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
-
资源ID:68318552
资源大小:4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云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
云南省云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能力能力检测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中 DNA 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移接可产生基因重组D.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经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易出现染色体数加倍的现象【答案】D2、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界定,下列行为动词用于表述能力目标的是()A.运用B.说出C.排列D.简述【答案】A3、在自然状态下,不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A.自然选择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个体迁入迁出【答案】C4、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A.B.C.D.【答案】C5、关于错觉,正确的说法包括()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B.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C.只要知道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是可以消除的D.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答案】A6、关于少年逆反期的表现,正确的说法包括()。多选A.为独立自主受阻而抗争B.为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而抗争C.反抗的对象具有迁移性D.逆反期表明少年心理发展受阻【答案】A7、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 BB、Bb 为灰身,bb 为黑身。若人A.25%B.32%C.50%D.64%【答案】B8、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后者属于()。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D9、下列四种生物中,哪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的细胞有明显区别()A.酵母菌B.乳酸菌C.青霉菌D.蘑菇【答案】B10、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答案】D11、玉米糯质胚乳 WX 和黑绿菌基因 V 通常是连锁(即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的然而一位学者发现一个品种中也能有自由组合,其原因是()。A.染色体缺失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侧位D.染色体易位【答案】D12、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A.B.C.D.【答案】A13、下列可以看做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答案】D14、脑干包括()。多选A.丘脑B.延脑C.桥脑D.中脑【答案】B15、PCR 技术是一种特异扩增基因片段的技术,其技术的关键点在于使用了一种耐高温的酶。这种酶是()。A.DNA 连接酶B.解链酶C.引物酶D.DNA 聚合酶【答案】D16、下面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包括()。多选A.散步吹口哨B.背诵古文C.摇头晃脑D.小学生登山【答案】B17、人体细胞中共有 46 条染色体,玉米细胞中共有 20 条染色体,要测定人类基因组和玉米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分别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为()。A.46,20B.23,10C.22(常)+X+Y,10D.22(常)+X+Y,11【答案】C18、在讲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时,教师分析了 DNA 能作为警方寻找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材料后,提出问题:“DNA 的什么特点能让其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属于()。A.综合提问B.回忆提问C.分析提问D.评价提问【答案】A19、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A.吞噬B.易化扩散C.同向协同转运D.逆向协同转运【答案】C20、探究学习在生物学科中必不可少,下列不属于探究学习的是()。A.分析食物链中一种生物的消失对该食物链中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B.学习完植物细胞的结构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显微镜下找出菠菜叶细胞的叶绿体C.探究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 pHD.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温度对天竺葵制造的有机物的影响【答案】B21、不同表现型的肉牛生育出相同基因型的小牛,可以通过哪种途径?()A.人工授精B.细胞培养C.胚胎分割移植D.显微注射技术【答案】C22、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A.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C.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D.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答案】C23、下列属于固醇类物质的是()。A.维生素B.胆固醇C.磷脂D.维生素【答案】B24、在叶肉细胞中,CO2 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A.B.C.D.【答案】A25、色觉异常包括()。多选A.全色盲B.弱视C.部分色盲D.色弱【答案】A26、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2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 DNA 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答案】D2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 8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D2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答案】D30、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后者属于()。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D31、C4 途径中,CO2 的受体是()。A.草酰乙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天冬氨酸D.二磷酸核酮糖【答案】B32、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的“社会责任”素养的最高级水平的是()。A.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情况B.关注并参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讨论C.向他人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措施D.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答案】C33、某中学生物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班级近几次的生物小测验结果都不理想,他认为是这几个单元的生物知识过于抽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具导致的,同时也认为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为了查明原因以提高学生成绩,这位教师宜采用的教学研究方法是()。A.文献研究法B.教育观察法C.教育调查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C34、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A.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C.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D.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答案】C35、以下各种酶与其作用部位相匹配的是()。A.淀粉酶肽键B.ATP 水解酶高能磷酸键C.限制酶氢键D.