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附共识解读).docx
-
资源ID:68014030
资源大小:31.5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附共识解读).docx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有些室早不用治疗)室性早搏(室早)很常见,室早在动态心电图上的检出率高达40%75%, 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多数室早因精神紧张或劳累等引起,一 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建议及时干预。病因室早,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正常人在情绪激 动、紧张、过度劳累、饮酒、吸烟或熬夜时都可能出现室早。室性期前收缩更多 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 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症状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 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 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 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 长的代偿间歇。处置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行定性、定量 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应按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111级)、恶性(Lown 分级111级)。频发的期前收缩可并发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经过全面详 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 前收缩,必须治疗。频率平均25/分钟;多形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呈二联律或三联律;(4)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 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类 和HI类药。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和 收益,伴有心衰或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需紧急静脉给药。急性心梗初期可选静脉内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心肌梗死后若无禁忌,则用B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治疗。部分单源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考虑在电生理检查的基础上行导管消融治 疗,该方法对于没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者疗效确切,并可改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引起的左心室增大和射血分数下降。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原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 患者可选用B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继发性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 宜用异丙肾上腺素、心房或心室起搏治疗。共识认为,对于未发现有心脏异常情况的人,需要反复解释并告知,室早不正确处理效益、风险和治疗之间的矛盾;根据心律失常的发作特点, 防治兼顾;尽量避免联合或序贯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静脉抗心律失常药 物,减少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一般仅在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 (室颤)风暴状态时才可考虑。处理流程: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与常规处 理有所区别。本共识按照新的理念和临床实践的真实情况,针对室性心律 失常给出步骤清晰的诊治建议。简言之,单形性室速应强调鉴别有无合并 结构性心脏病;多形性室速则需根据QT间期分类,不同类型的室速其治疗 策略有所不同。2室性早搏本共识将室性早搏(室早)的危险分层指标更加细化,导管 消融的地位大幅上升,其推荐级别进一步提高,如症状性频发的特发性右 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可不经过药物治疗而直接导管消融、主动脉窦等部 位起源的特发性室早导管消融升级I为类推荐等。由于近年来公布的参松 养心等中药有效治疗室早的循证医学结果,使中药治疗室早的价值得到进 一步认可(IIa/A类推荐)。考虑我国国情,对部分中药的疗效予以适当肯 定,体现了中国特色。3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方面,新增对于疑似症状与室速发作有关的患者(如晕厥),若其 他检查无法提供更多信息,可考虑植入记录装置协助诊断(Ha/B类推荐)。 治疗方面,在新增加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急诊处理章节中,如果常用药物 如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等治疗无效,建议可应用尼非卡兰(Hb/C类推荐)。4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2016版共识相比,新版共识关于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的治疗策略 中,首次提出将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作为防治心律失常一种潜在的新的治疗 手段(IIb/C类推荐)。交感神经激活是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和室颤的重要诱 发因素,与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进行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探讨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包括 降低心脏交感神经输出如心脏交感神经切除、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 Marshall韧带消融和提高心脏副交感神经输出如迷走神经刺激、脊髓刺激和 颈动脉窦刺激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无创耳缘迷走神经刺激和光遗传学技术 调控自主神经近年来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尽管尚需更多的临床证据明确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但利用自主神经系统调节防治心律失常的前景 十分值得期待。