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学知识问答》有问有答-轻松学习.docx
-
资源ID:68229235
资源大小:224.52K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学《管理学知识问答》有问有答-轻松学习.docx
管理学知识问答有问有答轻松学习掌握这些管理知识可以本科结业了A7t弟一早1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如何产生的?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实施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绝不是把人管住;管理活动既追求效率,又追求效果;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正如马克思所言:“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4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这就是说,管理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管理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凡是有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目的的集体就离不开管理。而且,随着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高。2 .效果和效率的含义是什么?简单地说,效果就是做“正确的事”,是指活动达成预期目的的程度;效率则是“正确地做事”,反映的是所取得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对比关系。高效率意味着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二3 .什么是管理职能?管理有哪些主要职能?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职能时有何异同?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管理活动视为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计划就是要明确组织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或方案。组织就是对实现目标所需活动的分工和协作。领导是指管理者影响组织成员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测量来发现或预见偏差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管理者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无论是哪个层次的管理者,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都无外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几个方面。不同层次管理者工作上的差别,不是职能本身不同,而是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程度和重点不同。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比基层管理人员少。即便就同一管理职能来说,不同层次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如就计划工作而言,高层管理者关注的是组织整体的长期战略规划,中层管理者偏重的是中期、内部的管理性计划,基层管理者则更侧重于短期的业务和作业计划。4 .试讨论管理的二重性和普遍性.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方面,管理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具有普遍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机构、甚至不同的国家中,管理者所从事的的活动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管理的普遍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中不同层次上的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相同或类似的。各个层次的领导者都同样在履行着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只不过从事各项职能的程度和重点有所区别而已。不同类型的组织中的管理活动也基本上是一样的。尽管差异确实存在,但是共性远远超过差异。管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参照的。正是由于管理的普遍性,我们才能把握管理活动的规律,才有必要学习管理,从事管理活动才越来越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不同组织间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有可能进行交流。5 .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管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人们以这些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时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和丰富。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如果只凭书本知识来展开管理,无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无视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注定是难以有效的。从这种意义上说,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要利用经过整理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灵活性地运用,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因此,没有理论指导的管理活动只能是碰运气,而只靠书本原理来进行管理又难免纸上谈兵,必须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高超的管理艺术离不开对管理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二者的有效结合才是成功的重要保证。6 .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可按层次和领域分为哪几种类型?简单地说,管理者是组织中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也可以说,管理者是组织中有下级的那些人。从纵向上看,组织中的管理者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从横向上看,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7 .管理者有哪些技能要求?它们与管理者所处的层次有何关系?管理者需要特定的技能来履行他们的职责和活动。罗伯特卡茨认为,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技能,这便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指对于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业务方面的技能。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在与人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人们的热情和信心方面的技能。概念技能指对复杂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三种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不同而有所不同。对基层管理者而言,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也是非常有益的,但概念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对中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的重要性则有所上升。对高层管理者而言,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低。不过在小企业,即使是高层管理者,技术技能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8 .试讨论亨利明茨伯格所提出的管理角色理论及其与管理职能的关联性。亨利明茨伯格将管理者的决策归纳为三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其中,人际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三种角色;信息角色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三种角色;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明茨伯格管理角色分类与管理职能是有关联的。如,资源分为角色可以看成是计划职能的一部分,而企业家角色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三个角色都可以看成是领导职能的一部分。当然,并非所有的角色都能归入到某一个管理职能当中,这是因为现实中的管理者还必须从事某些非管理性的工作。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分类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加深对于管理者所从事工作的理解。9 .试述组织的含义与特征。