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ocx
ICS 91.040. 30CCS P33DB2101-7沈阳 市地方标准DB2101/T XXXX2021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ultra-low residential buildings(征求意见稿)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沈阳市城乡建设局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表354-2机组能源效率等级指标APF类型能效等级(W.h)/(W.h)多联式空调(热泵)4.5当采用燃气锅炉时,在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热效率应符合表的规定。表燃气锅炉热效率性能参数锅炉额定蒸发量D(t/h)/额定热效率D(MW)DW2.0/QW1.4D>2.0/Q>1.4锅炉热效率392%N94%当采用电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 性能系数(COP),或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PLV可按表选用。表组性能系数(COP)类型组性能系数(COP)水冷式6.00风冷或蒸发冷却3.40表356-2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类型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PLV水冷式7.50风冷或蒸发冷却4.004建筑设计1.1.1 一般规定4.1.1 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有利于营造适宜的微气候。通过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和 利用景观、生态绿化等措施,夏季增强自然通风、减少热岛效应,冬季增加日照,避免冷风 对建筑的影响。建筑的主朝向宜为南北朝向,主入口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4.1.2 应依据沈阳市气候特征,进行建筑平面总体布局、朝向、采光通风、室内空间布局等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和环境资源条件,以气候环境适应性为原则,以降低建筑供暖年耗热量和供冷 年耗冷量为目标,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等被动 式建筑设计手段,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4.1.3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造型宜规整紧凑,避免凹凸变化和装饰性构件。屋面天窗与该房间 面积的比例不应大于0.1,体型系数限值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限值。表体型系数限值气候区建筑层数W3层(4-8)层与9层严寒地区0.500.300.284.1.4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应通过性能化设计方法经优化分析计算确定,既要从全 年气候特点出发考虑窗墙面积比对建筑供暖供冷需求的影响,同时应兼顾开窗面积对自然通 风和采光效果的综合影响。4.1.5 建筑的空间组织和门窗洞口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减小自然通风的阻力,并有利 于组织穿堂风,实现过渡季和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带走室内余热。4.1.6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建筑设计时,宜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对主要房间隔声性能进行计算,达到本标准相关技术指标的要 求。4.1.7 建筑设计宜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1.1.2 设计4.2.1 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确定应以满足本规范的能耗指标为目标,遵循个性能化设计原 则,通过能耗模拟计算优化分析后确定。宜采用保温和结构一体化的设计。4.2.2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采用热惰性大的重质复合墙体结构。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应选用 高性能保温材料。屋面保温材料选择还应具备较低的吸水率和较好的抗压性能。围护结构的 保温性能和做法可参考本标准附录B01.1.3 外窗玻璃配置应考虑玻璃层数、Low-E膜层、真空层、惰性气体、边部密封构造等加 强玻璃保温隔热性能的措施。宜符合下列要求:1严寒地区应采用三层或三层以上的Low-E中空或真空玻璃。玻璃的传热系数,取中 空玻璃稳定状态下的传热系数,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中空玻璃稳态U值(传热系数)的 计算及测定GB/T 22476规定的方法计算,宜采用传热系数KW0.9 W/(nFK)的玻璃。2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应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 151规定的方法测定。3玻璃的选择性系数,宜符合下列规定:S=Ti/g 1.25(4.2.3)式中,g透明材料的太阳能总透射比;S透明材料的选择性系数;tl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4窗框型材应采用未增塑聚氯乙烯塑料、木材等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严寒地区隔热 铝合金型材难以达到超低能耗建筑的传热系数要求。