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分类、方法和程序.ppt
2 审计的分类、方法和程序教学目标关键词汇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理解审计分类;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和审计程序以及审计程序各阶段的内容;重点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意义和内容,重要性、审计风险的含义以及其在审计中的重要意义,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要素以及与审计的关系;了解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审计程序(Audit Procedure)审计计划(Audit Plan)审计风险(Audit Risks)审计方法(Audit Method)重要性(Significance)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审计业务约定书(Auditing Task Contract)2 审计的分类、方法和程序2.1 审 计 分 类2.2 审 计 方 法2.3 审 计 程 序 习题与思考题2.1 审计分类 2.1.1 按审计主体分类 审计按其主体,可以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2.1.1.1 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又称政府审计国家审计又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2.1.1.2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也称部门或单位审计,内部审计也称部门或单位审计,是指由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所在部门和行政最高负责人的指令所实施的审计。它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两种。2.1.1.3 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社会审计或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社会审计或民间审计,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是受托审计,即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以后进行的审计。按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审计可以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相关部门、审计机构或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由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2.1.2 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 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可以分为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2.1.2.1 财政财务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亦称为传统审计财政财务审计亦称为传统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或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实施的审计。2.1.2.2 财经法纪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财经法纪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财经法纪情况实施的专案审计。2.1.2.3 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实施的审计。2.1.2.4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实施的审计。2.1.3 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审计按其实施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2.1.3.1 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事前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实施的审计。2.1.3.2 事中审计 事中审计事中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发生的过程中实施的审计。2.1.3.3 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事后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结束后实施的审计。2.1.4 按审计范围分类 审计按其范围,可以分为全部审计、局部审计和专项审计。2.1.4.1 全部审计 全部审计全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或全部经济活动实施的审计。2.1.4.2 局部审计 局部审计局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部分会计资料或部分经济活动实施的审计。2.1.4.3 专项审计 专项审计专项审计亦称专题审计或特种审计,是指根据特定需要或目的实施的审计。专项审计,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一专项或特定的专题所进行的审计活动,对与此无关的经济业务一般不进行审计。2.1.5 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审计按其执行地点,可以分为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2.1.5.1 就地审计 就地审计就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组织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所在地实施的审计。2.1.5.2 送达审计 送达审计送达审计又称报送审计,是指审计机关通知被审计单位将有关资料在规定时间内送到指定审计地点,由审计机关或组织依法实施的审计。送达审计一般适用于业务量较少,凭证资料不太多的被审计单位,如一般机关事业单位的审计。审计还可以按动机划分为强制审计和任意审计;按事先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划分为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等。返回2.2 审 计 方 法2.2.1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按审查的顺序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1)顺查法 顺查法也称正查法顺查法也称正查法,是指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即按照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顺序进行检查的方法。顺查法的优点是审查仔细、全面,很少有疏忽和遗漏之处,并且容易发现会计记录及财务处理上的弊端,因而能取得较为准确的审计结果。但是顺查法费时、费力,成本高、效率低,同时也很难把握审计的重点。因此,现代审计中已经很少使用顺查法。(2)逆查法 逆查法也称倒查法逆查法也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反的方向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即按照从报表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的顺序进行检查的方法。逆查法与顺查法相比,其优点是检查的范围小,有一定的审查重点,能够节约审计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它是现代审计实务中,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2.2.1.2 按审查的范围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详查法 详查法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期间内的全部或某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细致、彻底的审查的方法。详查法的特点是全过程的审计检查。详查法最大的优点是审查全面,问题不易遗漏,能保证审计的质量。但也存在着耗费多、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2)抽查法 抽查法也称抽样审计法抽查法也称抽样审计法,是指从作为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有选择地抽出其中一部分资料作为样本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方法。运用抽样法,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假定作为特定审计对象总体的每个项目都能代表总体的特征。这是进行抽查的理论依据。按资料检查的方法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和分析性复核 (1)审阅法 审阅法审阅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有关书面资料进行仔细审查和详细阅读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2)核对法 核对法核对法是指在相关的资料之间进行相互对照比较,以认定其内容是否一致,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核对法也是审计技术方法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方法。(3)查询法 查询法查询法是指通过查对和询问来取得必要资料,以获得真实可靠审计证据的方法。查询法包括询问法和函证法询问法和函证法。(4)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也称分析法分析性复核也称分析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2.2.2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2.2.2.1 盘存法 盘存法盘存法是指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按具体做法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盘存法和监督盘存法两种。直接盘存法,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检查时,通过亲自盘点有关财物以确定其实有数额的一种方法;监督盘存法,指在盘点有关财物时,审计人员不亲自盘点,而是通过对有关盘点手续的观察和现场的监督,以确定实有数额的一种盘存法。在审计过程中,多数采用监督盘存法。盘存法的工作程序如下:(1)盘点准备工作;(2)进行实地盘点;(3)确定盘点结果2.2.2.2 调节法 调节法调节法是指为验证某一项目数据的正确性,通过调整有关数据,求得需要证实数据的方法。