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doc
-
资源ID:68376737
资源大小:43.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海市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doc
上海市上海市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下列是生物体内的有关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B.RNA 的合成C.二氧化碳的固定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答案】A2、出国旅行是现在人们热衷的旅游项目。人们入境前需要接受海关的检验、检疫,植物、动物及其制品都不允许随意进入国境,其主要原因是()。A.关税保护B.预防外来物种的入侵C.防止走私D.保护他国物种的多样性【答案】B3、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地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A.有无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 O2D.消耗量与 CO2 生成量的比值【答案】D4、可用于筛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的是A.异丙醇沉淀试验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C.酸化甘油溶血试验D.蔗糖溶血试验E.抗人球蛋白试验【答案】A5、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术是()。A.人工授精B.细胞培养C.胚胎分割移植D.显微注射技术【答案】C6、某双链 DNA 分子中含有 200 个碱基,一条链上 A:T:G:C=1:2:3:4,则该 DNA 分子()。A.碱基排列方式共有 4100 种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20 个C.四种含氮碱基 A:T:G:C=3:3:7:7D.含有 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C7、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 ATP 都需要 O2B.只要提供 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 CO2 和 ATP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 ATP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 ATP 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8、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A.B.C.D.【答案】A9、一般来说,中年期的人格特点包括()多选A.人格特质稳定不变B.性别角色日趋整合C.内省日趋明显D.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答案】B10、关于少年逆反期的表现,正确的说法包括()。多选A.为独立自主受阻而抗争B.为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而抗争C.反抗的对象具有迁移性D.逆反期表明少年心理发展受阻【答案】A11、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蓝细菌细胞内()。A.只含有 DNA,不含 RNAB.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无叶绿体,无光合色素D.mRNA 尚未完全合成即可与核糖体结合【答案】D12、对于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 时A.反应速度最大B.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C.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受影响D.增加底物可使反应速度降低E.只能增加酶量来提高反应速度【答案】B13、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金指标是A.N-乙酰-D-葡萄糖苷酶(NAG 酶)B.菊粉清除率C.CystatinCD.UreaE.【答案】B14、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B.C.D.【答案】D15、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 RNA 病毒B.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减退C.艾滋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食物传播D.“鸡尾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之一【答案】C16、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过程中核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不均等的B.分裂期核 DNA 与染色体数目比值为 1:1 或 2:1C.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D.将其置于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答案】B17、一年生枝条中,扦插时容易成活的是()。A.带叶带芽的枝条B.带叶去芽的枝条C.去叶去芽的枝条D.去叶带芽的枝条【答案】D18、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体的过程中,从苏云金芽孢杆菌 DNA 上获取 BT,需要用到()。A.限制酶B.连接酶C.聚合酶D.NTP【答案】A19、在进行“细胞膜的结构”教学时,下列哪种教学方式更合适()A.讲授B.谈话C.直观教学D.演绎【答案】C20、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不会分解细胞自身结构B.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心体C.内质网合成的细胞分泌物都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D.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并保持细胞的形态【答案】D21、不同表现型的肉牛生育出相同基因型的小牛,可以通过哪种途径?()A.人工授精B.细胞培养C.胚胎分割移植D.显微注射技术【答案】C22、教师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A.教师资源B.学生资源C.教材资源D.网络资源【答案】B23、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细菌和真菌主要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答案】D2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型,镰刀型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产生该病的原因是基因突变B.该病患者多肽链上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C.该病不会传给下一代D.该病患者红细胞为镰刀状,易破裂【答案】C2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A.2 个B.3 个C.4 个D.5 个【答案】C26、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环境条件,K 值一定不变B.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群落数量的最大值C.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答案】C27、需要()。多选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答案】A28、中年期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多选A.内省日趋明显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C.为人处事日趋圆通D.心理防御机制用得越来越少【答案】A29、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造成这两种细胞上述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A.tRNA 种类不同B.mRNA 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种氨基酸密码子不同【答案】B30、下面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包括()。多选A.散步吹口哨B.背诵古文C.摇头晃脑D.小学生登山【答案】B31、下列叙述中,除哪项外,都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密切相关?()A.利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等诱导细胞融合B.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C.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D.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答案】B32、在课堂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请以一个人、一棵松树、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最后教师作出总结。这种属于结束技能类型中的()。A.悬念启下B.比较异同C.巩固练习D.拓展延伸【答案】C33、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A.结缔组织B.肌肉组织C.神经组织D.上皮组织【答案】A34、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B.线粒体C.内质网D.中心体【答案】D35、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蓝细菌细胞内()。A.只含有 DNA,不含 RNAB.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无叶绿体,无光合色素D.mRNA 尚未完全合成即可与核糖体结合【答案】D36、高中生物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属于()。A.观察实验B.验证性实验C.探究性实验D.设计和制作实验【答案】B37、教师在讲授“细胞的增殖”时,播放文昌鱼胚胎发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人方式属于()。A.直观导入B.设疑导入C.经验导入D.事例导入【答案】A38、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B.C.D.【答案】D39、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低C.炎性甲亢患者的机体细胞代谢快,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答案】C40、据“朝闻天下”报道,目前英国科学家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成熟精子。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皮肤细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B.该实验已经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如果该实验属实,可以给不育患者带来福音D.成熟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人体皮肤细胞的一半【答案】B41、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 C02 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C4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是()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多元学习【答案】A43、人体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感受器B.效应器C.神经元D.