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制造业创新主体实施方案.docx
壮大制造业创新主体实施方案一、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每年新增高新 技术企业1000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量;重点培育,分类施 策,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实现A级企业研发机构占比持续提 高。二、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部署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总体要求,统筹 雄安新区、张家口张北地区两翼协调发展,明确区域产业定位,突出 产业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与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与 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的一核、两极、四带、 多集群发展格局。(一)打造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加速吸纳集聚 优质创新要素,打造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重点发展新 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总部 落户,启动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智能城市建设、数据要素流通、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打 制品、中药饮片,培育发展儿童药、中药大品种和小品种药(短缺药) 集中生产基地、原料药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现代中药,培育中药新品 种、天然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医疗产品, 大力发展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着力在基因检测、细胞制剂等领域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鼓励医药企业开发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大健康 产品等移动医疗产品。培育壮大外包生产平台、研发服务平台、质量 服务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建设石 家庄国家生物医药、安国现代中药、沧州生物医药、邯郸生物提取和 现代中药等产业基地,加快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争 创国家级京津冀生物医药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先 进研发制造基地。到2025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 亿元。1、生物技术药加快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重组人 血白蛋白等临床需求量大的生物类似药大品种产业化。研发重大传染 病疫苗,发展针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和 疫苗新型佐剂,以及多联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载体疫苗、 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发展RNA干扰药物、基因治疗等药物以及干细 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着力发展新冠肺炎抗体、糖尿病、生殖健康和激素等检测试剂和心脑血管、炎症标记物产品。加快重组胰 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艾苯那肽、狂犬抗体等一类新药的研发生 产,做大做强津优力、乙肝疫苗等产品市场规模。2、化学药支持开展针对重大疾病的新药研发,重点发展针对恶性肿瘤、心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 病、耐药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创新药物。加快开发市场潜力大、临床 需求量大、国外专利即将到期的化学药首仿品种。发展脂质体、脂微 球等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口服速释、缓控释、多颗粒系统等口服调释 给药系统。立足现有优势,引导我省原料药生产企业以特色化、精品 化为目标,推动原料药结构由大宗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 转变。加强上下游合作,形成原料药+制剂协同发展的进阶模式。加快 匹诺塞林注射剂、抗肿瘤药物、抗凝血药物等一类新药研发及产业化, 做大做强丁苯酰、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双环醇片等重磅品种。加快衡水医药产业等基地建设。3、现代中药加快中药新品种、现代中药、组分中药、天然药物的研发及产业 化,加大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抗病毒等中药新药研发 力度。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和产业化。加强中药标准化建设,重点发展太行连翘、太行山柴胡、热河黄苓、西陵知母 等道地特色中药材大品种,推广一批产地加工、炮制生产一体化关键 技术,提高我省中药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塞络通胶囊、连花清瘟胶 囊、摩罗丹等中药大品种国际化注册进度。4、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新型影像设备、核磁共振、心脑电图监测 仪、体外诊断仪、植介入医疗器械等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加快发展 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智慧化数字化医疗康复 器具、健康管理软件、远程医疗系统,加快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三)新能源产业坚持高端化、高效化、智能化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光伏设备、 先进风电设备、智能电网装备、高效储能装备、氢能装备产业,加快 风光火储互补、高效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产 业化。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进储能装备产业化及前沿技 术布局,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 快推动承德机储能示范应用。加速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围 绕制取、储运、加注、应用环节补链强链,推动氢能产业链联合技术 攻关,大力发展风电、光电制氢,依托焦化、化工副产气体低成本制 氢,加快氢气生产、储运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 氢能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重点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 氢能示范城市、邢台太阳能光伏及新型电池、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 邯郸氢能装备、承德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等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新 能源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先行区和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形 成集装备制造、能源生产、应用示范于一体的50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 群,骨干企业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1、高效光伏设备支持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PERC)、新型薄膜、异质结、钙 钛矿等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高效电池生产设备、多 功能一体化逆变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鼓励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装备实施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电池及组件 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新型高效层压机、单晶炉等专用 设备提档升级。在工业园区、农光互补、公共设施等领域开展智能光 伏应用试点建设。推动光伏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开拓国际应用市场。2、高端风电设备加快发展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及系统,支持大型海上风力发电 机组及设备安装平台研制,突破风力发电机增速器、主轴及轴承、新 型传动、风机叶片、变桨调速、变桨控制、安全防护、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综合试验检测、风电蓄能等关键技术。打造材料,叶片、轴 承、主齿轮箱等配套件,变桨偏航系统、整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风电装备制造整机及应用全产业链。