5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在继承原有专家共识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缺血性心脏病(2016版称为 冠心病)领域的研究进展,新共识提供了多个操作性较强的流程图。所有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出院前均应评估左心室功能,并在心梗后至少 40 d或血运重建后至少90 d需重新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预防性植入植入 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如合并一些特殊情况 可考虑早期(40 d)植入ICD,包括不完全血运重建、室性心律失常或多 形性室速与室颤出现在心肌缺血发作48 h后、先前已存在左心室功能损害 等。导管消融是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措施,完全血运重 建和最佳药物治疗后仍频繁发作室性心律失常为消融适应证,但导管消融 应由经验丰富的术者实施。多数患者可经心内膜消融成功,部分患者则需 经心外膜途径消融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外科手术治疗对室壁瘤相关性心 律失常有效。6心肌疾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新共识最显著的新增内容为心脏磁共振轧延迟增强显像用于非缺血性 心肌病的诊断和猝死风险的评估,以及遗传家系调查和遗传基因检测应用 的正式推荐。7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衰)与室性心律失常往往合并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二者 有共同的基础疾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有互为因果的病理生 理学机制。新共识归纳了心衰领域的一些研究新进展,对治疗策略进行了 梳理。导管消融是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室速电风暴、 无休止室速、束支折返性室速等已被列为I类推荐,但植入ICD仍是预防 心脏性猝死的最可靠手段。药物治疗是延缓心衰进展的基础,有适应证者 可考虑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 /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 (CRT-D)o8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是青壮年或儿童发生 心脏性猝死的常见病因。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晕厥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心 脏结构正常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家族遗传性。随着基因筛查的临床推 广应用,普及与提高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危险分层、治疗 方法及基因筛查专家推荐原则等专业知识非常必要。新共识根据国际相关 指南建议,结合我国专家发表的临床诊治经验和研究成果,对常见的5种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进行了重点阐述。9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内电生理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 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的价值受到更多重视,对于合并高危因素如晕厥、非 持续性室速等患者,推荐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治疗通常需要考虑原发心 脏病变是否矫正,是否合并心功能不良,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等几个 方面。植入ICD能预防心脏性猝死,但解剖因素可能会增加植入的困难和手 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术后不恰当放电的概率较高,可能与房性心律 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有关。先心病持续性室速的机制主要是折返,也有部分 与异常自律性有关,导管消融的难度较大,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总体成功率可达80%左右,导管消融不能完全替代ICD植入。药物治疗方 面,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功能、心肌肥厚等情况,0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 是相对合理的选择。10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新共识将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管理分为 急性期和慢性期管理,并给予了详细的治疗推荐及诊治流程图。主要更新: 强调在整个孕期进行电复律都是安全的,且无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均 可考虑电复律;室速急性期转复可应用P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或心室 超速起搏;导管消融的推荐级别由Hb类推荐提高为Ha/B类,推荐在三 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消融以减少射线损伤;妊娠期间新出现ICD植入 适应证,推荐超声引导下植入ICD,建议孕89周后进行,必要时可考虑 皮下ICD及可穿戴式ICDo11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为导管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地位提 升:有症状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和主动脉窦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为I /B类推荐;导管消融有症状的特发性右心室和左心室非流出道(二尖瓣环、 三尖瓣环、右心室调节束、乳头肌等)室性心律失常为I/B类推荐;新增 儿童特发性左心室分支性室速治疗内容,如患儿体重多5 kg,抗心律失常药 物无效/不耐受或不愿服药者,导管消融为I /B类推荐;特发性室颤首选ICD 植入,但对于室早反复发作触发室颤者,如药物无效,导管消融室早可以 减少室颤发作(Ha/B类推荐)。12运动员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运动员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关注重点为运动相关性猝死。医务工作 者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必要时其他补充检查发现异常,并 给予专业建议以避免运动员猝死为根本目的。共识引用了近年关于运动员 心电图正常、临界和异常判定的国际标准,以及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推荐,强调对运动员可能潜在的心脏性猝死危险因素进行筛查。 