组织是有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形成一种整体的力量,共同努力去完成依靠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所不能完成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各种不同的组织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每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每个组织都是有个人组成的每个组织都存在着一种系统的结构,用以规范、调节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10 .说“组织是一个系统”是何含义?组织是一个系统,具体而言,组织是存在于环境中的,由包括个人、群体、态度、动机、正式结构、相互作用、目标、职权、资源等相互依赖的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且是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11 .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是指由一组相互依赖和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统一的整体。有两种基本的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系统不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不受环境影响;开放系统则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环境发生着持续的相互作用。12 .简单讨论“端”与“负烯”的关系.嫡是系统平衡态的一个状态函数,是系统无序度的度量。系统越是处于无序的状态,系统的嫡的数值就越大。负炳则表示系统有序度的提高。组织系统是非平衡的开放系统,体现在组织与环境之间存在各种交换。组织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过程就是获取“负病”的过程。若不能从环境中获得足够的“负炳”,系统便会趋于无序,无法维持生存和发展。13 .系统的观点对组织的管理有哪三方面的主要启示?系统的观点对组织的管理起码有三方面的启示:首先,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协调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以确保所有相互依赖的部分能够在一起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其次,组织的某一个部分所采取的决策和行动会影响到组织的其他部分。最后,管理者必须认识和理解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14 .什么是“次优化”?当对系统的某一部分进行改进却损害了系统的另一部分时,就发生了“次优化”。有一个关于次优化的通俗说法,这就是“手术成功了但病人死掉了二因此,各种决策必须考虑到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而不能只是简单地考虑对于某个系统要素的影响。15 .为什么对于系统的边界作出恰定的定义十分重要?系统的组成要素本身通常也是系统,称为子系统。子系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子系统。同理,系统也可以彼此结合为更大的系统。因此,对系统的边界作出恰当的定义十分重要。定义了系统的边界,便确定了决策者应当考虑的范围和不应当考虑的范围。要注意的是,系统的边界定义得过窄就会忽略掉系统要素之间的重要联系,而边界过宽又会增加问题的复杂性。16 .组织的环境一般可以分为哪两大类?组织的环境一般可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要素,包括经济和技术的、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自然环境的等各方面要素。大多数情况下,一般环境是特定组织的管理者无法影响和控制的,因此适应和利用是更常用的对应策略。具体环境亦称微观环境或任务环境。指与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那些环境要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资源供应者、政府管理部门、工会、新闻媒介和其他利益团体(如消费者协会、妇联)等。不同的组织面临着不同的具体环境。与一般环境相比,具体环境对特定组织的影响更为明显,也更容易为管理者所识别、影响和控制。17 .描述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参数是什么?描述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参数是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变化剧烈的组织环境称为动态环境,变化不大的称为稳态环境;复杂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依据这两个参数的不同,可以将组织分为四种类型: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动态的环境和复杂动态的环境。18 .什么是“范式”?为什么强调“范式的转变”?今天的组织范式有哪些主要转变?范式指人们共有的思考、感知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我们所具有的范式支配着我们的行为。要使组织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范式的转变便成为必然的前提。在今天这个以变化和复杂性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混沌和不可预测成为这个世界的本质。管理者难以再用传统的方式来预测和控制组织内外的变化,组织必须有新的方式应对混沌、复杂的世界。今天的组织范式要求适当的规模以及注重横向合作的灵活和分权化的结构;通常意义的组织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竞争者们学会了相互合作;信息和知识取代资金或机器成为资本的主要形式;新型的激励方式使员工们能从工作本身获得更多的内在满足;员工们被赋予更多的决策权;有明晰的愿景和企业使命;服务式的领导方式;平等、授权、协作等特质在新型的组织当中有重要意义。19 .试述企业的概念与特征?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企业具有如下特征: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企业是社会基本经济组织。企业是由多人构成的群体,有特定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则,有固定的人员、经营场所和财产,能够长期、连续地进行经营活动。企业是从事营利性经济活动的组织。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20 .企业最核心的三大职能时什么?一般认为,运营、财务和营销是企业最核心的三大职能。企业要生存下去,必须创造价值(运营或生产),将输出提供给顾客(营销),筹措资本以支持其运营(财务)。此外,组织还必须完成许多其他重要的职能活动。21 .试讨论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通常指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或法律形式。就财产组织形式而言,企业包括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基本形式。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企业制度中的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22 .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主要有哪三种基本形式?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个人业主制。由投资者一人或家庭经营,其财产归个人或家庭所有,在法律上为自然人。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合伙制。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投资、联合经营。合伙企业的财产时合伙人的共有财产,投资者对合伙企业负债负无限连带责任。法律上也为自然人企业。公司制。公司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依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人企业。投资者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23 .试述公司制企业的含义和种类。公司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依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人企业。我国将公司制企业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单独投资者或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投资者或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并以其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24 .试述公司制企业在企业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方面的特点。企业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制企业最鲜明的两个特性。首先,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拥有自己独立支配的法人财产,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独自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公司的出资者不能以个人身份支配公司财产和以个人名义对外开展活动。