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陶北路改造工程路线设计说明.docx
第二篇路线设计说明1原有公路平面指标采用情况根据对原有公路路线平面进行拟合,本项目为铜陶北路(陶都医院至冯家石 坝段)改造工程,起点位于九龙坡区陶家镇铜陶北路与白彭路交叉路口(陶都医 院),桩号为K0+000,终点位于铜陶北路与陶跳路交叉路口(冯家石坝),桩号 为K2+110,路线长度为2. 11km。路线共设交点9个,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为3.318 个,最小圆曲线半径255m,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表2T原有公路平面指标拟合一览表2原有公路纵面指标采用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路线总长km2. 112路线增长系数2. 1473交点总个数个74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3.3185平曲线总长m850.2356平曲线占路线息长比例%40. 2967平曲线最小半径m/处255/18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9最大直线长度m560. 548根据对原有公路路线纵断面进行拟合,起点位于九龙坡区陶家镇铜陶北路与 白彭路交叉路口(陶都医院),桩号为K0+000,终点位于铜陶北路与陶跳路交叉 路口(冯家石坝),枢号为K2+110,路线长度为2. 11km。路线共设变坡点3个, 平均每公里变坡点个数为1.5个。表2-2原有公路纵断面指标拟合一览表本次设计不对现状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进行调整;仅对现状病害路基、 路面、排水、沿线设施等进行改造。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竖曲线总长m492. 5692竖曲线占线总长比例%23. 343变坡点总个数个34每公里变坡次数个1.55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处4000/16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处3500/17最大坡长m/处1590/18最小坡长m/处110/19最大纵坡处2. 85/1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 1设计原则及内容交通安全设施系统是公路最基本、最必须的交通安全保障系统,集交通管理、 安全防护、交通诱导、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保障驾驶员正确、安全行车的基本 附属设施。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结合路网与公路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进行 综合考虑,交通安全设施之间、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主体工程和其他设施之间应 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本项目安全设施的设置,除应满足其功能需要以外,还应使其布置和结构形 式美观、醒目,与公路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并尽量与 周遍路网的其他安全设施保持统一和良好衔接。铜陶北路(陶都医院至冯家石坝段)改造工程本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依据相关规范及标准,并参考目前国内外公路安全设 施设计的成功经验。坚持“安全、舒适、环保、和谐”的设计理念,体现“以人 为本,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提出“主动引导、被动防护、全时保障”的设计 思路,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保障”为目的。本项目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3) 2设计依据及标准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4) 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5) JTG 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6) JTG/T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3671-202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10)JTG 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DGB/T 188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12)GB/T 23827-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13) JT/T 280-2004路面标线涂料14)GB/T 24725-2009突起路标15)本项目路线、路基、防护、桥梁等相关土建设计资料16)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3. 