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淮高速公路至宁洛高速公路连接线初步工程地质勘察总说明.docx
蚌淮髙速公路至宁洛髙速公路连接线初步工程地质勘察总说明、勘察工作概况(-)工程概况1 .项目的功能定位安徽省是长江三角洲的腹地,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 转移的前沿地带,是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桥头堡,具有独特 的承东后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主 动接轨,迎接辐射;跨江越界融入南京都市圈,融入苏浙沪经济圈”。 本项目所在区域既位于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圈层,也属于安徽省沿江经济 开发带,具有相当优越的区位优势。木项目是安徽省髙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公路网中占 有重要地位。项目建成后,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安徽省的公路网布局, 对加速安徽省髙速公路网的形成,提高公路网综合运输效率将起到积极 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是对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进步补充、完善和加 强,对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网的规模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区 地理位置见右图1。2 .路线主要构筑物拟建高速公路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滁州市凤阳县,路线起于圻山西, 顺接蚌淮高速公路凤阳延伸段蚌山互通,总体走向为由西向东方向。路 线经过十里井、庙西于新庄东侧设置明皇陵互通式立交及风桃路分离立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交)与X057相连或上跨;在齐涧东南部上跨X056(本项目设置凤殷路分 离立交)、在陆家岗东南部跨越濠河后(本项目设置濠河大桥),路线走 向偏向东北方向,并在大通桥村境内设置凤阳南互通与省道S101连通; 路线在跨越省道S101后(本项目设置省道S10I分离式立交),于尹家湾 西南部跨越濠河支流(本项目设置濠河支流大桥),路线经三姓庄继续向 东北方向延伸,经头铺跻越X059(本项目设置林总路分离立交),再经小 李庄至小杨庄北部跨越板桥河、津浦铁路(本项目设置津浦铁路特大 桥),路线在板桥镇桥东跨S307(本项目设置省道S307分离立交),经南 寇村、过付前村,到达本项目终点,本项目设江山互通与南洛高速公路 衔接。通过对路线的优化调整,推荐线起讫桩号为K0+015.804 - K29+212. 921,全长 29. 197km。主要控制点:起点、X057, X056,濠河、 S101、濠河支流、X059,津浦铁路、S307、南洛高速。路线方案设计有比较路线(BK)一段,与推荐线进行同深度比较。起 讫桩号为 BK16+832. 104 - BK28+320. 090I全长约 11. 488km,起点于板 桥镇三姓庄东部,沿途经过头铺、大郑庄、浙塘芦家、丁家冲、张塘徐、 钱庄、李二庄、郑家庄,终点位于板桥镇太平村,与南洛高速公路衔接。 主要控制点:X059、丁家冲、津浦铁路、S307、南洛高速。(-)任务依据1 .安徽滁宁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2010年9月26日“关于蚌淮高 速公路至宁洛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委托函”;2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蚌淮高速公路至宁洛高速公路连 接线立项的批复(皖发改基础20101832号):3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2009年07月编制的蚌淮高速公 路至宁洛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 .勘察设计合同;5 .有关规范、规定、标准、意见。(三)勘察目的、任务本次初勘的目的是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初测所拟定的路 线方案、人工构造物以及不良地质路段进行同深度的工程地质勘察 作,通过对路线走廊带内区域工程地质调绘、钻探、挖探及室内外测试 等综合性勘察手段,初步查明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初步 选定的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 据。主要任务为:1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搜集和研究勘察 区内已有的各种地质资料,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初步查明公路工程 建筑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做出相应的工程地 质评价:2 .