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角的度量教学教案--【教学参考】.docx
个人教学设计模板: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个人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角的度量姓名工作单位年级学科 四年级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3738页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 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 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 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 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 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2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3 .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 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4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 况,如何设计预习)学生自己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等画图工具。通过预习前面学习过的直线以及射线、还 有角的画法,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相对容易些。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 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一、复习旧知识,谈话导入新课题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了角,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举手发言,引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题 纸,画一个角。3 .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觉得自己画的大的同学请举手。4 .老师这里也画了两个角(出示课件2),你们仔细看一下N1和/2哪个更大呢?(给同学们一点观察的时间)觉得N1大一点的请举手?觉得N2大一点的请举手?5 .(发现都有举手,而且有些学生犹豫不定)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 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6.(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 角的度量)二、学生自主观察,合作探究学习L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生1:我看到上面有很多线(师:这些线我们称之为刻度线。)生2:我看到上面有很多数字(师:这些数字呢,我们称之为刻度值。仔细观察这些刻 度值,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生3:我发现上面的数字有2圈(师:我们分别称之为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生4:我发现上面数字排列都是有规律的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刻度线都集中到了我们把这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以上师生对话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随机调整,随时出示课件4)(幻灯片显示量角器及各 个主要部分的名称,介绍0刻度线和90度刻度线)2.建立1°的概念师:在量角器上,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了 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 记作:1°这里的“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三、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书本37页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生边说量角方法,边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板书): 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学生量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师: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量角的方法,判断(请用手势“J”或“X”表示)。(依次 播放课件)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五个角,先看一下上面两个角,在书本的38页,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是量角器量一量,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量的又快又准确。你们发现了什 么?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你们可以拿出量角器量一量书本上下面三个角的度 数。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 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 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 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 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学生量角,交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角,测量角的度数,能正确 的掌握,角的画法以及怎样 测量角的度数。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师:我们看下书本38 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 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学生量角,交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角,测量角的度数,能正确 的掌握,角的画法以及怎样 测量角的度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六、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小数除法教材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 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 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教学建议:1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2 .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商大于1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的: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 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4+4=416 + 32=13804-15 =二、导入新课: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 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22.4 + 4)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三.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1)生:22.4 千米=22400 米22400 + 4=5600 米5600 米=5. 6 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追问:24表示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 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 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25.24-634.54-15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课后反思: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有研究的价值.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第二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二)商小于1教学内容:P17例2、例3、做一做,P18例4、做一做,P1920练习三第3一11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解被除数末位 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1) 22.4 + 4(2) 21.454-15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二、新课1、教学例2: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平均每周跑5. 6千米,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这道题该如何列式?问:你为什么要除以7,题目里并没有出现7?原来7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 4/37. 2/9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教学例3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 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 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整数 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2)商 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 数,要添0再除。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5、P18 做一做。三、课堂小结: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四、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课后小记: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课堂中张子 钊同学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 呢? ”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 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 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 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 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确有困难的同 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 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