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二语文教案.docx
1、秋游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 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3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关键: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3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课时划分: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 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导入1.同学们,在前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请同学们齐背下。2.诗 歌主要讲了什么呢?(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3.秋天这么美,你们 喜欢吗?想出去看看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秋游。二、板书课题1 .跟老师起写课题。2 .齐读课题。3 .秋游"什么意思?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秋游上哪儿玩?他们看些什么?玩些 什么?)学生一边提问题,老师边在课题旁打“?”)三、指导看图1 .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2 .图上画了什么?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又在于什么呢?(引导学生用(f有的有的有的.”来回答问题)四、初读指导L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1)标上小节号.(2)画出带有用字格中生字的词语.(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学们读得不错,看看你们画的词与老师画的样吗?(出示)凉了郊外一望无边几只绵羊忙着追逐 叫喊(1)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2)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字音:凉:是边音,不是鼻音。追、逐:都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凉、望、羊、忙:都是后鼻音。(4)同学们讲得不错,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5)现在老师把拼音擦掉,你还会读这些词吗? 自读,指读,齐读。(6)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个词或组个成语,或说一首带有生字的诗?3 .同学们,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生字词,你们会读吗?(出示二类词)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打滚儿逮蚂蚱嗓子(1) “高粱、逮蚂蚱”中“粱”“蚱”字音有什么区别?(单独读“粱”是第二声,“蚱”是第 四声,读成词时读成轻声)(2)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3)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4)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也会读吗?齐读。4 .把生字词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 .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 .回忆一下,我们刚提了什么问题?(教师指题目旁的小问号),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2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边出示每节的意思,但是已打乱了顺序。(出示)()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农田丰收了,非常美丽。()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天空望无边,非常好看。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3 .指名回答。4 .同学们已经初步把课文读懂了,让我们齐声再把课文读一遍。六、教学生字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3.你在字形上 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助这些同学。5.在学生相互交 流的基础上,总结。郊:左边的“交”捺改成点。望:左上方的“亡”第三笔是“'”(竖提), 下面是个“王”,不能写成“土”。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7.学生描 红,仿写,教师巡视。8.反馈,让学生评析。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词汇。3.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4.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复习二、1.听写生字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二、新授(一)教学第1自然段。1 .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教师故意读成:天气渐渐凉了,秋风起了)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读?(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变凉的)3 .出示:天气凉了。天气渐渐凉了。(1)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2)第二句加了 “渐渐”, 好在哪里?(说明天气并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让我们 齐声有感情读这句话。4 .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5 .指导朗读。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二)教学第23自然段。1.自读23自然段,想想天空、农田美在哪里?还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用“”画下 来。2。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3.在学生自由评说交流时,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1) “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出示多媒体课件)一望无际蓝蓝的天空。你们还可以为“蓝蓝”换个词吗?(蔚蓝、碧蓝、瓦蓝)(2)天空还是怎样的呢?(一望无际)还有哪些词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出示)一望无垠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齐声读读这些词语。(3)天空中的白云又是什么样的?读读书上的句子。(出示句子)看,天上的云真是变化多端, 姿态万千,继续想像,或根据你刚看到的画面,用“有时像有时像”把白云姿态 继续说下去,看谁说得更美、更生动。(4)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进行指导、纠正。(5)可真美呀!我们也要把这美景读出来。注意:“蓝蓝的”、“白”这两个写色彩的词要读重音,“一望无边”、两个“有时像”要读得 慢,读出同学们正驻足细看的神情,“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 流露出喜悦的心情。学生自读,指读,评析,齐读。4 .农田也很美,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出示:稻子黄,高梁红,棉花白。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1)这两句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两句话的意思有点不同:上面一句只说了庄稼的颜色,下 面一句除了说颜色,还有表示这些庄稼都成熟了).(2)庄稼丰收了,此时农民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5 .稻子、高粱、棉花在秋天里干什么呢?秋天,农田里的景象(插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农田里,稻子(),高粱(),棉花()。