其传热系数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规定的方法测定,宜采用KW 1.2 W/(nf.K)的型 材。5外门窗的玻璃间隔条应使用耐久性良好的暖边间隔条。6外窗宜采用内平开窗。1.1.4 外窗应采用耐久性良好的密封材料密封,并尽可能减少型材对透明材料的分隔。外窗 规格及热工性能宜按附录C选用。1.1.5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用门窗洞口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T5824规定的建筑门洞口尺寸和窗洞口尺寸,并应优先选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洞 口尺寸协调要求GB/T30591规定的常用标准规格的门、窗洞口尺寸。1.1.6 考虑入住率影响及分户热计量的要求,严寒地区楼梯间隔墙、分户墙及楼板宜采取保 温措施。4.3 气密性设计4.3.1 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气密性专项设计。应以建筑整体气密性的控制作为设计目标, 对气密层、门窗构件、墙体洞口的设置予以重点考虑。4.3.2 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并在建筑设计施工图中应明确标 注气密层的位置。4.3.3 气密层设计应依托密闭的围护结构层,并选择适用的气密性材料。4.3.4 门窗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水密和抗风压性能。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 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其气密性等级不宜低于8级、抗风压性能 和水密性能宜按现行标准设计确定。外门窗宜紧贴结构墙外侧安装,外门窗与门窗洞口之间 的缝隙应采用耐久性良好的密封材料密封,并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一侧使用防水隔汽膜,室外一侧使用防水透汽膜;2宜采用预压膨胀密封带密封;3严寒地区面向冬季主导风向的外门应设置门斗或双层外门。4.3.5 外窗台上应安装窗台板,并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窗台板与窗框之间应有结构性连接,并采用密封材料密封;2金属窗台板上应设有滴水线;3金属窗台板和窗框的接缝与保温层之间,应采用预压膨胀密封带密封。密封带粘胶 一侧应粘贴在窗台板和窗框上。4.3.6 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穿透构件与保温层之间的接缝,宜采用预压膨胀密封带密封。4.3.7 开关、接线盒在外墙或有气密性要求的内墙上安装时应进行有效的气密性处理,并符 合下列规定:1位于砌体墙体上的开关、插座线盒,应在砌筑墙体时预留孔槽,安装线盒时应先用 石膏灰浆封堵孔槽,再将线盒底座嵌入孔位内,使其密封:2对于穿透气密层的电力管线等宜采用预埋穿线管等方式,不应采用桥架敷设方式。在墙体内预埋套管时,应在接口处采用专用的密封胶带密封,同时用石膏灰浆将套管与线盒 接口处封堵密实;3套管内穿线完毕后,应采用密封胶对开关、插座等的管口进行有效封堵。4.3.8 不同围护结构的交界处、以及排风等设备与围护结构交界处应进行密封节点设计,并 应对气密性措施进行详细说明。4.3.9 各类管道穿透气密层及外墙时,应对洞口进行有效的气密性处理。4.4 热桥处理4.4.1 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消除或削弱热桥的专项设计,围护结构保温层应连续。热桥专项设计是指对围护结构中潜在的热桥构造进行加强保温隔热以降低热流通量的 设计工作,热桥专项设计应遵循以下规则:1.1.1 :尽可能不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构;1.1.2 :当管线需要穿过外围护结构时,应保证穿透处保温连续、密实无空洞;1.1.3 :在建筑部件连接处,保温层应连续无间隙;1.1.4 :避免几何结构的变化,减少散热面积。4.4.2 外墙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性悬挑、延伸等宜采用与主体结构部分断开的方式:2墙角处宜采用成型保温构件;3保温层采用锚栓时,应采用断热桥倩栓固定;4应避免在外墙上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可能导致热桥的部件;确须固定时,应在 外墙上预埋断热桥的锚固件,并宜采用减少接触面积、增加隔热间层及使用非金属材料等措 施降低传热损失;6雨棚、门廊等外挑构件宜与墙体断开,设置独立基础,或在外墙上预埋断热桥的锚 固件连接固定。并宜采用减小接触面积、增加隔热间层及使用非金属材料等措施降低传热损 失;7穿墙管预留孔洞直径宜大于管径100mm以上。墙体结构或套管与管道之间应填充 保温材料。4.4.3 外门窗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门窗安装方式应根据墙体的保温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当墙体采用外保温系统时, 外门窗应采用整体外挂式安装,门窗框内表面与基层墙体外表面齐平,门窗位于外墙外保温 层内。装配式夹心保温外墙,外门窗宜采用内嵌式安装方式。