反射弧【答案】D44、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选定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制订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某生物教师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人数多,难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探究活动的情况,展开了题为“大额教学班级有效组织生物教学活动的探索”的教学研究B.只有课题的选题阶段离不开查阅文献C.研究方案一经制订,就要执行到底,研究过程中不能再更改D.研究成果的表述阶段,拟定的题目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生物学教学改革”【答案】A45、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是()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多元学习【答案】A46、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不会分解细胞自身结构B.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心体C.内质网合成的细胞分泌物都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D.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并保持细胞的形态【答案】D47、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丰富度B.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答案】B4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细胞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B.生物代谢旺盛时,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C.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水,其中的氧来自羧基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答案】D49、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 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C.DNA 复制和转录都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 mRNA 为模板D.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答案】C50、在生物教学中,评价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生物教学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评价应遵循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B.评价时关注学生对生物学大概念的理解和融会贯通C.评价应指向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D.评价方式应从生物知识学习和实验操作两个方面来进行【答案】D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材料:某教师为了讲解清楚细胞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变化,首先借助Flash 动画演示分裂间期的动态画面,之后教师演示放大的一条染色质长丝在问期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比较画面。之后提问: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细胞核内的一条染色质长丝经过间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用两根细铁丝演示一下这个时期的主要变化学生演示并回答。提示:将两根铁丝交叉后用拳头握于中间。其拳头代表一个着丝点,这就是染色体的 DNA 复制。问题:(1)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处运用了演示,请说明该教师用到的演示类型并列举出其他类型的演示技能。(8 分)(2)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12 分)【答案】(1)该教师播放动画用的是声像法,利用铁丝做成模型用的是展示法。除了这些类型外,演示技能还包括:分析法:从分析实验现象人手,启发学生对感知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新概念,获得新结论。归纳法:通过提出问题,观察若干个实验或几组实验,归纳总结出概念或规律。质疑法: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根据实验数据来发现规律认识实验和微观本质。(2)应用原则和要点:针对性和目的性。选择的演示要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讲清难点,选择的实验能为生物学概念、原理的教学服务。适用性和鲜明性。选用的仪器要大小恰当,实验装置和操作简便易行,装置要高低适宜和美观。演示所用时间短。演示的实验现象鲜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示范性和可靠性。教师能给学生做规范的、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与讲授的统一性。演示与讲授密切结合,善于引导学生把各种感知转化为积极的思维活动。二、材料: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特点。B使学生知道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D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及危害,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F通过展示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树立全体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并从身边做起自觉参加绿化祖国的各种活动。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进行评价和修改。(10 分)(2)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10 分)【答案】(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并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参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2)初中生物学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如下: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三、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 A),运出细胞后进人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 A 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 A 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含有、不含有)蛋白A 基因。(6 分)(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 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 AKP 进行第二次免疫,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9 分)【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浆;记忆;特异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的有关内容。(1)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人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人体内的全套基因,但是其各个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2)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 B 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大量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四、材料:“DNA 是遗传物质”的教学片段一、课件展示很早以前,大家一致认为,被视为生命中心分子的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理由是蛋白质一方面对于生命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蛋白质不仅有二十种基本组成单位,并且形状和大小多样,简单地说,蛋白质是复杂的,这正是作为遗传物质的必要条件。直到1928 年,英国的医学细菌学家格里菲思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为人类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奠定了基础。二、教师呈现问题 1.分析教材,格里菲思的实验最重要的是哪一步?为什么?2.格里菲思是否已经找到遗传物质的证据?为什么?三、教师展示格里菲思实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四、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组 1:我们认为第四组实验最重要,因为这组实验中,无毒性的 R 型菌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混合,可以转变成有毒的 S 型活菌,是本实验的最大发现。组 2:我们也认为最重要的是第四组实验,因为这组实验说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体内的遗传物质还有活性。组 3:我们同意前两组的意见。同时,我们认为,R 型菌由于某种原因稳定地转化成了 S 型菌。五、教师归纳总结,进行追问师:大家说的都是有道理,格里菲思当初做这个实验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他认为已经杀死的 S 型菌里的某种因子促使 R 型菌转变成了 S 型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格里菲思认为只要找到了构成转化因子的化学物质,也就等于找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他找到了吗?【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阐明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本课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材中,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及过程,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并明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大家共同学习后的结果,即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又能收获更多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根据上一个实验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实验。从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就是 DNA。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自然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五、“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内容包括:氨基酸结构和种类;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蛋白质分子多样性;蛋白质功能。