采用综合性勘察方法,对沿线地基土的类型、稳定性和承载情 况做出初步判断。对拟建线位走廊地带的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类别、 范围和性质等进行综合勘察评价,为避绕或治理提供地质依据;3 .初步查明场地地基的地质条件,为选择构造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提 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在桥位处,应查明桥位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应查明 与桥位方案或桥型方案比选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做出评价;4 .查明沿线筑路材料的类别、料场位置、采运条件,进行材料质量 评价及开采后对环境影响评价、采坑再利用建议等。5 .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地震基本烈度及抗震设防 类别:6,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所需的其它地质资料。(四)勘察执行参照的规范规程本次勘察执行、参照执行下列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手册: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8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11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TJ87-92)12 .原状土样技术标准(JGJ89-92)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5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范(TB10027-2001 )16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本次勘察工作主要的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说明书1: 20万凤阳幅地质部安徽省地质局区调队 1979年2、安徽省区域地质志1987年3、蚌淮高速公路至宁洛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07(五)完成的勘察工作量本路线段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勘察工作,是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 上,由公司勘察项目部完成。根据本项目工程数量及工期要求,勘察项目部于2010年3月05日 抵达工地,并立即展开地质调绘工作,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构造物勘探 点位,结合现场踏勘情况,于03月06日07日组织钻机进场,并于 03月08日正式施钻。本次勘察共投入:勘察人员52人,其中现场技术人员8人(高级 程师1人,工程师4人);GXY150型钻机7台套,客货两用车3辆, 其中2辆主要承担运送岩、土样及钻机挪位任务;笔记本电脑8台,台 式电脑1台,打印机2台;固结仪30台,直剪仪4台,于2011年04 月22日结束全部外业工作,共历时45。累计共完成各类人工构筑物 点钻孔57个、挖探孔35个,总进尺1820. 4m,其中钻探进尺1645. 4m/57孔、挖探进尺1751n/35孔(详见附表1全线勘探点览表);并对路基、 桥址区工点进行了 1: 10000与1: 2000工程地质调绘,调査面积分别 为40. 68 Km 20. 4 Km共计61. 08 Km2.详细工作量见下表1全线 作量:汇总表。全线工作量汇总表表1、项 、目 序、号、点 性质数量进尺取样(件)原位测试 (次)地质调绘 (km2)孔数/座(m)原样扰 样样标 -W- 员动II1/ 20001/100001特大桥4/1115.7032865433248.120. 440.682大桥6/2197. 10307633223中桥16/10516.20120238131554互通6/3189.50446447185分离立交11/6329.50759878296通道7/7197.20It'7552197路基钻孔2/222. 2041136挖探35/35175.001032/8取土场5/47«. 002311211总 计92/701820.47731207668024461. 08二、勘察方法、手段(-)勘察工作原则1 .认真研究所收集的地质资料,运用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工程地质 调绘、钻探、挖探、室内外测试等)査明对确定工程场地的位置起控制005/288 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 害程度、提供避绕或治理的地质依据。