(这里引导学生描绘景物,不仅可以用上表示颜色的词,也可以用上表示事物状态、动作的 词)过渡:刚是同学们亲眼看到的秋天的天空美,农田的美,那么他们玩得怎么样?让我们也 去感受一下。(三)教学第4自然段。1.指名读第4自然段。2.这一段里有几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3.什么是“向着天空亮 开了嗓子”?谁能来试试?4.指导朗读。读好“打滚儿”、“逮蚂蚱”,同学们多么高兴啊! 教师引读:大家多开心啊!(第二句话)5 .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了 “大家”。想想:虽然都是写同学们 高兴,但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呢?(先具体后概括)6 .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中的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要逐次加快,最后一句中的“大家”、 “多开心日”要重音轻读。读得缓慢,充分表达孩子们尽情玩耍时的兴奋心情。师生比赛读,全班齐读。三、总结全文1 .读了全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 .秋天的郊外多美,同学们玩得也开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景留在脑海中,好吗?3 .齐声有感情朗读全文。2再见了,北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 地书写生字。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 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播放歌曲我和你,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或:这首歌是活动的主题歌?) 生:北京奥运会2.说说对奥运会的认识。(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 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 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3.出示鸟巢图片,帀:为什么加双引号? 2008年8月24日晩,在鸟巢里,我们就要说 一再见了,北京!(生齐读)4 .奥运会闭幕式上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读读第2课,注意 把字音读准了。二.初读感知1 .检查自读情况(1)齐读课文,思考:两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内容?(2)教学生字词A出示第一批生字词北京时间五环旗表演几名飞机场上运动员朋友外国B领读,指名读。注意“京,名,场,朋”是后鼻音。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五环旗(插入图片):奥运会会旗,旗面白色,上面有五个环,分别为蓝,黄,黑,绿,红 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区:蓝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 绿色代表大洋州,红色代表美洲。五个环套在起说明全世界人民团结在起。C逐排出示第二批生字词帷幕舷梯仿佛燃烧熄灭留恋不舍绚烂抛向卓越友谊尊重侧重读音指导。词语了解一下意思,不需要深入解释,在下面的学习中再学习。2 .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A在“鸟巢”上空飘扬了 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B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C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3 .齐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学生根据朗读与预习填写。三.写字指导1.须按笔顺描红的三个字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重点要记住右边的笔画,右边的第 个笔画是横折折钩,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撇。名:共六画,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起笔是撇,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点。 米,共六画,独体字。2,其他着重要描红的字。国:共八画,全包围结构。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最后一画的名称是横折弯钩。3.描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 .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 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2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课题。配乐朗读课文。二.精读训练1 .出示第一自然段的两句,指名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闭幕式的时间,地点, 奥运会历时17天)2 .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舷梯”视频, 学生观看。(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表演台上渐渐熄灭”)(2)出示:表演台上渐渐熄灭。(3)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找。 找出课文中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逐字逐词地理解“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无:没有。尽:完。无尽:没有完。形容很多。不舍:舍不得。留恋:不舍得,不想离开。(4)带领学生品读第二至五句,品味每一句话中的“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之情。A,学习第二句时,让学生读,说说哪些词语看出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种感情? 学生很容易找出“缓缓”。但是这里写五环旗慢慢落下,不是写人们,为什么也看得出这种 感情呢?这个问题当时学生没有反应过来,由老师来一句带过:“因为人们望着五环旗缓缓 落下,代表着这届奥运会即将结束,所以很不舍得,在这里缓缓就代表着人们的这种心 情。B,学习第三句时,学生能抓住“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来理解这种情感,但是他们不知道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老师引导学生理解“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代表了什么?学生能答 代表了奥运会,代表了中国。我顺势说奥委会主席的评价“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没有哪 个国家举办的奥运会能达到这个水平这个程度这个规模。看出北京奥运会办得怎么样? 生:很成功,令人满意我问学生知道我们中国人为此做了哪些事情吗?学生不知,就由 我来简要介绍。而后再读第三句。C学习第四句时,反复读歌词。师:世界各国人民永远是一家人,追求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也是举办奥运会的个目的。 生:再读歌词。师:一家人就要分离了,怎能不带着生:读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师:连高达8米的奥运圣火也被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 生:读第五句话,“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火。” 师:人们在心中默念,指课题: 生:深情读课题。学完第一自然段,老师深情总结,这自然段主要写圣火熄灭时的场面,表达了人们无尽的 留恋与不舍。(板书:圣火熄灭)(5)配歌曲我和你,学生齐读二至五句。3 .自然过渡:(1)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另个场面,板书:人们狂欢 同样也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 与不舍。起来读读。(2)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绚烂的烟花)(3)出示: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理解“如同”。读 句时,读出狂欢时的高兴与兴奋。“抛”字在此理解。(4)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 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个人。