3现状交通工程设施3. 3. 1标志S2-01现状标志较为完善,指路标志齐全,经核查,现状标志尺寸、反光要求、立 柱尺寸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仅部分人行横道无人行横道提醒标志。本次设计考 虑增设人行横道标志。4. 3. 2标线道路全段标线设置较完善,均设置车道分界线和车行道边缘线,全线标线材 料采用热熔标线,现状标线磨损较为严重。因沥青面层重新全部铺筑,标线需全 线重新施画。5. 3. 3护栏(1) KO+OOO-K1+600段人行道上为原有公路安装波形梁护栏,扩建人行道 时未拆除,本次设计对该段人行道拆除重建,拆除沿线护栏。(2) Kl+600K2+110段路面宽度为22m,双向六车道,现状对向车道分界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本次设计新增中央隔离墩。2铜陶北路(陶都医院至冯家石坝段)改造工程3. 4设计方案3. 4.1设计范围本设计为该路段原有交通安全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完善设计,设计范围为:(1)对原有设施中不符合新标准、规范之处进行规范化设计与改进;(2)为保证本项目沿线路段标志牌尺寸、样式统一,本次设计采用V=50km/h 设置警告、禁令标志;警告标志边长采用900mm规格、禁令标志直径采用800mm 规格、指路标志字高采用35cm。3. 4.2具体设计方案3. 4. 2. 1交通标志(1)规范化处置按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 2-2009)和交通部行业标准公 路交通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要求进行交通标志设计。根据不同路幅宽度设置警告、禁令标志;警告标志边长采用900mm规格、 禁令标志直径采用800mm规格、指路标志字高采用35cm0(2)标志板面及材料标志版面文字原则采用中文,字高为35cm。汉字高宽比不小于1: 0.75。标 志版面颜色参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各版面字体采用GB 5768-2009中规定的“交通标志专用字体”。标志板面的大小:方形标志根据文字的多少确定,同一种类型的标志中,相 类似的板面,能统一的尽量统一,原有标志版面能利用的尽量利用,以方便施工, 节约造价;圆形标志直径采用中80cm,三角形标志边长为90cm。标志板面采用3003铝合金板材料,圆形、三角形、菱形、八角形和矩形的 单柱式底板采用2mm厚的铝合金板,双柱式和单悬臂式的底板采用3mm厚的铝合S2-01金板.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89. 3Mpa,屈服点不小于241. 2Mpa,延伸 率不小于4%10%,其耐候、耐盐雾腐蚀、机械性能等应符合GB/T 23827-2009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全线标志均采用GB/T 188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中规定的N类反光膜。 版面的反光材料采用薇棱镜反光膜,不含金属镀层,白色反光膜其初始最低逆反 射系数值不小于360cd/lux/m2 ,黄色反光膜其初始最低逆反射系数值不小于 270cd/lux/m2。(3)标志支撑结构设计标志结构采用柱式、悬臂式。标志结构的设计风速为25m/so从节约及方便视认角度出发,若标志位置相近,则合并设置,共用一套支撑 结构。立柱顶端和横梁端部采用3nlm厚的钢板焊接封盖。标志板与滑动槽铝用钾接,标志板与标志柱通过滑动槽铝、滑动螺栓和抱箍、 抱箍底衬连接。(4)标志安装柱式标志的标志内边缘距路肩边缘,25cm,标志牌下缘距路面高度为2.5m。 悬臂式标志的安装净空为5. 5m。路侧标志安装时应与道路中线成一定角度,指路和警告标志其安装角度为 ()10。,禁令和指示标志的角度为045°。当设计的标志安装位置与实际存在的构造物发生冲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并 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做适当调整。铜陶北路(陶都医院至冯家石坝段)改造工程标志柱长度均按填方边坡1:1. 5设计,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立柱长 度。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损伤标志板面;标志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立柱安装。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对地点方向标志、地点距离标志预告的地点方向、距离信 息进行核对,若与现场不一致,应作相应调整。