2 .勘察工作量布置遵循“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突出, 针对性强。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综合手段和 因地制宜地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研究程度,缩短工作周期。 勘察工作量布置遵循各种灾害和桥涵、路基勘察的有关规程、规范,但 在工作量上可从经济、合理、可行的角度适当减少,同时树立“质量第 一和“为下道工序服务”的质量管理观念。(二)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方法1 .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是在现场对可阶段工程地质调绘资料进行核 实、补充和修正,进步查明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工程地质 调绘工作采用设计单位提供的1: 10000和!: 2000的线位平面图为填 图底图,以工点和路线路基工程地质调绘为重点的调绘工作。调绘范围 包括正线和比较线的走廊地带,调绘宽度以满足路线方案选择、工程设 计需要和病害处理为原则,1: 10000地质调会沿线路中线左右500米范 围进行、!: 2000地质调绘沿路线中线250米范围进行。调绘方法是在 收集研究路线走廊地带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等基础上,以路线为 中心,结合横向穿越、路线追踪、定点观测进行。重点是观察了解地层 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不良地质病害等。2 .勘探点的定位测量外业施工期间,勘探点位置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1: 2000线路平面图和勘探点桩号的要求,均用GPS RTK及全站仪现场施放确定,并测 量其高程,误差小于0. 10m。3 .钻探与取样本次勘察均采用无锡探矿机械厂生产的GXY-150型油压钻机。为提 高岩芯采取率,确保取样、原位测试及钻孔编录质量,在钻探工艺匕, 采用泥浆或套管护壁、全断面回旋钻进的施工艺,开孔及终孔孔径均 满足取样、试验要求,孔斜满足工程钻探要求。为保证岩土分层准确, 不产生“漏层”误差,对土层厚度大于。.5米的地层均采取了样品,对 基岩均按岩性和岩石风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了代表性岩样。钻孔的岩芯均 以摄影照片留存备査。钻孔岩芯采取率应满足以下规定: 在黏性土层中不应小于85%;砂类土层中不应小于65%,碎石土 类不应小于50%;坚硬完整的岩层不应小于85%;强风化、破碎的岩层, 不应小于50%.重点研究的孔段应尽量提高岩芯采取率。若连续3m孔段无岩芯, 该孔为不合格孔。为最大限度的保证土样不受扰动,在地下水位以上采用无水钻进, 地下水位以下釆用小泵量钻进。根据不同的地层采用不同的取土工艺, 对于特殊土,如砂土、软土等,采用专用取土器(砂土取土器、薄壁取 土器等)进行取样,对一般黏性土采用普通取土器进行取样。取样前, 采用无水钻进进行清孔,取样方法根据具体地层采用“重锤击法"、重 锤少击法”、“快速压入法”等进行,土样在运输过程中,均采取了相应 的保护措施,以避免震动,使土样免受扰动及水份流失。根据工可阶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针对不同地层及试验要求,对本 次勘察阶段的取样特做了如下规定:黏性土:当深度小于10m时,每11.5m取样1件,当深度大于10m 时,每1.52. 0m取样1件。对于厚度较大(单层厚度不小于5m)的黏 性土,可视具体情况每层分别在上、中、下部位各取原状土样一件。砂性土:沿线第四系砂性上地层分布不均,且分布厚度变化大,取 样时,根据实际情况每1.53. 0m取样1件,地层变化时立即取样,并 尽可能地采取代表性原状砂样。膨胀土:在大气影响深度(本次规定5m)范围内,应每间隔1.0- L5m取组试样,在大气影响深度以下按常规取样方法执行。对于钻孔 数量较多且地层较为简单的地层,取样数量可适当减少,但必须保证每 层均有样。所有上样质量及数量均应满足各试验项目要求。基岩:各构造物工点中风化岩层均采取岩石样,做干燥、饱和单轴 抗压试验,并提供软化系数。4原位测试本次勘察采用了标准贯入试验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两种手段。标准贯入试验是判定黏性上软硬程度、砂上密实程度及砂上液化的 重要手段之一,本次勘察中,采用岩上工程勘察规范中规定的N63.5 标准贯入器进行试验,试验时,对孔内浮上均进行了清除且保持钻杆垂 直。标准贯入试验主要应用于黏性上、砂类上地层,所提供的试验锤击 数为标准贯入器每贯入30cm的实测锤击数,用于上的稠度状态、上的 密实度及液化土的判定,当用于确定各土层的承载基本容许值f,。 时,则采用经杆长修正后的试验锤击数。圆锥动触探试验主要应用在碎石类土和各类基岩全风化、强风化 地层,试验间距为2.3.0米试验次,所提供的试验击数为圆锥头 每贯入10cm的试验击数,应用时击数均经杆长修正.5.