A.理解“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在电视里看到奥运会上有中国人,有外国人,外国人还 有很多黑人。在历史上的奥运会曾发生过种族歧视事件,从1904年开始,政府就规定,黑 人运动员不得进入赛场。1912年第五届瑞典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索普因为是印弟安人而 被取消了金牌。而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没有歧视任何人,人人平等,只要通过你的努力就能拿 到奖牌。所以说不分肤色。奥运会会不仅年轻人喜欢,老老少少都喜欢,所以说不分年龄。 B.读第二句,问有几个“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很明白地说出人们狂欢时的激动、开心、 兴奋。通过朗读来感受。C.读第三句。重点理解三个词卓越”友谊”“尊重”。师:“卓越”就是非常好,非常棒。这届奥运会就办得非常好,是届卓越的奥运会。奥运 会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要求大家“更快,更高,更强!”比如运动员们不断拼博,不断刷 新世界纪录,追求的就是这种好了更好,非常好的卓越的精神。“友谊和尊重”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再读读我和你的歌词。生:读文中歌词。师:看,我和你是朋友,一家人,心连心。这就是说世界各国人民都很友好,和平相处,这 就是友谊和尊重。这就是奥运精神。生:再读第三句。(5)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A.帀: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再回到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理解“留恋“和”''停留“,前者表示心情,后者表示人本身。B.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去?(因为奥运会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不想结束这种欢乐。)让我 们在我和你的歌声中再次去体会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快乐,齐读课文。三.总结升华虽然北京奥运会闭幕了,但他不会离开我们,让我们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在相见吧!四、学习生字1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2 .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3 .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4 .师范写,生描红。5 .反馈检査。3,英英学古诗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 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 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重难点,关键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4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课时划分: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2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L (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诗”:是整体认读音节, 读翘舌音。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3.齐读课题。三、初读指导L (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他们正在干什么?小结: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3 .学习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隔开。(板书:冒号:)齐读“冒 号”两遍。请你找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她说话内容是什么?4 .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下面,请同学们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5 .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6 .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自己读读词语。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英”、静”、“层”: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诗”:是整体认读音节s川,要读准翘舌 音。“思”:是整体认读音节si,要读准平舌音。“首”、“照”: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层”: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背”:是个多音字,既可读“ ”,也可读“ ”。用 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给生字找朋友。(即给生字组 词)(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自读,齐读。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7 .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D自读,同座位互读。(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8 .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1)两人互相读。(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四、初步理解课文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3.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五、指导写字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3.看笔顺表里的生字, 自学后描红。4.反馈检査。5.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静:左边是青字旁,跟 读两遍。月"字的撤耍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教: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意:上中下紧凑,“立”最后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诗: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6.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2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3 .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教学过程、学习静夜思1 .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过渡:诗人会思念什么?2 .(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谁?(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3 .学诗句。(1)指名读诗句。(2)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第一句: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 诗句特有的风格。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第二句,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 的。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 个亲人,你会怎样呢?(伤心、难过)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个人,想想,他站 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 思念。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自读,指名读诗句。