实现了公司制企业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在法律上和事实上的分离。其次,与独立法人地位相适应的是公司制企业的有限责任特征。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大大减少了出资者的风险,也使企业筹集发展资金的机会增大。25 .试述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在现代公司中,资本所有权与经营决策权在股东与董事会之间发生了分离,股东选举董事会,由董事会行使经营决策权。董事会并不具体管理公司的日常生产和经营业务,而是聘任专业经理人员来执行之一职能。这样,在股东、董事会、经理之间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26 .企业的“治理”的含义是什么?企业治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为了对代理人提供某种激励,使代理人在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条件约束下,使委托人的效用趋于最大,必须设计一种契约或机制。有关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通常称为企业的''治理”问题。企业的治理与企业的管理所要解决的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概略地说,前者主要解决的是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问题,后者则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协调资源来实现企业目标的问题。27 .经营与管理是否是同一个意思?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实施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无论是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的组织均需要进行管理。经营是指企业运用资源为社会创造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使命的过程。经营主要包括三个职能,即营销、运营和财务。管理服务于经营。企业管理就是管理者对于企业的营销、运营和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28 .简述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含义。这里我们所说的企业家(entrepreneur)并不等同于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老板、总经理,更多的是指那些善于把握机会,勇于创新、尝试和冒险的创业者和开拓者。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将这类人称为创业者或“起业家”要更为恰当。这些人在创业之初都未必拥有多少资源,他们更擅长的是发现机会并调动和整合资源去开发这些机会。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指个人或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去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的欲望和能力。企业家精神有着三个方面的重要内涵。第一是对机会的追求和把握,那些典型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士都善于把握环境的趋势和变化,而且往往是尚未被人们注意的趋势和变化。第二是创新。创新意味着变革、革新、转换和引入新方法,即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是做生意的新方式。第三是增长。创业者们不满足于停留在小规模或现有的规模上,希望其事业能够尽可能增长,他们致力于不断寻找新的趋势和机会,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的经营方式。企业家精神对于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组织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追求机会、创新和增长。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家精神日益受到重视,甚至被称为一种最稀缺的资源。29 .确保组织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途径?确保和促进组织的行为恪守道德规范有多种途径。各项措施单独使用未必能产生多大的作用,但若综合实施以下方式,便有可能显著改善组织的道德风气。人员的选拔。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并拥有不同的个人价值体系和性格。组织可以通过甄选过程剔除那些在道德上不符合要求的求职者。道德准则。道德准则是组织用于表明期望员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高层管理者以身垂范。高层管理者还可以通过他们的奖惩行为来建立组织的文化基调。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员工的工作目标应当明确而现实。不现实的目标可能会使员工被迫采取“不择手段”的态度。应该将员工的道德水准程度体现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提供道德方面的培训。这类培训有助于灌输组织的行为标准;有助于向人们阐明什么是可接受的,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还有助于在必须采取令人不快但合乎道德的立场时,增强人们的自信。实施独立的社会审计。独立审计有助于发现非道德行为。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组织可以通过正式的保护机制来保护处于道德困境的员工能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30 .社会责任的含义是什么?它与社会义务是否相同?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不同。社会义务指的是一个企业承担其经济和法律责任的义务,这是法律所要求的最低限度。若只以社会义务要求自己,企业在追求社会目标时仅会从事有利于其经济目标的活动。社会责任超越了只符合基本经济和法律标准的限度,加入了一种道德的要求,促使人们从事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事情。31 .试述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利益相关者也称相关方、利益攸关者、受益者或干系人,指可能从组织的成功中获益或者因组织的失败而遭受损失的个人或团体。通常认为,顾客、供应商、员工、股东和社会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五大利益相关者。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与组织之间存在着一定形式的交换关系,都为组织提供某种形式的资源或贡献,相应地要求组织满足他们的某种期望。对一个组织来说,失去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可能意味着毁灭性的打击。组织为了持续获得支持,就应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要将这些要求反映到组织的战略中。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对于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识到这一概念,有利于组织更加明确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有利于以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去从事组织的活动。32 .试述社会责任的四阶段模型。社会责任的四阶段如下:第一阶段,管理者只是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股东的利润。管理者遵守了法律,但未感到有义务满足其他的社会需要。第二阶段,管理者认识到了对员工的责任,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阶段的管理者将改善工作条件、扩大员工权利、增加工作保障等。第三阶段,管理者将社会责任扩展到具体环境中的其他地方,即顾客和供应商方面,强调公平的价格、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安全的产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以及类似的举措,认为只有通过满足具体环境中其他各方面的需要才能实现对股东的责任。第四阶段,管理者感到他们对社会整体负有责任。他们积极促进社会公正、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益活动,还会主动去影响和推动其他的公私机构,共同促进上述目的的实现。四个阶段每进一个阶段都意味着管理者自主裁量程度的提高,意味着管理者必须做出更多的判断。33 .什么是基于价值观的管理?基于价值观的管理即在组织的管理中体现出对价值观的重视。组织应当成为一种有信念的存在,这种信念便是组织的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决定了组织对于好与坏、对与错、赞赏或是不屑等问题的判断。价值观必须以管理层的行动和行为作为支持,组织的方针政策必须符合组织价值观的要求。34 .确立组织价值观的“火星小组”要致力于回答哪些问题?考林斯和波拉斯建议要回答下面一些问题:你自己把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带到工作中?你告诉自己的孩子们你在工作中持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你希望孩子们长大后在工作中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明天早上一觉醒来你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后半生不必工作,你还会坚持这些价值观吗?