岩、土、水试验试验工作原则上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公路 程石料试验规程(JTG E41-2005 ),公路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JTJ056-8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的有关规定 执行。对特殊试验项目,当现行的部颁标准不能满足试验工作的需要时, 参照了能满足勘察要求的有关行业标准或技术规范执行,试验开始前, 所有试验仪器均经过严格检测、标定,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规程要求。 各类岩、土、水样的试验项目如下:1) 土工试验土工试验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及铁路工程特 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 J126-2001 )的要求,做以下试验项 目:(1) 一般黏性土: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液限(76克锥)、塑 限、颗粒分析(0. 002mm)、压缩试验(加荷等级为50kPa, lOOkPa, 200kPa, 400kPa),快剪(加荷等级为 50kPa、lOOkPa、150kPa, 200kPa),固结 系数(应逐层进行试验),并选择代表性土样做渗透试验。(2)膨胀土:以送样单标明的为准。应提供自由膨胀率、50kPa压 下膨胀率、胀缩总率。试验要求:100克锥稠度(液限、塑限、塑性指 数)、76克锥(液限指数)。(3)砂类土:颗粒分析、原状土样做天然含水量、天然容重、相对 密度、压缩、直剪,并选有代表性样品做渗透及天然休止角试验。(4)碎(砾、卵)石土:应进行颗粒分析,粗粒土采用筛分法,细 粒土采用比重计法。2)岩石试验岩石试验按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执行,一般 岩石试验项目:密度(干燥、饱和)、比重、总孔隙率、吸水率、饱和 吸水率、饱水系数、干燥与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软化系数等。3)水质分析本次勘察在河流发育地段选取了一定数据的地表水、在大型构造物 所处场地采取一定数量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分析总固体、 PH值、游离C02、侵蚀C02、总碱度、碳酸根、重碳酸根、氯离子、硫 酸根、钙离子、镁离子、总硬度、钠+钾(计算求得)等项目,确定路 线走廊带内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判定其对混凝土及钢筋有无 侵蚀性。6 .岩土定名与工程地质层(或单元体)的划分方法及原则岩土定名按公路规范规定分两种定名系统定名,桥基、路基土按公 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规范规定定名,料场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规定定名,对基岩则按岩石风 化程度结合岩性名称定名。工程地质层(或单元体)是按岩石成因类型岩性及其风化特征,按 地质时代,由新到老,自上而下的顺序划分的以表示。工程 地质层的划分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地层时代、地层成因、岩性、沉 积层位及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等。一般情况下,对于单层厚度大于或等于 50厘米的地层或单层厚度虽然小于50厘米,但对工程有重大影响或属 地层标志层,均单独划分出工程地质层,对于单层厚度小于50匣米的 一般地层,可视地层实际情况,采用“夹层”、“互层”、“夹薄层”进行 描述。钻孔内的地层分层高程误差不超过10厘米。7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方法各类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均在各点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表给出了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建议值。其中建议值是依据岩土 样的样本数多少,采用不同的推荐方法而提供的。当样本数5时,采 用最大或最小均值提供;当样本数5时,采用平均值提供。一般对于 工程不利的指标(w、e、Sr、a、員、%)按最大平均值提供,对工程有 利的指标则按最小平均值提供。8 .承载基本容许值与摩阻标准值q”的推荐方法本路段地层成因较为简单,但是土体的不均匀性较大,致使试验成 果中物理指标和力学指标的配套性较差,试验结果所判定的土的性质往 往与野外原位测试有较大出入,为了较为客观地反映土体的原始性质, 本次勘察中,对土质不均的地层,在判定士的稠度状态、密实程度以及008/288 提供土的承载和摩阻等,除了依据试验成果外,还参考了原位测试 成果及野外鉴定进行综合判定。