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园地》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68010272
资源大小:16.8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园地》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园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园地教学标1 .梳理、总结遇到不同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2 .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能辨析两组形近字的区别。3 .理解一些词汇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汇。4 .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5 .朗读、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教学 重难点重点:1 .梳理、总结遇到不同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2 .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能辨析两组形近字的区别。难点: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仿照例段写片段。拟定教学 课时2课时教法学法比较阅读;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学法迁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 教学目标1 .梳理、总结遇到不同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2 .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能辨析两组形近字的区别。3 .理解、背诵江畔独步寻花,进一步感受诗的基本特点。本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理解、背诵古诗。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环节一: 梳理归 纳,小结 方法1.读单兀导语,明确单兀语文要素。梳理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 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结 合具体的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1)查阅相关资料;(2)联系上下文思考、联系生活、(3)请教别人(4)复习巩固本单 元习得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单 元所学课文,发现这一 类文的共性特点,巩固 习得的“联系上下文、查 阅资料等”的方法。环节二: 理解字词,积累1.辨析字词,找清规律。观察文本上卜两组字,说一说前面的 字与后面的字的关系。明确第一个字 通过加减偏旁的形式变成了第二个 字的形声字构字规律。1.联系生活体验 说自己的理解。通过自主观察,进一步 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 律,鼓励学生运用汉字 构造的特点帮助自己识 记生字,从而增加学生 的识字量。rrs12.拓展运用,举一反三。寻找类似的构字规律的生字积累,与 同学交流。2.拓展其他类似 的形声字,与同 学分享。环节三: 正确诵读, 理解诗意 体会情感L了解作者。简介杜甫及江畔独步 寻花写作背景。2 .多种形式诵读。采用不同的形式进 行诵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和停顿。3 .理解词意。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这首古诗的 意思,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 力。4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这首诗的 情感,体会诗人笔下春天的美好。5 .体会作者写法一反问。回忆最后一句同样用反问句式的诗 句,体会运用反问手法的表达效果的 妙处一一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 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例句:(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 与之谁短长?(2)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 土来?朗读训练理解诗意,体会 情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 升语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写 法的妙处。环节四:熟读成诵拓展积累1 .熟读成诵。想象画面或者联系词意 背诵。2 .拓展积累。鼓励学生交流分享其他 描写春天的古诗。背诵积累1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 成诵。2 .拓展一类古诗的学习, 增加学生对这春天古诗 的认识。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思考、联系生活、请教别人江畔独步寻花朗读一一理解一一背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 教学目标1 .理解一些词汇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汇。2 .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本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一些词汇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汇。 难点: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仿照例段写片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环节一: 理解词 义,学会 运用1 .比较词语,弄清词意。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两组词语,知道 两组词的来源。学生选择自己理解的 词语,与同学交流词义。2 .交流方法,寻得规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解决词意的途径,老师相机点拨方法:(1)通过查词典和上网查询的方法 来具体了解;(2)将新义和原义对比来理解。3 .出示语境,运用巩固。(1)老师给出具体语境,让学生出 选择合适的新词放入到句子中。(2)学生在自己收集或学到的新词 中选择一个在课堂上造句。1 .学生交流课前 收集的词语,并 说出词义。2 .在具体的语境 中运用新词。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 时,根据文本文体特点、 语言表达、结构形式等, 进行相应的语言文字的 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语 言文字的能力。环节二: 辨析句式,明确 特点。1.比较句子,发现表达特点。(1)学生朗读例句,知道这些句子 的出处,它们都是出自于说明文当 中。(2)找出例句所要说明的事物特 征。能找出例句中互相比较的两种事 物。事物特征:o和对比。(3)总结出作比较句子的特点: 强调事物特征;有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 象。(4)思考为什么会选择熟悉的事物 来作比较,领悟作比较的方法的好 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明 得更清楚。观察句子构句, 掌握作比较句 子的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解, 让学生更深入的掌握作 比较句子的特点,并能 迅速的辨析出句子的说 明方法。环节三: 模仿句式,迁移 表达1.巩固练习,仿写句子。(1)结合“学习任务单”,交流自 己运用作比较方法写的新句子,师生 互评。(2)随堂检测,给出的一个事物, 学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进行仿写,师 生根据作比较的句式特点”强调的特 征;有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 现象。”进行互评。模仿句式,练习 书面表达。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迁移运用,训练学生言 语能力。板书设计词句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业评价 思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拍照上传到微信群(或人人通等平台)进行互评。围绕作比较句子的两个特点:“强调事物特征;有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 物、现象。”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