外门窗与基层墙体的连接件应 采用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2外门窗外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处宜采用防水透汽材料密封,门窗内表面与基层墙 体的连接处应采用气密性材料密封;3窗户外遮阳设计应与主体建筑结构可靠连接,连接件与基层墙体之间应采取阻断热 桥的处理措施.4.4.4 遮阳设施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遮阳设施可采用固定遮阳或活动遮阳,均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2窗户外遮阳设计应与主体建筑结构可靠连接,连接件与基层墙体之间应采取阻断热 桥的处理措施:3采用固定遮阳时,结构性构件宜用保温材料完全包覆,并使其传热系数与外墙外保 温系统传热系数一致,或从固定遮阳悬挑处将热桥阻断;4采用活动遮阳时,活动遮阳系统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相连时,应采用构造措施防止形 成结构性热桥。活动遮阳的安装不应降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传热系数。4.4.5 屋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当采用分层保温材料时, 应分层错缝铺贴,各层之间应有粘接;2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屋面结构层上,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 屋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气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的规 定;3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墙面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 性热桥。女儿墙、土建风道出风口等薄弱环节,宜设置金属盖板,以提高其耐久性,金属盖 板与结构连接部位,应采取避免热桥的措施;4穿屋面管道的预留洞口应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伸出屋面外的管道应设置套 管进行保护,套管与管道间应填充保温材料;5落水管的预留洞口应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落水管与女儿墙之间的空隙使用 发泡聚氨酯进行填充。4.4.6 地下室和地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于室外地坪500mm以下部分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宜采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 等防水、耐腐蚀、耐冻融性能较好的材料作为保温材料,且应从地上外墙连续粘贴至地下室 外墙,并向下延伸至当地冻土层以下,或完全包裹住地下结构部分;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 内部和外部宜分别设置一道防水层,防水层应延伸至室外地面以上适当距离;2地下室外墙内侧保温应从顶板向下设置,长度与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向下延伸长度 一致,或完全覆盖地下室外墙内侧;3无地下室时,地面保温与外墙保温应连续、无热桥。4.4.7 当采用金属构件作为外墙设施的连接件时,应符合金属构件吸热面积大、散热面积小 的原则;金属构件与基墙的连接处宜采用厚度不小于20mm的保温材料作垫层。4.5采光与遮阳设计4.5.1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立面设计宜满足自然光日间照明的要求。当利用自然光照明时,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4.5.2 建筑进深选择应考虑天然采光效果。进深较大的房间,应设置采光中庭、采光竖井、 光导管等设施,改善天然采光效果。4.5.3 地下空间宜采用设置采光天窗、采光侧窗、下沉式广场(庭院)、光导管等措施提供 天然采光,降低照明能耗。4.5.4 遮阳设计应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窗口朝向及建筑安全性综合考虑。可采用可调或固 定等遮阳措施,也可采用各种热反射玻璃、镀膜玻璃、阳光控制膜、低发射率膜等进行遮阳。 严寒地区供暖能耗在全年建筑总能耗中占主导地位,太阳辐射可降低冬季供暖能耗, 但也会增加夏季空调能耗。南向外窗应考虑遮阳措施,宜采用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可调节 中置遮阳或水平固定外遮阳的方式,长度同时满足夏季太阳光不直射到室内和冬季FI照尽量 充足的要求。沈阳市夏季、冬季的太阳高度角见附录D。5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1.1.1 一般规定5.1.1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供暖、供冷方式及设备选型,应根据能耗限值要求,结合当地资 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运行费用等综合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后确定。5.1.2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冷热源宜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5.1.3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在设计阶段,必须对每一个供暖、空调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 冷负荷计算。5.1.4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进行供暖年耗热量、供冷年耗冷量以及总一次能源需求计算,各 项指标均应满足本规范3.3的规定。