具体方法是:对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在有原位测试成果,又有土的物理力学数 据的情况下,按照物理力学指标,釆用查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 设计规范(JTG D63-2007)、标贯公式计算或查表等二种方法综合 考虑提供承载基本容许值;砂性土只有原位测试,根据标贯公式法及 手册查表两种方法确定承载基本容许值;若黏性土只有土工试验资料 而无原位测试资料时,则按规范查表及临塑荷载公式计算两种方法提供 承载基本容许值。对岩石风化层,是按岩石风化程度,结合坚硬程度 类别和抗压强度数据,按规范查表及地区经验确定承载基本容许值。各类岩、土的摩阻标准值,是按土的稠度或密实度,按公路桥 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规定以查表法确定的。(三)具体工点勘察方法与重点根据前期勘察资料,项目区笫四系覆盖层较厚,地表无基岩出露, 表部黏性土多具膨胀性,具体点应均采用相适应的勘察方法,并把握 重点。1 .路基勘察在地质调绘的基础上合理布设勘探孔。由于该路线路基工程地质条 件较好,在充分利用桥梁钻孔的基础上全线均布设了挖探孔,各勘探点 间距平均为30500m,主要目的是査明沿线第四系特殊性岩土(软土、 膨胀土)的分布范围、性质。工作重点是地质人员积极开展地质调査工作, 同时钻探施工人员按取样要求采取土样,及时送实验室进行试验,待试 验结果出来后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解读分析得出结论,然后进行特殊性 岩土段的划分,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2 .桥基勘察项目区所处地貌类型为江淮波状平原区,沿线桥位一般是跨路 (X056、X057、X059、S10K S307、津浦铁路及众多乡间公路)、跨河湖 (濠河、濠河支流、板桥河、板桥支流及排灌渠等)布设,地层结构较 简单。桥位勘察主要采取地调及钻探等手段进行,孔距及孔数基本满足 初勘技术要求,所放孔位位置求精确,特大桥、大桥水上孔布置,误 差在规范规定范围内.由于桥址区一般无不良地质现象,因此工作重点 是技术人员在进行地质调查的同时对钻机的钻探过程进行现场质量控 制,然后对各孔钻探揭示的地层进行综合分析,达到较准确划分基岩及 覆盖层的变化情况,减少人为推测因素,对基岩承载结合岩石试验指 标、并参照相关规范来提供。三、路线走廊带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拟建公路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滁州市凤阳县,项目范围在北纬32° 37, -33° 03,、东经117° 19,117° 57r之间。公路选线范围内所 处地貌类型为江淮波状平原区,地形略有起伏,以岗贩相间的波状平原 组成,地面高程2080米。(二)气候、气象、水文1 .气候本项目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与亚009/288 热带湿涧季风气候过渡区,气候变化规律具有自北向南气温逐渐升高, 降水逐渐增加而蒸发逐渐减少的特点。具有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 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由于该区兼有南北方气候之长, 受季风影响,冷暖气团交替频繁,天气多变,常有旱、涝、低温、霜冻、 干热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2 .气象根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区内全年平均气温15. 2, 7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2728.6。,极端最高气温41.4,元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0. 21.2,极端最低气温22. 2。区内年日照时数2173.72425.3 小时,年无霜期21222天: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905969mm,丰水年降雨量在(最多7月)1583 mm,旱年降水量在(最 少1月)471.9mm,且降水年内分布不均,6至9月降雨量较大,11月至翌 年2月降水量最小。区内降水具有降水延续时间长、短时间降水强度大等 特征。本区暴雨和夏季高温炎热气候対公路建设不利。主汛期一般在6 9月份,洪峰多出现在7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421. 91613. 2mm,相对 湿度为7279%。3 .水文本项目沿线水系较为发育,属于淮河水系,见图2沿线水系分布闇。淮河发源于河南、湖北的桐柏山麓,流经豫、苏、皖三省,汇入洪 泽湖,分别经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汇入长江和黄海,全长千多 公里,淮河吴家渡断面多年平均流量为852m3/s,最大洪峰流量2280m3/s, 最小洪峰流量为117m3/s;淮河的汛期与雨季一致,68月份为丰水期,11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汛期水位升幅较大,常淹没两岸低洼地区。 根据规划拟建项目附近区域规划有方邱湖、临北缕堤、花园湖三个淮河 行洪区,拟定路线走廊时应尽量绕避上述区域,见图3沿线行洪区分布 图。