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报告(共5页).doc
-
资源ID:6829099
资源大小:1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质监局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报告(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垦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报告按照东营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我们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我县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4家,24家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市场准入要求,有1个产品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7家食品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4家食品企业获得了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4家食品生产单位全部建立质量电子档案。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局把食品质量安全当作“一号工程”来抓。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线队员全面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2、抓好源头,提高质量。抓住源头,提高产品质量是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一是加强日常检查,定期不定期到企业检查。2010年共检查查食品企业120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0份。二是做好企业年检。按照规定对辖区内的食品企业实行年审制度,把好“三关”。即不保持必备条件的的不能过关,不提供年度检验报告的不能过关,有问题未进行整改的不能过关。共对20家食品企业的22个食品生产许可证进行了年审,通过年审强化了企业管理的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保证了产品质量的连续性。3、加强整治,促进规范。今年以来,我们对所有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排查,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大米、饮用水、乳制品等专项整治。同时加大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和频次,为全县的稳定大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4、积极帮扶,加快准入。按照“提前通知、抓好宣贯、主动帮扶、做好保障”的四步工作法,帮助我县2家企业2个产品新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6个企业的7个产品到期换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宣贯培训。组织审查人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完善提高,达到市场准入要求,确保顺利获证。5、证后严管,保证安全。大力开展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和无证查处工作,对已获证的企业,严格实行巡查、回访、监督抽查、强制检验、年审等监管措施,发现不能保持发证条件的,坚决责令停产。自4月份开始对全县所有生产企业进行彻查,共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0份,立案查处6起。6、加强宣传和培训,进一步营造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2010年6月25日,我们在垦利县黄河家酒厂召开了“全县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现场会”。此次现场会共有24家食品企业的参加。通过参观学习典型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经验和做法,引导、督促食品生产企业深入贯彻学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随后对24家食品企业全部下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并依次开展检查。二、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生产者、经营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辨假识假的能力还不高,对地处城乡结合部,镇村地域的食品小作坊监管存在较大难度。(二)监管人员少,工作任务多。由于监管人员数量有限,监管工作任务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监管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为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国务院、省、市、县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确保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和区域性质量问题,结合我局实际,明年的工作重点如下: 1、进一步完善食品企业档案,实行动态监管。对已掌握的食品生产企业,补充相关数据,完善档案内容。实行分类监管、分类指导,提高监管的覆盖面、针对性和有效性。 2、加强监督检查,实施重点监控。一是加强巡查。以打假责任区为基础,组织对辖区企业进行巡查,每个企业一年巡查不少于2次,重点企业加大巡查次数。二是定期监督检验。对企业产品定期抽样检验,一般企业和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一年抽样检验不少于1次。三是专项抽查。除实施产品监督检验外,根据专项整治的要求和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不定期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抽查。四是产品强制检验。对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或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但不按规定对产品出厂实施检验的企业,实行产品强制检验制度。对没有获得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加大强制检验的次数,严格限区域销售。 3、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突出对时令食品、量大面广的食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和区域整治。一是开展节日热销食品的专项整治。在中秋、 “十一”等节日前,对热销食品和时令食品开展专项抽查和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计量欺诈行为。二是对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敏感的、高风险的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等食品开展专项检查。三是突出检查重点。重点检查非食用原料、食品添加剂、重要卫生安全指标等,对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产品实施专项整治工作。四是完成上级部署的食品专项整治工作。 4、强化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查明属于客观原因造成的一般性食品质量问题的企业,要督促彻底整改,并给予帮助和技术服务。对查明属于主观故意造成的质量问题,必须予以行政处罚,追究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对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整改不彻底或整顿不合格的,决不允许恢复生产。加大无证查处力度,切实落实总局无证查处工作的部署,对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律实行无证查处。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连续两次省级以上监督抽查不合格或不能保持生产必备条件的,或者故意造假、使用非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的,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依法吊销许可证。对查明已流入市场的伪劣食品,要责令企业强行召回,并通报有关部门停止销售。通过上述措施,增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自觉把好食品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良好消费环境。二一年十二月七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