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始发、掘进与到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1 编制依据与原则11.1 编制范围11.2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22 . 1工程概述23 .2工程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42. 2. 1 工程地质42.2.2 水文地质 112. 3气候条件122.4 周边环境及建(构)物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4 . 1 周边环境122.5 .2 建(构)筑物122.5 工期目标142. 6工程进展情况152. 7参建单位153 工程特点及风险分析163. 1风险分析163. 1. 1风险源辨识及分析164. 1.2 应对措施174 盾构施工计划及工期安排205. 1工期计划204. 2工期保证措施264 . 3盾构机维修、保养、运输435 .4盾构机掘进435 盾构机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5.1 盾构机选型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5.2 盾构机选型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6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36.1 项目组织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6.2 盾构施工准备工作446.2 . 1 技术准备446.3 端头加固446. 3. 1设计概况446. 3.2 三轴搅拌桩施工艺技术476. 3.3 三重管高压旋喷桩516.3.4质量保证措施566. 3.5施工注意事项606. 3.6加固效果检查616. 3.7场地内路面恢复626. 4施工场地布置626. 4. 1场地准备工作627. 4.2场地布置要点638. 4.3风、水、电准备647 盾构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艺667. 1盾构始发技术准备667. 1. 1始发台施工677. 1.2始发轨线铺设687. 1.3盾构机吊装687. 1.4反力架设计、安装、固定687. 1.5洞门密封717. 1.6洞门凿除717. 1.7负环管片的安装737. 1.8辅助设施安装747. 1.9盾构机调试757. 2始发段掘进767. 2. 1盾构机通过洞门、加固区767. 2.2初期掘进761.1.1 2.3土压力设置(上部土仓压力)777.2.4 推进速度及总推力787.2.5 刀盘转速787.2.6 盾构轴线控制787.2.7 渣土改良787.2.8 同步注浆及二次补充注浆791.1. 2.9管片拼装831.2. 10渣土管理881.3. 11洞门注浆及盾尾油脂密封897. 2. 12负环管片、反力架、始发托架的拆除897. 3正常段掘进919. 3. 1 土压力控制(上部土仓压力)911.1.2 掘进速度及推力911.1.3 刀盘转速911.1.4 渣土改良911.1.5 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注浆921.1.6 管片拼装921.1.7 渣土管理927.4 6号线小净距段掘进施工927.4.1 1施工准备927.4.2 4.2施工参数927.4.3 4.3渣土改良 937.4.4 盾尾密封937.4.5 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注浆937.4.6 管片拼装947.4.7 渣土管理947.4.8 监测及信息化管理947.5 6号线竖向交叉段掘进施工941.1.1 1施工准备941.1.2 施工参数951.1.3 渣土改良951.1.4 盾尾密封961.1.5 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注浆961.1.6 管片拼装961.1.7 渣土管理961.1.8 监测及信息化管理967.6下穿灌新路隧道施工961.1.1 6. 1充分的施工准备971.1.2 控制盾构掘进参数、减少扰动,实现平稳推进981.1.3 注意控制同步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做好同步注浆981.1.4 及时进行二次注浆987. 7盾构到达997. 7. 1盾构到达流程997. 7.2盾构机到达技术997. 7.3到达掘进施工1037. 7.4到达时的注意事项1087. 7.5盾构到达段测量和监控量测1097. 7.6出土注意事项1107. 7.7渣土外运1107. 8水平运输 及垂直运输1117. 8. 1 垂直运输 1117. 8.2 水平运输 1117.9区间隧道监控量测控制1121. 9. 1竖井联系测量1127. 9.2井下控制测量1158. 9.3盾构施工测量1169. 9. 4区间监控量测12110. 9.5监测对象、项目、监测点布置图12211. 9.6监测点的布设方法12412. . 7监测频率13013. .8监测控制值1317. 10 有害气体的检测1327. 11 施工技术要求1327. 11. 1始发段掘进1327. 11.2正常段掘进1337. 11.3盾构下穿建(构)筑物1348. 11.4管片拼装1359. 