5.1.5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设置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通过回收利用排风中的能量降低供暖 制冷需求,实现超低能耗目标。5.1.6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供暖、空调系统应设自动室温调控装置。1.1.2 热回收及通风系统5.2.1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设置新风热回收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设计应考虑全年运行的合 理性及可靠性。5.2.2 新风热回收装置类型应结合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性综合考虑确定,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居 住建筑应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显热型显热交换效率275%:2全热型全热交换效率270%;3热回收新风机组或一体式热回收新风热泵机组室内机单位风量风机耗功率应小于 0.45W/(m3-h);5.2.3 风机组应采用变频调速风机,运行时风量可调节;5新风系统宜设置新风旁通管,当室外温湿度适宜时,新风可不经过热回收装置直接 进入室内;5严寒地区全热回收装置与显热回收装置节能相差不大,显热回收经济性较好,全热 回收装置降低结霜风险较低,应根据具体项目情况综合考虑。5.2.4 新风热回收系统宜设置低阻高效的空气净化装置,并符合下列规定:1空气净化装置与新风热回收机组宜采用整体式设计;2空气净化装置宜采用两级或多级组合的形式;3空气净化装置的总初阻力不宜超过80Pa;4新风热回收系统空气净化装置对大于等于0.5pm细颗粒物的一次通过计数效率宜高 于80%,且不应低于60%:5在能量交换部件排风侧迎风面上应布置过滤效率不低于C4的过滤装置,在新风侧迎 风面上应布置过滤效率不低于Z1的过滤装置,在室内送风口侧设置高效过滤装置,PM2.5 一次去除效率不应低于95%;6新风系统的过滤装置应满足后期更换维护需求,可单独设置在新风进风管上,也可 集成在通风器壳体内部;7新风系统的过滤装置宜选用阻隔式,过滤设备应符合卫生要求,且不应对新风产生 二次污染;5.2.5 可更换的阻隔式过滤装置应拆装方便,清洗简单,方便采购。5.2.6 严寒地区新风热回收系统应设置防冻措施,防冻措施可采用以下方式:1新风热回收装置应具有防冻保护功能;2冬季室外新风引入温度过低时"J暂时停止新风引入,新风机进入内循环加热模式或 降低新风引入量;3采用加热装置预热室外空气,可采用电预热方式、热泵预热方式或热水预热方式: 集中供暖时,宜利用热网回水加热,以降低一次能源消耗量;4采用地道风(土壤热交换器)预热室外空气,冬季预热出口风温不宜低于4。5.2.7 人员活动的区域应设置新风和排风系统。并按用户需求供应新风量。排风最应为新风 量的8090%。宜单独为每户设置新风和排风系统。5.2.8 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5.2.9 置在起居室、卧室、儿童房和工作室等房间中,回风口设置在厨房、浴室 和卫生间中,过道作为溢流区;2每个房间或主要活动区域宜设置送风口和回风口,当回风口和回风管道安装确有困 难时,可在主活动区域设置集中回风口;对于不能设置回风口且内门不能设置通风口的房间, 其内门与地面之间宜预留宽度大于20mm的缝隙通风。5.2.10 风系统管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尽量缩短风管长度;2尽量采用直管路设计,避免转弯;3在设计初期确定通风系统的管路方案。5.2.11 风系统的风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5.2.12 内风速宜为23m/s:支风管内风速不宜大于2m/s;送风口、回风口风速 宜为23m/s;进风口和排风口风速宜为34m/s;2室内空气流速不宜大于O.I5m/s;3室内送风口应可调节风量。5.2.13 风口和排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尽量分开布置,并宜保持4m以上间距;2距地面的高度宜大于2.2m;3可防止异物、雨水进入室内,外形美观,耐久性好。5.2.10 监测与控制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1新风系统应有对室内CO2、PM2.5的监测功能;2设置压差传感器检测过滤器压差变化;3可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实现相应的设备启停、风机转速及新风阀开度调节;4与室外相连的进风管路和排风管路应安装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或止问阀。当通风系 统处于关闭状态时,应确保进风和排风管路密闭阀处于关闭状态,保证建筑的气密性。5.2.11 宜加装降噪装置,对某些容易产生噪音的房间(如设备间),宜采取降噪、隔噪措 施。消声降噪设计应采取以下措施:1新风热回收机组安装应采用减振支吊架,且机组设于吊顶内时,应贴敷消音棉以满 足室内噪声指标要求;2新风机组与室内的总送风管道、排风管道及循环风管道在靠近机组的连接处均应有 消声措施;3进入各房间区域的送风支管的末端处应采取消声措施;4卫生间通风器应选用静音型。5.2.12 卫生间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卫生间宜设独立的排风装置,自然补风。排风经排风装置导入排风竖井,排风 竖井顶部宜设动力风帽;2卫生间排风装置宜设置定时启停装置,避免长期运行导致不必要的补风引入;3卫生间排风风道进入排风竖井前,应设置常闭电动保温密闭阀,并与排风设备联动 开启。5.2.13 厨房宜设置独立的排油烟补风系统,或设置方便的补风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1补风应从室外直接引入,补风管道应保温,并应在入口处设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 且电动风阀应与排油烟机联动;2补风口尽可能设置在灶台附近,尽可能缩短补风距离。