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十大规律.docx
安全施工十大规律从以往各类事故中我们发现,少数事故是由于管理不善发生的,绝大 多数是违章所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安全意识、价值观标准、自 律能力、技术能力、经验阅历、个人行为习惯、体质体能情况、个性差异、 情绪变化、机动反应能力等。进行安全施工,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就要熟悉并掌握安全生产规律, 利用规律指导现实安全工作。一、安全周期规律安全工作的力度大小,安全状况的优差好坏,是波动曲折的,不是直 线运动。安全状况的波动与安全工作的波动呈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的 时候,正是骄傲自满、松懈麻痹的时候,安全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开始发 奋扭转被动局面。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是难能可 贵的危机意识,是最应该办到而又最难办到的。二、人的安全理念升华规律理念决定人的行为观念,文化决定人的价值观。在安全工作中,仅仅 靠实打实、硬碰硬的指标往往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一种更深的层次、更宽 的领域上认识和把握,这就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文化兴安全、管安全、 保安全。如果说,安全1年靠的是侥幸、3年靠的是机遇、5年靠的是管理、 那么10年8年就需要靠安全文化的长期支撑。三、人的生物节律变化规律生物节律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物节律学说认为,人类最重要的节律有 三种:即23天的“体力盛衰周期“,28天的“情绪波动周期”和33天的 “智力强弱周期”,也就是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当三大规律都接近各自的峰顶时,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均可以最大限度 地发挥出来,此时可以尝试去创造一些纪录;反之,三个节律都接近各自 低谷时,人就容易出差错,容易发生事故。研究人体生理节律变化规律,就可以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情况安排工作,以便于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四、安全链条规律管理者和作业者都组成协作劳动的群体,也就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 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是会危及上下环扣以及整个链条,每一个环扣都 是活体主宰的岗位,安全的系数是与各个岗位连环的闭合程度决定的。五、安全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多少,不是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条长度的平均值, 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根,取决于质地最差的 那一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故的发生,不是取决于大多数人,而是取决 于数量极少的“三违”人物、危险人物、事故“苗子”。每个职工都是安 全木桶中的一根木条,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六、伤疤效应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通现象,伤亡事故的鲜血和生命,对于承受者 本人来说,或死或伤,大多已经失去了接受教训的资格。有资格也很有必 要接受教训的人,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犯类似错误, 最大的教训就是不接受教训。为防止悲剧重演,对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理必 须坚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楚不放过,责任者没严肃处理 不放过,广大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落实不放过。七、人与设备、环境相对规律在安全人、机、环境系统管理中,其相互之间关系是复杂的。安全生 产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它涉及到生产的各个方面、角角 落落,其中有人的存在,也有物的因素,又有环境的制约。人的行为不安 全、物的状态不安全和环境条件的不安全,都可能造成事故。因此,要想 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树立一种“大安全观”的思维广度,围绕安全的各 个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做到从宏观上掌控,最终才能心中有数, 稳操胜券。八、工作方式变化规律一般作业场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都在频繁移动变化。在移动变 化过程中,由于具有临时性,人不可避免的滋生将就、凑合、侥幸等观念 和行为,对规定、制度容易抛弃之脑后,是事故易发期。因此,动态的安 全保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现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实现静态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动态的安全。 对我们职工个人来言,要搞好安全作业,必须念好“三部曲”,做到“五 不干”。“三部曲”即:一看:环境是否安全;二想:规程要求如何干;三干:确保安全才能干。“五不干”即:没有履行工作手续不干;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干;工作任务不清楚不干;自己心中无把握不干;上级违章指挥不干。九、安全堤坝原理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堤 坝,严重的违规、隐患,是破坏性极强的毁堤行为,防患于未然,决不能 让堤坝决口,一旦决口要坚决堵漏,亡羊补牢。不然,势猛迅急,很难补 救。细节决定成败。安全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容不得丝毫差错。在保证 施工进度的同时,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每周我们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每月我们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目的就是查找问题与不足,堵塞安全管理 漏洞,筑牢安全大堤。十、球体斜坡原理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快、越 高,势能是向下的,稍有懈怠松劲,球体就会下滑。安全工作上的,碰运 气,顺其自然,随其下滑,甚至放手不管,安全这个“球体”必然会滑下 来,砸伤压坏的必然是推球的人。安全工作必须克服惰性,严细管理,永不懈怠,树立一种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的危机感,利用规律作指导,确保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