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期中测试题1.docx
期中备考试卷(一) 时间:90分钟稔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的不锈钢是合金C.工业生产玻璃、水泥和陶瓷,均需用石灰石作原料D.人类超量排放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生产陶瓷的原料是黏土。2.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帆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答案B解析A项,明矶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 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包含化学变化;B项,液氨汽化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 急剧降低,因此可用作制冷剂,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项,氢氟酸能与 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因此可用于刻蚀玻璃,属于化学变化; D项,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纯氧中燃烧生成SO3B.可以用品红溶液鉴别SO2和CO2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CU溶液褪色,褪色原理相同C. SO2通入CaCb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B解析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只能生成SO2, A错误;SO2能使品红溶液褪 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Ch具有还原 性,二者褪色原理不同,C错误;亚硫酸酸性比盐酸弱,SO2与CaCb溶液不反应, D错误。4.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少量的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活塞,向装置B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02生成的快慢,其中 的液体最好选择(填代号)。a.蒸储水b.饱和NaHCO3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d.饱和NaOH溶液(3)C试管中的试剂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现象为 o(4)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 别进行如下实验: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C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方案H: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方案HI: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b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填“ I ” “ II ”或“III”);试管D中发生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5)装置E的作用是 o装置F中为 溶液。答案(1)分液漏斗液柱高度保持不变(2)c(3)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in SO2+CI2+2H2O=4H+ + SOF + 2Cr(5)防止倒吸NaOH解析(1)根据仪器特点,该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液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 气密性良好。(2)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NaHCCh溶液反应,但在NaHSCh溶液 中溶解度较小,c项正确。(3)SO2能将S2一氧化,生成硫单质,所以现象为有浅黄色沉淀生成。(4)方案I,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也可得到白色沉淀;方案II中二氧化硫和 氯水均可使品红褪色;方案III中产生沉淀可证明SO2与C1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因 溶液显酸性,不会产生BaSCh沉淀,而是BaSO4沉淀),选方案III。(5)E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F起到吸收尾气中SO2、H2s的作用,可选 用NaOH溶液。19.(10分)由A、B、C、D四种金属按表中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uS()4溶液乙C的质量增加酸 硫丙 稀A上有气体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 )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O(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o(3)装置丙中溶液的p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o答案 (1) A 2e = A2+ (2)Cu2+2e=Cu(3)变大(4)D>A>B>C解析据图甲知活泼性A>B, A作负极,电极反应为A2e-=A2+;据图 乙知活泼性B>C,正极反应为Cu2+ + 2e.=Cu;据图丙知活泼性D>A,正极反应 为2H+ + 2e.=«2 t ,故c(H+)减小,pH增大。综上所述,活泼性D>ABC。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大量氯气泄漏时,应用浸有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向低处跑答案D解析 钠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万一 酸液溅到眼睛里,如果立即揉眼睛会加重酸液对眼的腐蚀,B正确;浓硫酸比水重, 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 断搅拌,C正确;氯气有毒,且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往高处跑,D错误。5 .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丫。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丫滴 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aXX是NH3, Y是水A. X是SO2, Y是NaOH浓溶液X是CO2, Y是稀硫酸B. X是HC1, Y是NaNC>3稀溶液答案c解析 气球鼓起,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只要气体溶于液体或气体能 和液体反应,气体的体积减小使瓶内压强减小即可。A、D项中NH3和HC1气体 极易溶于水,B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2NaOH+SO2=Na2SO3+H2。),气体体 积都减小。C项中CC)2和稀H2SO4不反应,气体体积不减小,故C项中压强不减 小。6 .将2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NO2通入过量的NaHCCh溶液中, 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zCh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A. C)2B. CO2和。