5.3供暖、空调系统5.3.1 供暖空调系统冷热源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因素进行性能参数优化和方案比选,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1严寒地区分散供暖时,宜采用燃气供暖炉,热源设备容量应考虑户间传热负荷,并 留有一定余量:2严寒地区集中供暖时,热力管网应设置可靠的水力平衡措施,并设置分户计展装置 和自动室温调控装置。宜以地源热泵、工业余或生物质锅炉为热源,并采用低温供暖方式。 有峰谷电价的地区,可利用夜间低谷电蓄热供暖;3冷源应采用分散式。如热源可兼做冷源时,不对冷源做具体要求。5.3.2 当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热水炉作为供暖热源时,应设置专用的进气及排烟通道,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1热效率应满足本标准第352条的规定;2燃气炉自身应配置有完善且可靠的自动安全保护装置,应采用全封闭式燃烧、平衡 式强制排烟型;3应具有同时自动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鼠的功能,并应配置有室温控制器;4配套供应的循环泵工况参数,应与供暖系统的要求相匹配。5.3.3 当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供暖热源时,除满足本标准353条相关规定外,设备选型时 应复核冬季室外设计工况下机组制热量,同时应采取冬季防冻措施。5.3.4 当采用地源热泵作为供暖、空调冷热源时,应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66的规定。5.3.5 供暖空调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优先选用高能效等级的产品,并注重系统能效的提高;2应有利于直接或间接的利用自然冷热源;3应考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4应可根据建筑负荷灵活调节;5当热源采用可再生资源能源时,宜兼顾生活热水的热需求;6空调系统必须具有防霜冻功能;7空调系统必须使用环保性工质;8宜采用合理的技术对空调冷凝水等能量进行回收利用。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循环水泵、通风机等用能设备应采用变频调速等变负荷调节方 式。6电气系统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制定合理的供配电系统、智能化系统方案,优先选择满足功能要 求、节能高效的电气设备,合理应用节能技术。6.1.2 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 电作为电力能源的补充。6.2 电气与计量6.2.1 照明设计应选择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宜选用LED光源,其色容差、色度等指标应 满足国家标准要求。.6.2.2 公共区域的照明应采取感应控制、定时控制等节能措施。户内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 统,居住建筑智能化系统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的有关 规定。6.2.3 居住小区道路照明系统应能按照室外照度自动启停。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 区,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太阳能路灯或风光互补路灯,作为小区景观和庭院照明的光源。 变配电室的位置宜靠近用电负荷中心。6.2.5 变压器及用电设备宜选用能效等级I级的产品。6.2.6 电梯系统应采用节能控制及拖动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I当一个楼栋单元设有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应具备群控功能;2电梯无外部召唤,且电梯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预设指令时,应自动关闭轿厢照明及风 扇;3宜采用变频调速拖动方式,高层建筑电梯系统可采用能量回馈装置。6.2.7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对公共区域和典型户型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对公共区域使用的冷、热、电等不同能源形式进行分类计量,并对照明电梯、风机、水泵等设备用电进行分项计量:2对典型户型的供暖、供冷照明、空调、插座的能耗进行分类分项计量。6.2.8 每户设置的分户计费电能表宜结合用电政策和实际工程需求,采用具有分时段计费、 双问费率计量数据远传功能的智能电表。6.2.9 居住区宜设置能源监测系统,且能源监测数据宜对住户开放。7能效指标计算1.1.1 一般规定1.1.2 能耗指标计算软件应具备下列功能:1能计算围护结构(包括热桥部位)传热、太阳辐射得热、建筑内部得热、通风热损 失四部分形成的负荷,计算中应能考虑建筑热惰性对负荷的影响;2能计算10个以上的建筑分区;3能计算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系统的能耗和可再生能源系 统的利用量及发电量;4采用月平均动态计算方法或逐时动态计算方法,沈阳市全年逐时计算温度见附录E:5能计算新风热回收和气密性对建筑能耗的影响。1.1.3 能效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气象参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的规定选取;2供暖年耗热量和供冷年耗冷量应包括围护结构的热损失和处理新风的热(或冷)需 求;处理新风的热(或冷)需求应扣除从排风中回收的热量(或冷量);3当室外温度W28c且相对湿度W70%时,应利用自然通风,不计算建筑的供冷需求;4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能耗计算时应能考虑部分负荷及间歇使用的影响;5照明能耗的计算应考虑天然采光和自动控制的影响;6应计算可再生能源利用量。