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热重难点07城市-2021高考地理(原卷版).docx
重难点07城市K重难点解读力根据近几年的考查方向分析,2020年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的变化应该不大,一般借助现实生活中 的实例图表,对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等级和城市化等角度进行考察。考查形式基本都是依据图表进行分析, 让学生能够从材料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在备考复习时,要注意结合新时代情景下城市群建设及大中小城市 协调发展等社会热点,理解和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核心考点。K典例探究R(2020 全国卷)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 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 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建筑密度大建筑密度小以高层建筑为主以多层建筑为主()A.B.C.D.6 .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答案】4. B 5. A 6. D【解析】【4题详解】居住片区11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考虑到该地盛行风向是夏季西南风和冬季东北风,居住片区n受 夏季西南风影响大,考虑到有效通风,选择横向错列排布模式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其他排布模式 不利于夏季风的有效通风。所以选B。【5题详解】居住片区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所以建筑布局以高层建筑为生,楼层高、 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所以选A。【6题详解】根据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该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是 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虽然也避开了夏季西南风,但不是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的目的,所以选人(2020 全国卷三)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 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 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 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 中心。下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首都联邦直辖区界铁路髙連公路+ 国际机场出"km(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4)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答案】(1)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离两地距离较近,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2)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3)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 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耍的客源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 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 和游客,旦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4)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全面且水平髙,接待能力强。【解析】(1)从图中的比例尺可以看出,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约1厘米,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休闲城至 国际机场约2厘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离两地距离较近,图中有髙高速公路连接,临高速公路,交通 方便,速度快,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2)该国锡矿资源枯竭,周边矿场废置,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 湖,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3)消费人群主要来自国内和国外,分别从两方面进行说明。马来西亚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 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为该国的经济中心,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 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在经济全球化 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 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的要求提高,需要多样化的消费,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 酒店、住宅等于体可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能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 促进消费者的进步消费。(2020 新高考北京卷)9.下图是采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市新建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 图中甲地最可能是(甲B.商业区C.住宅区A.办公区判断方法具体说明 c u人口密度_ T 2-5万人/千米2 1 0-城市道路轨道交通03千米IJD.生态区【答案】A 【详解】读图可知,甲地白天人口密度大,夜间人口密度小,最可能为办公区(注意关键词“工作日'白天 办公,夜间人们回住宅区休息),A正确:相比于办公区而言,商业区不是最可能的功能分区(商业区多位 于城市中心地带、交通最便利的地方),B错;住宅区白天人口密度小,夜间人口密度大,C错;该区域人 口密度昼夜差异悬殊,且有轨道交通经过,不可能为生态区,D错。故选A。【点睛】K备考秘籍本专题的考查重点主要涉及到两个,个是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一个是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往往以城市发展的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要求论证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探讨与城市发展的有 关的事物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分析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等。在复习时,不用面面俱到,要重点突出核心 知识的复习,加强该知识点和该类型题的训练和讲解。K重难点突破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透析考向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城市功能区的考查依然是个热点。本知识点的考查 重点集中在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与变化趋势;功能区布局与相关影响要素的关联性等。考查方式主要是以城 市区域简图和坐标统计图为命题载体,侧重考查考生地理事物空间布局分析的具体直观思维和统计资料数 理抽象思维能力,往往既有选择题,又有综合题,综合性较强。方法指导(1)在复习本部分知识时要注意重点围绕三大功能(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进行复习,关注三大 功能区的面积、位置、空间形态、建筑景观等特点,并注意其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和城市的人口时空变化特 点。看面积大小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看形态特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业区一般呈片状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 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 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2)依据产业布局判断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的合理布局。第一,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要有便利的交通联系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主要交通干线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 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第三,注意有污染的工业的区位选择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 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 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第四,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防护带内可植树造林,也可安排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 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第五,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2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透析考向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问题依然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宏观背景会结合“带 一路”、城市群建设等,微观背景会联系城市功能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 为主,也会出现综合题;从命题方式上看,以文字或图表资料为背景。考查过程中一般联系业化、城市 规划、人口迁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查。