(4)朗读指导。朗读节奏:(“ / ”为句中停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些。(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6)指导背诵。二、巩固诗意1 .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自由组 合表演。2 .分角色表演课文。三、指导用“思念”造句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3.指名造句,师生 共同纠正。四、小结课文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 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 你们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4乡下孩子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用字格上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2、3小节。课前准备词卡。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4、乡下孩子。2、乡下孩子:农村里的孩子。二、初读课文。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2、教学生字。生字读音部苜笔画组词笔顺 曾曾经未曾 编编织编写 含含义含笑 挖挖土挖苦 猪猪皮小猪 串串串门 3、理解词语。欢唱:欢乐地唱。编织:本课指编成故事。含: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动听:好听。4、各人练读课文。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含:上部今”,不能写成“令”。挖:右下部不能写成“九”。串:下面一个"应比 上面一个“”宽些。偏:左窄右宽。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四、当堂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第二课时、复习巩固。1,书空下列字的笔顺。串猪曾编挖含2、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及含有该偏旁的字。二、分析理解。(-)1、指名读。2、理解“曾是”。(曾经是,以前是)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鹏” 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4、“曾是爸爸背上 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5、野菊 开在什么地方? 6、齐读。(二)1、指名读。2、看图:女孩身旁空中飞舞的是什么?它们飞舞的姿态怎么样?为什么捉 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呢? 3、指导读。突出“捉蝴蝶”“编故事” “含草叶”“吹 歌曲”。体会孩子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和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三)1、指名读。2、“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逮了一串小鱼”就会“乐坏 了馋嘴的猫咪”? “乐坏”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体现了乡下孩子什么样的特点?三、当堂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四、课后作业:完成习字册上词语书写。5送给盲婆婆的知帼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教学重点、难点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2、第三小节的理解。第课时教学过程:、揭题,质疑。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出示蛔蛔图)这是什么?出示:“蛔蛔”。今天,我们要学习篇有关蛔蛔的故事。揭示课 题:5、送给盲婆婆的螂蛔。2.教学“盲、婆”。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 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 告诉我们?1 .交流。(1)蛔蛔是谁送的? (2)为什么他送蛔蛔给盲婆婆?2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3 .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2)齐读生字词。4 .读生字词。5 .试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我”的心意。()“我”送蛔蛔。()“我”的愿望。()“我”的信心。(2)小结。4、巩固练习。(1)读生字。(2)读词语。四、练读课文。过渡:刚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1 .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2 .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五、写字指导。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出 示生字:婆绿邻居)1.分析字形。2.范写。3.学生描红。4.评价交流。六、作业。1.抄写生字。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复习回顾。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盲喜邻替野童难忘二、分析理解。(-)1、齐读。2、“我”提回蛔蛔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蛔蛔 给肓婆婆时的心情乂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二)1、指名读。2、这是只怎样的蛔蛔?(美丽,会唱歌)蛔蛔真的会唱歌吗? “我”为什 么会这样说?(因为蛔蛔的叫声很动听)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 的吗?哪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三)1、指定小组齐读。2、“歌声”指谁的? “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蛔蛔长在 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 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3、出示。(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 婆婆随着蛔蛔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2) 从肓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姻蝇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3)盲婆婆还会看到 什么,想些什么?(四)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2、夸蛔蛔唱 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蛔蛔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蛔蛔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 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四:当堂巩固。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 株紫丁香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 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重难点、关键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识字、写字。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3,初步理解 课文内容。、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歌,板书课题:6. 株紫丁香2.读准“株”:翘舌音。“紫”:平 舌音。3.“株”是什么意思?(枝)怎么记住“香”?4.齐读课题。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 么?二、初读课文1.(出示插图)图上画了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2.指名说,其他补充。3.那么书上是怎么 写的?