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docx
-
资源ID:67965232
资源大小:231.4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docx
22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 .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8 个字。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2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芙、蓉洛” 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 4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 .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理解“冰心、玉壶”等词语的 意思。4 .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情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新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以来,离别就是永恒、 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 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出示课件2121第一课时21古诗三首“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 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 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 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 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0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岭2*芙蓉楼送辛渐、美贸预设1:我知道芙蓉楼在江苏省镇江市。预设2:唐朝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了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叫辛渐。师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这 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今天,我们来学习王昌龄的这首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教师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出示课件 21 gI加芙蓑楼送辛渐芙蓉楼一原名西北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登临可以俯瞰K江,遥望江北。辛渐一诗人的一位朋友。这是一苜(送别诗)o题目交代/送别友 人的地点(芙蓉楼)和友人的名字(辛渐)。(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在谈话中 了解与古诗的相关的内容)二、解诗题,明其意1 .解诗题出示课件如何理解题目“芙蓉楼送辛渐”?师引导:同学们,俗话说,看书看封皮儿,读诗先读题儿。你是如何理解这 个“送字?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 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 后在此分手,并作下此诗。在芙蓉楼送别辛渐。预设:送是送别的意思。师: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预设: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好友辛渐。2 .谈诗人出示课件:王昌龄(698-756):字少伯, 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 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 手”师引导:同学们知道王昌龄吗?请看看这段学习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21 811£«写作背景王昌龄曾在朝廷做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 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 十七年(739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 (741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他始 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安史之乱” 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 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引导思考:看完资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王昌龄如此有才华,非但没被重用,反而被贬到蛮荒之地。这是为什 么呀?师引导:那是因为诗人王昌龄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始终坚守一颗冰清玉洁 的心,诗人作此诗时,已远离了亲人,朋友,来到了江宁任丞,在这里,辛渐是 他唯一能说心里话的朋友,他的挚友要走了,舍得吗?(不舍得),能不送吗? (不能),我们一起再齐读课题:芙蓉楼送辛渐。(设计意图:解释诗题,加之为学生补充相关的写作背景,是为了更好的理 解后面的古诗学习,更易深刻的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三、读古诗,初感知1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读准字音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准会认的字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我们 来读一读这些字吧。(芙、蓉、洛、壶)出示课件 ,七学朗读课文打清障碍好0W识字方法同桌互读,相互正音。给会认字组词再读,扩充学生词汇量。(2)指名读,正音。(3)教师范读。(4)生再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2 .根据课文中的注释,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教师引导:同学们,读着读着你有没有读懂古诗的大致意思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来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大致意思。芙暮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荒山/孤。洛阳/亲友/如/桶问,一片/冰心/在/玉生。出示课件3霸;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自由读诗,把古诗读 正确、读流利。预设1:寒雨连绵,诗人王昌龄在黎明时要送别他的友人辛渐,他们有许多想说的话,王昌龄对辛渐说如果我在洛阳的朋友亲人问起我,你就说“一片冰心在玉壶”。预设2: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诗人送别辛渐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诗人告诉辛渐,如果洛阳的亲朋好友问起我,请你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一样晶莹透亮。四、品诗文,重感悟1 .品读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1)教师引导:同学们再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诗,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出示课件"E 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时连坏夜人吴,平叶送和爱山孤。洛理亲友/如相问,二片/冰W在玉壶。预设1:我看到了漆黑的夜里下着雨,一切都是雾蒙蒙的,天刚刚亮,诗人就 要去送别辛渐。预设2:我听到了寒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的声音,还听到了诗人王昌龄和辛渐两人依依不舍的道别声。预设3:我想到了王昌龄和友人辛渐要分别了,他们可能一夜未睡,彻夜聊天,听着雨声,聊到天明。(2)教师引导:王昌龄和辛渐做了一整天的船终于来到镇江,此时夜色已晚, 寒雨连绵,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你从这行诗中哪个字能体会到?预设1:我从“寒”这个字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很不好。预设2:我感受到诗人的心也是寒的。他的好朋友要和他分别了,他们依依 不舍,所以心寒,悲凉。