(5)标志生产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应严格执行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 线之规定。标志板须保证板的平整度、钾的质量,对接缝应进行严格的处理,板面的钾 钉头应打磨平滑;标志板边角要导圆。贴反光膜时要求底板平整、清洁、干燥,同时贴膜车间应保持清洁,温度、 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否则将导致气泡和皱折的产生。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和横梁可采用焊管,应符合碳 素结构钢(GB/T 700-2006)的要求;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 一般常用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GB/T 8167-2008)的规定,标志立柱不允许焊接。柱帽及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板。 在焊接时应注意焊接质量,并应进行有效的打毛刺和修磨工作。标志结构件均采 用热浸镀锌进行防腐处理,镀锌应保证锌层的厚度及均匀性。地脚螺栓均采用高强螺栓,应采用40B或45号钢,并符合钢结构用高强 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1231-2006)的规定。(6)防腐处理S2-01标志的立柱、横梁、加劲肋、法兰盘、抱箍、抱箍底衬等钢构件,镀锌量为 600g/m2相应层厚度0.085nun)。螺栓及标志基础的地脚螺栓、螺母、垫片等坚固 件的镀锌量为350g/ m2;(相应层厚度0. 050mm) 0所用锌应为GB/T 470-2008锌 锭中规定的1号锌。螺栓连接件在镀锌后应清理螺纹或作离心分离处理。镀锌 工艺应符合GB/T 470-2008锌锭的要求,保证镀锌的厚度和均匀度。构件镀 锌后,外表应整洁光泽,不得有明显的气泡、裂纹、疤痕、毛刺等缺陷。3. 4. 2. 2交通标线(1)规范化处置按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 3-2009)要求进行交通标志设计。恢复人行道标线及车道线。(2)系统化、创新性设计根据道路线形及行车安全需要,应用视错觉标线。(3)具体标线设置相关指标交通标线和突起路标要严格按照国标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的规定设计,具体设置原则如下:1)车道边缘线采用线宽为15cm的白色实线;同向车道分界线采用线宽为15cm 的2-4白色虚线;对车道分界线采用线宽为15cm的4-6黄色虚线。2)车行道边缘线,每隔10m留出5cm宽的缺口,以利排水。3)平交路口设置导向箭头标线、人行横遒线、停止线。4)公交港湾设置公交车道线。5)在人流密集路段设置抗滑薄层。(4)技术要求所有标线材料均采用热熔型涂料雨夜道路交通反光标线。铜陶北路(陶都医院至冯家石坝段)改造工程普通标线厚度为1.8±0.2mm ,导向箭头厚度不小于3. 0mm,突起厚度为 4. Ommo涂料中应混合占总重量15%23%的玻璃微珠,在喷涂时,普通热熔标线 表面应均匀撒布0.3跖/#的玻璃微珠,减速震动标线表面应均匀撒布0. 5Kg/m2 的玻璃微珠。热熔型涂料雨夜道路交通反光标线的颜色分为白色和黄色,白色雨夜道路交 通反光标线其最低逆反射亮度系数值不小于150cd/lux/m2,白色雨夜道路交通反 光标线其最低逆反射亮度系数值不小于lOOcd/lux/n?。为保证本路段粘贴在护栏 上的立面标记的高强附着力,要求立面标记采用压敏型铝基第IV类反光膜粘贴。 施工路面标线之前,要求路面干燥、清洁,除净杂物和灰尘。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0。划标线之前,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并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调整,以保证标线 位置精确、线形顺畅。标线施工应符合JTG/T 3671-202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的要 求。(5)薄层抗滑层1)材料及设计内容改性环氧薄层抗滑层由胶结料和防滑骨料组成;胶结料由A、B、C三个组分 构成,A组分为白色粘稠液体,B组分为淡黄色透明液体,C组分为彩色陶瓷颗粒。A、B、C组分和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搅拌,摊铺并撒上耐磨碎石,待其完 全固化后即得到薄层抗滑层路面。薄层抗滑层耐磨碎石的洛杉矶磨耗损失应不大于20%,磨光值不小于45,压 碎值不大于18,密度不小于2. 7克/立方厘米,含水量不大于2机 填料采用机制 砂,粒径为().16mm().6nun。薄层抗滑层材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S2-01产品应执行标准为交通行业标准路面防滑涂料(JT/T 712-2008),符 合“冷涂型路面防滑涂料”类型的技术指标要求,见性能表一。