1.1.4 能效指标计算时,参数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建筑的形状、大小、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建筑构造尺寸、建筑围护结构传 热系数、做法、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太阳得热系数、窗墙面积比、屋面开窗面积、气密性 指标与设计建筑文件一致。2人员密度、照明、设备的设置应按照下表、确定。表人员密度、照明功率密度、设备发热功率密度设置表户均建筑面积(n?/户)A a <4040<Aa5050VAaW60Aa>60人员密度2人3人3人32 (m2/A)照明功率密度(W/m?)2.74.14.43设备发热功率密度(W/m?)4.73.22.72表在室率、照明开关时间、照明开关时间设置表时间在室率()照明开关时间()照明开关时间()110001002100010031000KM)4100010051000100610025KX)710025KX)85050100>A-刖百为推进沈阳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发展,规范和指导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与评价,沈阳 市城乡建设局组织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贡任公司等相关科研设计单位,经广泛调查研 究,参考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标准,反复论证居住建筑可适用的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技术, 并在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及技术指标,建筑设计,供暖、通风与空调 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能效指标计算。本标准由沈阳市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由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 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沈阳市和平南大街84号,邮政编码:110005) .主编单位:XXXX参编单位:XXXX主要起草人:XXXX主要审杳人:XXXX续表7.132在室率、照明开关时间、照明开关时间设置表时间在室率()照明开关时间()照明开关时间(%)95025KX)101001001110010012100KX)1310010014001001500KX)1600KX)175025100185050100195075100201007510021100501002210025100231000KX)2410001001.1.5 沈阳市供暖与制冷需求计算的起止日期,宜按表采用。表沈阳市供暖需求与制冷需求计算的起止日期供暖计算期制冷计算期起始日期终止日期起始日期终止日期(当年)(次年)(当年)(当年)11月1日3月31日7月26日8月20日1.1.6 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值应取其平均传热系数与系统性热桥附加值之和。非 透明围护结构的系统性热桥附加值不得小于0.05W/(m2.K)。1.1.7 基准建筑能耗指标计算参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的形状、大小、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建筑构造、围护结构做法应与设 计建筑一致。2供冷和供暖系统的运行时间、室内温度、照明开关时间、电梯系统运行时间、房间 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及在室率、人员新风量及新风机组运行时间表、电器设备功率密度及使 用率应与设计建筑一致。3应按设计建筑实际朝向建立基准建筑模型,并将建筑依次旋转90°、180°、270°。 将四个不同方向的模型负荷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建筑负荷。4基准建筑无活动遮阳装置,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采用35%。5基准建筑的供暖、供冷系统形式应按表确定;基准建筑的生活热水系统形式和 用水定额应与设计建筑一致,热源为燃气锅炉,其能效要求应与参照标准中供暖热源的要求 一致。6基准建筑的电梯系统形式、类型、台数、设计速度、额定载客人数应与设计建筑一 致,电梯待机时的能量需求(输出)为200W。运行时的特定能量消耗为L26mWh/(kgm)。表基准建筑供暖、供冷形式建筑类型严寒地区居住建筑末端形式散热器供暖分体式空调冷源分体式空调热源燃煤锅炉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能耗指标应以建筑套内使用面积为基准,建筑面积和建筑体积计 算方法见附录F。7.2建筑能耗综合值计算7.2.1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耗综合值为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年供暖、通风、空气 调节、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等终端能耗量与可再生能源系统发电量,利用能源换算系数, 统一换算到标准煤当量后,两者的差值。