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书心得笔记.docx
资本论读书心得笔记资本论读书心得笔记3篇资本论读书心得笔记篇1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及实 行社会所有制的能力,只能在市场经济中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实行以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非公有制中必定存在剩余 价值。科学地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并不是剥削, 并不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本质。因为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国 家中被我们集中起来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的 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发展都是离不开这些集中起来的资金。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丰富和发 展,也说明了剩余价值论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基础。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途径。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利润全部被生产资料的占有者独 占了,工人仅获得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补偿的工资,这就是资本主义 剥削存在的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理论应结合 社会主义实践进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承认劳动者对劳动力资本的所 有权,工人的劳动力资本也参与到了利润的分配中,并且在不同的所 有制制度下利润也不仅仅是只被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所独占。通过理论的内在逻辑推导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 和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仍然存在,并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促进作用。 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不同的是,在社会主 义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之间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平等合作关系。资本论读书心得笔记篇2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 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 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资 本论对资本经济运行体系作了详细、科学的论述,深层次地揭示了 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为我们研究认识资本主义运行规律,了解资本 主义剥削本质等起到重要作用。资本论是研究马克思核心思想的 重要巨作。一、资本论研究对象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已给出答案:我要在本书研究的,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据此, 资本论体系结构可概括为:一个起点、一个基础、一条主线、三 个过程、十个方面:一个起点即商品;一个基础即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一条主线即剩余价值及其规律的揭示;三个过程即一卷讲资本的生产过程,二卷讲资本的流通过程,三卷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十个方面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个 别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地租理论,各种收 入及其源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中,关键点就是商品,因为资本 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家之路就是商品经济。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认为 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 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 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商品具有 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 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 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 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剩余价 值及其规律是指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劳动价值和工资之 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资本积累 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从而实现资本规模扩 大用于再生产,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 本,而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资本再生产理论是从宏观的角度 研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着重揭示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条件和规 律。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产业资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产业 部门间的竞争如何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 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阐明商业资本的作用和工商业资本家之间瓜 分剩余价值的规律,其中,商业资本就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 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商业利润是从事商品 经营所获得的利润,是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 价值,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从 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的分析中,揭示了利息的来源,分析了利息 的本质;利息就其本质而言,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利 润的一部分,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 系,也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 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对资本 -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三位一体公式进行批判,指出其形式、 内容的错误,进而追溯其理论渊源,集大成地完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的剖析力为我 们展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运行蓝图,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本质及 运行规律。理解这些关键知识点,对我们把握资本主义的弱点和宿命, 坚持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积极作用。资本论读书心得笔记篇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利润、利息、地租以及许多非产业部 门的收入也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并且认为只有产 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 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但是在现代看来,随着社会 分工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劳动概念内涵的扩大,原来 一些被认为不创造价值的众多行业和职业的劳动者都开始发生变化, 例如,第三产业经研究被认为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范围由原来的体力劳动创造剩余价值逐步向体力、脑力劳动者共同创 造价值方向发展,并且脑力劳动者由于从事的是一种高级的复杂劳动 所以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分配方式是社会总产品的分配,社会主义对社 会总产品进行的各项扣除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目的是通过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达到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资本 主义剩余价值被分割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二者 截然不同。因此,不能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分配形式上的某些 共同点来掩盖分配性质上的根本区别。在现代,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开始趋于多样化。资本主义社会, 在承认剩余价值率就是剥削率的前提下,也必须看到有些职工在取得 劳动收入即工资的同时,通过剩余价值的再分配,取得一部分存款利 息,或购买股票的股息收入。这些收入虽然是他们的非劳动收入,但 不能说是剥削收入。尽管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在科学技术方面,第三产业方面的理论 存在了一些滞后性,但是剩余价值理论仍不失为一个优秀的理论指导 我国社会建设,因为剩余价值理论是应社会历史条件产生的,也必须 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仔细研读资本论使人获益匪,感触良多。资本论深入阐述 了资本主义生产理论及流通理论,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流通方式 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也为提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及资源 配置效率提供了有益借鉴。资本论虽然论断了资本主义必将衰落 而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终极结论,但在当今世界中,资本主义资源配 置方式仍然被认为是最科学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但毋庸置疑,资本 主义制度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来到这个世界,必将为更科 学、更人本的制度所取代,为共产主义制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