(5)100年后这些价值观还会相今天这样有意义吗?如果这些价值观众的一部分内容成为了你的竞争劣势,你是否依然打算坚持他们?如果明天你将在另一个行业开创一个新企业,你会在新企业中构建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他们认为最后三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区分应该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观与应该随时改变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战略的关键。第2章管理思想的演进1,列举早期的一些典型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1)古罗马帝国的兴盛:采取了较为分权的组织管理形式,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2)罗马天主教会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就成功的解决了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它按地理区域划分基层组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的职能分工,在各级组织中配备参谋人员,既有利于使专业人员和下级参与制定决策的过程,又不破坏指挥的统一。(3)圣经中记载,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东奔西忙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你应当把有才能的人挑选出来,让他们充当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他们应该对每件小事做出判断,但每件大事,他们应该向你报告。”这些建议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分权、授权和例外管理的思想。(4)秦始皇改订法经,从规定到实践都体现了古代管理思想中一种改革和创新的精神。他确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一整套行政管理机构,统一的文字、货币、车轨、道宽以及度量衡制度。(5)亚当斯密国富论对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讨论,得到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的原因:(1)分工使每个工人的熟练程度得到了提高;(2)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需要的时间;(3)发明了许多机械,简化和减少了劳动,使得每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2,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对摩西处理政务事必躬亲、东奔西忙的做法提出的批评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哪些管理思想?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东奔西忙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你应当把有才能的人挑选出来,让他们充当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他们应该对每件小事做出判断,但每件大事,他们应该向你报告。”这些建议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分权、授权和例外管理的思想。3,亚当斯密认为的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的效率的提高来自那些方面的原因?亚当斯密国富论对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讨论,得到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的原因:(1)分工使每个工人的熟练程度得到了提高;(2)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需要的时间;(3)发明了许多机械,简化和减少了劳动,使得每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4,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构成及其代表人物。古典管理理论主要以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组织理论等为主要内容。泰罗的科学管理主要关注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泰罗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是巨大的,但前提是首先必须通过一场精神革命来实现雇主、管理层和工人的合作。他们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用这种标准的操作操作方法来训练工人,并把工人使用的工具、材料、机械及作业环境加以标准化,同时实行一种有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来激励工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把企业的活动划分为六项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把管理划分为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归纳出简明的14条管理原则:分工、职权和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和团结精神。韦伯的组织理论,组织是以权力为基础的,通过权力而产生秩序,消除混乱。权力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组织中具有三种类型的权力,即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和基于法律和理性的权力。5.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的哪几个基本原则?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如下:(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2)合理地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方法来工作。(4)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6,泰罗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强调的科学管理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美国国会于1912年举行了对泰罗制和其他工厂管理制的听证会,泰罗在这次听证会上作了精彩的证词,向公众阐释了科学管理的理念和主张,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泰罗在其证词中强调,科学管理并不等同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动作与时间研究、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以及其他提高效率的手段,一般人提到科学管理时想到的就是这些东西,科学管理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是巨大的,但前提是首先必须通过一场精神上的革命来实现雇主、管理当局和工人的合作。第二,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代替旧的依据经验、习惯和个人判断去处理各项工作的做法。7 .简述美国管理运动出现的三次高潮。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场以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运动。这一运动中出现的三次高潮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对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一次高潮是1911年东方铁路公司提高票价的意见听证会和1912年美国国会为泰罗举行的听证会。当时东方铁路公司要提高客货运价,遭到货主和公众反对。马萨诸赛州州际商业委员会为此举行了一次听证会,公众方的律师布兰代斯邀请泰罗等11位工程师作证,主张只要采用科学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铁路公司不必提高票价同样可以盈利。结果公众方胜诉,同时也使得科学管理这一提法广为人知。第二次高潮是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改组。当时该公司频临倒闭,小斯隆就任总经理,对公司进行了大力阔斧的改组,实行了“集中决策控制下的分权制”,建立了多个利润中心。这也意味着事业部制组织形式的诞生。通过这些改革,公司很快恢复了元气,他们依靠的不是技术,而是管理与组织。这也使人们认识到,管理的范围并不仅仅是生产管理。第三次高潮是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研究,这可以看成是管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前后持续四五十年的管理运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8 .法约尔提出的企业六种基本活动是什么?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的活动,而管理只是其中之一。这六种基本活动是:(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2)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4)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6)管理活动(其中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活动)。