11.5检查方法及质量验收标准1358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368. 1组织保证措施1368. 1. 1 安全保证1368. 1.2 质量保障1388. 1.3文明施工保障1398. 2技术保证措施1408. 2. 1盾构始发、到达掘进1401.1.1 2. 2盾构掘进1418.2.3 盾构姿态控制1428.2.4 掘进方向控制与调整1428.2.5 盾构机操作1458. 3安全措施1458. 3. 1现场安全技术措施1458. 3.2起重吊装作业1468. 3.3电瓶车操控1478. 3.4装卸渣与运输安全措施1478. 4质量保证措施1488. 4.1人员组织与安排1488. 4.2物资采购和进货检验的控制1488. 4.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1488. 4.4盾构隧道质量保证措施14910. 4.5 测量控制1501. 5文明施工措施1508. 6职业健康保证措施1529 应急预案1529. 1工程危险源调查及风险评估1529. 2组织机构职责及应急资源配置1539.2. 1组织机构职责1539.1.1 2.2 劳动力配置15611.2.3 急设施物资配置15611.2.4 资金配置15711.2.5 其他 1579. 3预警及信息报告处理程序1579. 3. 1预警15711. 3.2信息报告处理程序 1599.4应急响应1629. 4. 1等级划分1629. 4.2响应分级 1629. 4.3响应程序1629. 4.4应急处置程序1629. 4.5后期处置1649.5突发事件及应急措施1659. 5. 1盾构始发、到达应急措施1659. 5.2洞内突发事件应急措施1679. 5.3地面突发事件应急措施17310. 5.4 应急通用措施17310资源配置计划17411. 1主要人员配置计划17411.2 主要设备、机具配置计划17511.3 主要材料配置计划17611相关计算 17612. 1始发台计算书17611.1. 1始发架简介17611. 1.2受力分析17711. 1.3 结论17911.2 反力架受力计算17911.2.1 设计、计算总说明17911.2.2 计算、截面优化原则17911.2.3 结构计算17911.2.4 总结18411.3 水平运输安全验算18511.3.1 1运输能力说明18511.3.2 实际所需的机车粘重18511.3.3 45T机车实际牵引力 18611.3.4 实际牵引重量18611.3.5 砂浆车方量确定18611.3.6 门吊提升重量18711.3.7 制动距离计算18711.4 顶板堆载计算18811.4.1 顶板管片堆载计算18811.5 渣土堆载计算18912 附图1901编制依据与原则1.1 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土建施工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盾构始 发、掘进和到达施工。1.2 编制依据(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 87号)(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2003年版(3)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6-2017(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0)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GB50715-2011(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控制技术规范GBT50839-2013(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8(16)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 1-2010(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8)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示范图集(1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20)建设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13(21)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关键节点施工前条件验收暂行规定(22)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土建施工投标文件及合同文件(23)业主提供相关地质资料,设计图纸(24)现场踏勘所采集,获得的资料(25)厦门市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26)本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资源及多年从事类似工程的经验1.1 工程概况1.2 工程概述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从马銮西站始发,盾构掘进通过疏散竖井区间,下穿灌新 路隧道后进入马銮中心站。区间2号线右线起讫里程为YDK6+175. 506-YDK7+318. 