简言之,新版共识对实践中合并不同临床状态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进行 了高度概括,贴近临床实践,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在共识的制订过程中,编委会强调利用国人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实际问 题,这也是本共识的特色之一。值得强调的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应该 遵循共识,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充分体现个体化的原则,不能完全拘泥于 共识。会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如果症状仍不缓解,可考虑使用6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 此咤类钙拮抗剂。实践中大多以室早10000次/24小时作为筛选标准,建议行导管消融术。室早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或心脏离子通道病;短联律间期室早(R-on-T);非流出道起源室早;室早QRS波时限过宽;室早2000次/24小时;复杂 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插入性室早;多种室早形态;运动时室早增多。来源1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2020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 34(3): 189-253.2 ,心肺血管健康分会微信。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 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 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 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 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 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 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 共识。室性早搏注:室早二室性早搏;。=心脏再同步治疗;MRI-DE二延迟增强磁共振成 像图1室性早搏诊治流程图表3室性早搏诊治的专家建议和推荐的危险分层推荐推荐 级别证据级别室早患者应通过以下检查进行全面评估以 明确室早类型、负荷以及是否合并结构性心 脏病:1 .所有室早患者应在静息状态下行12导联 心电图检查IA2 .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室早类型与负 荷,评估QT间期和ST段改变IA3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功能以及有 无结构性心脏病IB4.当超声心动图不能准确评估左、右心室功 能和/或心肌结构改变时,建议采用MRI或 CT检查IlaB5 .对于无症状、心功能正常的频发室早患 者,推荐定期监测室早负荷和左心功能IlaB6.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早患者,消融 术中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心脏性猝死IlaC7 .未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或遗传性心律失常I C 综合征,无或仅有轻微症状的室早患者,仅 需安慰,无需治疗.对于未合并或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症状Ha A 性室早患者,可考虑参松养心胶囊治疗8 .对于症状明显或不明原因的左心室功能障碍的频发室早(100。0次/24h)患者,消融有助于改善症状和左心室功能;症状明显、药物疗效不佳的高负荷流出道室早推荐 导管消融(1)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IB(2)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窦起源的室HaB早(3)对室早触发的室颤反复发作导致IBICD放电,应由有经验的术者实施导管 消融.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拒绝药物Ha B 治疗/不耐受药物治疗的频发非流出道室早,可行导管消融治疗IL CRT无反应的频发室早患者,如室早影Ha C 响CRT疗效且药物不能控制室早,可行导 管消融注:室早二室性早搏;室颤二心室颤动;MRI二磁共振成像;ICD=植入型心律 转复除颤器;CRT二心脏再同步治疗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注:NSVT=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HCIVME厚型心肌病;出口=缺血性心 脏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速=室性心动过速;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 器图2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治流程图表5 NSVT诊治的专家推荐推荐推荐级证据级别别1 .有明显的结构性心脏病和NSVT患者Ha C(特别是伴有无法解释的症状,如晕厥、近似晕厥、持续心悸),应考虑电生理检 查2 .心肌梗死幸存者或左心室功能下降的患I A 者合并NSVT,若无禁忌证,推荐p受体 阻滞剂.症状性NSVT患者可考虑p受体阻滞剂Hb C 治疗3 .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伴NSVT的适宜患Hb C者,可考虑非二氢毗咤类钙通道阻滞剂作为P受体阻滞剂的替代药物.对于给予足量0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此 咤类钙通道阻滞剂仍有症状性NSVT患 者,可考虑给予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改 善临床症状(胺碘酮、美西律、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A:伴左心室功能下降、心肌缺血和III A心肌瘢痕的NSVT患者,不推荐氟卡尼和普罗帕酮B: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慎用索他洛尔;I B基线时QT间期延长,或治疗开始时QT间期过度延长(0.50 s)的患者禁 用索他洛尔C:胺碘酮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合并Hb C的心律失常,其致心律失常风险较其 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低;胺碘酮优于其 他膜活性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植入 ICD的患者除外.对于症状明显或左心室功能下降且无其Ha B 他可检测到原因的患者,导管消融有助于 改善NSVT频繁发作的症状或左心室功能4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除了心力衰竭的最Hb B佳药物治疗外,胺碘酮、索他洛尔和/或其 他p受体阻滞剂作为植入ICD患者的辅助 治疗可能是有用的,也可以抑制不适合 ICD治疗患者的NSVT的症状注:ICD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NSVTVE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表8 SMVT诊治的专家建议和推荐推荐级别证据级别 推荐L在持续性室速发作期间,只要条件允许,IB均应记录12导联心电图2.