解旋酶磷酸二酯键【答案】B36、在讲解完“种群的特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性学习。下列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是()。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B.学习内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D.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答案】B3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C38、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A.科学性和学科性B.针对性和生动性C.多样性和强化性D.简明性和启发性【答案】C39、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 ATP 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人体细胞合成 ATP 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细胞内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 ATPD.正常情况下 ATP 与 ADP 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答案】B40、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做实验“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要求是既要将“环境因素(水质污染)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这一结论、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又要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B.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D.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答案】A41、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地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A.有无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 O2D.消耗量与 CO2 生成量的比值【答案】D42、在植物细胞周期中,与染色体的运动和细胞板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高尔基体C.中心体和线粒体D.内质网和核糖体【答案】B43、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只存在于动物的体内,而植物细胞中没有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性激素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答案】B44、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C3 和 NADP+B.ATP 和 O2C.ADP 和 H20D.H和 ATP【答案】D45、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gm1 的蔗糖溶液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染液【答案】B46、狼体内含有 a 种蛋白质,兔子体内含有 b 种蛋白质,狼捕食了兔子之后,狼体内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是()。A.aB.a+bC.少于 aD.多于 a【答案】A47、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答案】D48、高中生物课堂中,对如“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演示模型”“人体膝跳反射过程模拟演示器”等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属于()。A.基础理论研究B.应用性研究C.比较性研究D.开发性研究【答案】D49、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较多的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这符合教材内容选择()的思想。A.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B.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C.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D.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C50、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 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材料)材料:某教师关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课的教学思路片段如下:为了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问题,需从烧伤病人的皮肤上取下细胞置于培养液中培养,推测培养瓶中应该加入哪些培养物质才能让细胞活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身体里的活细胞要存活是否也需要这些物质引出课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师弓导学生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对比分析不同食物中共有的营养物质,据此推测细胞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教师提供皮肤细胞培养液的配方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际培养细胞时,添加的物质和前面推测的物质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回顾摄入的食物归根结底来自组成这些生物体的细胞,使其体会细胞从外界吸收的物质具有构建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教师提供细胞各种结构成分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的事项。(10 分)(2)结合材料:举例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计划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能力。(10 分)【答案】二、材料:种子的萌发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种子萌发的资料,或者向家长了解“春种”时农民要做的事。上课时,在复习种子的结构后,教师请学生谈谈“春种”时农民要做些什么,并请学生把在家萌发的种子拿出来展示。教师发现有个别组没能拿出成果让他们谈一谈原因,有个别组说他们在做实验时水放少了,有个别组说不出原因。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组的实验成功了,而有些失败了,使学生意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鼓励学生猜测种子萌发可能需要什么环境条件。大多数学生猜测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光照、肥料、土壤等。教师选择“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法播放一段种子萌发多组对照实验录像,给予学生提示。然后请各组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其他条件的实验方案。课后执行实验方案。问题:(1)本实验属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简述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8 分)(2)作为一名教师,在这种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应做些什么工作(12 分)【答案】(1)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可以表述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教师在活动实施阶段应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做一些技术的指导;注意学习时空的开放;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要十分清楚和警惕。三、传染病及其预防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介绍的是传染病的定义、流行基本环节以及预防措施。