如前述用盘存法对存货盘存时,由于盘存日与被查日(如一般年报审计中的报告日)不同,因此必须通过调节法,把盘存日的实存数通过调节得到被查日的实存数。调节法的公式为:被查日存量=盘点日存量+盘点日与被查日之间发出量 盘点日与被查日之间收入量 注意:公式中后两个项目,必须是经过审计人员审核无误的数据。2.2.2.3 观察法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以获取证据的方法。如审计人员进入被审计单位以后,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观察,借此取得环境证据。2.2.2.4 鉴定法 鉴定法鉴定法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技术鉴别等手段来确定实物资产的性能、质量和书面资料真伪的一种方法。审计人员有时需要对书面资料真伪进行鉴定,对实物性能、质量、估价的鉴定,经济活动合理性鉴定等,如审计组织中无该方面的专门人才,就有必要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返回2.3 审 计 程 序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在审计活动中,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基本工作步骤。它体现了审计人员对审计业务活动的规划和安排。一般说来,审计程序要经过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若干具体的工作内容。由于审计主体不同,这三个阶段所包括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下面以注册会计师的民间审计为主对此加以说明。审计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等。2.3.1.1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按照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由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与委托方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以下基本情况:(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2)经营情况及经营风险;(3)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4)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5)其他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相关的事项。此时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同时可以安排进一步的审计工作。2.3.1.2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约。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具有法定约束力。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签约双方的名称;(2)委托目的;(3)审计范围;(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5)签约双方的义务;(6)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8)审计收费;(9)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10)违约责任;(11)签约时间;(12)签约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当明确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2.3.1.3 确定重要性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为:本准则所称重要性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可视为会计报表中包含的错报、漏报能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整体理解的“临界点”,超过该“临界点”,就会影响其做出正确判断或决策。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第二,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第三,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运用重要性原则:一是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2.3.1.4 分析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由如下公式表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2.3.1.5 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机关为了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对部门、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等审计项目实施审计而制定的总体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工作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组织与分工;工作要求。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主要内容包括:编制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审计的目标;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预定的审计工作起讫日期;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编制的日期;其他有关内容。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2.3.2 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是根据计划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2.3.2.1 对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和评价 (1)内部控制及其与审计的关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2)内部控制的要素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3)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2.3.2.2 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前面已提到,控制测试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没有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进行测试,直接评价控制风险为高水平。但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实质性测试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表示审计意见。实质性测试是为了确定报表相关项目的反映是否公允合法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它是审计工作最主要和基本的内容,是审计人员表示审计意见的基础。2.3.3 审计完成阶段 审计完成阶段是实质性的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其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期后事项;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为了实现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必须正确运用专业判断,综合所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根据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在审计结束阶段,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返回知识归纳 审计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其中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为审计的基本分类。对审计进行科学地分类,既有助于完善审计的理论体系,也有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技术。正确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对顺利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审计的技术方法包括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两大类。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各种审计方法交互使用。审计程序是指在审计活动中,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基本工作步骤。它体现了审计人员对审计业务活动的规划和安排。一般说来,审计程序要经过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若干具体的工作内容。由于审计主体不同,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习题与思考题返回2.1 以图表的方式列出审计的各种分类。2.2 什么是审计方法?审计的技术方法可分为哪两类?请以图表的方式列出。2.3 顺查法、逆查法各自的审查步骤如何?各有什么特点?2.4 抽查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三种抽查法各有什么特点?2.5 询问法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6 什么是函证?函证有哪两种方法?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函证过程的控制和时间的选择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7 分析性复核在审计程序的不同阶段使用的目的各是什么?常用的分析性方法有哪些?2.8 什么叫审计程序?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9 什么叫审计业务约定书?它的性质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2.10 什么叫重要性?如何理解它在审计中的意义?2.11 什么是审计风险?它由哪几个因素组成?关系如何?2.12 什么叫审计计划?它包括哪两个方面?各有哪些内容?国家审计相关的审计计划与注册会计师的有何不同?2.13 在计划阶段,国家审计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