表不同能源种类的一次能源系数(kVh/kVh ««)能源种类生物质能天然气、液化气热力电力一次能源系数所0.209.851.222.587.2.2 将供暖和制冷需求转换为一次能源需求时,应依据供暖和制冷的方式和所用能源的种 类,考虑加工、转换和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7.2.3 供暖系统一次能源需求,应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公式计算:1当使用生物质燃料、天然气、液化气、燃料油或煤供暖时,4=4,Q"(,7»2)(723-1)2当使用电供暖时,(723-2)E'a,/ % 么 f中 式- 供暖系统一次能源需求,kWh/(m2-a)- 单位面积的年供暖需求,kWh/(m2-a);- 一次能源系数,按表取值;管网效率,按管网实际或设计效率取值;锅炉效率,按锅炉实际或设计效率取值: 供暧或制冷计算期的设备终端效率。7.2.4 制冷系统一次能源需求,应按下列公式计算:说二%QJ%(724)式中,皖制冷系统一次能源需求,kWh/(m2-a):Q(单位面积的年制冷需求,kWh/(m2.a)7.2.5 电梯系统次能源需求,可按下列规定取值:弓=(品24)小(725-1)式中,Ep电梯系统一次能源需求,kWh/(m2a);EElev电梯年额定电能需求,kWhStillstandStillstand * Stillstand(725-2)(725-3)(7.2.5-4)(7.2.5-5)电梯年额定电能需求£氏丫,可按下列公式计算:p = E. vFahren Fahrenpze °Nenn*Ncnn Ncnn 'NcnnElev =(&ills(and + Fahren) "式中,Es川mnd电梯系统每日待机电能需求,kWh;G川曲nd电梯待机时输出需求,W;“ilktand电梯待机时间,h/每天;EFahrcn电梯系统每日运行电能需求,kWh;Epahrcnsp贫电梯系统特定的运行需求,mWh/(kgm);5Ncnn电梯每日运行距离,nV每天:vNenn额定速度,m/s;rNenn电梯运行时间,h/每天;2Eev电梯额定载荷,kgo7.2.6 生活热水系统一次能源需求,可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规定取值:1当使用电热水器时,Ep =13 kWh/(m2-a)(7.2.6-1)2当使用天然气热水器时,E;=6 kWh/(m2-a)(726-2)3当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时,Ep =1 kWh/(m2-a)C7.2.6-3)式中,E;生活热水的建筑单位面积年一次能源需求,kWh/(m2.a)o7.2.7 照明系统一次能源需求,可按下列规定取值:(7.2.7)用 P=(%/)/A式中,E含一照明的建筑单位面积年一次能源需求,kWh/(m2.a); Elip照明系统年电能需求,kWh/a。7.2.8 建筑总一次能源需求,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母' =片+8+耳+ E; +碎(7.2.8)式中,E;建筑总一次能源需求,kWh/(m2.a);(7.2.9)7.2.9 建筑综合能耗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E=ErA式中,E建筑综合能耗值,kWh/(m2-a);2名年本体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kWh/a;2%年周边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kWh/ao附录A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的参考系数表A.1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的参考系数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原煤20934 kJ ( 5(X)0 kCal) /kg0.7143 kgce/kg洗精煤26377 kJ (6300 kCal) /kg0.9000 kgce/kg洗中煤8374 kJ (2000kCal)/kg0.2857 kgce/kg煤泥837412560 kJ (20003000 kCal) /kg0.2857 0.4286 kgce/kg煤砰石(用作能源)8374 kJ (2000kCal) /kg0.2857 kgcc/kg焦炭(干全焦)28470 kJ ( 6800 kCal) /kg0.9714 kgce/kg原油41868 kJ (100(X)kCal)/kg1.4286 kgce/kg燃料油41868 kJ (10000 kCal) /kg1.4286 kgce/kg汽油43124 kJ (10300 kCal) /kg1.4714 kgce/kg煤油43124 kJ (10300 kCal) /kg1.4714 kgce/kg柴油42705 kJ (10200 kCal) /kg1.4571 kgce/kg天然气32238 38979kJ (770093 lOkCal) /m,1.100 1.330() kgce/m3液化天然气51498 kJ (12300 kCal) /kg1.7572 kgce/kg液化石油气50179 kJ <12000 kCal) /kg1.7143 kgce/kg炼厂干气46055 kJ (HOOOkCal) /kg1.5714 kgce/kg焦炉煤气1674718003 kJ(40004300 kCal) /m'0.57140.6143 kgce/m3高炉煤气3768 kJ (900 kCal) /kg0.1286 kgcc/m3发生炉煤气5234 kJ ( 1250kCal) /n?0.1786 kgcc/m3重油催化裂解煤气19259 kJ ( 4600 kCal) /m30.6571 kgce/m3重油热裂解煤气35588 kJ ( 8500 kCal) /m31.2143 kgce/m3焦炭制气16329 kJ ( 3900 kCal)/m30.5571 kgce/m3压力气化煤气15072 kJ ( 3600 kCal)/m30.5143 kgce/m3水煤气10467 kJ ( 2500 kCal) /m30.3571 kgce/m3煤焦油33453 kJ ( 8000 kCal) /kg1.1429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