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doc
-
资源ID:68006367
资源大小:23.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doc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内容预览:24、出师表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融情于谈论、表达,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2、理解奏表的特点,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化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景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根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稳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三、范读课文留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四、由同学朗读课文1、参照提示和注释粗通文意。2、辨析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业;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恶,古义是痛心和遗憾。(3)卑鄙:今义是质量恶劣,古义是地位卑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激,古义是感动、激动。(5)慎重: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构造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清楚、亲贤远佞的详细建议。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本人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此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五、中心意思这篇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诚情感和北定中原的决心。六、写作特点(1)这篇表文发谈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表中的抒情和叙事都是因事而发,同时抒情和记叙又转过来加重了谈论的分量,有强大的说服力。(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情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历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交融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确实是“寓情于议”。作者之因而采纳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到达奉劝目的。(3)语言是臣子的身份,又是长辈的口吻。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朗读指导。1、师述:诵读不能是一味的多读,是有技巧的。老师介绍一下有关的技巧。本文是一位老臣出征前上给君主的奏表,因而朗读时语气既要谦和又要恳切,语音既要沉稳又不可狂妄,读到叮咛劝勉的地点,要显得语重心长;念到涉及国事“危急存亡”的地点,语气应有某种急迫感;当读到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要表达出作者感激、忠贞和沉痛的感情。此文长句多,一个长句中有几个短句,有的地点要连续,有的地点要读断,要读出层次感。2、朗读技巧举例:例读如下: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前面的两句,讲的是出师的有利条件,应连读;后面的六句,讲的是出师的目的,也应连读,条件和目的之间的分隔句则应读断。)又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诚宜”后面三句连读,“不宜”后面三句也应连读,中间则应该读断。)3、学生练读,老师巡视点拨。4、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反复朗读全文。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读出句中停顿和语调。(老师现场组织学生朗读。约8分钟)提示:能够从文章中找找如此的长句,读读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此臣因而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小结:同学们读得非常流畅,声音嘹亮,节拍清楚。但老师觉得同学们的朗读还缺少了点滋味,终究缺什么滋味呢?同学们的朗读还缺少了点情感。二、讨论咨询题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咨询题探究(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峻关头。对情势的这一清醒的可能,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定败亡。(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托、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5)对国君进展了怎么样的奉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意图何在?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小结:本段分析当前情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2、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咨询题探究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详细内容是什么?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如何详细执行?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提出怎么样的劝诫?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咨询题探究: 推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各有怎么样的特点?文官有郭攸之、费羿、董允等人,他们的特点是“良实”“忠纯”;武将是向宠,他的特点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2)、先汉兴隆的缘故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3)、后汉倾颓的缘故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历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以上第1-5段从情势分析到详细建议,是出师前的缜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三、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第三课时一、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一)学习第六自然段。1、咨询题探究 :读课文,看看诸葛亮在此回忆了那些往事?找出说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感激”的缘故是什么?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2、小结: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么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涛?(二)翻译、理解第七、八两段。1、咨询题探究(1)亮夙夜忧叹的缘故?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五月渡泸,深化不毛”的缘故?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说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么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涛?有一句古语描绘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这类咨询题的人格特点,它是最好的注解。士为知己者死!3、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请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第一句4、第9段:完毕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依依之情。二、再读课文,考虑讨论下面的咨询题1、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讨论并归纳:作者反复陈述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尽管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由于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络 “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2、合作讨论: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应该是“亲贤臣,远小人”,依然 “报先帝,忠陛下”呢?3、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么样?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诸葛亮跟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本人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稳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他的图报确实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立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因而在适当时机,预备出师,并提出本人的意见。2)出师表中的深沉感情。正由于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沉的感情,因而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本人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情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本人的意见,同时做出详细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本人“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 刘禅是 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因而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述,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因而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尊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叮嘱的意思。出师表之因而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情势进展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消费、创造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三、延伸拓展1、“授命以来深化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么样认识?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本人的责任和使命。2、你是如何对待诸葛亮的忠?对这个咨询题展开讨论。参考: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确实是例子吗?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会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可惜之情吗?当我们解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另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报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刘备,忠于本人的才能,是一种狭窄的爱国行为。假如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因而功亏一篑,不确实是由于刘禅的昏聩无能吗?(老师组织学生辩论,鼓舞学生畅所欲言,相信在彼此的辩驳中,学生的收获应是最大的。)3、就你看来,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在当今社会具有怎么样的现实意义?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例如,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详细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例如: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四、小结1、再次强调诸葛亮为刘禅所提建议及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篇“表”文“声情并茂”的特点。2、选背课文,文化积累。五、作业:1、 背诵全文 2、 配套练习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