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计划总结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五年规划.doc
-
资源ID:67997640
资源大小:1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信息技术计划总结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五年规划.doc
信息技术计划总结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五年规划 随着我区教育城域网的建成与应用,芙蓉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的道路开展迅猛,一批批新的设备,软件纷纷来到学校,来到教室,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动力。如何在新情势下更加有效的利用教育的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信息化的治理与应用中应该探究出一条可持续开展道路,这条道路应该是越走越宽,不断创新的。为了到达这个目的,我校专门制定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工作规划。一、指导思想:1、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开展的目光来对待征询题,以“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开展”为思想方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学生的素养,特别是信息网络相关素养。努力实现我校根底教育的跨越式开展,全面推进素养教育努力。2、2007-2012期间,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立足当下,科学规划。二、 总体目的: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到达三个转变,即:转变学校治理方式、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三、详细工作落实:(一)硬件环境建立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根底,目前学校已有的硬件要用好、用足,同时,还预备进一步投入经费,逐步增加活力比, 2009年到达8比1的水平,2009年每个老师办公室装备两台电脑,实现行政人员一人一机,教学人员两人一机,以满足老师的需求。2008年后逐步更换教室的电视机,购置大屏幕背投电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同时,争取在2010年新建一个多媒体教室,另外开放学校的电脑房、电子阅览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使用计算机,保证学生的上网时间。为进一步鼓舞老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五年内添置一部分手提电脑,供老师备课、教学使用。逐步购置部分正版软件,推进学校的软件正版化工作。(二)资源建立教学资源是老师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因而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一环,2011年将完善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立,鼓舞老师将好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络资源库,使学校内所有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同时将学校现有的较优秀的教学课件上传至区,承担区教科中心小学语文资源库和作文在线网建立的任务,为推进区域内的资源库建立发挥我们的作用。除了落实老师定期上传教学课件及教学素材以外,逐步按学科、年级购置教学资源软件,不断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三)网站建立学校网站是学校正外宣传、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学校计划分三部分完成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网站建立。2008年完善学校信息发布平台的建立,使老师和学生能及时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动态。2009年完善学校的教务治理平台,初步实现学校的无纸化办公。2009年完成学校的特色网站的建立,完成老师博客的建立。在网站建立的同时,将网站的内容添加、维护落实到人,保证校园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2011年起规划学校网站和家庭的互联,开展远程教育的实验,使我校的网站成为学生校外学习的"辅导老师"。逐步构建具有八一路特色的学校网站。2012年实现全网络化治理。(四)师资队伍建立老师是信息运用的主体,学校一要加强老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重点落实于学校网络的建立和应用。二要加强老师的计算机水平考核,在校老师2012全部能通过计算机考核,并做到持证上岗。三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治理员和信息技术专职老师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鼓舞各教研组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建立老师主页,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2011年,实现人人都能上出较高水平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例。此外,我们的老师还应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探究出一条可持续开展的道路来,我们在各个学科倡导利用电子教案、电子备课、电子评课、网络学习,网上交流。在此之间,我们能够把教育教学资源发布到学校的网络平台,打造出本人的品牌,同时与教育局的资源库共同发挥良好的作用,让信息技术辐射到更远的地点。(五)课题研究以学校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使计算机及网络的运用浸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鼓舞老师参与整合课的研究,学校定期开展整合课的教学评比,并构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2009年完成市级规划课题小学课堂教学生成性征询题归因及应对策略研究2010年完成省电教馆课题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人本特征研究 2010年申报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六)学生应用以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为抓手,平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教育,能抵抗不良的信息,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选择、处理、应用信息的才能。积极开展校内开展学生计算机作品征集活动,积极培训学生参加电脑制造大赛和市IT节的活动,学校还将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才能和信息素养。同时积极组建和逐步完善信息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培训,并组织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电脑机器人竞赛、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计算机奥林匹克等竞赛,在竞赛中提升才能,加强学生的兴趣。四、措施保障:1、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并有网管老师详细负责,确保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建立学校信息化开展的评估制度,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考核中,表彰先进,促进信息化工作持续优质地开展。2、经费保障:学校年度预、决算时,信息技术的软硬件投入占学校设备总投入的35%以上。3、信息化环境保障:对学校网络设备定期维护,确保畅通、建立网络治理制度,明确治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4、师资保障:学校将设立信息化专干,成立由专干、网管员、信息课老师组成的专业队伍,并定期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充实信息化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