2C. NO2和 ChD. NO答案c2解析 (NO2)=1 mol,由3NO2+H2O=2HNO3+NO知,反应产生硝酸彳12mol,产生NO彳mol, HNO3与溶液中的NaHCCh发生反应产生CO2, <CO2) = n mol,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2O2颗粒的干燥管,发生反应:2Na2O2+ 2co2=2Na2co3+O2,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可得(。2)=: mol, 水蒸气也和NazCh反应产生氧气,所以氧气大于/ mol, NO与02发生反应:2N0 +O2=2NO2o由于二者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是2 : 1,而实际(NO)=g mol, (。2); mol,所以氧气过量,反应后气体为过量的氧气与反应产生的NO2的混合 -J气体。7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钱(NH2coONH。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 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o下列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的是()A. u(NH3)=2r(CO2)8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答案B解析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A错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密 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混合气体中NH3和CO2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定值(2 : 1),其相对分子质量也为定值,故C、D两项不能作为达到 平衡的标志。8 .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物质,它们能很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 对此反应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9 .使用适当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降低压强能降低化学反应速率D.增大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答案D解析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压强,对有气体 参加的反应其反应速率降低,而增大压强,可增大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反应速率。10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一定有corB.加入氯化钢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厂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 定有NHi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十答案C解析 A项可能含有HCO, B项可能含有Ag+, C项正确,D项可能含Ca2 +O.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选项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相应实验用盐酸除去BaSO4中 BaCO3用固体NaCl配制0. 5 mol/L的溶液用溟水和ccl,除去 NaBr溶液中少量Nai“餐百'心 CuS°4溶液的浓缩A烧杯、玻璃棒、蒸发皿zi二口日日烧杯、玻璃棒、胶头 B滴管、滤纸、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烧杯、玻璃棒、胶头 滴管、分液漏斗答案D解析 A项,缺少酒精灯,错误;B项,缺少过滤的漏斗,错误;C项,缺 少称量用的天平,错误;D项,用滨水置换碘后,用CC14萃取除去过量的澳和反 应得到的碘,正确。11 .将2.56g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 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 L(标准状况下),则反 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A. 0.05 molB. 1 molC. 1.05 molD. 0.13 mol答案D解析 反应消耗的硝酸包括起酸性作用的硝酸与起氧化作用的硝酸两部分, 其中起酸性作用的硝酸最终变为硝酸铜,n(HNO3)=nCu(NO3)2 = 2n(Cu) = 2X0.04 mol=0.08 mol,作氧化剂的硝酸最终变为气体(NO+NO2),则(HNO3)= (气体) =0.05 mol,反应消耗的硝酸总物质的量=0.08 mol+0.05 mol=0.13 moL.X. 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Y可能是()ZZC、CO A1C13、A1(OH)3N2、NO S、SO2 NaOH、Na2cO3A.B.C.D.答案A解析 转化关系为C-CO-CO2, C-CO2,故正确;转化关系为 A1C13fAi(OH)3-NaAK)2, AICI3-NaAKh,故正确;N?与。2 反应生成 NO, NO与O2反应生成NO2, N2不能一步反应生成NO2,故错误;二氧化硫在催 化剂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单质硫不能一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错误;转 化关系为 NaOHfNa2cO3fNaHCO3, NaOH-NaHCO3,故正确。12 .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吸收的能量为(屈一及)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答案B解析图示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且吸收能量为(屈 瓦),A、C错误,B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D错误。13 .NO2、。2和熔融KN0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在放电 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 丫可循环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NO,向石墨n电极迁移B.石墨II附近发生的反应为NO+O2+e-=NO,C.电池总反应式为4NO2+Ch=2N2O5D.当外电路通过4 moi e,负极上共产生2 mol N2O5答案C解析 NO2、。2和熔融KN03可以制作燃料电池,N02为燃料,作还原剂,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02作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由此判断石墨I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O2+NO5一片=N2O5,石墨n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O2+2N2O5+4e-=4NO?o 电池总反应式为 4NO2+C)2=2N2O5, A、B 错误,C 正确;由负极电极反应式NCh+NO1e=N2C)5可知,电路每通过4moi e,负 极产生4 mOIN2O5, D错误。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15.