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
模块二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教师独具 3素养解读 明确考向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丰富放学资%评价体系课程标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1)默写常见的 名句名篇。(2) 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3)常见文言虚 词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4) 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句式和词 类的用法。 常见的古代文 化常识。(1)筛选并整合 文中信息。(2)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 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4)理 解并翻译文中 的句子。(5)鉴 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1)对文中内容 的理解与表达。(2)对人物形象 的分析与概括。(3)对传统文化 的理解与传承。(4)对关键问题 的思考与探究。坚持立德树人 的价值导向,结 合语文学科特 点,通过科学设 计试题,厚植家 国情怀,倡导品 德修养,讲述奋 斗故事,传承爱 国精神,接续时 代奋斗,谱写新 时代中国青年 的奋进之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 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言句式 的特点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文言文,背诵一定数 量的名篇。学科素养文言文阅读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最佳载体。通过对文言文阅读中 重点文言实虚词、文言句式和文化常识的考查,可以在语言梳理与积 累的基础上,达到传承文化知识、拓展文化视野、继承传统美德、增 强文化自信等目的。核心素养素养呈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高频考点文化传承与理解综合考查对实 词、虚词、句 意的理解能 力。句读、语法知识。运用实词、虚词、 句式等知识,准确 理解句意,正确断 句。文言文断 句;常见的古 代文化常 识;归纳、概 括文章内容 要点;将文言句 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了解并掌握常 见的古代文化 常识。官职科举、姓名 称谓、天文地 理、历法纪年、 风俗礼仪、饮食 器用等。凭借积累,根据语 境理解句中词语的 传统文化内涵。筛选文中的信 息、,归纳内容 要点,分析概 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读懂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将文言句子译重要实词和虚运用相关文言知识教师独具N考 情分析 备考 导航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丰富教学资2成现代汉语。词的含义及用 法,文言句式的 特点和用法。理解文句,并能准 确、通顺地翻译成 现代汉语。命题特点年度卷别选篇体裁2018全国卷I晋书鲁芝传史传全国卷n后汉书王涣传史传全国卷ni宋史范纯礼传史传2019全国卷I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传全国卷n史记商君列传史传全国卷in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史传2020全国卷I宋史苏轼传史传全国卷n宋史王安中传史传全国卷in晋书王彪之传史传考情回顾.题号年度卷别题干考点102018、 2019、2020全国卷I、II、II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断句112018、2019、 2020全国卷I、II、I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文化常识的一项是122018、 2019、2020全国卷I、II、III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分析综合132018、 2019、2020全国卷I、II、III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考情分析1 .选材特点: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功能和榜样人物的示范 作用。传主一般都是正面人物,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突出人物正直守 节、不畏权贵等高尚的精神品质。选文始终“浅易”。文章用词均 为常用词,均采用常见句式,都可在脱离写作背景的情况下读懂,都是 典范的文言文作品。2 .考查内容: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等考点近三年 一直考查,没有变化。在断句、文化常识、综合分析、翻译等考点 中综合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等)。3 .命题趋势:试题考查角度稳定。选文基本出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 记。关注历史名人,特别是对当代青少年有榜样示范作用的名人。 2018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出现了实词考查单选题,说明这个考 点依然是考查重点。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I增加主观题的考查,预 示着以后会有新题型出现。备考建议.1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重视课文的学习,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重视梳理归纳文言知识,形成网络,强化记忆,加深印象;精读、泛读结 合,强化训练“质”,加大训练“量”,在泛读训练中强化、迁移精读的学习成果。2 .科学训练,提升能力。在平时训练中把握阅读方法、命题规律,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总结规律,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