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1)说出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2)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能够解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3)列举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4)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等;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如淋病、白喉、伤寒等;列举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流行性感冒、狂犬病等。本节涉及的重要概念有:“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根据材料:(1)设计本节课的导入。(15 分)(2)简述导入的结构。(15 分)【答案】(1)“传染病”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字眼,说到传染病人们就会想到生病,想到甲型流感、艾滋病等,这种心里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由忧到爱的情境:播放歌曲爱在天地间。歌中唱到:“情未了,像春风走来;爱无言,像雪花悄悄离去。彼此间我们也许不曾相识,爱的呼唤让我们在一起。在一起穿过了风和雨,在一起走来了新天地。这份情希望了人间,这份爱温暖在你我心里。”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感人肺腑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其中时,顺势导人:“你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吗歌曲创作于 2003 年,这一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 SARS 病毒带来的非典型肺炎,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人类在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中战胜病魔,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它,掌控它!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天这节为捍卫自己的健康、民族的健康而展开的学习中来,好吗”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2)导入的结构:引起注意一激起动机一组织指引一建立联系。引起注意。导入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当学生“专心”于导入活动时,才能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激起动机。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滋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听课学习的坚毅精神组织指引。导入要给学生指明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定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要提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方法,例如,说明本节课是先要使问题具体化,接着做实验,再共同归纳、订正最后结合新问题进行练习、运用。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法保持教学重点,沿着重点环环相扣地完成教学目标。建立联系。导人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设计提问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和新知识建立了联系,从而引出新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讲新课。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描述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答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描述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五、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 A),运出细胞后进人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 A 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 A 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含有、不含有)蛋白A 基因。(6 分)(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 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 AKP 进行第二次免疫,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9 分)【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浆;记忆;特异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的有关内容。(1)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人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人体内的全套基因,但是其各个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2)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 B 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大量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六、材料某教师在“探究空气(氧气)对小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做好组员分工和数据记录,每组一只水杯、一条小活鱼、一块玻璃板。实验步骤:1把小活鱼放进盛水的杯内数一数自然状态下小鱼 1min 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2用玻璃板把水杯盖严,不让外界空气进入杯内,盖的时间长短视杯的大小和杯内水的多少而定。原则是杯子大些或杯内空气多些的应多盖一段时间。盖上盖的目的是让小鱼把杯内的空气(氧气)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3过一段时间再数小鱼 1min 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实验结果:盖上盖以后,绝大多数鱼1min 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都增加。结论:水中空气(氧气)含量对小鱼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水中含氧量高鱼呼吸慢:含氧量低则鱼呼吸快。问题:(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分析该探究实验方案存在哪些问题(10 分)(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10 分)【答案】(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析,该实验探究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遵循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和设置对照组实验。(2)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如下改进:实验观察前选大小相等的两个容器,分别贴上“加玻璃板”和“不加玻璃板”的标签,向“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清水,向“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等量的清水,并盖上玻璃板。试验时,选择两条活力相近的鱼,分别放人上述两个容器中,两个容器置于同样的条件下,避免因其他因素干扰而造成的实验结果误差。分别仔细观察各容器中鱼的各种行为表现并做好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鱼在“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和活动比较正常;在“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频率很快,并最终死亡。进而说明空气(氧气)对小鱼的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七、材料:某教师对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选材、提取、过滤、色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以下优化改进,且实验效果良好:(1)用女贞叶替代菠菜叶;(2)用 95%乙醇替代丙酮;(3)过滤时,原来的做法为“将研磨液倒入有脱脂棉的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优化后的做法为“不用过滤,用尼龙布覆盖在研磨液上面”;(4)色素分离时。