(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一个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种类;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尝试建立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球棍模型(模仿水平);使用球棍模型演示脱水缩合、肽链形成具有空问结构的蛋白质的过程(独立操作水平);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活动目标: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结构,故设计球棍模型模拟氨基酸结构的合作探究活动。特别是要形成对氨基酸空间结构的认识,为下一步理解肽链的空间结构做铺垫。活动用具:桔红色球氢原子,黑色球碳原子,绿色球氧原子,蓝色球氮原子,小铁棍化学键弹簧棍碳氧双键。六、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免疫调节”的具体要求是:要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某教材首先介绍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其次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监控和清除功能介绍,最后提出了免疫学的应用。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并对于教材第一部分“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构思一系列问题串。设计一个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讨论学习的活动环节。【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问的合作交流,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提高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进一步确定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免疫系统组成环节教学:定标自学,讨论互评。让学生自学教材 P3536 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分别进行点评,最后总结出该部分内容。设问:甲型 H1N1 病毒轻易就可以侵入你的机体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提示:不能,因为人体有三道防线。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描述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答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描述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八、材料:某教师设计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的是我们下节课带着问题来更好地学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节内容。课前我已经布置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研究,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并讨论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交流,复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教师捎带将原生质的概念和质壁分离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一)分析学生的实验方案师:现在让我们将各小组针对不同问题的实验设计进行交流。生(小组 1):我们的问题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还是溶液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 2):我们想知道不同浓度的溶液对质壁分离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 3):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同物质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8 分钟)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说明大家在课前的预习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组的实验设计还是有点小问题,刚才别的小组都帮你们纠正了,一会儿做实验时还要注意。师:(简要说明实验关键步骤)好!现在开始按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 分钟)(二)学生独立实验【答案】(1)属于探究性实验。(2)准备阶段:准备好实验材料。尽可能选择与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确保新鲜。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实验前教师要仔细检查一遍实验设备、用具,试剂配制要严格掌握一定的浓度、纯度和数量,并注意保存;每种配好的试剂都要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使用辅助教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验步骤的要点,辅助教具或电化教具,如 PPT、录像等。进行预试。培养小助手。在实验前培养实验小助手,上课时注意发挥小助手的积极性。教师要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阶段: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若是第一次学生实验,则要特别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育准备工作。精心编排实验小组,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小组的实验都能顺利进行下去。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九、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 A),运出细胞后进人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 A 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 A 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含有、不含有)蛋白A 基因。(6 分)(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 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 AKP 进行第二次免疫,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9 分)【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浆;记忆;特异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的有关内容。(1)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人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人体内的全套基因,但是其各个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2)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 B 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大量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一十、传染病及其预防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介绍的是传染病的定义、流行基本环节以及预防措施。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1)说出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2)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能够解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3)列举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4)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等;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如淋病、白喉、伤寒等;列举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流行性感冒、狂犬病等。本节涉及的重要概念有:“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根据材料:(1)设计本节课的导入。(15 分)(2)简述导入的结构。(15 分)【答案】(1)“传染病”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字眼,说到传染病人们就会想到生病,想到甲型流感、艾滋病等,这种心里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由忧到爱的情境:播放歌曲爱在天地间。歌中唱到:“情未了,像春风走来;爱无言,像雪花悄悄离去。彼此间我们也许不曾相识,爱的呼唤让我们在一起。在一起穿过了风和雨,在一起走来了新天地。这份情希望了人间,这份爱温暖在你我心里。”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感人肺腑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其中时,顺势导人:“你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吗歌曲创作于 2003 年,这一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 SARS 病毒带来的非典型肺炎,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人类在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中战胜病魔,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它,掌控它!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天这节为捍卫自己的健康、民族的健康而展开的学习中来,好吗”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2)导入的结构:引起注意一激起动机一组织指引一建立联系。引起注意。导入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当学生“专心”于导入活动时,才能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激起动机。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滋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听课学习的坚毅精神组织指引。导入要给学生指明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定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要提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方法,例如,说明本节课是先要使问题具体化,接着做实验,再共同归纳、订正最后结合新问题进行练习、运用。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法保持教学重点,沿着重点环环相扣地完成教学目标。建立联系。导人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设计提问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和新知识建立了联系,从而引出新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讲新课。