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情感表现问题讲义.docx
音乐与情感表现问题汉斯力克(18251904)奥地利音乐理论家论音乐的美嵇康声无哀乐论汉斯力克爱德华汉斯力克(Eduard Hanslick, 1825年9月11日 1904年 8月6日,生于布拉格,逝世于奥地利巴登),奥地利美学家、音乐 评论家。经典导读之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迄今为止,差不多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它 不去探索什么是音乐中的美,而是去描述倾听音乐时占领我们心灵的 情感。同样谬误的两个命题:第一,音乐的目的和任务据说是激发情感或“优美的情感”。第二,情感被称作是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经典导读之二一一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我们必须把“情感”和“感觉”这两个概念严格地区别开来一一 但我们并不反对它们在日常用法中的混淆。感觉是对某一感性的素质:一个乐音、一种颜色的知觉。情感是 对我们心灵状态的发扬或抑郁的意识,即舒适或不舒适感。假如我用 我的感官单纯地知觉到某物的香、味、形、色、音的话,那我说我感 觉到这些素质。假如悲伤、希望、愉快、憎恨使我的心情显著地超过 平素的状态,或下降到平素的状态之下,在这种情况下,我说我在感 受着情感。经典导读之三一一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直观”这个词,原来是指视觉的表象,但它早被应用到所有 感官现象上,而且它也非常符合于注意倾听的活动,所谓注意倾听就 是对一些乐音形式的连续观察。在这个活动中幻想力并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正如它从感性的知 觉中接受了生命的火花,同样它也把光迅速地辐射到理智和情感的活 动领域。但对美的真正领会来说,理智和情感仅是一些边缘的地区。 经典导读之四一一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表现确定的情感或激情完全不是音乐艺术的职能。不同的情感可以有同一的强度,同一情感,可以因人、因时,而 强弱不同。希望的情感是与想像一个未来的、比之现今更幸福的情况分不 开。忧伤则是把过去的幸福与目前情况相比较。这是一些非常确定的 想像和概念,没有这些东西,没有这种思想的材料,就说不上我们目 前的感受是“希望”或“忧伤”,造成这些情绪的,正是思想的材料。 经典导读之五一一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音乐只能表达那些各种各样附加的形容词,而绝不能表达名词本 身。音乐不能表达特定的情感这一推论在心理学上无法否认。而情感的明 确性恰恰正是由于它的概念的核心。一首音乐作品的审美表情,可以用优美、温柔、激烈、刚强、纤 丽、清新等言词来形容,这些观念都可以在乐音的组合中找到相应的 感性表现。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形容词来描写音乐的形象,而 不需要联想到这些词对人类内心生活所具有的伦理上的意义。经典导读之六一一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作曲家所表现的观念,首先和主要的是纯音乐性的观念。在他的 幻想中出现一支明确的、优美的旋律。这旋律只代表它自己,不代表 别的东西。它只能表现情感的“力度”。音乐能摹仿物理运动的下列方面: 快、慢、强、弱、升、降。但运动只是情感的一种属性,一个方面, 而不是情感本身。经典导读之七一一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只有对器乐音乐的论断才能适用于音乐艺术的本质。要探索音乐 的一般规定,即标志音乐的本质、本性,和确定它的界限、方向的东 西,只能以器乐音乐为对象。凡是器乐音乐不可能做的事,也绝对不 能说音乐能做到。因为只有器乐音乐才是纯粹的、绝对的音乐艺术。我们甚至必须排除带有标题或说明的音乐作品。经典导读之八一一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 1、空间的运动和时间的运动,以及对象的色彩、大小,与乐音的高 低、音色、强弱之间存在着有事实根据的类似性,因此我们确实能用 乐音来描绘事物,但要是企图用乐音来描述雪花、鸡啼、闪电在我们 心中唤起的“情感”,那简直可说是荒谬的。2、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 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 合、飞跃和消逝,一一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 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3、音乐的原始要素是和谐的声音,它的本质是节奏。对称结构的协 调性,这是广义的节奏,各个部分按照节拍有规律地变换地运动着, 这是狭义的节奏。作曲家用来创作的原料是丰富得无法想像的,这原 料就是能够形成各种旋律、和声和节奏的全部乐音。占首要地位的是 没有枯竭、也永远不会枯竭的旋律,它是音乐美的基本形象,和声带 来了万姿千态的变化、转位、增强,它不断供给新颖的基础,是节奏 使二者的结合生动活泼,这是音乐的命脉,而多样化的音色添上了色 彩的魅力。经典导读之九一一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一切音乐要素相互之间有着基于自然法则的秘密联系和亲和力。 这些亲和力无形地主宰着节奏、旋律以及和声,并要求人类的音乐必 须遵循它们的法则,并且使一切违反这些法则的结合显得丑恶、逆理。它们虽然不是以科学意识的形式存在着,但却本能地为任何有教养的 听觉所具有。经典导读之十一一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审美地接受音乐与病理地接受音乐之对比:作为病理的激动状态的对立面,我们提出的是对音乐作品的有意识的 纯粹观照。静观的听法是唯一艺术性的、真正听音乐的方式,与它对 立的是野蛮人粗暴的激情和音乐狂热者炽烈的激情,二者属于一类。“美的崇高的超然性。音乐使我们清醒的心灵感到内心的快乐, 这是最高尚、最健康,并且不是能轻易做到的倾听音乐的方式。 钱钟书“乐无意,故能涵一切意。吾国则嵇中散声无哀乐论说此最 妙,所谓:'夫唯无主于喜怒,无主于哀乐,故欢戚俱见。声音以平 和为主,而感物无常;心志以所俟为主,应感而发奥国汉斯立克 (E. Hanslick)音乐说(Vom musickalischschonen) 一书中议论,中散 已先发之。”(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290页。) 钱钟书:“西方论师(Hanslick)谓音乐不传心情,而示心运,仿现心 之舒疾、抑扬、升降诸动态,嵇前已道之汉斯力克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音乐的内容不是情感,它的作用也不体现在对于人的情感的影 响上。在这里,情感指的是具体的情感,即由刺激而形成的情感,不 是指听音乐而获得的快乐感受。第二、音乐所表现的只是情感运动的力度或强度,而不是情感本身。最能够说明音乐本性的是器乐作品。第三、如果说音乐有内容的话,那么这个内容就是乐音本身,即旋律、 节奏等形式。第四、提倡一种静观音乐自身的审美的欣赏态度,反对病理的欣赏音 乐的态度,即原始先民欣赏音乐的态度与对音乐的狂热分子的态度。 避免两种极端倾向:一是由果释因,丧失本体;二是执著本文,导致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