对现代新诗进行学习,关于如何来鉴赏诗歌,单元导语也给了我们清晰的建议,即“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示意图表示)我就是在这样宏观的框架下来建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同时,我们每一课着重讲框架中的一至两个知识点(沁园春长沙意象、知人论世;雨巷意象、音乐美;再别康桥、意象、情感、“三美”),使得每课之间在教学目标上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从而更系统地完成本单元的整理教学目标-“把握新诗的艺术特征、掌握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尝试写写现代诗”。二、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词(7个);对“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爱、自由、美”的信仰追求)做一定的了解;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学会分析每节的主要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梦、夏虫、云彩”和诗人想借之表达的情感;理解现代新诗“三美”的美学主张,并学会分析本诗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分层次诵读,让学生感受体验诗的意境和形象;采用多媒体教学(精选剑桥大学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康河之美、理解诗人的康河情结;围绕本诗,进行拓展阅读,包括我所知道的康桥、偶然、你是人间四月天,引导学生课下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材料;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经典诗文的学习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使学生了解“诗意的栖居”不仅仅是一句高雅的口号,更是值得我们为之付诸实践的道理。教学重点:重点字词的积累;把握“三美”的诗歌理论;对本诗“意象-情感”进行分析;教学难点:对“三美”诗歌理论的理解。三、本堂课主要采用了兴趣导入法、讲解法、点拨法进行教学四、通过分层次朗读、课堂讨论、重点识记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本诗五、(一)导入设计:学生三分钟演讲来导入新课:1、上周假期作业是现代诗创作,刘媛媛同学提前在同学们的作品中选择了一首她最喜欢的现代诗(王真的陌上花开)来进行点评和分享。2、这首学生自己写的原创小诗,其中也运用到了“三美”的美学主张,为我们再别康桥的学习也起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3、同龄人始终是同龄人最好的榜样。让学生来帮助老师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二)分层次朗读设计:1、齐读:清除阅读障碍,领略诗歌原味。勾画重点字词标出节数、韵脚2、抽读:每个学生读一小节,给更多学生展示的平台。自选一个角度(意象、意境、情感、语言、形式),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或第一印象。3、范读:听名家配乐朗诵,感受本诗的画面美。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跟随优美的音乐和诗意的语言去想象徐志摩笔下如诗如画的康河美景。并谈谈哪一幅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老师跟随学生所描述的画面,共同讨论每一节诗的精彩之处。学生未提到的诗节,老师稍作补充。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在本堂课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主动地走进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的世界。老师要明确的每一节的重点,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第一节:实写自身悄悄到来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思。1、三个“轻轻的”连用,有何表达效果?情感:为全诗奠定了轻柔缠绵的感情基调,写出了作者不忍心打破康桥的宁静。节奏:叠词的连用,使本诗的节奏更加舒缓、音韵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轻柔、飘逸、自由、绚烂(西天-云彩)轻轻作别(淡淡的离愁、深深的情思)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映康河的情景。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拓展比喻的分类和表达效果柔媚、美丽、娇羞(金柳-新娘)心头荡漾(迷恋、挚爱)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表达效果:赋予青荇以人的神态,形象地写出了青荇对诗人的热烈的欢迎“招摇”一词也写出了青荇在康河中那自由自在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的追求。自由自在(康河-青荇)游游招摇、甘心(自由追求、依恋之情)第四节:写榆阴下的清潭“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泉,是天上虹”空间变化:下-上-下动静结合:静-动-静虚实结合:清泉 vs 虹/梦绚烂、静美清潭-虹/梦揉碎、沉淀(眷恋、幸福、沉浸其中)第五节:诗人流连忘返、泛舟放歌的情景。1、这一节画面感极强,像电影里的镜头一般2、“寻梦”康桥之梦?求学之梦?爱情之梦?借此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诗人“爱、自由、美”的信仰和追求斑斓、绚烂、美好长篙-寻梦漫溯、满载、放歌(情感的高潮)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了现实。1、让学生感受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转喜为悲),思考:为什么此时“我不能放歌”?因为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诗人从美梦中醒来,回到清冷的现实,离别之伤袭上心来,哪还有心情放声高歌。2、夏虫也为我沉默悄悄的别离夏虫-沉默沉默的康桥(回到现实、转喜为悲)第七节:呼应开头,最后点题。结合课后习题,解决第三题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徐志摩的这首经典之作到底美在哪里?结合中国现代新诗“三美”的美学主张对其进行鉴赏:音乐美(语言)节奏、韵律节奏感( 叠字) 韵律美 (押韵)建筑美(形式)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全诗七节、四行一节、每行字数相近、错落排列、回环呼应绘画美(意象、意境)“云彩 金柳 夕阳 青荇 清潭. ”意象:色彩丰富、视觉美感;意境优美2、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及其表达效果:强化了真挚的情感: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结构相同,个别字词稍作改动,都表达了诗人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与缠绵悱恻的情感,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的情绪始终绕在心头。创造了深邃的意境:诗人融情于景,他的情怀不是直白显露的,而是热烈而有分寸的;诗人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轻轻的到来又悄悄的离去,然而字字句句中又无不蕴藏着诗人对康桥的浓浓情思和依依不舍。这种淡淡的诗味和浓浓的情思,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总结:请学生来为我们总结一下本诗的大致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是一首抒情意味极浓的诗,首节三个“轻轻的”写出了诗人对康桥难以割舍的感情,为全诗奠定了一个轻柔缠绵的基调;中间四节描绘了康桥迷人的风光,渗透了诗人无限的情思,第六节是一个过渡,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最后一节只将第一节稍做改动,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心绪。课内拓展: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偶然、胡适悼志摩、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再别康桥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知识目标: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德育目标: 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喜欢故事性的文章,对诗歌的抽象性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对课文提不起兴趣,或者只能走马观花,难以深入体会诗歌的感情,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 感受艺术性。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与体味。