本项目线路穿过濠河上游,区内尚有些小支流水系、干渠及配套 的人工沟渠,构成了发达的地表水系。由于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010/288 区内河流水位变化大,洪涝、干旱灾害易发,汛期与雨季一致,68月 份为丰水期,11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地表水位和流量的变化与降水 量有密切的关系,公路选线或路基高度确定应考虑洪水位的影响。根据水质分析报告、区域水文资料及地方经验,公路走廊带内地表 水对混凝上及混凝上中的钢筋具结晶类、分解类、碳酸型微腐蚀,一般 均可直接作为工程用水。(三)地层岩性工程区地层分区属华北地层区的南缘,沿线地表出露地层为第四系 全新统及上更新统黏性土,下伏基岩为上太古界霍邱群、青白口系八公 山群、震旦系徐淮群、寒武系、白垩系、下第三系,在凤阳刘府、淮南 上窑、大通一带有出露,其余埋藏一般较浅。按由老到新顺序,各时代 地层岩性描述如下(见图4):(1)上太古界(Am)霍邱群(Amhq):上部透闪白云大理岩,含角闪石类石英磁铁矿、 镜铁矿,中部混合岩化含石榴石二云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 化二云斜长片麻岩,含磁铁矿、菱铁矿;下部为眼球条带状混合岩, 条纹状、带状混合花岗岩。伍山组(Zqw):底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砾岩,其上为乳白色中厚 层含海绿石细粒沉积石英岩。刘老碑组(Zql):下段为紫红色、黄绿色薄层泥质灰岩夹同色钙质 页岩、含海绿石石英砂岩:上段为黄色页岩夹同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 含海绿石细粒石英砂岩及钙质石英粉砂岩和泥质灰岩。(2)震旦系(Z)下统徐淮群(Zixh)四十里长山组(Z,s):岩性为浅灰色厚层块状含钙石英砂岩及长 石石英砂岩。九里桥组(Zij):岩性为灰至深灰色夹少量紫红色中厚层含粉砂 灰岩、含海绿石粉砂质白云质灰岩夹泥灰岩。四顶山组(Zed):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白云岩,下部夹白云质灰岩和 少量钙质粉砂岩及页岩,上部含少量燧石结核。倪园组(Zm):下段为灰色薄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白云质灰 岩和灰质白云岩、夹多层竹叶状灰岩和白云岩透镜体,下部为泥质条带 灰岩;上段为灰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和结核。该组在011/288 走廊带内无分布。九顶山组(Zij):下部为灰色深灰色块状灰岩及灰白色块状白云 岩夹少量泥质灰岩,底部夹竹叶状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条 带白云岩与中厚厚层状灰岩互层。(3)寒武系(e )下统凤台组(Wif);岩性为一套灰黄、灰红色砾岩,顶部为灰绿色 页岩。下统猴家山组(Gih):下部为灰色、灰黑色薄层砾岩和灰黄微带灰 红色厚层砂质灰岩;中部为浅灰、浅灰黄色中薄层中厚层灰质白云岩、 白云质泥灰岩;上部为浅灰、灰色中薄层中厚层灰岩、飾状灰岩、含 白云质灰岩。下统馒头组(¢価):下段底部主要为含海绿石灰岩,下部为含灰岩 扁豆体的古新统双浮组(Eish);主要岩性为褐色、灰棕色细砂岩与泥质、 粉砂质泥岩互层。中统毛庄组(Gs):岩性主要为灰岩、鹹状灰岩夹少量粉砂质页岩。中统徐庄组(e2x);岩性主要为灰色局部灰黄色、灰红色中薄层 中厚层餉状含白云质灰岩、灰岩,棕黄、紫红色薄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含泥质石英粉砂岩。中统张夏组(以):主要岩性为灰、灰黄、肉红色中厚层酗状白云 质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局部含生物碎屑,具豹皮状构造。上统宣山组(6);主要岩性为灰、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细状含白 云质灰岩、灰岩,偶见竹叶状灰岩和含海绿石灰岩。(4)奥陶系(0)下统韩家组(0由):下段为灰黄色中厚层白云岩及紫灰色含泥质白 云岩,上段为灰黄色中薄层硅质条带白云岩夹竹叶状白云岩。下统贾旺组(0J):为紫、黄绿色页岩与含泥质白云质灰岩互层。下统马家沟组(01m):下段为褐灰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含燧石条 带或结核:上段为灰色灰岩、豹皮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中奥陶统老虎山组(Ozl):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夹灰色薄 层灰岩。(5)石炭系(C)上统太原组(CK):灰、深灰色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与深灰 色砂质泥岩、页岩互层,夹薄层砂岩、铝土质泥岩及薄层煤。(6)二迭系(P)下统山西组(Pc):灰、灰白色石英砂,灰、深灰色砂岩、泥岩, 夹煤层。下石盒子组(P.x):灰色铝土质泥岩、舖状铝土质黏土岩或花斑状 黏土岩,夹煤层。