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语文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始了.docx
-
资源ID:68110025
资源大小:15.7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语文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始了.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工作计划三年二班张楠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学习品 味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一、学生分析班上共有学生42人,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上学,学习热情高,肯 动脑筋,对学习语文有较浓厚的兴趣,学生识字量大大增加,语言有 了明显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能够写简单的文章。他们已 经具备了初步的质疑和释疑的能力。但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 差,对学习语文有畏难情绪。对这些同学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良好 学习习惯,采用多鼓励,勤检查的方式督促其认真学习。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 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 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 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 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 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 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 精读课文后标出。止匕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 了一些要认的字。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 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 分别为“宽带网” “趣味语文” “展示台” “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 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三、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 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 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 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 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 能力。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 200个字,会写1 600个字。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 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 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 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 享习作的快乐。9、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 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四、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一)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量的巩固是识字教学中的一 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 见面。另外,也可以采取一引起归类复习的方法,适当的时候让学生 做一些归类整理。要继续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 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节课写的字不 要太多,可以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 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二)关于阅读教学.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 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 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 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 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颖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 提出问题。(6)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 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 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 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在自读自悟的 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7)组织好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装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装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 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1 .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 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 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 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 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装参 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 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习讨论、交流,还可以用 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 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成搞清楚,留着今后解决。 3.选读课文的教学教材后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 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 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装自己阅读、自我检测 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能力。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装明确围绕什 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1 .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 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 强。2 .全员参与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装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装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 力。3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装进 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 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 出建议和批评。4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 过多的指点。5 .学生装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 要领带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装进行交际训 练。止匕外,还应鼓励学生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 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四)关于习作教学1、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上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在教学中可以更放开一些,对教材的安排可以灵活的处理。爱护学生 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 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 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门交流。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 式,丰富自己的表达。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导作用。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 同探究,合作写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 作能力。多创造一些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在指导时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让学 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不要写走样。培养 学生能够把看到事物写得像,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 要说假话。要注重培养学生再现生活的能力,练就表达的基本功。评 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五、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及奋斗目标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让学生在 阅读和习作方面有所提高,特别是习作方面。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争 取在新的学期取得优异的成绩。2012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