856,长1143. 350m;左线起讫 里程为ZDK6+175. 506-ZDK7+318. 856,长1143. 350m;区间6号线右线起讫里程为 YAK3+984. 218-YAK5+036. 026,长 1051. 808m;左线起讫里程为 ZAK3+984. 218 ZAK5+036, 026,长 1051. 808m;区间在 YDK6+733. 400YDK6+746. 100 处设 1 座疏散井兼联 络通达及泵房。区间2号线从马銮西站始发,以2%。的上坡减缓至23. 1%。的下坡,转折至4. 975%。的 上坡,再接2%。的上坡进入马銮中心站;区间6号线左线从马銮西站始发,以2%。的上坡 减缓至28%。的下坡,转折至4. 79%。的上坡,再接2%。的上坡进去马銮中心站;区间6号线 右线从马銮西站始发,以2%。的上坡转折至20%。的上坡减缓至15. 21%。的下坡,再接2%。 的上坡进去马銮中心站。区间2号线平面曲线为直线,线间距40. 5m,隧道的埋深范围为9. 9319. 59m。区间 6号线含4段平面曲线,曲线半径分别为1200m、1200m、3000m及3000m,线间距从8.5m 变化到14. 5m,隧道的埋深范围为5. 8219. 41m。2号线与6号线线间距为13nl16m。区间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隧道的净空尺寸为5500mm。隧道采用通用楔形管片拼 装式单层衬砌,管片外径6200mm,内径5500mm,厚350mm,环宽1200mm。管片采用强度 等级为C50,抗渗等级P10的高强防水钢筋碎。管片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螺栓为16根M30的纵向螺栓和12根M30的环向螺栓。图2-1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总平面图(1)工程材料1)衬砌管片:C55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抗渗等级P10。2)钢筋:HPB300、HRB400 钢筋。3)环,纵向螺栓采用弯螺栓:性能等级为6. 8级的普通螺栓,衬砌环的接缝连接采 用弯螺栓连接,包括16个环缝连接螺栓(M30)和12个纵缝连接螺栓(M30)o4)预埋钢板:Q235B钢板;(2)管片构造要求1)为满足防水构造的要求,在管片的环缝、纵缝面设有弹性密封垫槽及嵌缝槽。2)由于管片拼装的需要,每块管片中央均设有吊装孔,吊装孔兼二次补强注浆的注 浆孔,内装逆止阀。3)环缝设置凹凸棒。(3)管片防水1)管片自身应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防水混凝土管片的抗渗等级P10。2)衬砌管片外弧侧面沿管片四周设置一道封闭的三元乙丙防水密封垫,并加贴一层 遇水膨胀橡胶。3)衬砌管片内弧侧在预留的嵌缝槽内进行嵌缝密封;嵌缝材料采用双组分聚氨酯密 封胶;嵌缝范围内拱底90°范围内的环、纵缝。4)对每个螺栓孔,注浆孔设置缓膨胀型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圈。5)及时向盾尾地层和衬砌管片之间的环形空隙适量地均匀注浆。1.3 工程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1.3.1 工程地质(1)地形地貌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线原始地貌为马銮湾滩涂区,在马銮湾筑堤后被附近渔民 改造成鱼塘,其间堤纵缝交错。目前区间已全部回填完毕,地形较为平坦。(2)地层岩性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隧道主要穿越主要穿越中粗砂、粉质黏土、凝灰熔岩残积 粘性土及全风化凝灰熔岩。中粗砂层渗透系数较高,施工不当易造成水土流失。区间部分 地段下部为全风化凝灰熔岩,中上部为凝灰熔岩残疾粘性土,地层软硬不均。区间左右线 地质纵断面图见图2-2、图2-3、图2-4、图2-5。图2-2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左线地质纵断面图图2-3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2号线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图2-4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6号线左线地质纵断面图图2-5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6号线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区间2号线左线地质比例图区间2号线右线地质比例图粉质粘土(可塑) 粉质粘土(可塑) 中粗砂 凝灰熔岩残积粘性 土(硬塑)全风化凝灰熔岩散体状强风化凝灰 熔岩凝灰熔岩残积粘性 土(可塑)中粗砂凝灰熔岩残积粘性 土(硬塑)全风化凝灰熔岩散体状强风化凝灰 熔岩凝灰熔岩残积粘性± (可塑)微风化凝灰熔岩图2-6区间2号线地质比例图区间6号线左线地质比例图区间6号线右线地质比例图中粗砂凝灰熔岩残积黏 性土(硬塑)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凝灰熔岩,散体状强风化凝 灰熔岩中等风化凝灰熔U-i 石粉质粘土中粗砂凝灰熔岩残积粘性 土(可塑)粉细砂凝灰熔岩残积粘性 土(硬塑)全风化凝灰熔岩淤泥图2-7区间6号线地质比例图各类土体特征如下:<1-2>素填土 (Qs)浅灰、灰黄、红褐等色,稍湿湿,总体呈稍密状。