上统上石盒子组(Pax):下部以灰、深灰、绿色泥岩为主,含餉状 泥页岩,夹煤层。中部以浅灰、灰、灰绿色细粒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粉砂岩为主,夹深灰、灰紫色泥岩、砂质或炭质泥岩,夹煤层。上部以 青灰、灰黑、酱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煤层。石千峰组(P?s):下部以紫红、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 砂质泥岩。上部以紫红、暗紫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砂岩。(7)白垩系(K)下统新庄组(K,x):下部以灰紫、灰黄色厚层砾岩、岩屑长石砂岩 为主,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上部为灰黄、黄绿、黄褐、灰红 色中厚层中细粒岩屑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夹砾岩、粗砂©上统张桥组(K2z);主要岩性为砖红、棕红色细粒砂岩、泥岩、含 砾细中粒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8)第四系(Q)全线大部分地段分布。上更新统(Q3q)戚嘴组:分布于淮河二级阶地,岩性上部为黏上、 亚黏上,中部为亚砂上、粉细砂及中砂,底部为含砾黏上或含砾亚黏上, 黏性上中含铁锦质结核、钙质结核及高岭上。全新统(Q):主要分布 于淮河两岸的漫滩及天河、龙子河的滩地,主要岩性为粉细砂、黏上、 亚黏土。(四)地质构造公路选线区域位于中朝准地台江淮台隆的淮河台坳,地处蚌埠台拱 和淮南陷褶断带,主要构造特征以近东西向构造为主。淮河台坳东临郷 庐断裂带,其基底主要为凤阳群及五河群地层,木构造单元是青白口纪 以来的沉陷地带。蚌埠台拱位于五河至蚌埠带,台拱基底构造是以五 河群构成的复背斜,预选线路位于该台拱的南缘。淮南陷褶断带是淮河 台坳南部的次级凹陷,该断褶带东临郑庐断裂带,向西经阜阳、界首入 河南境内,大部分地区均被第四系覆盖。侏罗纪以后,由于东西向颍上 断裂的切割,其南部则陷落构成合肥盆地的基底,接受巨厚的中新生代的堆积,是个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见下图5一区域地质构造图。区域地质构造图图51.影响区域稳定性的断裂拟建项目附近区域分布的深、大断裂有:五(河)合(肥)深断 裂、刘府深断层、怀远断裂。五(河)合(肥)深断裂:该断裂是郑庐断裂带主干断裂之一, 区内走向约15° ,大致自五河县城东向南延伸,于本项目区东部穿过。 沿线绝大部分被新生界覆盖,据旁侧地表零星露头观察,见小张庄组绢 云石英片岩揉皱强烈,并伴有小错动,殷涧组岩石破碎,多呈角砾岩出013/288 现,局部糜棱岩化,并见走向20。,倾向南东,倾角70。-80°的挤压 带。断裂两侧岩层走向斜交相顶,错距较大,东侧向北错移达19km,切 割了沿途的褶皱,并对中、新代地层沉积有控制作用。经历多次不同性 质活动,力学性质为左行逆平移断层。刘府深断层:从河南省入安徽境,往东经太和县西、阜阳插花庙、 利辛县刘寨、凤台县尚塘集、怀远县平娥山、凤阳刘府,长约265km, 据有关资料断裂可能是在蚌埠台拱不断隆起,淮南陷褶断带不断下沉过 程中形成的,断裂面向北倾斜,倾角约70。,燕山中期活动最为强烈, 近代仍有活动。位于选线起点北约5km。怀远断裂:该断裂系由物探解译的隐性断裂,主要为重力异常、 磁场东西向正负异常判定,北倾,倾角较陡,喜马拉雅早期活动强烈。 位于项目区西南外围。以上断层均形成于第四纪以前,全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未见活动 迹象,对公路建设没有影响。2,褶皱构造拟建项目位于淮河南部,区内印支期褶皱构造较发育,主要由淮南 复式向斜之次级褶皱、蚌埠复背斜组成,因其被深埋,地表表现不明显。 蚌埠复背斜,自北向南由涂山临淮关复背斜,老山九华山复向 斜,西芦山板桥复背斜三个次级褶皱组成,轴向大致为东西向走向, 在剖面上,两翼次级褶皱降向指向复背斜转折端。总体来说,沿线地质构造基本稳定,基底岩层或岩体无全新世活动 断裂存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高速公路建设。(五)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本区新构造运动具有间歇性、不均匀性和明显的继承性,以垂宜升 降为主,速度缓慢。各个时期的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上而下各统、组 具有较明显的沉积韵律,说明了本区新构造运动总的下降趋势下,有升 有降,升降运动频繁,但未发现第四纪地层有挠曲错动及大量区域节理 等构造变形现象。第四纪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的升降和水平运动, 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地壳较稳定上升,河流的下切加大了地面起伏,中 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初,表现为全面的下降,沉积了以棕黄、黄褐色为 特征的晚更新世。地震是新构造运动的另种表现形式,本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震 源多沿断裂构造分布。