3、智能电网装备进一步提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质量技术水平,提高绝缘成型 件及套管、操作机构、直流场设备等关键设备和部件的规模化生产能 力,重点推进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节能输电、新能源成套设备、关 键零部件、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及用户端设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和 产业化。加快发展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核岛补水器和热交换器、 核级泵、核级阀等高端装备。4、高效储能技术及装备支持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高安全性、良好循 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的磷酸铁锂、钻酸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 三元锂、镒酸锂、钛酸锂等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推进超级电容器、 钠硫电池、全机液流电池储能关键材料、技术的发展,开展动力电池 回收及梯次利用。支持大规模储能电站检测、控制、安全等关键技术 研发,形成一批产业技术标准。探索开展相变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 术、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冷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储能系统整 体设计及核心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多媒体充电桩、移动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系统、充电堆、智慧路灯式充电桩等智能充电 设备,推动各地将充电桩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新终端。5、氢能技术及装备加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建立全产业链氢能产业体系。加快发展20MPa压缩储罐、70MPa车用氢 瓶、90MPa的超高压站用储罐和高效低成本大容量制氢设备,建设可大 量储存液氢示范性加氢站。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配套政策,鼓 励研发大功率高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以及 燃料电池乘用车和重型卡车。支持大规模储能电站检测、控制、安全 等关键技术研发。(四)新材料产业坚持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化主攻方向,围绕铁基、碳基和硅基 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材 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 等产业领域,提升新材料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研发和产业 化进程,支持打造新材料供给端、需求端创新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 术研发,拓展纳米材料、碳纤维、亚稳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市场应用。 重点建设唐山精品钢及化工新材料、邯郸特种气体及办公耗材和新型 功能材料、衡水新型功能及复合材料、承德锐钛新材料及制品、承德 新型建筑材料、邢台特种合金、石家庄高温合金、辛集新型显示材料、 武安铁基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集群)。加快提升航空铝材、高纯 靶材、高端硬质合金等关键新材料保障供应水平,在特种电子气体材 料等领域培育一批产能世界领先的单项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 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 亿元。1、先进金属材料重点研制与开发高温合金系列、精密合金系列、耐蚀合金系列及 高强不锈钢系列产品,超高纯生铁等铁基新材料,高温、耐磨、耐蚀、 超低温板、棒、线、丝产品,超轻金属、高纯氧化帆系列、航空航天 领域用合金材料、机功能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等。大力发展稀土永磁 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金属材料专用稀土添加剂。2、碳基新材料围绕碳基合成新材料、碳纤维材料、半导体材料、新型煤焦化炭 材料、新型储能材料等领域,突破高端炭材料和碳基合成新材料制备 技术,重点发展人造石墨、石墨烯、超级电容炭、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化硅材料、碳纳米管、高端聚烯姓等碳基新材料开发。3、电子信息新材料加快发展硅材料、错硅材料、多孔硅、微晶硅以及以硅为基底异 质外延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硅基新材料,三氟化氮、六氟化鸨、 六氟丁二烯、高纯氟化氢、高纯氯化氢等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特种电 子气体,以及办公自动化耗材与静电粉末材料。支持发展光刻级氟化 钙晶体等光学材料,功能膜材料、柔性玻璃、柔性电路板等柔性电子 材料,碳化硅、氮化银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液晶显示、微米级发光 二极管(Micro-LED)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光刻胶、 偏光片等新型显示材料,超白压延光伏玻璃等新能源光伏材料,以及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高安全高比能电池等高性能电 池材料。4、高性能复合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纤维,推进碳纤维、玄武岩纤 维、熔纺氨纶、芳纶纤维、新溶剂绿色纤维素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 合材料的产业化规模化,开发高性能复合材料消防服、防弹衣、抗热 服、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嗖(PBO)纤维等。加快发展电工级聚丙烯、金 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5、新型功能材料加快家电、建筑、高速公路用粉末涂料等中端粉的规模化发展, 推进金属粉末涂料、氟碳粉末涂料、丙烯酸粉末涂料和重防腐粉末涂 料等高端粉的产业化进程。6、绿色化工新材料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 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等重点领域需求,采用自主研发技术与 国际先进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发展以高性能聚烯烧、高性能树脂 (工程塑料)、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 新型涂层材料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7、前沿新材料在石墨烯及其改性材料、增材制造材料、高性能纳米材料、功能 性植入材料、再生修复活性材料、新型超导材料、超材料等前沿领域, 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四、实施制造业人才培育行动1、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着眼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广聘请兼职教授、客 座专家、星期天工程师、金融市长等人才引进方式,为外国专家来冀 办理签证和永久居留证等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便利度和满意度。开展 京津冀创业导师河北行行动计划,推动京津冀人才资质互认,支持京津高校在河北建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和团队到 冀创新创业。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施青年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完善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体系,培育众多河北工匠。落实国家和我 省工资福利政策,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办法,重点向关键 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和短缺人才倾斜。推进开发区(园区) 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允许在人才引进使用评价、创新创业、公共服 务等方面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打造人才特区。2、完善人才内生机制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大军。以满足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需求为导向,推动建立 学校和企业双元制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一批专业化技术经理人。 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培训机构,加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新时代发展理念的职业经理人、领军型 企业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培训人群范围,引导中小微企业开 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企业、技工院校、民办职业技术培训 学校共建产教融合型培训基地,调动职业技能培训主体积极性。