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六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68117988
资源大小:32.01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六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docx
2023年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六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篇1春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春联,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爱春联、学春联、用春联的思想感情一、 知春联,激兴趣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见过一些春联,但却缺少深入系统的了解。因此,在本课教学的初始,我以一曲新年好导入新课,充满节日欢快气氛的乐曲伴随着声声爆竹,将学生带入入了新年的氛围中。最后,多媒体将画面定格在一个倒帖的福字和一幅大红春联上。同学们仔细看着春联,有的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开始,声音是杂乱的、没有节奏的,慢慢地就整齐、响亮了起来。有的学生边读边摇头晃脑,感觉是那么有滋有味。见时机已到,我就趁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读的是什么吗?你们了解春联吗?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的学习将会非常投入的。二、 读春联, 拓视野春联的特点是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能给节日增添许多欢快祥和的气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春联的这些特点呢?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1、读春联 想意境本课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四大类内容的春联: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描绘美丽春光的,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我先请学生自己轻声朗读这四副春联,做到正确流利;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一下,这副春联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学生朗读之后是这么说的:我仿佛看见了地里的小草又长出了嫩芽,钻出了地面,经受了一个冬天寒风雨雪考验的的他们又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在果园里,在山前村后,杏花也热热闹闹地赶春来了,在枝头尽情绽放。这翠绿、这杏红,让我们又感觉到春天来了,多么美好的春天啊!这么美的描述,让其他学生不禁鼓起了掌,也让我们对这副春联描绘的景象更加清晰了。其余的三副春联,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学生朗读感悟,互相交流,兴趣浓,效率高,效果好。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个别学生对春联的朗读顺序不是很明白,我及时给予了指导:春联应该先读右边的上联,再读左边的下联,如有横批的,则最后读。2、读春联 明对仗春联的另一特点是讲究对仗。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对对子、找对仗句等练习中了解的对仗的特点及要求。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简单地讲述了一下,让学生知道在春联中,对对仗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然后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对仗的特点表现出来。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揣摩,从停顿的长短、声调的高低、语音的轻重上把对仗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3、读春联 表情感春联是用来来烘托新年的气氛,表达人们美好祝愿的。因此,在学生了解了春联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读春联,结合春联展现的意境,把人们的美好情感表达出来。文中出示的五副表达不同内容的春联,被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演绎。从“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中,同学们读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中,同学们读出了对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歌颂,美好的祝愿表露无遗;从“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中,同学们衷心赞美朴实勤劳的人们,一幅幅和和美美的天伦之乐画面展现于眼前;从“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中,同学们寄托了对新年的良好祝愿,祝愿所有的人新年幸福安康;而从“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中,同学们将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出来。人们说,诗中有画,春联又不何尝如此呢!一副春联一副画,而且是一副充满美好感情的一副画,是人们喜看爱读的一副画。学生们的朗读,将画面读活了,将情感读懂了,将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读到了心灵深处。三、 找春联,重积累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春联,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在两方面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个是搜集的途径广、内容丰富。他们有的从新华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了认为内容比较优秀的;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鼠标轻轻一点,春联就源源不断而来;有的请教爷爷奶奶,把他们见过的春联记录下来;还有的专门在人家的大门上找去年贴的春联。第二是交流的积极性高。在交流过程中,没有谁胆小怕羞,都是踊跃参加。交流时不但大声朗读了自己找的春联,还都要补充说明几句,这个春联讲了什么,好在哪里。内容丰富、各不相同的春联,让学生收益匪浅。学生在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的同时,也在积累别人搜集的春联。四、写春联,尝乐趣在备本课的时候,我总览了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看到练习7中有个练习:把春联上漏缺的字补上,看补个什么字好,并说说理由。这个练习给了我启发:何不让学生试着写写春联呢?为了减低本环节的难度,使学生顺利完成练习,品尝写春联的乐趣,我把本环节分为两步。1、补春联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练习7中的补春联一题提了上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来讨论: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中的方框内该补个什么字最为恰当?意在让他们能够明白春联中用词要精当,一字变化,整个春联的韵味就完全变了。问题一出来,学生就开始小声讨论起来。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就让我吃了一惊。“老师,这里该填个润字。”“为什么呢?”“这个说不上来,我是看到图上有个三点水,就想到了这个润字。”