(8分)为7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工业上采用C02与H2在CuO-ZnO/ZrO 催化下反应制备重要化工原料甲醇(CH3OH)的工艺:CO2(g)+3H2(g)CH30H(g)+H20(g)(正反应放热)。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2L密闭容器内 250。条件下,测得"(CO*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时间/s 012345w(CO2)/mol 0. 40 0. 35 0. 31 0. 30 0. 30 0. 30111I根据题目回答下列问题:(1)03 s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o(2)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为 o(3)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A. y(H2) = 3r(C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 0 逆(CO2)=o 正(CH3OH)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填序号)。A.增大H2浓度,提升C02的转化率B.增大CO2浓度C.选择适当的催化剂答案(1)0.05 mol-L"1"1 (2)0.30 mol(3)BC (4)BC解析 o(H2)= 3o(CO2)= 3X;r,=0.05 mol-L s-1o Z L A J S(2)3s后,CO2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O2为0.30 molo(3)选项A,任何时刻均有o(H2)= 3o(CO2)。选项B,容器内压强不变,说明 混合体系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恒定,反应达到平衡。选项C, O逆(CO2)=o正(CH3OH) =。正(CO2),说明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反应达到平衡。选项D,因气 体的体积及质量不变,任何时刻气体的密度不变。(4)选项A,用价格高,CO2价格低,增加H2浓度来提高CO2的转化率不能 提高经济效益。选项B,增加廉价CO2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且增大H2转化率,有 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选项C,选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经济 效益。16 .(14分)甲、乙、丙、X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 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X X画-一-园若X是02,则甲不可能是(填代号)a.Mg b. N2 c. S d. Al(2)若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丙为红棕色气体。写出甲转化为乙的 化学方程式:。(3)若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X的化学式为 o(4)若丙为淡黄色粉末,常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则丙与水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1 mol丙与水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o(5)若X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常温下甲的浓溶液可盛放在铝制容器中,丙 为浅绿色溶液。检验乙是否完全转化为丙的试剂为(填试剂名称)。保存丙溶液常加入少量X,其目的是 O催化剂答案 ad (2)4NH3+5O2 = 4NO+6H2O(3)C (4)2Na2O2+2H2O=4Na+4OH-+O2 t 1(5)硫氧化钾溶液 防止Fe2+被氧化为Fe3+解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利用代入法进行验证,若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 MgO,镁元素没有变价,不再和氧气反应,甲不可能是镁,若是N2,则乙为NO, 丙为NO2,甲可能是氮气,若为S,乙为SO2,丙为SO3,甲可能是硫,若为A1, 乙为AI2O3,氧化铝不再与氧气反应,甲不可能是铝,选a、do(2)若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丙为红棕色气体,则甲是NH3,丙是催化剂NO2,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 4NO+6H2Oo (3)若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CO2,甲为氧气,则X的化学式为C。(4)若丙为淡黄色粉末,常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则丙是NazCh,与水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C)2+2H2O=4Na'+4OH +O2 t ;根据 2Na2()2+ 2H2O=4Na+4OH-+O2 f转移电子2e, 可知1 mol丙与水发生反应时转移电 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5)若X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常温下甲的浓溶液可盛放在铝制容器中,丙 为浅绿色溶液。则X为铁,甲为硝酸,丙为硝酸亚铁,乙为硝酸铁,乙完全转 化为丙,说明乙中没有Fe3+,试剂为硫氯化钾溶液,保存硫酸亚铁溶液常加入 少量Fe,其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为Fe3+。17 .(12分)(1)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 L的密闭 容器中,X和丫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图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用符号X、Y表示):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o(2)如图2所示是可逆反应X2+3Y22Z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oA.九时,只有正方向反应在进行B.及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C.亥酉,反应不再进行D.B,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答案(1)丫2X bd (2)BD解析(1)从浓度变化趋势来看,X为生成物,Y为反应物。15 min时X增加 T 0.4mobL-1, 丫减小了故X、丫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 1, 1025 min内,X、丫的浓度不发生变化,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Y 2XO b、d两点处于化学平衡状态。(2)对于可逆反应,反应开始后的任何时刻,正、逆反应均在进行。根据图像 可知,0亥反应处于非平衡状态,亥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处于 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故B、D正确。18.(14分)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盛装70% 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为 o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