3、组建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联盟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条件成熟的制 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行 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领军城市。推进雄安超算云中心、城市级物联网 平台建设,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和感知体系。建设数字化主动配电网, 打造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围绕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推动布 局建设国家级信息网络实验平台、生命科学、人工智能、5G实验室等 创新研究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信息服务等高端高新产业园区建设,高 标准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建设,建设维安国际 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 基地。到2025年,雄安新区世界级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打造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二)石家庄省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依托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区 域中心城市定位,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大力支持省会做强做优钢铁、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食品、新材料 等产业,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等 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产业 集群,建设全省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省会创新发展、绿色 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增强省会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辐射带 动功能,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业协会等,组建产业人才联合会(联盟),充分发挥人才、技术、项 目、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优势,加快形成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 广应用于一体的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集群。五、基本原则1、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创新载 体建设,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 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2、质效优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建立健全 高质量标准体系,着力调优存量、做强增量、提高质量,提升中高端 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名品、名牌和名企,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推动 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3、融合发展坚持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 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 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培育壮大先进生产性服务业。4、协同发展坚持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强化区域产业 协同,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分工定位明确、产业链高 度耦合、供应链高效协同的区域制造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突出 的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5、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 策部署,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用能结构,加快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 色化改造,推动行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级化, 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6、开放合作坚持把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深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 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技术、人才等优质要素,开展国际产能 合作,积极嵌入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国内双循环,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 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资料参考: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三)唐山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以园区化、精细化、链条化、循环化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 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临港产业。重点发展精品钢铁、高端 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化工、新型绿色建材、新能源与新材料等 优势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钢铁基地、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及合 成材料基地、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四)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借力京津技术、智力资源,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功能,打造与京 津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开展创新型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县域科技创新 能力。廊坊市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 大健康等。保定市重点发展汽车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智能电网装备制造等。到2025年,通过创新改革政策先行先试,成为 引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五)沿海临港产业带突出沿海经济带在全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的引 领作用,强化唐山市增长极带动作用,加强港口联动、园区协作,推 进开放开发,强化要素集聚、项目集聚、产业集聚。秦皇岛市重点发 展先进制造业、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做大做强临港产 业。沧州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石化、海水淡化、生物医药健康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及 合成材料基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富有特色的海洋经济新兴发展区、 富有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加快打造环渤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六)冀中南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坚持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依托以石家庄市为中心 的现代化省会都市圈建设,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衡水市重点发展先进 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产业。邢台市重点发展先进装备 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化提升钢 铁、煤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邯郸市重点发展精品 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等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 能源、生物健康、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产业层次 进一步提档升级,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和内联式发展互促并进,打造 制造强省战略支撑区。