对于新近诊断的SMVT患者,如静息心电 图或超声心动图未发现有结构性心脏病证 据,以下检查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1)心脏磁共振成像II bB(2)信号平均心电图HbC(3)运动试验HbB3对于不能明确诊断的宽QRS波心动过速IlaC的患者,可以考虑侵入性电生理检查以明确 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对于有结构性心脏病的SMVT患者,推荐IA在无禁忌证情况下植入ICD.对于有结构性心脏病伴反复发作SMVT IlaB的患者,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不能 耐受或应用禁忌,推荐导管消融以减少室速 发作和ICD电除颤治疗.对于植入ICD用于一级预防的患者,应该HaA考虑延长ICD的室速诊断时间和调高室速/室颤的监测频率4 .对于那些怀疑症状和持续性室速发作有HaB关的患者(如晕厥患者),如果其他检查无法提供更多信息、,可考虑应用植入式记录装置协助诊断注:5乂丫T=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口=植入 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室颤=心室颤动注:5乂丫T=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性心动过速;ICD=植入 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图3SMVT诊治流程图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表11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专家建议和推荐 推荐推荐级别证据级别L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的患者 应通过以下检查进行全面评估以 明确是否存在结构性心脏病、遗传 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冠状动脉痉挛 以及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1)心律失常发作时(在可行IC情况下)和窦性心律时记录12 导联心电图(2)超声心动图IB(3)冠状动脉CT或造影IC针对原因不明的猝死患者,可IC通过以下检查识别患者死亡的 遗传因素并为其家庭成员提供 预警:(4)尸检和基因检测IC(5)心脏组织学检查IC(6)血液和体液的毒理学和分子病理学分析.对于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的IC患者,应立即电复律或除颤.对于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电IC风暴的患者,应纠正可逆性因素,如电解质紊乱、致心律失常药物、 心肌缺血和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 等 II2 .因特发性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导致IB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如果 平均预期寿命超过1年,推荐植入 ICD 5由相同形态室早反复触发特发性IB室颤的患者,导管消融是有用的 6.所有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电HaC风暴患者均应考虑应用P受体阻滞 剂、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治疗 7.对于多形性室速/室颤电风暴患HaC者,推荐在有经验的中心对室速或 室颤的触发灶进行导管消融治疗 8.特殊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如特发性HaB室颤患者应用奎尼丁、LQT3应用 钠通道阻滞剂、CPVT强化自主神 经抑制或BrS患者应用奎尼丁等, 应该考虑与擅长上述疾病的专家 密切合作,以降低复发风险,这类 治疗可作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幸存者ICD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9对于有严重结构性心脏病的持续HaC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电风暴患者,在 事件发生后的早期应考虑植入 LVAD或进行心脏移植评估10.对于不稳定的、药物难以控制的libC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电风暴患 者,可考虑进行自主神经调节、机 械通气、导管消融和/或麻醉治疗注: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室颤动;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LQT3=3型长QT综合征;CPVT=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BrS二 Brugada综合征;LVAD二左心室辅助装置注: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室颤动;八口=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WCD=穿戴式心律转复除颤器;511口=结构性心脏病; 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式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图4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诊治流程图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1.非持续性室速:表12 NSVT药物治疗的专家推荐推荐推荐级别证据级别1 .无结构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HbC患者,一般不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先兆。除注意纠正可逆因素外,一般不需特殊急诊处理。症状明显或具有增加左心室功能不良风险者可口服0受体阻滞剂、非二氢毗咤类钙通道阻滞剂、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消融治疗.无结构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多形性室速。IA应结合患者病史、家族史、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电生理检查明确心 律失常性质,制定治疗策略。注意排除遗 传性或离子通道疾病2 .有结构性心脏病的NSVT患者,应寻找IA并纠正可能存在的病因及诱因。根据基础心脏病性质、左心室射血分数、电生理检查结果评估ICD适应证。p受体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HbC症状明显者可按持续性室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索他洛尔)注:NSVT=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性心动过速;ICD=植入型心律 转复除颤器2.