教师配乐朗读课文。4.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5.再读课文,读 完课文画小节号和生字词。6.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类生字词)浓绿小院老师枝叶 伸进做伴消除(1)自己读读生字词。(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正音:“浓”:读鼻音,不读边音。“老”:读边音,不读鼻音。“院”、“伴”、“伸”:都是前鼻音, 不读后鼻音。“枝”、师”、伸”、“除”:都读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4)去掉拼音齐读生字词。(出示二类生字词)(1)自己读读生字词,齐读.(2)去掉拼音后,会读的站起来齐读词语。7 .把生字词带人课文读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8 .(出示)“感谢你时时把我挂牵”。(1)自己读读,想想在哪儿停顿?(2)指读,齐读。(3)文中还有些长句子,请你用这种方法读 读。自己读读试试。9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共同纠正、评议。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分节朗读。2.读完这篇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3.齐读诗歌。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词片)齐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读音。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你 会用哪个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4.自学课后生字表,并按笔顺描红。5.怎样才能把字写正 确、美观?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作重点指导。“老”:第五笔是短撤,不要写成横。“伴、消”:右边上面不是两点,是点和横撇。“师”:第一笔是短竖,不要写成点。本课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第二课时、谈话激趣,引入课题“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诱人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哪!花儿枯萎的 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这首歌的名字叫丁香花,歌优美而略带伤感,但丁香 花却是种十分美丽的花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欣赏的时候要仔细,待会儿老师有 问题要问同学们。紫丁香图师:丁香花有白色和紫色两种,刚我们欣赏到的是什么颜色的丁香花?(生答,师板书: 紫)有一天,老师的窗前,也悄悄地长出了这么株美丽的紫丁香。这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课文吧!(板书:株。生齐读课题:株紫丁香。) 二、检查生字自学情况,会认读生词。1、开火车认读生字。(出示“我会读”的生字。)2、分组认读生词。三、学习第一小节:1,抽生朗读第一小节。订正字音。2、全班练习朗读,读准确。3、再抽同学朗读,读通顺。4、全班齐读本小节。问:老师窗前的紫丁香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话或是书上的句子回答。再请生上台表演,体会“踮起脚尖儿”的样 子。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呢?(老师可能在为我们批改作业,编写教案。为了不打扰到老师,所以我们要“踮起脚 尖儿”轻轻地走。)5、是呀,“我们”要轻轻地走,才能不打扰老师。范读:踮起脚尖,走进安静的小院,我 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瞧,我们多么小心呀!你也来这么小心地读一读吧,千万不要惊动了老师哦!6,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种下这么株紫丁香?自由选读第二、三、四、五小节。三、组学习第二、三、四、五小节。1、提示合作学习要求:两个小伙伴,一个人读,另个人要专心听,听到对方有读错的字,要帮助他订正。然后, 两个小伙伴一起读,多读几遍,争取能够读通顺。2、出示自主学习目标:要读准。二要读通。三要读懂。也就是说,要边读边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的窗前种下这么株紫丁香?四、小组汇报。汇报提示:读,其他学生评价:读得如何?三星:读准。四星:流利。五星:有感情。 二说:我们种下这株紫丁香是为了什么?1、学习第二小节的小组:读,生评。二说:我们种这株紫丁香,是为了让绿叶为老师作伴。如果生不能汇报,则利用课件展示这样的句式:我们种下紫丁香,是为了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老师的窗口,夜夜为老师(做伴)。师板书:绿色的枝叶为您做伴二小节汇报:读。二说:我们种这株紫丁香,是为了让绿叶的沙沙声给老师唱歌,帮老师消除一天的疲惫。 师板书:绿叶沙沙为你唱歌,消除疲倦 三小节汇报:读。二说:我们种这株紫丁香,是为了满树盛开的花儿,代替我们的笑脸,感谢老师时时把我 们挂牵。师板书:盛开的花儿感谢挂牵师引导提问:老师是怎样挂牵着你们?过渡语:是啊,孩子们,你们是祖国娇美的花朵,老师就如同辛勤的园丁,为了你们的健康 成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老师,您辛苦了,快快休息吧!请学习第五小节的同学为我们汇报。五小节汇报:读。二说: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多么辛苦啊!我们种下这株紫丁香,是为了让花香伴着老师入 眠,让老师做个又香又甜的好梦。五、师生共读,升华感情。师:让我们再次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深情吧!你们读的时候,老师也有话要给同学们 说。你们读完一个小节,就停下来,老师也读个小节,你们再继续往下读,好吗?六、总结全文,书写生字。孩子们,你们也非常尊敬老师。这次教师节,有很多同学还制作了卡片、小书签、小红花等 小礼物送给了老师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敬爱之情。朱老师代表所有的老师谢谢你们!其 实呀,老师最想要的礼物,就是你们的进步。做好每一件事,让老师看到你们的进步,好吗? 现在我们就练习写好三个字,以整洁的书写,送给辛勤的老师们!是哪三个字呢?(出字谜,生猜。师板书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故意出格、写歪,让学生观 察、纠正。)字谜:心上有你。(您:上宽下窄。)字谜二:禿宝盖儿把大牛牵。(牵:秃宝盖在中横线上面一些。牛的下横与禿宝盖同宽,竖 要写在中竖线。)字谜三:院子里面一棵树。(大方框的写法:先写完下框,再写中间的部分,最后写封口 横。)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3、初步理解 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课时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谈话导入1、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他就是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 2、板书课题,解题。(1) “有趣”是什么意思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 小问号。)(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练读文章。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2)标出文中的小节号。(3)将课文读通读顺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自学效果。3、朗读课文(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 四句。(2)齐读课文三、初步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了课文,那你能回答我们刚才上课提出的问题吗?解决简单问题,剩余的问号我们下 节课来解决。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个什么故事?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再说说达尔 文是个什么人?说说著名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4、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 来介绍.达尔文吗?句式训练:达尔文。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读读生字词,巩固字音。2、分析字形。(1)自己先看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