主要由黏性土(局部夹少量碎石)等回填而成,偶见植物根系。该层主要分布于塘堤,回填时间25年。钻探揭示层厚1.40-3. 90m。该层共进行2次标贯,标贯实测击数N=6. 5击/30cm,标贯修正击数N' =5. 8击/30cm。总体评价该层密实度及均匀性差异大,工程性能总体不良。<3-1-2>粉质黏土(Q4al-pl)灰黄、浅灰、灰褐等色,可塑。主要由粉、黏粒组成,约含的石英砂粒,干强 度高,韧性中等高,无摇振反应。该层仅M2生Z3-TMMX-06-1、M2nz3-TMMX-等、M2II Z3-TMMX-26-K M2nz3-TMMX-31孔有揭示,揭示层厚0.81.8m,顶板埋深2. 84. 7m, 顶板标高T. 540. 16m。该层共进行1次标贯,标贯实测击数N=9. 0击/30cm,标贯修正 击数N' =8. 28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P =1. 761. 91g/cm3,天然含水率w=23. 4 36. 6%,天然孔隙比 e0=0. 771. 09,液性指数 IL=0. 250. 52,压缩系数 a0. 1-0. 2=0. 23 0.48MPa-L 压缩模量 EsO. 1-0. 2=4. 357. 76Mpa,直剪指标:凝聚力 c= 25. 436. OkPa, 内摩擦角6=8. 915. 5° o<3-4>中粗砂(Q4al-pl)浅灰、灰白等色,饱和,多呈稍密状,以次圆状石英质中、粗砂为主,含泥质一般约 1020机分选较差,土质稍具胶结。该层主要分布于DK5+000DK5+800段,揭露厚度为0. 6 3. 1m,顶板埋深分别为1. 75. 6m,顶板标高为-0. 92-5. 90m0该层共进行26次标贯, 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15. 9击/30cm,标贯修正击数平均值N'=13. 7击/30cm。根据室内 试验:天然坡角水上a/m =37. 040. 0° ,水下a '/m=24. 028. 0°。<4-1淤泥(Q4m)灰黑、深灰色,主要由黏、粉粒组成,含有机质,具臭味,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 面光滑,摇震反应中等。该层场地范围内广泛分布,揭露厚度0.903. 50m,顶板埋深 1.60m3. 20m,顶板标高-3. 201. 08m。该层具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的特性, 属高压缩性软弱土,工程性能不良。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P=1.591.65g/cm3,天然 含水率w=53. 261.1%,天然孔隙比e0/=L501.74,液性指数IL=L 341. 60,压缩系 数 a0. 1-0. 2=1.46L66MPaT,压缩模量 EsO.0. 2=1. 651. 74Mpa,直剪指标:凝聚力 c=9.3-13. OkPa,内摩擦角 3=1. 83.0° »<4-5砂混淤泥(Q4m)浅灰、深灰色,饱和,多呈松散状。以次圆状石英质中、粗砂为主,含泥质约30%。 分选较差。该层主要分布于DK4+75CTDK4+900段,揭露厚度1. 401. 70m,顶板埋深2. 50nl 2. 90m,顶板标高-L 60-0. 25m。该层共进行2次标贯,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7. 5击/30cm, 标贯修正击数平均值N'=6. 9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坡角水上a/m =3839° ,水 下 a '/m=2627.0° .<8-1-2>粉质黏土(Q3al-pl)灰黄、灰褐、灰白等色,可塑。主要由粉、黏粒组成,约含1015%的石英砂粒(局部 达到20%),干强度高,韧性中等高,无摇振反应,黏性较好。该层场地范围内广泛分布, 揭示层厚0. 805. 40m,顶板埋深4. 108. 50m,顶板标高-7. 680. 16m。该层共进行34 次标贯,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10. 1击/30cm,标贯修正击数平均值N' =8. 5击/30cm。根 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P=L78L92g/cm3,天然含水率w=23. 327. 2%,天然孔隙比 e0/=0. 771.08,液性指数 I/L=0. 260. 66,压缩系数 a/0.-0. 2=0. 230. 47MPa-l,压 缩模量Es/0. 1-0. 2=4. 397. 97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 31.0-35. 5kPa,内摩擦角力 =9.016. 7° o粉质黏土 (Q3al-Pr)灰黄、灰白、浅灰、深灰色,硬塑。主要由粉、黏粒组成,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无 摇振反应,黏性较好,含1015%的石英砂粒。该层场地范围内仅M2nz2B-TMMZT0孔有揭 不,揭示层厚3. 20m,顶板埋深4. 0m,顶板标高-2. 41m。该层共进行2次标贯,标贯实测 击数平均值N=18. 5击/30cm,标贯修正击数平均值N'=16. 5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 然密度P=1.84L93g/cm3,天然含水率w=24. 