三、 说方法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取如下办法:第一,以诵读为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要品位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二,联想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第三,探究法。教师抓住诗中的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1、导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2、分步实施:第一步:课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绍第二步:诗歌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背诵第三步: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在让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谈朗读体会。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第四步:把握与体味诗歌的意象美。先讲意境和意象的含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美。让学生自读,思考: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组讨论交流)。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五步: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3、小结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并分析诗歌的表达感情和写作风格,同学们要学会这种鉴赏新诗的方法。4、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我的说课结束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再别康桥说课稿 篇7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以及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难点:从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来感知“三美”。为什么要确立以上两个教学重难点,而不确立其它重难点呢?其理由如下: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首诗歌,是一首现代诗歌,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要求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诗歌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从学生认知情况来看,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刚从初中升入高中,以前对意象的认识分析并不多,很难体会作者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需要教师的充分合理的引导。教学环节:(1)学生默读。(2)个别朗读。(3)名家范读。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黄磊在剧中对这首诗的朗诵。让学生找出朗读差距,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扫清字词的障碍。(4)配乐朗读(5)学生齐读。在朗读这一环节中,默读可以让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情感,个人读可展示个性,音乐制造了情境,范读激发了美感,齐读引起群体感受,从而体味本诗音乐美的艺术性特点。在"美读"中解决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朗读已为学生们对诗的理解做了铺垫,同时又为下文对诗意的鉴赏蓄势。(学生带着对康桥的憧憬进入课文学习)然后进行提问:(1)诗中直接描写康桥的景物的有哪几节?(2、3、4节)(2)如果把这三节的内容换成三幅画,我们可以选取哪些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老师要引导学生选好景点,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肯定,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尤其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对画面加以具体的描述的学生。这一环节主要根据新课标教学建议"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三节诗。(3)更进一步思考:诗人告别康桥时为什么不选取周围的建筑、那里的人们,而是选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段学习从诗歌画面美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追求语言美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较好体现。并解决教学重点赏析诗中的画意美、诗意美。再别康桥说课稿 篇8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第三课再别康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这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此篇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这节课,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准备只花一个课时的时间来教学这首诗。但高一的学生对新诗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接触不多,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些困难。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这三个方面分析诗歌的“美”。(2)学生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两方面入手赏析诗歌。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学生能够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三)重点难点1重点: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以及诗人独具特色的意向选择。2难点:从诗人独具特色的意向选择来感知“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文诗的格律中所强调的。音乐美强调音节,绘画美讲求辞藻,建筑美则要求节和句的匀称,这是“新月派”创作的理念,因此“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者详细分析和引导。二、教法学法1教法: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这其实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并发现规律。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视听结合法。2学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前找有关本课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则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后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进行巩固和迁移。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找到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扮演的徐志摩在作别康桥时的朗诵片段,同时找到再别康桥的英文版朗诵和原文,并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二)课堂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先设置三个问题:诗歌的感情基调怎么样?从诗歌的开始到结束,这种感情有否发生变化?如果有,是怎么变化的?播放黄磊朗诵的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2作者简介听完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对作者徐志摩的经历、思想和创作情况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式介绍(因为课前已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康桥情结”,这样同学们能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等有一种宏观上的了解,便于接下来诗歌的整体赏析。3整体鉴赏(1)朗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