原来的做法为“先用铅笔在滤纸上画定位线,再用毛细管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 23次”,改进后的做法为“用 2 片盖玻片,外面包裹 2 层纱布直接在尼龙布上蘸取滤液,印到滤纸上一次即可”。问题:(1)分析该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12 分)(2)根据材料归纳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8 分)【答案】(1)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女贞叶替换菠菜叶是由于女贞叶不易散失水分,更易保存;丙酮易挥发且有毒,换成 95%酒精更安全;改进后,叶绿素提取液不用倾倒在脱脂棉的漏斗中,减少提取液损失,使操作更简便;用毛细吸管划线的环节,操作不方便极易出现错误,改进后用盖玻片蘸取滤液印在滤纸上会减轻学生的实际操作负担,能更好地将注意力放在观察实验现象及其总结归纳上。(每点 3 分)(2)随着社会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提升,高中生物实验将会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大量涌现。不论是眼下的应试环境还是素质教育培养,高中生物实验课程都将进一步发挥它的教学效果。未来生物实验必将成为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实验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包括: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关注实验安全问题,减少对学生造成的伤害。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规范操作,以引导学生思维为出发点,以探究性学习为实验过程的手段。探究的程度与步骤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只有其中的几步。有据可依原则。以教学大纲为教学的知识目标,以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方向,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处理实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条件,主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实验整体的可行性,从而考虑设计的实验是否可行。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原则。八、材料:“DNA 是遗传物质”的教学片段一、课件展示很早以前,大家一致认为,被视为生命中心分子的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理由是蛋白质一方面对于生命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蛋白质不仅有二十种基本组成单位,并且形状和大小多样,简单地说,蛋白质是复杂的,这正是作为遗传物质的必要条件。直到1928 年,英国的医学细菌学家格里菲思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为人类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奠定了基础。二、教师呈现问题 1.分析教材,格里菲思的实验最重要的是哪一步?为什么?2.格里菲思是否已经找到遗传物质的证据?为什么?三、教师展示格里菲思实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四、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组 1:我们认为第四组实验最重要,因为这组实验中,无毒性的 R 型菌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混合,可以转变成有毒的 S 型活菌,是本实验的最大发现。组 2:我们也认为最重要的是第四组实验,因为这组实验说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体内的遗传物质还有活性。组 3:我们同意前两组的意见。同时,我们认为,R 型菌由于某种原因稳定地转化成了 S 型菌。五、教师归纳总结,进行追问师:大家说的都是有道理,格里菲思当初做这个实验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他认为已经杀死的 S 型菌里的某种因子促使 R 型菌转变成了 S 型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格里菲思认为只要找到了构成转化因子的化学物质,也就等于找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他找到了吗?【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阐明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本课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材中,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及过程,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并明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大家共同学习后的结果,即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又能收获更多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根据上一个实验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实验。从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就是 DNA。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自然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九、“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内容包括:氨基酸结构和种类;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蛋白质分子多样性;蛋白质功能。(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一个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种类;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尝试建立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球棍模型(模仿水平);使用球棍模型演示脱水缩合、肽链形成具有空问结构的蛋白质的过程(独立操作水平);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活动目标: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结构,故设计球棍模型模拟氨基酸结构的合作探究活动。特别是要形成对氨基酸空间结构的认识,为下一步理解肽链的空间结构做铺垫。活动用具:桔红色球氢原子,黑色球碳原子,绿色球氧原子,蓝色球氮原子,小铁棍化学键弹簧棍碳氧双键。一十、材料:某教师为了讲解清楚细胞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变化,首先借助Flash 动画演示分裂间期的动态画面,之后教师演示放大的一条染色质长丝在问期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比较画面。之后提问: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细胞核内的一条染色质长丝经过间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用两根细铁丝演示一下这个时期的主要变化学生演示并回答。提示:将两根铁丝交叉后用拳头握于中间。其拳头代表一个着丝点,这就是染色体的 DNA 复制。问题:(1)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处运用了演示,请说明该教师用到的演示类型并列举出其他类型的演示技能。(8 分)(2)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12 分)【答案】(1)该教师播放动画用的是声像法,利用铁丝做成模型用的是展示法。除了这些类型外,演示技能还包括:分析法:从分析实验现象人手,启发学生对感知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新概念,获得新结论。归纳法:通过提出问题,观察若干个实验或几组实验,归纳总结出概念或规律。质疑法: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根据实验数据来发现规律认识实验和微观本质。(2)应用原则和要点:针对性和目的性。选择的演示要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讲清难点,选择的实验能为生物学概念、原理的教学服务。适用性和鲜明性。选用的仪器要大小恰当,实验装置和操作简便易行,装置要高低适宜和美观。演示所用时间短。演示的实验现象鲜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示范性和可靠性。教师能给学生做规范的、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与讲授的统一性。演示与讲授密切结合,善于引导学生把各种感知转化为积极的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