教师小结:“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 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 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 别友人的心头,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之情再读这句诗。(3)教师引导:“寒雨连江夜入吴”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 吴江夜雨图,同学们,从“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预设1:我从“平明”是天刚刚亮的意思,这里看出时间,诗人和辛渐很早 就出门了,也可能他们彻夜未眠。预设2:从“孤”字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很孤独的。引导思考:请同学们看图片,结合诗句,说一说:作者做了什么?心情是什么 样的?预设1: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好像也在看着他们离 别的情景。教师小结: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 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诗人的眼里,孤独的不 仅是楚山,更孤独的是诗人的心啊。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生:品读诗意,有感情朗读。出示课件 "上加塞雨连江夜人吴, 平明送客斐山血。 如何理解诗中的“寒”与“孤” ? I 自然的“寒”与楚ih的“孤” 7 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2 .品读第二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想象画面,读中悟诗情教师引导: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 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楚山,孤傲耸峙,离别愁绪,涌上心头,王昌龄想到辛渐马上就会到达洛阳,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想让朋 友告诉亲友什么?学生齐读: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教师引导:诗人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原因的。当时作者 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但王昌龄确毫不在乎,只说出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请同学们想象着画面,我们合作朗读:出示课件当洛阳的友人问起E昌 龄时,他会说:“ 一片冰心在玉壶”当洛阳结发的妻子何起王昌龄时.他会说52一片冰心在玉尘”:那是诗人对脱九如冰心玉壶般纯ft的恃。一 .一当洛阳年迈的父母同 起E昌龄时,他会说: “一片冰心在玉圭”那是诗人对丛如冰 心卡车般一览无余的量.师:当洛阳的友人问起王昌龄时,他会豪迈的说一一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师:当洛阳结发的妻子问起王昌龄时,他会深情的说一一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师:当洛阳年迈的父母问起时王昌龄时,他还会说一一生:一片冰心在玉壶(2)引发思考,读中悟诗义教师引导:王昌龄一遍一遍在心底呐喊“一片冰心在玉壶”,请同学们想一想, 冰和玉有什么特点?作者用“冰心”和“玉壶”到底要表达什么呢?出示课件 出灯*芍n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预设1:有一个词语是冰清玉洁,冰和玉都是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预设2:冰和玉比较坚硬,表达了作者志向不改。预设3:他尽管两次被贬,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改变自己冰清 玉洁的高尚品质。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冰心和玉壶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词。 冰心是形容人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 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 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这里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 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他不肯妥协的 精神。让我们读出王昌龄的心愿和志向吧!生:齐读第二句。3 .总结全诗,读中感悟师引导:送别的是友人,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就是送别诗的魅 力。这首送别诗和你以前度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件 外送别的是友人,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就是送别诗的魅力,这首诗和你以前学 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吗?预设1:我学过赠汪伦这首送别诗,这首诗是李白在游历桃花潭时写给 他当地的好友汪伦的,表达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预设2:我学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也是李白所写的诗,表达了李 白对即将分别的友人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预设3:我学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王勃在慰勉友人不要在离别之时 悲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就是天涯海角,只要同 在四海之内,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教师小结:这首送别诗与众不同的地方是: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 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托朋友之口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 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这 首诗越读越能看出诗人别样的情境,越读越能感悟出诗人的情谊深远,越读越能 品味出诗人的高尚品质。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这首诗。学生自由读。老师指名读。全班配乐朗读。出示课件'苞瞰指导 内4 *前两句读出诗人的不舍:后两句读出诗人要做一个光明盘落人的决心。快来伴着音乐读一读吧!芙装楼送辛新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人/吴, 平明/送客/臭山/必。 洛阳/亲友/如/相间, .一片/冰心/在/玉生。(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想画面,层层递进地理解诗句 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总结:人生自古重离别。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 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 中的孤山和置于玉壶的冰心,令人自然地联想到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诗人形象出示课件出示课件和品格。伴读音乐鱼朗读指导前两句读出诗人的不舍.后两句读出诗人要做一个光明 斯人的决心.快来伴着音乐读T吧!送别诗,这节课我们不关蓑楼退丰潮 王昌龄 家雨/连江/农人/吴, 平明/送客/北山/孤。 洛阳/亲友/为/相问, 二,工+-二:一片/冰心/在/玉/送的是友人,还送的是自己的内心,仅读懂了诗,还学会了抓住“冰心”和“玉壶”这两个关键词,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这个方法,将在下节课继 续帮助我们学习古诗。(设计意图:反复诵读,拓展延伸,一次次追问,一次次升华,诗意语文的魅力 尽在教学艺术之中。)五、指导生字学习 指导书写(芙、蓉、洛、壶)Jet'Mi重难点字书写指导21 H 三上横比下横要长巧记:弯弯耳朵,翅 翅嘴巴,头戴帽子,身 上描花。(打一物)出示课件 2I我会写心fu rong lud lu卜芙I LI冷壶.上下钻构I左而结构1n_ u而(1)对字的结构进行分类。芙、蓉是上下结构,洛是左右结构,壶是上中下结 构。(2) “芙蓉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是左窄右宽,“壶”字有三部分组 成。六、课后作业1 .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会默写。2 .搜集3首送别诗读一读,积累下来。七、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寒雨山孤孤寂一冰清玉洁的高尚品格冰心玉壶前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