(七)冀西北绿色制造产业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加快 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承德市重点发展锹钛新材料及制品、绿色 食品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特色智能制造 等。张家口市重点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大数据设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氢能源制备等。到2025年,打造成为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生态 引领示范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围 绕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工业设计、品牌营销、链条延伸、绿色转型、 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商务模式等发展路径,着力加强企业内生力、 产业链竞争力和集群生态力建设,发展一批特色鲜明、规模效益好、 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韧性足、绿色低碳、 集约集聚、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支持箱包、童车、家具、 裘皮皮革、羊绒、丝网、轴承、标准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乳制 品、葡萄酒、宠物食品、大数据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提质 增效。在电子信息、精品钢、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 应急产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领域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竞争 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到2025 年,县域特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县域经济的支撑显著增强,年 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80个。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坚持智能化、终端化、链条化主攻方向,重点推动新型显示、半 导体器件、现代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卫星导航等产业加快发展,强化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 器件、传感器等技术支撑,加快突破新型显示、集成电路、5G通信、 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巩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柔性显示等比较优势。提升整机、终端产品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促进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 应用,做大做强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建设雄安互联网、廊坊新型显示、 石家庄光电与导航、秦皇岛软件、沧州智能网联汽车与半导体、承德 大数据、怀来大数据、张北云计算、邯郸电子材料、辛集智能传感器、 正定数字经济等产业基地(园区),持续推进京津冀国家大数据综合 试验区建设,打造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大数据、太阳能光伏、第三 代半导体材料等产业新高地。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引领 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光伏、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3个千亿 级产业集群,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1、新型显示加快高端液晶面板、柔性面板等技术研发,支持新型显示材料、 光学薄膜等核心配套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实施固基强 屏建端工程,进一步提升单色液晶材料、薄膜晶体管液晶(TFT-LCD) 材料、液晶玻璃基板、光学膜、有机发光半导体(0LED)材料、彩色 光刻胶、电子特气等基础材料技术水平,巩固国内市场优势地位。提 升现有中小尺寸有源矩阵发光二极管(AMOLED)面板、TFT-LCD模组、 单色液晶显示屏等质量工艺水平。积极引进高世代显示面板,推进大 尺寸AMOLED面板、中小尺寸AMOLED柔性折叠屏、全面屏、微显示 (Micro-LED)面板、量子点显示面板等研发及产业化。培育引进手机、 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骨干企业。2、半导体器件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推动高端传感器、大功率器 件、专用集成电路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太赫兹产业基地。实施固基材、 强芯片、育专用、引封测工程,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支持陶瓷封装材料、电子级化学品、4英寸碳化硅晶片提升良品率,加 快6英寸以上碳化硅、氮化钱单晶片及12英寸硅外延量产化进程;推 动电源管理芯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芯片等研发及产业化。 发展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高端传感器、微电机系统(MEMS)、大功 率器件、高电压电路、微波射频电路等特色专用工艺生产线。引进发 展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知名企业,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3、现代通信实施固基提芯引端工程,巩固提升硅外延片、碳化硅、陶瓷封装等基础材料优势;提升多模卫星导航射频接收芯片、5G射频前端芯片、专用通信射频芯片、射频识别(RFID)芯片、光通信芯片等核心芯片 设计水平。加快智能终端芯片、5G基站宽带高频段功率放大器、5G小 基站、5G高频线路板、太赫兹器件、高端晶体振荡器、高速光电转换 模块等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发展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基于5G技术 的宽带移动通信等专网通信设备及系统;引进发展大规模天线系统、 基站设备、网络交换机、存储服务器、通信整机等网络通信设备和终 端产品。4、人工智能建设互联网+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行为 识别、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AI)关键技术。 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发 展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智能交互、图像识别、知识处理等智能系统 解决方案,开发基于AR/VR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人工智能产 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应用。实施AI+计划,推进AI+农业、工 业、教育、医疗、家居、金融等创新应用。加强与百度等骨干企业合 作,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加快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和 智慧交通试点示范建设。5、大数据 实施固基育产强用工程,推动数据资源向张承廊区域聚集,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数据中心,引导数据中心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电 源使用效率(PUE值)小于1. 3O 2025年,在线运营服务器突破300 万台。推动建设中国雄安数字交易中心,搭建数据交易支撑服务平台。 建设一批大数据与云计算创新应用研究机构,引进培育一批高成长性 数据开发企业,突破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一批核心技 术,形成完善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康医疗 等领域应用示范。6、软件推动前沿技术应用研究与探索,聚力发展工业软件。面向行业应 用需求,支持发展应用软件系统。围绕云计算、大数据、AI、工业互 联网等领域发展,开发一批平台软件。支持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控制 与决策、智能感知等嵌入式软件技术研发。支持雄安新区互联网产业 园建设,引进培育一批中国软件百强、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打造雄 安新区软件创新研发引领区。支持秦皇岛市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开展 合作,着力引进一批软件领军企业、研发机构、高端人才,打造秦皇 岛软件新城。(二)生物医药产业坚持创仿结合、优化品种、延伸链条,加快疫苗、诊断检测试剂、 抗体药物发展,推动优势化学药持续发展壮大。巩固原料药和高端化 学药优势地位,积极发展特色高端原料药、植物有机成分提取、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