持续性单形性室速:注:室速二室性心动过速图5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急诊处理流程图表14 SMVT急诊药物治疗的专家推荐推荐|推荐级别证据级别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SMVT1 .治疗基础心脏病、纠正诱发因素IA2 .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II bC3 .不宜应用胺碘酮者,可考虑使用 HbC索他洛尔4 .0受体阻滞剂,急性缺血所致者 HaC可选用5 .可考虑应用尼非卡兰II bC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SMVT1 ,对起源于右心流出道的特发性 HbC室速可选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0受体阻滞剂或利多卡因2 .对左心特发性室速,首选维拉帕II bC米,也可选用普罗帕酮3 .对上述药物无效时可考虑胺碘HbC酮、尼非卡兰注:514丫1=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性心动过速4 .多形性室速注:式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图6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处理流程5.室颤/无脉性室速:注:CPR二心肺复苏;VF/ pVT=C?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EA二无脉 性电活动;IV/IO=静脉/骨内;PETC0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1 mmHg=0.133 kPa图7成人心脏骤停处理流程-2015更新表15室颤/无脉性室速急诊处理的专家推荐推荐|推荐级别证据级别1 .尽早进行规范的CPRIA.室颤或室速终止后,应进行复苏后IA处理,并处理SCA的病因及诱因.尽早电复律。立即予以最大能量(双IA相波200 J,单相波360 J)非同步直流电复律。电复律后立即重新恢复CPR,直至5个周期的按压与通气(30 : 2)后再判断循环是否恢复,确定是否需再次电复律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律失常IA应行直流电转复。若转复无效,或在 最大能量电击后复发,可静脉应用胺 碘酮后再次电复律3 .实行至少1次电复律和2 min CPR libA后室颤/无脉室速仍持续时,可静脉应用肾上腺素(1 mg/每35 min),之后 再次电复律.心肌缺血导致的多形性室速,推荐IlaB静脉p受体阻滞剂.近期心肌梗死患者,若在直流电转 HaB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基础上室速/室颤仍反复发作(电风暴)者,推荐静脉注射0受体阻滞剂.室颤/无脉性室速时,对CPR、电复II bB律和肾上腺素治疗无效时,可静脉应 用利多卡因,之后再次电复律.与TdP无关的难治性室颤患者,静IIIA脉用镁剂无益.SCA行CPR时,大剂量(每次1 IIIAmg)的肾上腺素不比标准剂量有益注:室颤=心室颤动;室速=室性心动过速;CPR二心肺复苏;SCA=ll骤停;TdP=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6.室速/室颤风暴:注: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室颤动;室早二室性早搏图8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的处理流程表16室速/室颤风暴急诊处理的专家推荐推荐推荐级别 证据级别1 .室速风暴发作时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尽快IA电复律2,纠正可逆性因素,如电解质紊乱、致心律失IC常药物、心肌缺血或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3 .若患者已植入ICD,应调整ICD的参数,以IB便能更好地识别和终止心律失常发作4 .必要时评价射频消融的可能性HaC.对持续单形室速,频率180次/min且血流IC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可植入心室临时起搏导 线,快速刺激终止室速.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非QT间期延长所致IIaA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P受体HaB阻滞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尼非卡兰:非QT间期延长所致的室性心HaB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无效或不适用时可考虑利多卡因HaB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治疗,如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7,血流动力学器械支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HaC心室辅助装置).应给予镇静、气管插管,必要时行冬眠疗法HbC8 .神经调控(胸椎硬膜外麻醉、心脏交感神经IIbC去神经支配)注:室速二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室颤动;(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摘要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华医学会心电生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近期 对2016年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发布了2020室性 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对专家共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有利于 读者更好地理解共识并指导临床实践。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谱广且临床表 现多样,准确评估并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十分重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 尤其是基于国人的研究成果的涌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 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及时更新了专家共识1-4。本文将对共识中 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1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具有极强的时效 性,既要关注病因、诱因,又要关注心电信息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是临床 实践中常见的难题。因此,本共识新增了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章节, 其概述了急诊处理总体原则及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流程,可操作性强, 对临床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总体原则:稳定血流动力学为第一原则;重视基础心脏病和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