工程区属于地震中等活动区,从有史记载以来, 区域内发生地震统计见下表2一区域历史地震览表。区域历史地震一览表表2序号发震时间震级(M,)发震地点1294. 75. 5寿县21642.02.085.5安徽凤阳31673.3.295.0安徽合肥41831. 9. 286. 25风台东北51965. 34灵堂县大店61967. 7. 114. 6安徽马鞍山71971. 73.8灵壁县大店81973.94. 5涡阳县刘村集91974.112. 7宿州祁县镇101976. 94.3宿州大店111979. 35固镇县新马桥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及安徽省地震加速度图(见图6),预选公路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0g区,相应地震基014/288本烈度皿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公路工程应按相应规范采取防震措施,其中特大、大中型桥梁及互通立交应提高度设防。总的来说,沿线地质构造基本稳定,适宜高速公路建设。安徴省地震加速度图图6州布州,w 、3I阳四、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地貌分区地震加速度分布表 淮南. 10師埠Mi 0. 10凤阳 0. 怀远1 0. 10五河. 15合肥0. 10六安". 10寿县 0.05 宣城0. 05Q 阳0. 05公路选线范围内整个地形地貌按其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江淮波状平原 个大地貌单元区,区内以岗販相间的波状平原、河流冲积地貌为主, 地形略有起伏。(二)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其运动变化受地层、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等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有机组合所控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和含水岩组的岩性、水理性质等,本 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次为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基本 特征叙述如下:1 .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项目区域均有分布,可进步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 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的岩性主要为全新统及上更新统的黏性土,厚度一般10- 20m,由东向西逐渐变厚。水位埋深般大于35m,水量极贫乏贫乏, 矿化度一般lg/L,水质类型为HCOCa、HCOCaMg型。其补给来 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入渗,其次是地表水灌溉渗漏补给及深层 承压水的越流补给:排泄途径主要为蒸发、人工开采。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主要分布在由上更新统地层组成的二级阶地中,上部黏性土基本不 透水,下部中粗砂层、砂砾层,中密密实,构成承压含水层。承压水 水量较丰富,矿化度一般lg/L,水质类型为HCO.Ca、HCO3CaNa 型,具有埋藏深、分布范围小、厚度变化大的特点,水位变化受控于大 气降水、上部潜水,但变化幅度比潜水位小,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上 部潜水补给,排泄以深部含水层越流、人工开采为主。2 .基岩裂隙水大面积分布于项目区内,含水岩组为太古界霍邱群混合花岗岩,其 赋水空间以风化裂隙为主、构造裂隙为辅,由于岩石风化带厚度较大且 节理、裂隙较发育极发育,含水岩组的富水性较好。基岩裂隙水水质 类型为HC0CaMg型水,矿化度lg/L,是当地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入渗,其次是深层承压水的越流 补给,排泄途径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为主。3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由于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条件的不同,其地下水的补、径、排条 件也明显不同。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江、河、湖的侧向补 给。地下水的排泄,在丰水季节以地下径流向下游排泄,在枯水期间向 河流侧向排泄,同时蒸发也是地下水排泄方式之一。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是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