“你真聪明。那你再想想,润是什么意思,用这个字好不好呢?”一阵寂静,接着一阵小声议论,有人自告奋勇站了起来。“我觉得这个字用得很好。润就是滋润的意思,讲春雨滋润着花儿,花儿都开放了,春天来临了。而且润在这里作动词,和拂相对仗。”精彩的回答之后,没有人举手了。好象大家都觉得“润”字是最恰当的,都不敢再去想其他的字了。这样的话,不就缺少了一种“百家争鸣”的气氛了吗?还从三点水入手,我引导学生:刚才那个同学由三点水想到了“润”字,那么还有其他三点水的可以用在这里吗?大家再想想。一句话激起前层浪。“可以用滴,雨点滴落在花儿上。”“和润相比,哪个好呢?”“润好。滴只是落下来,感觉没有给花儿足够的水分。”“可以用洒。雨点飘飘洒洒下来。”“和其他的字比较一下呢?” “洒比落好,比较轻柔,春雨就是软绵绵的。但是没有润好。”“可以用洗。春雨洗去了花儿上的灰尘,让花儿更漂亮。”“但是没有润好,洗去的只是外表的灰尘,滋润是一直到花儿体内的。”另一个学生给他评价。“可以用沐,花儿被春雨笼罩,就像在洗澡呢。但是我自己觉得也没有润好。”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了,我的心里真是高兴。“可以用落。”“落字太重了,会把花儿打坏的。”小家伙真细心。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宽。“可以用打。”“打字不好,比落还重。”“可以用抚,这个字就温柔了。”“对,抚摩的抚,春雨对花儿多好啊!”“可以用助。”“可以用飘”“可以用吻”。真是了不得,一句话出来,全班同学都在叫好。“这个字好,春雨和花儿密不可分。”“他们多亲密啊!”一个空格,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思考,不同的尝试,不同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了春联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2、写春联有了补春联的基础,学生对写春联没有了担心。他们从用现成的词语组成春联开始练习:“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两个成语就是一副春联,看学生脸上的开心样,我的心里也喜洋洋的。“国泰民安,人寿年丰。”“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百鸟争鸣,百花盛开。”接着,学生开始自编春联了。“春风细雨入大地,桃红柳绿迎新春”。虽然还不够工整对仗,但这是学生迈出的第一步。“龙腾虎跃迎新年,莺歌燕舞庆佳节。”“春风送暖佳节到,锣鼓喧天新年至。”读着这一副副春联,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与智慧,也体会到了他们心中那份美好的感情。风拂千条柳 雨润万朵花。春联,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以他独特的魅力,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要求: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段意。3、认识并学习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关心民众、有勇有谋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成功治妖的精神。4、感情朗读课文,按要求复述故事。教学重点: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黑板教学进程:第一课时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文章的1-9自然段。过程:(略)第二课时要点: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从而认识西门豹这个人物。过程: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翻书P60,齐读西门豹说的话)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请大家自读课文10-13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办法惩治的?在书上勾画批注)。6、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刚才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情况。请先讨论: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7、请一个同学读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想,西门豹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巫婆和官绅头子去死的。8、西门豹怎样当众送他们去死的呢?也就是说以什么理由、用什么办法为民除害的?(默读11自然段,用1、2、3标出西门豹送巫婆去死的三个步骤)9、是哪三个步骤?10、第一步西门豹看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1、第二步西门豹找了什么理由惩治巫婆?(用勾出西门豹说的话)理解句子: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找了什么理由和借口来惩治巫婆?惩治巫婆最关键的话在哪里?从字面上看他说这句话时是以什么语气来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按这种理解该怎样读?西门豹内心深处真的是很客气的吗?那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该怎样读这个句子(与刚才朗读比较)。12、巫婆愿意去说吗?他会怎样?13、西门豹第三步又是怎样做的呢?这里进一步看出西门豹怎样?14、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这一部分我们是以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15、下面就请按上面教的学法,自学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这部分。(按小黑板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讨论)16、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神害的首恶份子,这样达到了什么目的?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他又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12自然段,他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样说的?用勾出)17、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体会西门豹说话的语气和心情,同桌练读)18、真是说者容易听者难啊!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看图想象说话)19、看到此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读句子)20、从此,谁也发大水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21、学到这里,聪明的孩子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西门豹借送新娘实际上做了什么?他送走的仅仅是两个人吗?22、作业 邺地的大官,他手握大权,完全可以直接杀了作恶多端的巫婆和官绅,可他却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借送新娘当众处死了他们,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办法真巧妙啊!这叫什么办法?23、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看书)24、引读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25、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学完了这一课。