730. 0%,天然孔隙比e0=0. 780. 88, 液性指数IL=0. 050. 24,压缩系数a0. 1-0. 2=0. 190. 34MPa-l,压缩模量EsO. 1-0. 2=5. 539. 35Mpa,直剪指标:凝聚力 c= 33. 043. OkPa,内摩擦角 2=12.0 16.5° o<8-4>中粗砂(Q3al+pl)浅灰、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状,以次圆状石英质中、粗砂为主,局部夹含少量 卵石,含泥质一般约1020虬分选较差,土质胶结性较好。该层场地范围内广泛分布,揭 示厚度为0. 505. 60m,顶板埋深为3. 7010. 80m,顶板标高为-9. 451. 27m。该层共进 行67次标贯,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17. 8击/30cm,标贯修正击数平均值N' =14. 0击/30cm。 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坡角水上a/m =3840° ,水下a,/m=24. 528. 0°。<11-3-2凝灰熔岩残积黏性土(Qel)灰黄、灰褐色为主,呈可塑状,为凝灰熔岩风化产物,成分主要由火山碎屑物等风化 的黏、粉粒及石英组成,黏性较强,岩芯手搓有粗糙感,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韧 性一般,干强度中等。该层主要分布于DK6+500DK7+300段,揭示层厚2. 207. 80m,顶 板埋深3. 7012. 80m,顶板标高为TO. 67-0. 37m。该层共进行标贯33次,标贯实测击 数平均值N=14. 5击/30cm,标贯修正击数平均值N'=11. 3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 密度P=L78L84g/cm3,天然含水率w=27. 835. 4%,天然孔隙比eO=O. 881. 06,液 性指数 IL=O. 350. 70,压缩系数 aO. 1-0. 2=0. 300. 45MPa-l,压缩模量 EsO. 1-0. 2=4. 576. 32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 26. 23L2kPa,内摩擦角6 =16. 018. 5。.<11-3-3>凝灰熔岩残积黏性土(Qel)灰黄、灰褐色为主,呈硬塑状,为凝灰熔岩风化产物,成分主要由火山碎屑物等风化 的黏、粉粒及石英组成,黏性较强,岩芯手搓有粗糙感,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韧 性一般,干强度中等。该层场地范围内广泛分布,揭示层厚2. 009. 20m,顶板埋深7. 90 14. 10m,顶板标高为TO. 665. 03m。该层共进行标贯44次,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22. 4 击/30cm,标贯修正击数平均值N'=16. 1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P =1.79 1. 86g/cm3,天然含水率 w=25. 6-34. 5%,天然孔隙比 e0=0. 820. 91,液性指数 IL=0.18 0. 24,压缩系数 aO. 1-0. 2=0. 270. 35MPa-l,压缩模量 EsO. 1-0. 2=5. 456. 85Mpa,直剪 指标:凝聚力c= 28. 233. OkPa,内摩擦角力=17. 022. 6°。全风化凝灰熔岩(J3nc)灰黄等色,母岩为凝灰熔岩,原岩矿物主要由石英质晶屑、岩屑和凝灰基质组成,大 部分矿物已风化,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手捏易碎散。场地范围内大部分 钻孔均有揭示该层,钻探揭示该层层厚1. 50-6. 00m,变化较大,顶板埋深12. 6022. 40m, 顶板标高为-20. 83-9. 28m。该层共进行标贯33次,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37. 5击/30cm, 标贯修正击数平均值N' =26. 3击/30cm。12-2散体状强风化凝灰熔岩(J3nc)土黄等色,母岩为凝灰熔岩,原岩矿物主要由石英质晶屑、岩屑和凝灰基质组成,大 部分矿物已风化,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坚硬碎屑土柱状。场地范围内大部分钻孔均有 揭示该层,钻探揭示该层层厚2. 1014. 40m,顶板埋深13. 030. 10m,顶板标高为-28. 58 -11.30m。该层共进行标贯55次,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64. 6击/30cm,标贯修正击数平 均值 N' =45. 3 击/30cm。12-3碎裂状强风化凝灰熔岩(J3nc)褐黄等色,母岩为凝灰熔岩,原岩矿物主要由石英质晶屑、岩屑和凝灰基质组成,呈 碎裂结构,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多呈土夹碎块状,局部为碎块状,手掰易断,锤击易碎。 该层场地范围内部分钻孔有揭示,钻探揭示该层层厚0. 5014. 60m,顶板埋深20. 1 35. 10m,顶板标高为-33. 58-18.30m。根据室内试验:换算后饱和抗压强度fr=9. 0 15. 