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之三.doc
-
资源ID:67946222
资源大小:14.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之三.doc
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之三一、揭题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确实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理解文言文,喜爱文言文。二、整体读文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点多读几遍。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老师范读或带读,留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拍和神韵。三、初解绝弦1理解文章的标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完全地放弃弹琴。)四、再解绝弦(一)何为知音。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点读明白了,哪些地点没读明白?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能够理解为“擅长、擅长”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美之义。2从何处能够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因此你如何赞美?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答复:皎皎明月、缓缓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4引导学生进展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设如今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遭到那缓缓的清风了吗?因此你如何赞美?(“善哉,缓缓兮假设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因此你如何赞美?(“善哉,皎皎乎假设明月!”)5一起想象如此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么样赞美?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方式说句子。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管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依然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确实是真正的知音!(二)相遇相知。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内心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本人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如此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6知音欢聚,一定特别欢乐、特别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三)知音之死。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子期死,伯牙如何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3当你理解了伯牙如今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五、深悟绝弦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本人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往常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无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办法写下来。六、回味绝弦人们依照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