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26、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第三课时要点:总结全文,指导分段,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过程:(略)>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2.通过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领会小说巧妙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2.难点: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运用“三段式阅读法”进行教学,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分“自读、共读、用读”三步,在边读边议、质疑答疑的过程中,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领会小说巧妙的艺术手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最后”一词后面补充一个词语,你能想到什么,能想到多少,说说看。生1:最后一片树叶。生2:最后的晚餐生3:最后的相遇。生4:最后的时间。生5:最后的微笑。生6:最后的眼泪。生7:最后的冲刺。生8:最后一次演讲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还想问大家,你们说的“最后”中的“最后”,它的含义是什么呢?生1:最难忘。生2:最珍贵。生3:有点惋惜。生4:有些遗憾。生5:有些悲伤。生6:印象最深师:太好了!同学们知道的词语还真不少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所小学校,去聆听最难忘的一堂法语课吧。二、探究阅读:(用三段式阅读法读评课文)1.自读:(要求:拿起笔来,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把感受深的语句或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多媒体显示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思量(liá)踱(du)步郝叟(s)字帖(ti)强(qing)迫祈(q)祷2.共读:(说明:自读之后,请学生静静地思考1-2分钟,再开始共读,分两步走)(1)小组交流: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按四人小组交流读后感受,互相质疑答疑。(教师不可做旁观者,要参与到学生中,哪里需要就成为该小组的成员)师:同学们,经过你们自己静静的默读以及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我想,一定有不少同学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读完课文后的珍贵感受说给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听,或许还有一些没有解开的疑问困扰着你,那么,每组选代表发言或是毛遂自荐都可以。生1:我们小组觉得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师:说说看,是怎样的感人故事?生1:普法战争期间,已经被普鲁士兵占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镇,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的人们怀着沉痛和悲愤的心情,聚集在一所小学校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教学设计方案 篇4船长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船长一课在教学时应本着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全班范围的互动,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争议,教师应紧抓这一契机,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所思。使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文本。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作者运用对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给文章各部分加小标题。2、通过文中重点段落的研读,逐渐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并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3、掌握理解文中抒情性和议论性语句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救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这篇文章的层次是非常清楚的:遇险救援殉职。救援部分是讲读的重点,殉职部分是情感的升华。结合课文的写作特点,即通过环境烘托与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大胆整合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落创设多种情景,置学生于海难现场,让他们与文中人物生死相连、情意相通,从而反复地朗读、想象、体悟,使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立在学生的心中。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两课时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扣住重点的词语读文章,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2、使学生感悟课文片断,受到职责的教育。一、导入新课,感知画面。1 通过上节课的学生,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举手回答)2、他到底是怎样忠于职守,履行职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的灾难。过渡: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些镜头中,去认识认识这位船长。二、学习第一部分:遇险1自读第二段,画出相关语句,体会灾难发生的时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用上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感受到了3是的,海难发生了,海水汹涌而入,惊恐万状的人们四散逃命。谁来读读这几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惊恐和慌乱。出示课件: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指名朗读。这种情况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比较合适?(万分紧急千钧一发)(出示课件)4如果我们能亲身感受当时的气氛,大家会读得更好。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灾难。播放节选诺曼底号遇险记中海难危急关头的场景,学生仔细倾听。(出示课件)学生观看并交流感受后齐读这段文字。三、走进镜头二:自救1灾难就这样发生了,在人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时候,船长呢?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会儿来交流。2学生自读体会后交流:(1)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发布命令: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就出去!(出示课件)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船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而船长最先想到的又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理解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体会船长的镇定、沉着)为什么船长说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体会船长的责任感,船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指名读,注意吼的读法指导。