性能表一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基料在容器中的状态应无结块、结皮现象、易于搅匀2涂膜外观干燥成型后,颜色、骨料颗粒分布应均匀,无裂纹、骨料 颗粒脱落等现象3耐水性在水中浸24h应无异常现象4耐碱性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浸24h无异常现象5涂层低温抗裂性-10保持4h,室温放置4h为一个循环,连续做三个循环 后应无裂纹6抗滑性高防滑型,BPN2707基料附着性(划圈法)W4级8不粘胎干燥时间,hW59骨料莫氏硬度26同时还应满足薄层抗滑层材料的性能,技术指标见性能表二。性能表二序号检验项目技术指标1燃烧性能空气中不燃烧2抗拉强度(MPa) , N73断裂伸长率(酚,2202)施工要求、工艺及控制措施对天气及气温的要求施工时的天气必须是晴天或阴天,气温必须在5。(2以上。对基面的要求施工前,对原路面需要铺设彩色抗滑路面的区域,进行铳刨处理,使基面具 有一定的粗糙度,且基面一定要保持干燥。铜陶北路(陶都医院至冯家石坝段)改造工程薄层抗滑层材料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在沥青硅路面上加铺一层薄层抗滑层材料,厚度控制在5nlm左右。施工之前 先将需要铺装薄层抗滑层的沥青松面层清理干净。将A、B、C组分在规定的容器中混合并搅拌,搅拌的时间为24分钟,不 能超过5分钟;立即添加填料,搅拌的时间为35分钟,不能超过7分钟;马 上进行薄层抗滑层材料的摊铺,薄层抗滑层材料的施工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分 钟,并且薄层抗滑层材料施工完毕之后,须马上撒上耐磨碎石,撒满为止。当一 段时间之后,对于部分泛油的地方,需补撒耐磨碎石,直到不再有泛油现象发生 为止。对胶结料及骨料颜色的要求胶结料与骨料颜色最好达到通体一致。例如;做红色的抗滑薄层,则抗滑层 胶结料为红色,骨料建议为红色。施工验收技术要求施工完毕48小时之后,薄层抗滑层与沥青混凝土基面的粘接强度22. OMPa, 纹理深度22. 0mm,摩擦系数260。3)抗滑层材料质量要求S2-01技术指标质量要求试卷方法粘度增至50s的时间(20)至60分钟标准粘度计法抗拉强度,MPa叁7.0GB1040粘接强度,MPa叁2. 2拉拔试验剪切强度,MPa叁2.0GB-T7124-2008剥离强度,KN/m叁2.0GB/T7122-199660保温200小时残留的剪切强度,%工75水煮法60保温200小时残留的粘接强度,%叁75耐化学腐蚀不溶解于一般的化学药品浸泡、称量阻燃性空气中难燃直接燃烧法热固性(2001)不熔化特殊规程4)质量指标检测方法现场检测粘接强度通过拉拔试验进行检测,抗滑层材料与路面之间的剪切性能测试, 参照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抗滑层材料表面抗滑性能的 测试,参照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值方法。试验室检测抗滑层材料抗拉强度的检测,参照GB/T 2567-2021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 方法;抗滑层材料的拉伸剪切强度,参照GB-T7124-2008胶粘剂拉伸剪切强 度测定方法(金属对金属);剥离强度测试,参照«;B-T7122-1996高强度胶 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混法。3. 4. 2. 3中央分隔带护栏车行道隔离设施是用来分隔对向或同向行驶的交通流,并有禁止车辆左转进 出行驶和行人任意穿越道路的作用,一般设置在道路中心线上或车道分隔线上。 车行道隔离设施分为车行道中心隔离设施(分隔对向)。1、中央隔离墩高度为80cm,宽度为40cm。2、隔离墩所采用的混凝土为C30硅。3、钢筋采用光圆钢筋,具体尺寸、数量详见标准图。4、现浇段长度超过8m,应设置缩缝,缩缝每5m 一条,采用切割施切缝深 度为3-4cm,每30nl设置贯穿胀缝一条,宽度2-3cm。5、护栏油漆:立柱喷漆处理,扶手及栅栏浸塑处理。(颜色如图中央隔离 墩所示)铜陶北路(陶都医院至冯家石坝段)改造工程中央隔离墩3. 4. 2. 4施工注意事项道路通车后,若新增有支路平交口,可根据本项目设置原则增设相关警告、 禁令及地点方向标志、地面标线及导向箭头等。标志安装施工时若遇构造物相冲突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征得现场监理工 程师同意后可适当移位或设置于对向侧安装。本项目标线与被交道路标线相接时,若标线宽度不一致时,应采用顺适渐变 施划,确保标线线形顺畅、美观。路侧护栏设置应结合现场平交口以及居民区路段实际位置断开并增设相应 路侧端头,不得妨碍行人及车辆出行需求。标志牌前50m范围内乔木应进行修枝,防止标志被树木遮挡。本设计中限速标志实施前应提前与交警部门协商,通过交警部门审查后方可 指导施工。3. 4. 2.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S2-01因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强制性条文未对交通标 志和标线作相关规定,本设计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执行。3. 4. 2. 8未尽事宜均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和交通运输部有关标准及规范执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