8MPa,平均11.9MPao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软岩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极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级。12-4中等风化凝灰熔岩(J3nc)褐黄等色,原岩矿物主要由石英质晶屑、岩屑和凝灰基质组成,块状构造,节理裂隙 发育,岩芯多呈5Toem短柱状,部分为块状,结构面间距530cm,结构面倾角6080° , RQD约45机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 质量等级分类为IV级。2-4-1中等风化凝灰熔岩风化不均匀体(J3nc)灰黄、浅灰色等,原岩矿物主要由石英质晶屑、岩屑和凝灰基质组成,块状构造,节 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5-20cm柱状。场地范围内仅M2IIZ3-TMMX-20孔有揭示该层,钻探 揭示该层层厚3. 1m,顶板埋深18. 1m,顶板标高为T4. 78m。2-5微风化凝灰熔岩(J3nc)灰黄、浅灰色等,原岩矿物主要由石英质晶屑、岩屑和凝灰基质组成,块状构造,节 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10-30cm柱状,部分为短柱状,RQD约75机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为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H级。2.2.2 水文地质(1)地表水本区间上方部分区域已回填,无地表水系。(2)地下水本场区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孔隙水主要由上部人工填土层及第四系全新统或上更新统冲洪积的中粗砂组成,其中人工填 土层主要分布于塘堤,该含水层中地下水属上层滞水,渗透性较好,但富水性一般;砂层 场地内广泛分布,含水层厚度38m,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是场区内主要含水层和强透 水层,水量丰富。2)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全线均有分布,岩性一般由砂质黏性土或黏性土组成,厚度510m。属弱透水及弱含 水层,富水性差。3)基岩裂隙含水主要分布于下部岩体,岩性为凝灰熔岩。其中全散体状强风化岩属弱透水、弱含水 层,富水性差;下部碎块状强风化岩微风化岩的导水性和富水性受构造裂隙特征的控制 和影响,具各向异性且差异较大(因场地内基岩裂隙大多呈闭合性,导水性较差,总体上 地下水量不大,但不排除局部基岩破碎带,裂隙导水性较强,富水性较好的可能)。区间分布的砂层分布的承压水其承压性明显,承压水头较高。区间沿线地势平缓,地 下水位埋深1. 12. 8m,场地地下水径流方向总体为由西向东。2.3 气候条件厦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月平均最低气温12.4° C (2月):月平均最高气温28.5° C(7月):极端最高气温38.5° C (1979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2. 0° C (1957年2 月12日)。本地区降水主要集中于48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7册 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多 年年降水量1183. 4mm,年最大降水量1998. 8mm,年最小降水量892. 4mm (1970),日最大降 水量239. 7mm. (1973年4月23日),日降水量2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13. 6天。多年平均雾日数22天,(能见度Wlkm),多年最多雾日数36天(1973年),全年以3 4月雾日数最多,平均雾日数5. 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本地区春,夏两季以SE向风 为主,秋。冬两季以NE向风为主,每年56月下午有较强的NE或SW向风,平均风力3 4级,最大56级,瞬时极大风力可达78级,遇台风时风力更大。厦门每年710月经常受台风影响,据19492000台风年鉴资料统计:52年中 热带气旋共出现344次,平均每年6. 7次,最多年14次(1961年);强热带风暴共出现 212次,平均每年4. 2次;台风共出现191次,平均每年3. 7次。瞬时最大风速曾达80m/s (5914号台风),台风中心海平面气压最高900mb (6907号台风)。2.4 工程环境2.4.1 周边环境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从马銮西站引出,下穿 灌新路隧道后进入马銮中心站,临近建筑物较少,主要建筑物为灌新路隧道,区间沿线范 围内无地下管线。2.4.2 建(构)筑物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2号线和6号线均下穿灌新路隧道,区间隧道顶距离灌新 路隧道底最近约0. 853m。区间线路与建(构)筑物见下图2-8、2-9、图2-10。