危急的时刻,船长吼出了这命令学生读,再读,读第三遍。为什么读的声音越来越高?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吼字的呢?指名吼一吼船长的命令。船长的第一次命令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沉着 果断关心妇女 忠于职守舍生忘死(出示课件)但是人们有没有照他说的去做?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出示课件)照这样下去,意味着船毁人亡,可是后来(2)船长和机械师、大副对话读读这段对话,你知道了什么?(炉子淹了,火灭了,机器停了。联系前文海水在不住地往船舱里灌 ,预示着船要沉入大海了,如果没有救援,人们就被困在这里了。)(知道了救援时间只有20分钟。知道了船长下命令让女人先走,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就开枪打死他!)再读读这段对话,相信你一定会有问题问船长。(如果真有人拥挤,船长真的会让人开枪吗?)指导读好句子: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在这危急的现场,在这紧急的关头,船长威严地下达了自己的命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出示课件)分角色读船上的秩序变得井然有序起来,船长把人们都震慑住了,靠的仅仅是枪么?(学生交流辩论)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这句话和前面哪名话形成显明对比。(出示课件)(还有他的品质。因为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这个伟大的灵魂就是船长)此时的船长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救出全船的乘客,就在万分紧急的时刻,他又想起了谁?(交流救助克莱芒的镜头)(出示课件)四、走进镜头三:殉职1出示: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静心读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船长吗?(核心问题就是船长为什么没有逃生?)现在你们就是船长,你怎么解答这个问题?(没有时间机会了,与船共存亡)谁来读一读这段话?生读。2刚才我们沉浸在那一个个让我们难忘的镜头中,一问、二问、三问船长,在这心与心的交流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呢?(沉着、果断、镇定、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相机板书: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师:这样的人我们送他一个称号生齐:英雄!(板书)3让我们全体起立,用心诵读这一段话: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知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音乐声中齐声诵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人们心中定格。面对这座丰碑,让我们用我们少先队员最庄严的方式表达我们对英雄最崇高的敬意吧。六、板书设计:船长遇险 千钧一发 忠于职守自救 巍然屹立 英雄殉职 以身殉职 舍己救人>教学设计方案 篇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一、课前游戏引入。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师:开始。师:都坐下了吗?生:坐下了。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生:对!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3,0) (2,1)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4,0,0)(3,1,0)(2,2,0)(2,1,1),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生:没有了。师:你能发现什么?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总有是什么意思?生:一定有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生众:平均分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2.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4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2)交流、说理活动。师:谁能说说为什么?生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生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生3:把5只鸽子平均分到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个笼子里,就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生4:可以用54=11,余下的1只,飞到任何一个鸽笼里都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师:许多同学没有再摆学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用的什么方法?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4=11)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师:现在谁能说说你对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的理解生:我们发现这是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不管鸽子怎样飞回鸽笼,一定会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2只鸽子。师:同学们都有这个发现吗?生众:发现了。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二)教学例2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2.学生汇报。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52=2本1本(商加1)72=3本1本(商加1)92=4本1本(商加1)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交流、说理活动: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生2: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师:同学们同意吧?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生:2张/因为54=11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四、全课小结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具体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屉原理。>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一、 标题(课时)二、 教学目的三、 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1、旧课复习(时间)2、新课内容(时间)3、新课小结(时间)四、 作业五、 教学后记教案(首页)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附件3:参考教案格式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