在这六种基本活动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即企业本身需要管理,同样,其他五项企业活动也需要管理。9 .法约尔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是什么?与今天的提法有何异同?法约尔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与今天的认识是一致的。指挥接近于今天所提的领导职能。“协调”这一概念一般认为就是管理的同义词,故逐渐从管理职能中消失了。10 .简述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法约尔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归纳出了简明的14条管理原则。(1)分工。法约尔认为这不仅是经济学家研究有效地使用劳动力的问题,而且也是在各种机构、团体、组织中进行管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工作。(2)职权和职责。他认为职权是发号施令的权力和要求服从的威望。职权与职责是相互联系的,在行使职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都是组织上的缺陷。(3)纪律。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组织的规则。纪律应当尽可能明确和公正。(4)统一指挥。每个雇员应当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5)统一方向。组织应只有一个计划来引领管理者和工人。(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个人和群体的利益都不能置于组织的整体利益之上。(7)报酬。必须为工人的工作支付公平的报酬。(8)集中。这主要是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9)等级链。管理机构中,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10)秩序。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应该规定其各自的岗位,“人皆有位,人称其职”。(11)公平。主管人员对待其下属应当和蔼、公平。(12)保持人员的稳定。如果人员不断变动,工作将得不到良好的效果。(13)首创精神。让雇员提出和实施计划会提高他们的努力程度。(14)团结精神。保持和维护组织中的团结、协作和融洽的关系。法约尔指出,这14条原则不是死板和绝对的东西,而是灵活的。要懂得如何运用它们才可以发挥效力。这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它要求智慧、经验、判断和分寸。11.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韦伯所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如下特征:1 明确的分工。即每个职位的权利和义务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2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 正规化的人员任用。人员任用完全根据职务要求,通过正式考试和教育训练来实行。4 职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5 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制定的规则和纪律以及办事程序。6 非个人的人员关系。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只受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能适用于各种管理工作及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型组织,如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党、企业等。韦伯的理论对后来的管理学家,尤其是组织理论学家有很大的影响,他被人们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二12 .韦伯指出的组织中的三种类型的权力是什么?韦伯主张,组织是以权力为基础的,通过权力而产生秩序,消除混乱。权力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组织中具有三种类型的权力,即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和基于法律和理性的权力。只有第三种权力最适合于现代组织,因为它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担任管理职位的人是按照其能力选拔出来的,管理者行使权力具有法律基础,所有的职权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划分。13 .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研究管理问题的视角有何不同?他们的理论有何共通之处?泰罗、法约尔和韦伯从不同的视角对管理及行了考察.泰罗主要关注工厂现场的管理问题,法约尔则更多地从组织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的,而韦伯则集中研究了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强调管理要用事实、理性、思考和规则来代替随心所欲和个人习惯,是古典理论所具有的共同的精神实质。14 .简述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产生的背景。古典管理理论注重生产过程、组织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多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而对人的因素注意较少,工人常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不是人在使用机器,而是在机器使用人,这就激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20世纪20年代前后,一方面是工人日益觉醒,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斗争日益高涨;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和周期性危机的加剧,使得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通过有效控制工人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出发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问题,如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等,以及研究如何按照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去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催生了所谓的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研究的前期叫做人际关系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15 .人际关系学说早期有哪些主要的贡献者?各自的贡献是什么?(1)罗伯特欧文。他提出理想工作场所的设想,并主张花钱改进劳动力的状况是一种明智的投资。另外,他还注重对工人的行为教育。现代管理中的行为学派公认欧文为其先驱者之一。(2)雨果孟斯特伯格。他在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中强调他的目标在于发现:每个人的心里特性和他适于做什么工作。处于什么心理状态下才能使每个人达到最高效率。用什么样的方式刺激、诱导人们进行生产已达到最满意的产量或最高效率。(3)玛丽帕克福莱特。她最早认识到应当从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的角度来观察组织,她比众多的科学管理的先驱者提出了更多的人员导向概念。她认为组织应建立在群体道德基础上,管理的本质就是寻求合作。领导不是对他人的统治和支配,而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4)切斯特巴纳德。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一个人们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各种活动的系统。每个人在克服生理、心理、物质和社会的限制时,必须自觉地进行协作,组织就是这种自觉协作活动的体系。巴纳德还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指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包含着三个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联系。16 .什么是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指在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霍桑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确立。通过霍桑实验人们最终认识到,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人们生理、物理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与霍桑实验相关的概念还有所谓的“霍桑效应”,它指的是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效应。17,梅奥在其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哪些主要观点?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具备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