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
附件2: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世界的人口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七年级 教材版本湘教版一、课程标准要求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扣',人地关系这一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 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 制人口和计划生育要作的重要性。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教学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 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 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 的掌握情况)为了便于学生分析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4个区优越的自然 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温暖湿 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 求)二、知识目标1. 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 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 析其形成原因。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 口增长的快慢。三、过程和方法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 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4.教 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 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人口分布的成因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学生阅读图思考:(1)、世界人口增长可以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1830年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这 说明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数量有何变化?反映的是怎样的人口问题? (2)指名回答后, 教师加以明确 板书:1、世界人口的数量1999年:60亿2、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不同,怎样来进行定量分析呢?(学生回答)过渡: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是:自然增长率, 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呢?如何计算?(展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题。(1)、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图4. 2)。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 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 不同的。板书: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发 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过渡:目前地球上有6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均匀吗?若不均匀, 那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这个问题。、(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看一看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主要有哪 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稀少?板书: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 人口数2、人口稠密区:东亚、印度、西欧、北美和南美的东部3、人口稀少区:俄罗斯、加拿大、北非 地区为什么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三)、世界的人口问题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 近8000万人,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 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 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阅读课本材料,思考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引发的问 题 教师加以明确:世界人口增长过快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会引发许多问题,如下(1)、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为主,乡村:生态破坏为主(2)、交通拥挤、居住困难(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世界人口增长过慢引发的问题 教师 提供一些材料后让学生明确人口增长过慢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并说明此问题是一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国 家出现的问题,它会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限制.明确:(1)、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2)、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3)、其它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活动 (1) 学生讨论对策;(2)指名回答;(3)教师加以明确: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 发展相适应。三、总结 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知识点:世界的人口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 布。这两个知识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认识人口的动态变化,它 们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 了定量说明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的分布情况。五、板书设计七、教学评价(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 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 习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 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 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间的共同进步。因此,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小数除法教材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 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 计算。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教学建议:1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2 .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商大于1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的: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 的小数除法。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4 + 4=4164-32=13804-15 =一-导入新课: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 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 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22.4 + 4)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三.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 4 千米=22400 米22400 + 4=5600 米5600 米=5. 6 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 的?追问:24表示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 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 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 些不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 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25.2 + 634.54-15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课后反思: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有研究的价值.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第二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二)商小于1教学内容:P17例2、例3、做一做,P18例4、做一做,P1920练习三第3一11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 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 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 迁移。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1) 22.44-4(2) 21.454-15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 完成。二、新课1、教学例2: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平均每周跑5.6千米,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这道题该如何列式?问:你为什么要除以7,题目里并没有出现7?原来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 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 4/37. 2/9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教学例3: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 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 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 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 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 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5、P18 做一做。三、课堂小结: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四、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课后小记: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 课堂中张子钊同学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 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 ”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 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 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 确的知识体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 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 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 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 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 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