图2-8区间隧道与灌新路隧道平面位置关系图图2-9区间隧道与灌新路隧道位置关系图图2-10灌新路隧道实景图2.5 工期目标根据西中区间始发车站主体施工进度,同时结合盾构穿越灌新路隧道风险难度,以及 区间6号线小净距施工和上下叠行段施工难度,本区间计划首开区间为2号线左线,工期目标如下:表2-5-1节点工期计划区间工期节点计划时间西中区间2号线左线始发时间2018年02月01日贯通时间2018年05月30日拆机完成时间2018年06月20日2号线右线始发时间2018年03月01日贯通时间2018年6月30日拆机完成时间2018年07月20日6号线左线始发时间2018年04月01日贯通时间2018年07月23日拆机完成时间2018年08月15日6号线右线始发时间2018年05月01日贯通时间2018年08月23日拆机完成时间2018年09月15日2.6 工程进展情况(1)始发车站盾构始发站马銮西站目前首段底板已经施工完成,顶板结构预计在2017年11月20 日完成封顶,施工进度基本满足盾构始发要求。(2)盾构施工场地盾构相关配套的门吊轨线、渣坑、拌合站等计划于2017年1月20日全部施工完成, 能够全方位服务盾构施工。(3)盾构机本区间2号线左右线盾构机来源为新阳大道站长庚医院站区间使用的317#、318#盾 构机,新长区间盾构机吊出时间分别在2017年09月30日和2017年10月30日吊出,转 场至马銮西站进行装机调试。本区间6号线左右线盾构机来源为马銮中心站'新阳大道站区间使用的343#、413#盾 构机,马新区间盾构机吊出时间分别在2017年12月20日和2018年01月20日吊出,转 场至马銮西站进行装机调试。(4)已探明的孤石、基岩凸起已于2017年7月10日全部完成。2.7 参建单位(1)建设单位: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设计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施工单位: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4)监理单位: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厦门协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5)勘察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6)第三方测量: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7)第三方监测: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 工程特点及风险分析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施工地质水文情况复杂,地下水丰富,存在未探明孤石, 且盾构机穿越疏散井、小净距下穿灌新路隧道,存在基岩凸起所造成掘进参数恶化从而引 发工程事故的风险,以及区间6号线上下叠行段施工管理不当引起发的工程事故的风险。 而盾构施工涉及周边建构筑物,通过加强掘进管理等工程措施可大大降低安全风险。3.1 风险分析3.1.1 风险源辨识及分析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和厦门轨道工 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试行),采用检查表法和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对本工程风 险因素深入辨识与分析,形成工程自身风险项目清单和工程环境风险项目清单,见表 3-1_1©表工程自身风险项目清单风险 分类序号风险描述风险点基本状况描述工程风 险等级自身 风险 工程1盾构始发、 接收盾构始发、到达端头地层处理不当,盾构在始发到 达时工作面可能现螺机口喷涌现象、洞门漏水,大幅度 地面下沉,盾构机被掩埋.始发基座定位不够准确、反 力架刚度不够,可能使盾构机已出洞就偏离设计轴线。n级2盾构穿越 疏散竖井盾构穿越疏散井过程中,盾构机姿态控制失误或者 洞门钢环变形,存在实际偏差量超过洞门钢环单边余 量,盾构机无法顺利通过。II级36号线小 净距段掘 进靠近马銮西站及马銮中心站部分线间距为8.5m,隧 道结构净距为2.3m,后施工隧道对地层扰动较大,造成 先施工隧道的管片变形及隧道偏移等问题。H级46号线竖向交叉段小净距叠行隧道盾构施工夹土体厚度较小,受隧道 开挖扰动影响严重,地层承重不足,上洞隧道施工过程 中盾构姿态控制难度加大,易导致盾构机“栽头”现象。 易引起上下洞盾构隧道变形,影响隧道的稳定性,导致 管片变形、隧道位移、螺栓松动或受剪等问题。n级环境 风险 工程5下穿灌新 路隧道区间隧道距离灌新路隧道底最近约0.853m,近距离 下穿灌新路隧道,掘进过程因土压力波动较大、渣土改 良不合理造成出渣量超标、同步注浆不饱满造成的沉降 会引起灌新路隧道的不均匀沉降。n级3.1.2 应对措施3.1.2.1 盾构始发、到达风险应对措施(1)本工程采用1道折页压板+1道帘布橡胶板,同时通过预留注浆孔进行应急注浆 进行防水处置。(2)盾构始发和接收端地下连续墙通过前期施工处理,采用玻璃纤维筋代替钢筋, 从而保证盾构顺利磨削混凝土,保证盾构进出洞安全可靠。(3)严格控制掘进参数,减小土仓压力波动,匀速推进,避免对土体大的扰动,加 强开挖量的出土量监控,防止超挖和欠挖。(4)加固区盾构掘进参数:始发阶段土仓压力0.8bar (到达阶段土仓压力逐渐降至 0 bar),速度控制10mm/min,推力700t左右;非加固区盾构掘进参数:土仓压力1. 0 1. 5bar,速度控制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