方法指导(1)从时间变化看城市发展速度,区分城市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到2020世纪5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纪上半叶表现人口由乡村 迁往城市,农 村地域转变 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 区人口由城市迁往农 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 和乡村的推 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 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市中心区的开发,高 科技产业、第三产业 的发展图解一(2)区分郊区电1市化和逆城市(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处在规模膨胀、加速 城市化的进程中;逆城市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 扩散的一个新阶段。前者往往出现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后者往往出现在城市化的后期。(3)城市化趋势图的阅读方法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是:城市的数目增多,各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 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以及在大城市周围出现了 卫星城等,这过程可用多种图示反映出来。城市化的趋势可以通过过程模拟图、数据表格图、区域图等 形式表达出来,阅读这类图一般从以下方面入手分析。城市数目的变化;城市范围的扩大:城市人 口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城市之间的联系密切、联系方式完善;城市等级和城市体系 形成;城市带(群)的形成;卫星城的建设等。R限时检测(2020 江苏卷)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结构B,人口素质C.环境质量D.交通方式2 . “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A.减轻自然灾害B.提高环境容量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20 新高考天津卷)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 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A,商业和住宅B.业和行政C旅游和休闲D.仓储和物流4 .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B,地形C,气候D.科技(2021 八省联考重庆适应性测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 约。下图示意2002014年伦敦、成都、海口、唐山四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 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单(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幟本1?君虻-7 -6 -5 -4 -3 -2 -1012人口至度増长率()5 .处于城市化进程后期的是()A.甲B.乙C.丙D. 丁6 . 2002014年乙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A.规模快速扩张B,用地结构优化C,人口密度增加D.城市化水平下降(2021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三第一次大演练)2019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出要“促进 城市精明增长、所谓“精明增长"是指严格限制城市增长边界,防止过度蔓延,同时促进建成区内部进行革 新,增加公共空间,推行公共交通系统的种城市规划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精明增长”理论限制了()A.人口密度 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城市面积8 .下列哪些措施符合"精明增长”理念?()A.改造老旧街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扩大城市规模,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C.强化城市功能分区,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合理D.减缓城市GDP增速,防止人地矛盾加剧(2021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为我国各类城市数量及人口密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9 .图中反映()A.类城市人口密度增大是由于人口出生率高B.类城市数量增加是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表现C.类城市人口密度减小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D.类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吸引大量劳动迁入10 .与类城市相比,推测类城市最可能()A.地域范围大 B,人口规模小 C.经济水平高D.辐射能力强(2021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灯光面积占比(灯光区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与区域城市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示意我国长三角地区四省市2000-2020年灯光面积占比的变化。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11 .图中对应的省份分别是()A.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B.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C.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D.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12 .近五年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变化最可能反映该省份()A.城市化速度增长缓慢B.进入逆城市化阶段C,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D.处于城市化的初期(2021 福建新高考限时练)城市景观格局对下垫面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通过遥感得到 的我国某平原地区省会城市夏季、冬季下垫面平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示意图。研究证明工业集聚区和经济 开发区比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产生的热岛更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1_1一 1 1.一,I I I I )6526101418222630距市中心距离/km13 .该城市位于()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C.江汉平原D.珠江三角洲14 .距市中心16km附近的城市功能区应是()A.住宅区B.仓储区C,商业区D1工业区15 .推断距市中心2m范内的主体景观最可能是()A.林草B,水域C,建筑D.广场(2021 湖北省襄樊市新高考二月模拟)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 了该市旅游、商业、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 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 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 .图示四个功能区中,乙代表的功能区是()A.农业区B,业区C.商业区D.旅游区17 .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导致劳动向外转移B.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2021 河南南阳市南阳中学高三月考)随着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推广社区农 业化和城郊农业等方式,使农田散布于城市用地中,创造出个清洁、高效的城市。如日本某科学城保留 了大片农田,为城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和教育场所;法国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绿 地引入城内及城市周围,形成了 “没有郊区的新城"。在城市中有意识地引入农田,使农田成为城市景观的 绿色基质,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回归,也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农田"与“城市公园"比较,''城市农田”的突出优势是()A.景观丰富,可吸引附近居民到访B.水域广阔,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C.污染较小,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D.居民维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A.保护原始农业环境B.增强城市的自我服务功能C.提供居民劳动场所D.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20 .在“城市农田”中,适宜大规模发展()育种基地苗圃、果园蔬菜基地畜禽养殖场A.B.C.©D.©21 . (2021 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作为城市核心功能在地域空间的集中体现,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的数量和等级是该国科技实在空间上的直接反映。图1为“2019年世界主要城市群和前40位科技创新中 心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着创新活动的转移。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新兴业的发展,使 创新活动中心向郊区转移;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活动又向市区集聚,并形成一种新的城市 空间创新街区。图2为“钊新街区构成要素示意图”。(1)概括世界主要科技创新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析美国20世纪60年代创新活动中心迁往郊区以及近年来回归城市的原因。(3)基于创新街区的构成要素,阐述其对我国旧城改造的借鉴意义。(2021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期末)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很多城市通过建设业园区的方式发展制造业,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原 来建设在市区边缘的工业园区有许多需要搬迁、改造。某市业园区占地近3万平方米,区内有五金制 品、服装加工、电器配件等几十家制造企业。近年,该业园区启动改造工程,拆除部分低镂旧厂房,按 照写字楼和工业生产双重标准建设了一座23层的科创大厦(如下图所示)。该大厦高99. 8米,每层楼高4. 2 米,楼层可承受每平方米750千克荷载,是集研发办公、制造生产、生活配套于一体的制造产业综合体, 实现了 “工业上楼”。(1)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原来建设在市区边缘的工业园区需要搬迁、改造的原因。(2)分析该园区工业“上楼”的原因。(3)归纳适宜“上楼”的业企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